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火種燈以“中華第一燈”西漢長信宮燈為靈感,代表對光明和希望的向往。火炬“飛揚”的設計靈感來自于大自然中的樹葉,詮釋“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東方哲學。
本次冬奧會的會徽“冬夢”和冬殘奧會會徽“飛躍”都體現(xiàn)了漢字的精妙?!岸瑝簟币灾袊鴷ā岸弊譃橹黧w,而本屆冬奧會的體育圖標,則是像“印”,不像“標”,設計師將篆刻與漢字相互融合,為奧林匹克運動貢獻“中國文化符號”。
霞光紅、迎春黃、天霽藍、長城灰與瑞雪白構成了中國國家隊制服的主色調,而服裝的整體元素則取自傳統(tǒng)山水畫《千里江山圖》與冬奧核心圖形中的“賽區(qū)山形”,圍繞“山河映朝霞”和“河山初春霽”的理念展開詩意設計。
奧運獎牌也有深意,其靈感來自中國傳統(tǒng)玉器同心圓玉璧。根據(jù)“蒼璧禮天,黃琮禮地”的概念,設計師將外圍圓環(huán)設計成五弦造型,與2008年奧運會獎牌“金鑲玉”的玉璧形制獎牌相呼應。
作為城市的名片,北京冬奧會場館設計也充分與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延慶賽區(qū)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雪游龍”傳承自古代傳說,采用了中華文化圖騰“龍”的創(chuàng)意,首鋼滑雪大跳臺靈感來源于敦煌壁畫……
北京作為全球唯一一個既舉辦過夏季奧運會也將舉辦冬季奧運會的“雙奧”城市,在場館設施上必然經(jīng)驗豐富,加上最新的“黑科技”,對場館進行了更為綠色、環(huán)保、可持續(xù)的改造。此外,這些奧運場館都被取了跟冰雪有關的外號。延慶賽區(qū)和張家口賽區(qū)則以大型、長距離的滑雪項目為主,建造了6個比賽場地。
霸氣鳥巢
這里無疑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舉辦過夏奧會和冬奧會開閉幕式的場館。
低碳“冰菱花”
多彩的外幕墻體設計讓五棵松體育中心得名“冰菱花”,它全部按超低能耗建筑標準設計建造。這里可以在6小時內實現(xiàn)冰球和籃球兩種比賽模式的切換,也是國內首個實現(xiàn)這種技術的場館,在北京冬奧會期間將作為冰球訓練館使用。
老牌“最美冰場”
歷史悠久的首都體育館建成于1968年,是國內第一座人工室內冰場,也是北京冬奧會第一項完工的改擴建競賽場館工程。2008年時它作為奧運排球比賽的場館,而今年它將重回“初心”,承擔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比賽的任務。外觀上修舊如舊,延續(xù)經(jīng)典,內在設施大升級,致力于打造出“最美冰場”。
新寵“冰絲帶”
被稱為“冰絲帶”的國家速滑館是本屆冬奧會唯一新建的冰上競賽場館,它成為了北京冬奧的標志建筑,這里將產(chǎn)生14枚金牌,是冬奧會產(chǎn)生金牌數(shù)量最多的單個場館。它還是冬奧歷史上第一個使用二氧化碳作為制冷劑的速滑場館。
巨型“雪如意”
在張家口賽區(qū)建成的國家跳臺滑雪中心是我國首座符合國際標準的跳臺滑雪場地,也是張家口賽區(qū)場館建設中工程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跳臺剖面因與中國傳統(tǒng)吉祥飾物“如意”的S形曲線契合,所以有一個浪漫的名字“雪如意”。
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女性運動員的參賽比例進一步提高,從41%上升到45.44%。在新增加的7個項目中均包含女性運動員。而在冬奧的歷史上,有很多紀錄是由女運動員創(chuàng)造和改寫的。
1. 索尼婭·亨妮
15歲的她在1928年奪得花樣滑冰女子單人滑金牌,成為最年輕的冬奧會個人項目金牌獲得者,這一紀錄保持了70年。后來,她連續(xù)三次獲得冬奧會花滑女子單人滑金牌,也是歷史上第一個將芭蕾舞步和動作編排進花樣滑冰的人。
2. 塔拉·利平斯基
1998年冬奧會上,她獲得花樣滑冰金牌。當時15歲255天的她打破了索尼婭·亨妮保持的最小年齡紀錄。
3. 加拿大女子冰球隊
女子冰球于1998年長野冬奧會才正式入選冬奧項目,加拿大女子冰球隊卻已經(jīng)收獲了4金2銀,實現(xiàn)奧運四連冠。每次出戰(zhàn)冬奧都能進入決賽,是當之無愧的綜合實力最強者。
4. 利迪婭·斯科布利科娃
銀色世界第一飛人,在1964年冬奧會包攬速度滑冰全部四個項目的金牌。是第一位在一屆冬奧會上奪得四枚金牌的運動員,也是唯一一位獲得過六枚冬奧金牌的女運動員。
5. 荒川靜香
2006年都靈冬奧會上日本花滑女選手荒川靜香成為亞洲第一位花樣滑冰奧運會冠軍。亞洲第一枚花滑獎牌也是由日本選手摘得:1979年渡部繪美獲得世錦賽銅牌。
6. 安娜·加塞爾
平昌冬奧會誕生了冬奧會歷史上首枚單板滑雪大跳臺項目金牌獲得者,她也是史上首個在該項中完成三周后空翻的女運動員,被稱為“世界女子單板滑雪難度天花板”。
作為動用大量人力和物力的超大型體育賽事,冬奧會可能產(chǎn)生的污染也不可小覷。為了避免造成不良影響,2022年北京冬奧會在環(huán)保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方面可謂下了不少功夫。
1所有冬奧會場館將實現(xiàn)100%清潔能源供電,而在賽事的交通服務中,節(jié)能與清潔能源車輛同樣占比100%。
2冬奧會的火炬設計也秉持了綠色和可持續(xù)的理念,將藝術與科技創(chuàng)新相融合,采用氫作為燃料,這在冬奧會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3所有冬奧會場館的清廢團隊將使用可口可樂中國提供的一套“溫暖包”—— 采用RPET材質(飲料瓶再生材質)的工作服套裝。這種材質不僅實現(xiàn)了塑料制品的循環(huán)利用,且具有良好的防水防污效果。
4冰雪場館的建造和使用同樣考慮了環(huán)保和環(huán)境因素。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將使用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劑,而其他冰上場館也將使用對大氣影響較小的制冷劑,以期能夠最大程度上減少污染的產(chǎn)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