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張一,王鵬飛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為心血管多發(fā)病、常見病,可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1]。有研究表明,冠心病是導致老年病人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2]。冠狀動脈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被認為是冠心病特別是冠狀動脈狹窄診斷的金標準,然而CAG屬于有創(chuàng)檢查且價格昂貴,不易被病人接受[3]。動態(tài)心電圖(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DCG)是一種長時間連續(xù)記錄與分析病人心電圖變化的方法,費用低廉且無創(chuàng),臨床證實其對評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具有較好的診斷價值[4]。本研究擬通過DCG分析冠心病病人左心房容積、功能及同步性,以期為臨床診斷冠心病提供更多參考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冠心病病人(試驗組)。納入標準:①參考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會制定的冠心病相關指南標準[5],經(jīng)CAG檢查并證實為冠心病;②年齡60~85歲;③具有DCG檢查適應證;④臨床資料完整,病人及其家屬均對本研究知情。排除標準[5-6]:①急性期內死亡;②合并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臟病、瓣膜病、心肌病等其他心臟疾病;③服用影響ST段變化的藥物(如洋地黃、奎尼丁等);④合并精神病或依從性差。另選取同期本院健康體檢者60名作為對照組。
1.2 DCG檢查 采用美國GE公司的MARS V8動態(tài)心電圖系統(tǒng),定標電壓為1 mm=0.1 mV,紙速為25 mm/s,V1、V5導聯(lián)負極分別貼于胸骨旁左、右鎖骨上,V1、V5導聯(lián)正極分別貼于胸骨右緣第4肋間隙及左腋中線第5肋,24 h佩戴,詳細記錄受試者相關數(shù)據(jù)及生活動態(tài),使用配套軟件對圖像進行定量分析,得到左心房及左心室的時間-容積曲線。
1.3 CAG檢查 采用Philips FD10 DSA機,按Seldinger法穿刺右橈動脈。冠心病診斷標準:要求單支管腔狹窄率不低于25%,其中,25%~<50%為輕度狹窄,50%~75%為中度狹窄,>75%為重度狹窄[7]。
1.4 觀察指標 根據(jù)左心房時間-容積曲線完成左心房容積的測定,包括左心房舒張末容積(LAVmax,T波完成位置)、左心房收縮末容積(LAVmin,R波頂點位置)及左心房收縮前容積(LAVprep,P波起始前);左心房收縮功能參數(shù)包括左心房總射血分數(shù)(LATEF)及左心房主動射血分數(shù)(LAAEF)。記錄左心房側壁心房肌電-機械耦聯(lián)時間(P-ALA)、房間隔心房肌電-機械耦聯(lián)時間(P-AIAS)、三尖瓣環(huán)心房肌電-機械耦聯(lián)時間(P-ARA)等,評價左心房同步性。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年齡、性別、體質指數(shù)(BMI)、血壓及心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2.2 兩組左心房容積相關參數(shù)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LAVmax、LAVmin及LAVprep均明顯升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左心房容積相關 參數(shù)比較(±s) 單位:mL/m2
2.3 兩組左心房收縮功能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LATEF水平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LAAEF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左心房收縮功能比較 (±s) 單位:%
2.4 兩組左心房同步性參數(shù)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P-ALA明顯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P-AIAS、P-ARA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左心房同步性參數(shù)比較 (±s) 單位:ms
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近年來我國冠心病的發(fā)病率及病死率持續(xù)上升,嚴重威脅人類健康[8]。冠心病的早期診斷和病變評估已成為臨床研究的重要方向。CAG被認為是目前冠心病診斷和評估的“金標準”,然而該項檢查手段存在諸多不足,不易被病人接受[6]。因此,探尋高效、簡便且易被病人接受的冠心病診斷方法意義重大。有研究顯示,老年冠心病病人病死率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及左心房功能有關,其中,左主干病變和左心力衰竭導致的病死率為正常群體的10倍[9]。冠心病發(fā)病初期即存在左心房重構,引起左心房容積增大或壓力升高,一旦冠心病病人心肌無法正常收縮將引起肺靜脈血液無法回流至左心房,影響心臟射血功能而引起心力衰竭[10]。
DCG是一種新型的心臟電生理檢測手段,可記錄病人24 h的心電變化,其不僅可以詳細記錄心肌缺血情況,還可同步、定量分析臨床缺血癥狀發(fā)作時心電變化的性質[11],已經(jīng)被廣泛應用于冠心病的診斷[6,10]。本研究結果顯示,冠心病病人左心房容積相關參數(shù)LAVmax、LAVmin及LAVprep均明顯高于健康人群,提示冠心病病人伴不同程度左心房容積異常。已經(jīng)證實LAVmin增幅與左心房的舒張功能降低存在明顯正相關,LAVmax可較為敏感地評估左心房充盈壓及舒張功能[12]。此外,通過LATEF、LAAEF評價左心房收縮功能的研究結果顯示,冠心病病人LATEF水平明顯降低,提示冠心病病人左心房總射血效率降低,冠心病明顯影響左心房收縮功能。
左心房同步性是預測冠心病發(fā)生及復發(fā)的重要指標[13-14]。文佳穎等[12]研究指出,電-機械的延遲時間越長,越易引起冠心病的發(fā)生,同時認為兩心房間的同步性亦會影響心房泵血。DCG可實時測定兩房間的電-機械延遲時間以評估心房同步性。本研究結果顯示,冠心病病人P-ALA明顯提高,也有研究通過確定心房不同部位的壁內心肌機械興奮起始點以評價心房同步性[15-16]。
綜上所述,冠心病病人左心房功能明顯異常,DCG可早期準確評估冠心病病人左心房容積、功能及同步性,其對臨床早期預測和診斷冠心病意義重大。本研究仍存在諸多不足,如未考慮性別、合并癥等可能對動態(tài)心動圖結果產(chǎn)生的影響,同時本研究樣本量較少,結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有待繼續(x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