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紅
我小時候住在單位大院,好處是,大家互相有個照應;壞處是,生活被熟人盡收眼底,免不了被人打量、比較和品評。
比如我家隔壁的李姨,經(jīng)常被鄰居們掛在嘴邊。倒不是她有多特別,相反,她看上去非常普通,個頭兒不高,皮膚微黑,頭發(fā)總是亂亂地扎在腦后。正因為她如此尋常,她的生活方式,不,應該說消費方式,才讓諸位高鄰覺得礙眼:為什么她花錢那么著三不著兩呢?
比如她有一天下班回來,車籃子里躺著一把彎彎的金黃色水果,李姨介紹說這是一種熱帶水果,叫香蕉,又要掰給我們嘗嘗。我們當時雖然年幼無知,卻也知道不能輕易接受貴重物品,忙不迭地閃開了。
然后就見李姨的女兒小雨,拿著香蕉出現(xiàn)在門口。在一群小孩的圍觀下,她很奢侈地剝下香蕉外皮,細微的香甜進入我的嗅覺,之后好多年,我都覺得香蕉的香味很有高級感。
初見桂圓也是在李姨家,她分享給我一顆。桂圓的味道沒有多特別,但那枚烏溜溜的核多好看啊,像個寶物,我覺得它應該被珍重對待。
他們家在飲食方面的投入,引起整個大院人的詫異、竊笑與非議。院里的人更愿意把錢攢起來買電視機、買冰箱、買洗衣機。
李姨家沒有這些電器,甚至連件像樣的家具也沒有。這也不完全是因為李姨敗家,她丈夫也不是個過日子的人。
她丈夫被我們喊作張叔,印象中他是個電工,收入還可以,他卻不給李姨一分錢家用。張叔弄點錢,就去街上小飯店里叫倆涼菜,喝個小酒。李姨對此不管不問,一家三口同框時,還是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這樣兩個人,自然過得家徒四壁,大人們提起來都搖頭,覺得他們的日子太失控。我們小孩,卻一直有點羨慕小雨。
之后,我們陸續(xù)搬離那個大院,我不再聽到和李姨有關(guān)的消息。她的形象重新浮現(xiàn)于眼前,是十幾年以后了。有一天,我爸說:“你知道嗎?小雨現(xiàn)在跟她對象一塊兒賣牛肉湯呢?!?/p>
我聽后很吃驚,我爸解釋說,小雨后來上了技校,認識了一個男同學,兩個人畢業(yè)后都找不到工作,正好男的家里是賣牛肉湯的,他們干脆幫家里做生意去了。
我爸的敘述讓我吃驚,倒不是我過得有多好,但小雨這是典型的“生活下降者”,我覺得跟當年李姨的漫不經(jīng)心有關(guān)。
又過了幾年,我爸對我說:“你可知道,小雨家的牛肉湯已經(jīng)風靡全城了。連外地人都大老遠地開車過來,只為喝她家一碗牛肉湯。她開了好幾家連鎖店了?!睋Q一種思路,小雨這一路,持有的應該是一種如李姨那般隨性的態(tài)度?!靶械剿F處,坐看云起時?!碑斈昀钜痰南M方式,正是王維這兩句詩的具體體現(xiàn)。
相較其他人總是把錢花在“讓別人羨慕”的地方,她總是將錢花在“讓自己高興”的地方。我曾見年入數(shù)百萬的人,被貧窮感一路追擊,張皇失措,不知所往;也有像李姨這樣的人,心安理得,怡然自足,談不上富有,但絕不貧窮。她是結(jié)結(jié)實實地“把錢都花在了自己身上”,別人買東買西,她只買一個“我高興”。
偶爾到手的一筆錢,有人精打細算,想要買房置地做投資,積攢一份家業(yè);有人不計算機會成本,只求活個高興,即便千金散盡,總算是敞開高興過,也不能說不劃算。每個人的選擇,都自有其緣故,哪有什么標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