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衍安
(永定區(qū)大溪鄉(xiāng)鄉(xiāng)村振興服務中心,福建 龍巖 364109)
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qū)是華東地區(qū)最大的柿子生產基地,2021 年全區(qū)柿子種植面積4 067 hm2。柿子是永定區(qū)主要栽培水果之一,大溪鄉(xiāng)是永定區(qū)柿子栽培的主產鄉(xiāng)鎮(zhèn)。永定區(qū)栽培的柿子主要為中遲熟紅柿及早熟紅柿。永定紅柿于1994 年3 月被福建省農作物新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柿類優(yōu)良品種。早熟紅柿品種“早紅”于2010 年3 月被福建省農作物新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柿類優(yōu)良品種。紅柿于2014 年5 月獲得農產品地理標志認定,地理標志保護范圍為金峰片區(qū)大溪鄉(xiāng)、古竹鄉(xiāng)、湖坑鎮(zhèn)、高頭鎮(zhèn)等8 個鄉(xiāng)鎮(zhèn)[1]。
永定紅柿是永定區(qū)傳統(tǒng)的主要栽培果樹,至今已有500 余年的種植歷史。永定紅柿具有豐產、優(yōu)質、抗逆性強、完熟時鮮紅艷麗、樹體壽命長等眾多優(yōu)點,深受廣東潮汕、深圳、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區(qū)消費者和本地柿農的喜愛。永定區(qū)柿農對紅柿的管理有著豐富的經驗,但也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近年來永定紅柿經歷了兩次較為嚴重的氣象災害,造成部分紅柿果園失管。第一次是倒春寒低溫凍害。2010 年3 月9 日紅柿主產區(qū)鄉(xiāng)鎮(zhèn)大部分地區(qū)溫度為-3~-1 ℃,為歷史罕見,全區(qū)85%的紅柿受災,紅柿新抽嫩梢凍死。災后果農見當年收成無望,紛紛外出打工,許多紅柿果園失管,造成翌年紅柿產量低、品質差、病蟲害嚴重。第二次是2016 年5 月13 日紅柿主產鄉(xiāng)鎮(zhèn)片區(qū)普降冰雹,紅柿生產遭受嚴重打擊,43%的果園受災,災后許多紅柿果園失管,病害發(fā)生嚴重,炭疽病、角斑病平均發(fā)病率分別為25%和45%。
第二,管理粗放,不重視有機肥的施用。長期大量施用化肥,少施或不施有機肥,造成土壤酸化板結;不科學施肥,秋冬季一次性施完全年肥料,造成柿樹徒長,病害嚴重。
第三,過度依賴環(huán)剝措施?;ū9?。許多柿農過度依賴環(huán)剝措施?;ū9?,部分柿農甚至一年多次環(huán)剝,造成柿樹衰弱,根系壞死,產量低,優(yōu)質果率低,品質差。目前,相關人員對此方面的問題研究存在不足,農戶無法通過科學的提質增效栽培技術解決紅柿的低產劣質問題[2]。
截至2021 年,永定區(qū)柿子栽培面積4 067 hm2,主要種植品種有早熟永定紅柿(早紅)、中遲熟永定紅柿,還有少量甜柿品種,例如太秋、次郎、富有等。以中遲熟紅柿為主,早紅次之,只有少量的甜柿,三者之間比例約為33∶62∶5。目前,甜柿品種市場前景較好、價格較高,太秋甜柿平均價格為12 元/kg;其次是早熟紅柿,價格為2.6 元/kg;中遲熟紅柿效益較差、價格較低,價格為1.2 元/kg。
截至2021 年,大溪鄉(xiāng)柿子栽培面積577 hm2,約占全區(qū)栽培面積的14%。早熟紅柿、中遲熟紅柿、甜柿的比例和全區(qū)三者的占比相似,約為40∶55∶5,早紅占比略高。紅柿種植品種結構不合理,影響了紅柿的種植效益。種植人員要加大力度宣傳推廣甜柿,擴大太秋甜柿種植規(guī)模,將中遲熟紅柿通過高接換種提高甜柿種植比例,增加紅柿種植效益。將中遲熟紅柿的1/3~1/2面積換為甜柿,有利于提高甜柿種植比例,可調整品種結構,提高種植效益[3]。
考慮到紅柿的品種特性及經濟效益,選擇嫁接甜柿品種應為品質優(yōu)良、商品性高且和紅柿具有較高親和力的品種,如太秋、次郎、富有等。目前,3 個甜柿品種中,太秋甜柿更具發(fā)展前景。該品種是日本于1994 年正式發(fā)布的雜交育成的完全甜柿品種,2005 年福建省從日本引進,并在永定區(qū)引種高接種植,2014 年6 月通過福建省農作物新品種認定(閩認果2014003)。該品種平均單果質量為180~240 g,最大可達到350 g;成熟后的果實果形扁圓,果頂部稍平微凹;果皮光滑鮮艷,外表呈現(xiàn)橙黃色,果肉呈現(xiàn)橙黃色,完熟時為橙紅色;肉質脆嫩,口感甜爽,果粉少;在果實完全成熟之后固形物含量可到17%,可食率達90%以上,無籽或少籽。同時該品種早熟,成熟期為8 月下旬至9 月上旬。該品種和紅柿親和力較強,高接換種3 年生樹平均樹高可達3.76 m,冠幅可達4.2 m×3.9 m,嫁接后可以快速進入豐產期,高接換種后兩年可以試花,3 年開始試產,第五年進入盛果期。該品種抗逆性強,適應范圍廣,耐貧瘠,對海拔要求不高,抗病性強,可作為低產低效紅柿果園高接換種的首選品種,但存在易受鳥、鼠為害,枝條脆,容易折斷等缺點[4]。
嫁接時間選擇在落葉后至萌芽前,為當?shù)?2 月至次年2 月,此時嫁接成活率較高。嫁接的接穗應在樹勢壯旺、結果穩(wěn)定的母株上采取,剪取樹冠外圍芽眼飽滿、充實和無病蟲害的一年生枝條作為接穗。
在距地面150 cm 左右截枝(每株留1~2 個拔水枝),在樹冠的主枝、副主枝或側枝上高位嫁接。大枝接2~3 個芽,小枝接1 個芽,每株接芽控制在15 個左右。嫁接方法采用單芽切接,該方法成活率高、嫁接簡單、速度快、省接穗,但成活后砧木與接穗之間愈傷組織形成較慢,遇臺風季節(jié)接穗和砧木愈傷組織容易掰開,所以成活后枝條長到10 cm 左右時,每個枝條必須插小竹桿捆綁保護。
切接方法為一手順持接穗枝條,另一手用刀在芽左側以芽眼為中心由上而下稍帶木質部削一個平直光滑的削面,削面長約1.5~2.0 cm,在其下端相反的一面削成45°斜面,在芽的上端距芽眼約0.5~1 cm 處截斷,使整個接芽長約2.0~3.0 cm。削平砧木剪截口后,選光滑無節(jié)、木材紋理順直的一側,用刀稍帶木質部垂直向下削2.5~3.0 cm 的切口,橫切去切口外皮長度的2/3,將接穗的長削面面對砧木的大削面插入砧木的切口,使接穗削面兩邊或一邊的形成層對齊(視砧木粗細而定),然后用塑料薄膜綁縛[5]。
果園一般山頂戴帽,中間天溝,下部果園。天溝于林果間先開2.0 m 寬的水平梯田,靠內壁處挖40 cm×40 cm(寬×深)的長溝;水平梯臺臺面寬2.5 m 以上,外高內低,高差10 cm 以上,后壁有30 cm×30 cm(寬×深)的竹節(jié)溝。完善果園道路設施建設,要求果園主干道寬度為2.5 m 以上,內側有排水溝,連接果園外公路。果園耕作道與主干道相通,確保小區(qū)耕作道分布合理,耕作道寬1.0 m 以上。
針對果園土壤板結問題,每年通過深翻改土,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團粒結構。切斷部分退化的根系,促使萌發(fā)新根,并施生物有機肥15~20 kg/株。此項工作在每年紅柿落葉后至萌芽前完成。
生長季不除園內雜草,特別是一些有益雜草,如霍香薊等。梯壁種植寬葉雀稗牧草,提高覆蓋面,營造果園生態(tài)小氣候,保持水土。園內雜草長高后會影響果園管理,采用果園割草機割草,割下的雜草覆蓋于樹盤,起到夏天保濕、冬天保溫的作用。同時,雜草腐爛后可作為有機肥,提高土壤肥力。
冬季修剪后,將剪下的枝條連同園內的落葉、落果等清除干凈,集中深埋或燒毀,減少越冬的病蟲源,減輕第二年病蟲為害程度。同時,將農藥瓶、袋,肥料袋等物品清除干凈。
改變施肥習慣,由一年施1 次肥改變?yōu)楦鶕?jù)紅柿不同生長期多次施肥,以腐熟有機肥為主,配合施用速效肥,氮、磷、鉀三要素比例為2∶1∶2。
10 月下旬至12 月上旬(采果前后)施入豬牛欄糞、雞鴨糞30~50 kg/株,生物有機肥15~20 kg/株,復合肥0.5~1 kg/株,或相應比例的復混肥,恢復樹勢,培養(yǎng)結果母枝,確保次年萌生健壯春梢結果枝。
3 月上中旬春梢葉初展至現(xiàn)蕾時,施入腐熟人糞尿5~10 kg/株,尿素0.5~1.0 kg/株。
6 月中下旬第一次生理落果后的果實膨大期,施尿素0.2~0.3 kg/株、過磷酸鈣0.5~1.0 kg/株,硫酸鉀0.5~0.75 kg/株。
在生長季結合病蟲害防治根外噴施(0.3~0.5)%尿素+(0.2~0.3)%磷酸二氫鉀+(0.3~0.5)%硫酸鎂混合液。需要注意的是,代森錳鋅極易與磷酸二氫鉀反應,根外施肥不能與代森錳鋅混合施用,會造成藥害。
春雨及梅雨季節(jié)水分過多,注意做好排水工作。夏秋干旱季節(jié)做好修整竹節(jié)溝、樹盤覆蓋、草生栽培等保水工作。有條件的果園安裝噴、滴灌設施,確保果園水分均衡供應。
柿子樹進入衰老期后應以更新樹冠的復壯枝為主,重點對存在先端衰老的較大樹枝進行回縮,回縮位置為新生小枝或徒長枝,使新生枝能夠作為替代原枝頭組成樹冠。若全樹的枝條均已進入衰老期,應回縮所有枝條,利用新枝達到復壯更新的目的。對于內膛的直立枝與徒長枝應及時摘心,促使其分枝,形成新的柿樹骨干枝。除去內膛新生較小枝條和過密枝條,構建內膛的龍骨結構。
5.1.1 抹芽
紅柿萌發(fā)率和成枝力較強,應在枝條上留3~4 個芽,抹去其余芽。及時抹除過密和著生角度不合理的芽,利于通風透光和集中供應養(yǎng)分。
5.1.2 摘心
對于生長較旺盛的枝條,春梢長至30 cm 左右時摘心利于培養(yǎng)粗壯梢。肥水條件好的柿樹,如果結果枝生長過長,導致落花落果嚴重。在花后枝條延長生長40~50 cm 以上無端消耗養(yǎng)分時,需在最后一個花4~5 葉摘心打頂。
5.1.3 拉枝
當分枝角度小、枝條長度為40 cm 以上,春梢或秋梢達半木質化時,用塑料包裝帶縛于枝條2/3 處。包裝帶的另一端用竹笈或木簽固定于土中,把枝條拉成水平略向下彎曲狀態(tài),達到枝條空間分布合理,促進枝條萌發(fā),擴大樹冠,葉幕均勻,厚度適中,花芽分化和恢復樹勢的目的。
5.2.1 短截
紅柿經多年結果易成弱枝,對于30~40 cm 長的枝條可短截1/2 或1/3,利于促進新枝,形成結果母枝。應適當短截徒長枝,培養(yǎng)成結果母枝。
5.2.2 疏刪
應從基部剪除密生枝、病蟲枝、交叉重疊枝、內膛枝及無空間可利用的徒長枝。
5.2.3 回縮修剪
衰老樹枝條枯死,樹冠內部光禿,徒長枝大量萌發(fā),會造成產量逐年下降??筛鶕?jù)大枝衰老程度,分2~3 年逐步回縮,以維持產量。無經濟產量的樹可一次全部鋸除衰老大枝,對徒長枝摘心、短截、拉枝,重新培養(yǎng)結果枝組,加速樹冠更新,早日恢復樹勢和產量。
柿樹花量大,著果率高,通常對結果過多的樹疏果。疏果工作在6 月上中旬第一次生理落果后進行,疏去病蟲、畸形果、小果,每個結果枝上留2~3 個大果,以提高優(yōu)質果率。
6.2.1 花期環(huán)剝
在盛花期的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對主干或主枝進行環(huán)狀剝皮,環(huán)剝寬度為0.3~0.4 cm,以深達木質部而不傷木質部為宜。環(huán)剝后應及時使用塑料條包扎,在預防蟲害的同時加速剝口愈合。不宜環(huán)剝衰弱柿樹,等樹勢恢復旺盛后才可環(huán)剝。
6.2.2 合理使用生長調節(jié)劑
在4 月中下旬和5 月中下旬各噴施1 次0.2%液體硼肥+0.075%蕓苔素2 500 倍液。
紅柿病蟲害較少,主要病蟲害有炭疽病、角斑病、煤煙病、柿綿蚧、桔小實蠅等。種植人員應遵循“高產、優(yōu)質、高效、生態(tài)、安全”的原則加強防治。綜合運用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避免或減少病蟲害發(fā)生。適當采用化學防治方法,施用無公害果品生產允許使用的低毒、低殘留、低污染農藥,嚴格把握農藥安全間隔期。
炭疽病是常見的紅柿病害之一,衰弱樹發(fā)生較為嚴重,主要為害果實、新梢和葉片。防治時,可在紅柿抽梢后每隔20 d 噴1 次藥,藥劑可選用10%苯醚甲環(huán)唑1 000 倍液、20%溴菌睛1 500 倍液、80%多菌靈1 500 倍液、50%福美雙1 500 倍液。注意輪換使用藥劑,以免產生抗藥性。
角斑病主要為害果蒂和柿樹的葉片,造成葉片提早脫落,嚴重時會對樹勢造成嚴重影響。可選用50%多菌靈1 000 倍液、43%戊唑醇1 000 倍液,在柿樹剛剛展開葉片之后每15 d 噴灑1 次,連續(xù)噴灑3 次,防治效率可達80%。
文章從紅柿種植的全周期出發(fā),分析研究紅柿低產、低效成因,從不同栽培管理環(huán)節(jié)規(guī)范管理操作,以期為紅柿種植農戶及相關人員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