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晉亮,楊永琳,譚志銀
(滁州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 電氣工程學院,安徽 滁州 239000)
由于選取不同齒數(shù)的銑刀車銑胚料時,同時參與切削的銑刀齒數(shù)是不同的,因此正交車銑加工桿類胚料的切削過程切削力是不斷變化的。所以對此過程的分析與傳統(tǒng)的車削分析相比還是非常困難的[1-2]。但是正交車銑加工桿類零件的加工表面質(zhì)量和加工精度與切削力的變化息息相關(guān),因此對正交車銑切削桿類胚料的切削力分析和研究十分有必要。
為了便于推理,假設(shè)所選銑刀的每個刀齒在幾何形狀上完全相同,均勻分布在銑刀的圓周上,且每個刀齒的刀尖都位于同一圓周上,因而在切削加工時產(chǎn)生的切削震動位移相等。建立圖1a所示的正交車銑加工桿類胚料外圓的切削模型,圖1b所示為正交車銑加工桿類胚料的銑刀切削加工時的局部放大圖。為了方便分析在銑刀的外圓周上設(shè)立B、C、D三點。設(shè)銑刀外徑與螺旋線的切點為B,銑刀與桿類胚料外圓周接觸時的點為C,切削完成時銑刀離開桿類胚料時的位置為D。通過對實際的加工過程分析可得B點,C點可能切入點[3-5]。
以上參數(shù)建立完成后,銑刀正交車銑桿類胚料時,B,C兩點的位置無法確定,C點可能會在B點之上,或者B點之下。因此將這兩種情況分開考慮。
(1)當C點在B之上時,以C點為切入點,銑刀刀齒與桿件的嚙合區(qū)為圖1(a)中∠COD;
(2)當C點在B點之下時,以B點為切入點,銑刀刀齒與桿件嚙合區(qū)為圖1(a)中的∠BOD。
圖1 正交車銑桿類胚料外圓切削模型
(1)首先對假設(shè)條件1進行分析;
由于點B在點C之下,因此可以將點B視為切點,選取一點E,使直線BE與螺旋線垂直。選取一點G,使∠BEG=90°,因此在△BEG中,∠EBG與螺旋線升角Ψ大小相等,分析可得直線BG為銑刀的軸向進給量fax,通過三角形余弦公式可得:
(1)
由此可以求出直線BE的長度。又因為BO為銑刀的半徑,因此可以推導出直線OE的長度。
又因為直線OE于螺旋線向垂直,∠OED=90°,所以可利用反余弦公式
(2)
求出∠DOE的角度。又因為∠EOF與螺旋線升角Ψ相等,所以可求出∠AOD的角度。
設(shè)ah為銑刀與桿件接觸時已加工表面到未加工表面的距離,即:
(3)
OA為銑刀半徑與刀片有效切削刃長度的差再減去ah,OC為刀具半徑,運用反余弦公式,求得∠AOC的值,即:
(4)
因此銑刀切削桿件時,切入到切出之間的角度(∠COD)便可由數(shù)學知識推出,即∠COD=∠AOC+∠AOD。
(2)當C點在B點之下時
銑刀刀刃切削桿件時,刀刃與桿件接觸為從B點到D點,切入到切出之間的角為∠BOD。所以,∠BOD=π-∠DOE。其中,∠DOE的求解與點C在點B之上的求解相同。
在圖2中,銑刀的切入角為Φst,由公式5推導出;切出角為Φex??捎晒?6)推導出:
(5)
(6)
圖2 切入切出角幾何位置示意圖
由于銑刀的工作齒數(shù)Zc是變化的整數(shù),反映了某一時刻銑刀刀齒參與切削的刀齒數(shù)目,Zmax-1 (7) 在正交車銑加工桿類胚料的過程中,同時進行切削的齒數(shù)對切削力的大小有著很大的影響。而且同時有多個切削刃參與加工時,切削力合力比單齒切削時大許多,降低了切削工程中的可靠性,十分不利于桿類胚料的高精度加工[6]。因此,研究銑刀同時參與切削的齒數(shù)的個數(shù)對切削力的控制以及零件的加工質(zhì)量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正交車銑桿類胚料時銑刀同時工作的齒數(shù)受多因素的影響。當齒間角大于嚙合區(qū)范圍時,始終只有一個刀齒切削,且存在部分時間刀齒不與工件接觸。在齒間角小于嚙合區(qū)范圍時,為多齒同時參與切削情況,同時參與切削的銑刀齒數(shù)大于一[7]。 單齒車銑桿件胚料時,切削層是不斷變化的。且切削層的公稱寬度和主切削刃的長度有關(guān),用bD表示,即: (8) 公式中:ap—切削深度;Kr—銑刀的主偏角。 用hD表示面銑刀的刀齒在任意位置的切削層公稱厚度,即 hD=fzkrcosφ (9) 根據(jù)以上兩個公式,可以得到切削層的公稱橫截面積ADo為: ADo=hDbD=fzapcosφ (10) 公式中:φ為銑刀刀尖銑削點的進給方向角;fz為每齒進給量。 面銑刀的法向銑削力FcN、軸向銑削力Fp計算公式如下所示: (11) 公式中:kc—單位面積銑削力;λ—銑削相關(guān)系數(shù)。 運用矩陣計算公式將Fp、FcN轉(zhuǎn)換為軸向上的分力Fx和徑向上的銑削分力Fy,即: (12) 進一步計算得: (13) 多齒切削力的大小和齒間角θ以及同時工作齒數(shù)Zc有關(guān)。 當銑刀的齒數(shù)為Z時,F(xiàn)x和Fy可以用如下公式來計算: (14) 選用表1如下切削參數(shù)來進行仿真,得到正交車銑桿類胚料單齒、多齒切削時的切削力狀態(tài)分析如圖3所示。 表1 切削參數(shù)表 單齒、多齒切削時的切削力狀態(tài)分析圖: 如圖3a所示,在正交車銑加工桿類胚料的過程中,F(xiàn)y由0開始,在切入段時急劇增大,切入段銑刀經(jīng)過大約0.6rad后,達到峰值130N,經(jīng)過最大值后緩慢減小,并在切出段,切削力逐漸遞減為0,且在整個切削周期內(nèi),F(xiàn)y值始終為正值。Fx值的變化相對于Fy稍許復雜些,F(xiàn)X在切入階段數(shù)值沿負方向急劇增大,在達到最大值(負方向)50N后,開始沿反方向快速增大,在銑刀轉(zhuǎn)角2.6rad時達到正向最大值38N后緩慢下降至0。Fx、Fy均在切入階段波動劇烈,在切出階段趨于平穩(wěn),因此此仿真驗證了正交車銑桿類零件的過程中切入工件時沖擊劇烈,切出工件時受力平緩[8]。 圖3 單齒,多齒切削時切削力變化圖 對比圖3b,在多齒切削時因為有多個刀齒同時參與切削,故切削力的大小以及變化規(guī)律與單齒切削具有明顯的差異。切削初期,只有單齒切削,因此切削力的變化與單齒切削同時期相同。當切削過程進行到切削點A時,上一切齒并未退出切削過程,而下一齒已經(jīng)開始進入切削,因此此時切削力產(chǎn)生了極為復雜,劇烈的變化[9]。FY在減小階段時,與下一齒的切削力產(chǎn)生疊加導致FY急劇上升,F(xiàn)X的變化與FY類似。通過比對兩張仿真圖可以得出,多齒切削時,F(xiàn)Y變大,波動劇烈;FX減小,波動平緩。 通過研究分析得出,每齒進給量和切削深度對正交車銑的軸向力和徑向力有很大的影響。通過對材料受力的仿真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每齒進給量和切削深度與軸向力和徑向力呈如圖4所示的正線性關(guān)系。但是軸向力的大小對機床進給系統(tǒng)的變形和振動有著直接的關(guān)系,因此合理的控制軸向力對零件的加工精度,對表面加工質(zhì)量有著直接的影響[10]。 圖4 每齒進給量、切削深度對切削力影響仿真圖 通過建立的正交車銑桿類胚料外圓切削的幾何模型,得到了銑刀切削桿類零件胚料時的任意時刻參與切削的刀齒數(shù)目,即:工作齒數(shù)Zc的數(shù)值由銑刀與桿件的嚙合區(qū)范圍以及銑刀齒間角θ決定,θ=2π/Z。根據(jù)銑刀參與切削齒數(shù)的不同,建立切削力模型,進行切削力的仿真以及計算,得出以下結(jié)論: (1)單齒切削時徑向力Fx和軸向力Fy的變化趨勢總體一致。單齒切削時,在切入過程中,切削力快速增加到力的絕對值最大值,在切出時,切削力變化相對平緩,逐漸趨于0。 (2)多齒切削時,為單齒車銑切削力的疊加,切削初期,與單齒車銑的趨勢相同,在穩(wěn)定階段切削力的變化也隨刀齒的切入切出呈現(xiàn)出有規(guī)律的波動變化。 (3)每齒進給量和切削深度與軸向力和徑向力呈正線性關(guān)系。二、車銑切削力的研究
(一)單齒車銑切削力分析
(二)多齒車銑切削力分析
(三)實驗結(jié)果與分析
(四)每齒進給量和切削深度對切削力的影響
三、結(jié)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