曹菁迪 王燕霞 夏文蘭
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yī)院老年呼吸內科,上海 200040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以持續(xù)性氣流阻塞及呼吸道癥狀為主要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1-4]。有效的排痰護理、保持呼吸道暢通,對COPD 老年患者有重要作用[5-8]。目前,臨床護理中常用的排痰方式主要為人工扣背排痰和振動排痰兩種[9-11]。機械排痰作為近年來新興的排痰方式,其與人工扣背排痰在臨床護理中是否具有顯著差異是值得探究的科學問題。據此,筆者對振動排痰與人工扣背排痰對COPD 老年患者護理效果的文獻進行檢索及meta 分析[12-15],從而探討振動排痰與人工扣背排痰在治療COPD 方面的優(yōu)劣。
將“振動”“排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為檢索詞,對中國知網、萬方數(shù)據庫、維普、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shù)據庫等數(shù)據庫進行文獻檢索;將“Vibration”“Expector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作為檢索詞,對PubMed 進行檢索,檢索時段為自建庫至2021 年7 月。
①研究對象:確診的COPD 患者。②研究類型:振動排痰與人工扣背排痰在臨床護理COPD 老年患者排痰效果比較方面的隨機對照試驗。③振動排痰組在接受常規(guī)對癥支持治療的同時,每日使用振動排痰機進行振動排痰[13]。人工扣背排痰組在接受常規(guī)對癥支持治療的同時,每日通過護理人員人工扣背進行排痰[14]。④結局指標:24 h 排痰量、住院時間、動脈血氧分壓(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PaO2)、各組樣本量。
①非隨機對照試驗;②自身對照試驗(觀察類研究);③結局指標與本研究不同的文獻;④綜述;⑤病例報告;⑥基礎研究。
按照Cochrane 公司的Bias risk assessment tool為標準對所有納入文獻進行質量評價,評價內容主要為:研究類型(盲法)、隨機方法、結局指標完整性、分配隱藏、發(fā)表偏倚等。由2 名專職人員負責評價各文獻的質量,若2 名對評價結果的意見不同,則由第3人進行評價。
通過RevMan 5.3 軟件進行meta 分析,以95%置信區(qū)間表示效應量。以χ2檢驗分析異質性,若I2≤50%,P ≥0.1 說明無異質性,選用固定效應模型;若I2>50%,P <0.1 說明有異質性,選用隨機效應模型。用森林圖表示最終結果。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檢索各數(shù)據庫后,查閱的文獻累計有438 篇。通過閱讀摘要排除396 篇。剩余43 篇下載全文閱讀后,排除34 篇,最終納入9 篇[16-24],見圖1。各文獻的基本特征見表1。
表1 文獻研究特征表
圖1 文獻篩選流程圖
①隨機方法:在9 項[16-24]納入文獻中,有4 項[17-18,21-22]表示通過隨機數(shù)字表法,其余5 項[16,19-20,23-24]僅表示了進行隨機分配;②盲法:均為單盲;③分配隱藏:均未報告;④完整性:所有納入文獻的數(shù)據均完整、可提??;⑤發(fā)表偏倚:均未發(fā)現(xiàn)。見圖2~3。
圖2 質量評價結果條圖
圖3 質量評價結果匯總點圖
2.3.1 24 h 排痰量 納入文獻為7 篇[16-18,19-20,23-24],I2=96%,P <0.001,表明有異質性,選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結果顯示振動排痰組的24 h 排痰量顯著高于人工扣背排痰組[WMD=8.87,95%CI(5.62,12.12),P <0.001]。見圖4。
圖4 24 h 排痰量森林圖
2.3.2 住院時間 納入文獻為4 篇[17,21-23],I2=98%,P <0.001,表明有異質性,選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結果顯示振動排痰組的住院時間顯著低于人工扣背排痰組[WMD=-6.10,95%CI(-10.65,-1.54),P=0.009]。見圖5。
圖5 住院時間森林圖
2.3.3 PaO2納入文獻為4 篇[18-19,22,24],I2=93%,P <0.000 01,表明有異質性,選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結果顯示振動排痰組的PaO2顯著高于人工扣背排痰組[WMD=11.56,95%CI(6.60,16.52),P <0.000 01]。見圖6。
圖6 血氧分壓森林圖
振動排痰屬于一種機械性操作,其以定向叩擊為原理,同時提供水平力及垂直力兩種作用力(水平力平行作用于患者體表,可有效排除支氣管內已經液化的黏液;垂直力垂直作用于患者體表,可有效松弛支氣管并液化支氣管表面黏液),造成胸廓振動,改變患者的胸腔內壓力,促使痰液減少粘連、順利移動,從而在氣道內聚集形成黏液球,利于排出;另外,胸廓振動還能有效改善患者肺臟內的纖毛活動,提高黏液排出概率,從而促進黏液排出[25]。
本研究顯示,在常規(guī)對癥支持治療的基礎上,COPD 老年患者在進行振動排痰護理時24 h 排痰量、PaO2均顯著高于人工扣背護理(P <0.01),其住院時間顯著短于人工扣背護理(P <0.01)??v觀各納入文獻,振動排痰的通用步驟為:每日使用振動排痰機,根據患者的耐受能力選擇適當?shù)倪祿纛^及振動頻率,且調整叩擊頭與患者的接觸角度,維持振動叩擊,患者取側臥位并身體前傾,按從外到內、從下到上、先右肺后左肺的順序叩擊,操作排痰儀緩慢移動,同時指導患者咳嗽排痰,無法自主排痰的患者進行負壓吸痰,護理周期大部分為7 d。
綜上所述,振動排痰具有操作簡便、叩擊范圍全面、叩擊穿透性強等特點,可有效提高COPD 老年患者的排痰效率,降低醫(yī)護人員的工作強度,且方式易于被患者及家屬接受,具有較強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