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 靜,丁 勇,楊建軍,馬紳杰
(1.寧夏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與管理學院,銀川 750004;2.寧夏環(huán)境因素與慢性病控制實驗室,銀川 750004;3.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心腦血管病醫(yī)院,銀川 750003)
2020年2月日內瓦,世界衛(wèi)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在記者會上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引發(fā)的疾病正式命名為“2019冠狀病毒?。╟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1]。在居民中廣泛開展疫情教育和防控是今后工作的要點,目前關于公眾對新冠肺炎相關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的研究較少[2-6]。農村居民作為人群構成的一個重要群體,其知識、資源、信息相對匱乏,在傳染性疾病的防控過程中不容忽視[7],了解其對新冠肺炎的知信行情況對疫情防控有一定現(xiàn)實意義。
納入標準:本次調查以農村地區(qū)15周歲及以上、農村戶口、在寧夏農村居住6個月及以上的居民為調查對象。
排除標準:1)問卷所有條目只選一個選項或所有選項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2)因疾病、外出等無法回答問卷;3)同一時間作答的問卷,所答選項相同;4)填寫問卷時長<3 min;5)調查問卷前后邏輯矛盾;6)填寫問卷地址在寧夏以外。
在問卷星平臺形成電子問卷,采用雪球抽樣法,由調查員現(xiàn)場或電話調查身邊的人,再由調查對象依次外推,獲取調查對象。在查閱文獻的基礎上,經過專家咨詢、預調查,最終確定問卷,內容包括基本信息和對新冠肺炎的知信行相關內容兩部分。在關于新冠肺炎的11個問題中,單項選擇結果為“是”者,確認為知曉;多項選擇的結果選出全部正確答案者,確認為知曉。
問卷制定需結合專家意見、文獻資料和預調查結果。問卷設置每個IP地址只能提交一次;問卷設計上,要求所有題目回答完才可提交;選擇四年級醫(yī)學生作為調查員,嚴格審核調查數(shù)據(jù),符合納入排除標準的才能納入分析。
從問卷星平臺導出問卷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構成比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兩兩比較采用校正檢驗水準的χ2分割(α′=α/k,k為比較次數(shù)),有序分類資料采用非參數(shù)檢驗,兩兩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P值采用校正顯著性。檢驗水準α=0.05。
本次調查共收回問卷330份,其中有效問卷303份,問卷有效率為91.82%。調查對象中男性149人(49.17%),女性154人(50.83%);年齡15~歲組101人(33.33%)、25~歲組135人(44.55%)、45~歲組67人(22.11%);文化程度中學以上193人(63.69%);未婚和已婚者291人(96.04%)。
調查者對新冠肺炎的知曉率為93.73%,對其病種的認識正確率為94.06%。對其潛伏期、癥狀、傳染源、傳播方式、家中、外出和外出回家后的預防措施知曉率大多在80%以下。正確洗手者有78.88%,正確佩戴口罩者有82.84%,見表1。
表1 農村居民新冠肺炎相關知識知曉情況
被調查者對新冠肺炎的危險性分析顯示,77.89%的人認為危險性非常高,3.99%認為危險性一般或沒有危險。被調查者對本人感染的風險認知,認為感染風險一般和不會感染的分別占41.58%和31.68%。調查對象對于可能感染或確認感染后,本人就醫(yī)意愿和讓家人就醫(yī)的意愿分別達97.03%和92.74%。對于就診地點的選擇,以縣、市級居多,分別占36.39%和31.29%。對于新冠肺炎的可預防和可治愈的信心分別為94.39%和95.05%。
被調查者對新冠肺炎的關注度為92.41%。疫情期間,歸家能夠洗手的占93.73%,能夠按七步洗手法的占64.03%,能選擇洗手液或肥皂洗手的占55.28%。能在疫情期間足不出戶的有77.23%,到公共場所一定能佩戴口罩的有77.89%,能選擇醫(y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的有82.51%。口罩正反面能佩戴正確的有65.02%,能按五步法佩戴口罩的有69.31%。被調查者獲取新冠肺炎防疫、消殺和防控進展相關知識的意愿均在75.00%左右,但仍有6.27%的人沒有獲取知識的意愿。目前居民主要從手機(89.44%)、電視(79.54%)及村干部(54.46%)處獲取新冠肺炎相關知識,這也是居民希望獲取知識的3個主要途徑。
2.5.1 不同年齡居民新冠肺炎知信行差異分析 不同年齡組新冠肺炎相關的知信行問題差異性分析結果顯示,8個問題在年齡組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與25~歲組相比較,15~歲組人群能否說出正確的口罩佩戴方法和近日出入公共場所佩戴口罩的情況均優(yōu)于25~歲組(P均<0.05),其余6個問題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45~歲組和25~歲組除相信新冠肺炎能預防和是否關注新冠肺炎兩個問題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外,其余6個問題,25~歲組均優(yōu)于45~歲組(P均<0.05);15~歲組對全部8個問題的回答均優(yōu)于45~歲組(P均<0.05),見表2。
表2 不同年齡組農村居民新型冠狀肺炎知信行比較[例(%)]
2.5.2 不同文化程度居民新冠肺炎知信行差異分析 不同文化程度間新冠肺炎相關的知信行問題差異性分析結果顯示,共7個問題在文化程度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7個問題回答情況均為高中及以上組優(yōu)于初中及以下組,即文化程度越高,知曉率越高、態(tài)度越好、行動力也越強,見表3。
表3 不同文化程度農村居民新冠肺炎知信行比較[例(%)]
2.5.3 不同婚姻狀況居民新冠肺炎知信行差異分析 不同婚姻狀況間居民新冠肺炎知信行比較結果顯示,知識和行為方面共5個問題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組間比較發(fā)現(xiàn),未婚組與已婚組比較,能說出正確的洗手法嗎、能說出正確戴口罩方法嗎和近日出入公共場佩戴口罩的情況3個問題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均為未婚組回答情況優(yōu)于已婚組(P均<0.05);未婚和其他(獨身、喪偶、離異)組比較,能說出正確戴口罩方法嗎、您外出回家是否洗手和近日出入公共場佩戴口罩的情況3個問題比較,未婚組回答情況均優(yōu)于其他組(P均<0.05);已婚組與其他組比較,5個問題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4。
表4 不同婚姻狀況農村居民新型冠狀肺炎知信行比較[例(%)]
近些年,由于進城務工、求學、移居的人數(shù)不斷增加,農村地區(qū)的人口流動性也不斷增大。因此,在廣大農村地區(qū)開展新冠肺炎的預防與控制工作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本次調查發(fā)現(xiàn),農村居民對新冠肺炎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有待提高,對新冠肺炎的危險性認識不足,且對新冠肺炎相關知識的需求率也不高,與榮歡等[7]的研究結果一致。差異性分析結果顯示,農村居民出現(xiàn)以上問題可能與農村地區(qū)相對于城市而言地廣人稀、生活模式單一、信息接收少有關。本研究結果顯示,農村居民對新冠肺炎的抗疫信心達94%以上,但是對于自己會感染新冠肺炎的危險性認知只有41.58%。從行為方式可知,疫情期間不出門的人占77.23%,能正確洗手的占64.03%,正確佩戴口罩的有77.89%,另有一部分人不會選擇洗手液和口罩類型(分別占55.28%和69.31%)。以上結果說明,農村居民的風險認識不足、行動力不夠。農村居民信息獲取渠道主要是手機、電視,提示通過正確、規(guī)范的途徑讓其科學地做好個人防控非常必要,國內也有相關報道[8]。
綜上所述,建議新冠肺炎的防控工作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1)從年輕人抓起。年輕人文化程度相對較高,對新生事物關注度更高,探索身邊事物的興趣更濃厚,接受能力較高年齡組更好??梢葬槍δ贻p人的興趣愛好設計一些喜聞樂見的宣傳材料,如歌曲、舞蹈、游戲、戲劇等,多形式傳送,在提升年輕人防控意識的同時,采用“一人帶一家”形式,帶動全員參與防控。2)充分利用媒體和村干部。目前居民新冠肺炎相關知識主要來源是手機、電視和村干部的宣傳。要重視居民愿意接受的途徑,抓住時機,適時、穩(wěn)步推送防控信息,保證疫情信息來源的準確性和疫情防控知識的科學性。3)提升農村居民的文化素養(yǎng)。與教育管理相結合,抓牢農村地區(qū)適齡兒童的義務教育,同時結合基層工作,提升農村居民的文化素養(yǎng),以期在更大層面、更深層次上推進新冠肺炎的知識防控工作。4)促進居民和諧生活。研究中發(fā)現(xiàn),婚姻狀況對新冠肺炎的知信行也有影響,未婚和已婚者較其他婚姻狀況者更好??赡苁悄挲g原因,也可能是婚姻狀況本身的影響。因此,應發(fā)揮村干部的優(yōu)勢,在協(xié)調和管理上做工作,為居民提供一個和諧的生活環(huán)境和氛圍,讓個人和家庭和諧發(fā)展,以期增強疾病防控效果。
本次調查是在疫情期間開展的,所以無法做到隨機抽樣,也無法做到大樣本,而且不能對調查對象做嚴格的控制,所以研究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是本次研究仍然可在一定程度上為農村地區(qū)開展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指明方向,相信新冠肺炎的防控工作在農村地區(qū)的推行會越來越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