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蓉 汪建權 李方萍 陳磊
1、銅仁市林業(yè)局種苗站 2、銅仁市營林工作指導站 3、思南縣林業(yè)局
思南縣(107°52′~108°28′E,27°32′~28°10′N)位于貴州省銅仁市西部,面積約為2230.5 km2,海拔為343~1234 m,地貌以中低山山原峽谷和低山丘陵為主。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3℃。境內有豐富的植物資源,并且存在大量的珍稀瀕危動植物。本研究為全面掌握貴州思南植物種質資源種類情況和保護利用現(xiàn)狀,通過實地調查和查閱文獻相結合的方法,尋找到貴州思南需保護和具有利用價值的重要用材樹種、觀賞植物、經(jīng)濟果樹、油料植物和藥用植物種質資源,這不僅了解了該地區(qū)植物種植資源的基本情況,還能夠為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護以及高價值植物的開發(fā)利用奠定基礎,為建立現(xiàn)代化農(nóng)林業(yè)體系和鄉(xiāng)村振興提供來自植物種質資源方面的支撐。
貴州思南縣重要材用樹種種植資源包括:南方紅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花櫚木(Ormosia henryi)等紅木類樹種;楠木(Phoebe zhennan)、云南樟(Cinnamomum glanduliferum)、冬青(Ilex chinensis)、珊瑚冬青(Ilex coralliana)等白木類樹種;櫸木(Zelkova schneideriana)、黃檀(Dalbergia hupeana)、青岡(Quercus glauca)、烏岡櫟(Quercus phillyraeoides)、麻櫟(Quercus acutissima)等硬木類樹種[1-2]。
貴州思南縣觀賞植物種類豐富,包括:南方紅豆杉、黃心夜合(Michelia martinii)、大葉桂櫻(Laurocerasus zippeliana)、復羽葉欒樹(Koelreuteria bipinnata)、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japonica var.chinensis)、野茉莉(Styrsx japonicus)、藍果樹(Nyssa sinensis)、山烏桕(Sapium discolor)、羅浮槭(Acer fabri)、香果樹(Emmenopterys henryi)、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馬纓花(Rhododendron delavayi)、闊 葉 十 大 功 勞(Mahonia bealei)等木本觀賞植物種質資源[3];粉葉羊蹄甲(Bauhinia glauca)、香花崖豆藤(Milletia dielsiana)、亮葉崖豆藤(Milletia nitida)、常春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sinensis)、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vicuspidata)等藤本觀賞植物種質資源;聚花過路黃(Lysimachia congestiflora)、虎耳草(Saxifraga stolonifera)、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牛耳朵(Chirita eburnea)、半蒴苣苔(Hemiboea henryi)、萬年青(Rohde japonica)、鳶尾(Iris tectorum)、石蒜(Lycoris radiata)、忽地笑(Lycoris aurea)等草本觀賞植物種質資源。
經(jīng)濟果樹種質資源包括中華獼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八月瓜(Holboellia latifolia)等水果種質資源;銀杏(Ginkgo biloba)、海南五針松(Pinus fenzeliana)、錐栗(Castanea henryi)、栲樹(Castanopsis fargesii)等干果種質資源。
食用油料植物種質資源代表種類有油茶(Camellia oleifera)、清香木姜子(Litsea euosma)、木姜子(Litsea pungens)等。工業(yè)油料植物種質資源代表種類有無患子(Sapindus saponaria)、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烏桕(Sapium sebiferum)、油桐(Vernicia fordii)、黃連木(Pistacia chinensis)、燈臺樹(Cornus controversa)、光皮梾木(Swida wilsoniana)等。
木本藥用植物代表種類包括川桂(Cinnamomum wilsonii)、香葉樹(Lindera communis)、青錢柳(Cyclocarya paliurus)、百兩金(Ardisia crispa)、闊葉十大功勞、華中五味子(Schisandra sphenanthera)、鉤藤(Uncaria rhynchophylla)等。草本藥用植物代表種類有千里光(Senecio scandens)、蕺菜(Houttuynia cordata)、野菊花(Chrysanthemum indicum)、沿階草(Ophiopogon bodinieri)、麥冬(Ophiopogon japonicus)、吉祥草(Reineckia carnea)、七葉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等[4]。
就整體而言,思南縣植物種質資源保護與開發(fā)利用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植物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長期處在自發(fā)分散,低水平發(fā)展之中。大多分布于偏僻山野,分散零亂,難以進行重點保護。許多珍稀瀕危樹種仍處于原始分布狀態(tài),未能得到有效保護。一些具有較高生態(tài),經(jīng)濟價值的優(yōu)良種質資源沒有得到及時開發(fā),其科研、社會經(jīng)濟價值無法得到充分利用,自然保護區(qū)、森林公園、濕地公園雖已相繼建立但植物保護工作處于剛起步階段,在全縣尚未建立專門的植物園、樹木園、種子園、母樹林、試驗林、采穗圃等基地,對重要野生植物資源沒有進行系統(tǒng)性就地或遷地保存。
思南縣由于國家和地方的財政投入較少而不能持續(xù),嚴重制約了基層部門對植物種質資源保護與管理工作的開展,人為盜挖盜采野生植物種質資源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導致許多種質資源流失。同時,采礦、大型水利、交通設施等工程建設直接破壞了原生植被和次生植被,而且難以恢復,使植物種質資源出現(xiàn)斑塊狀丟失。如思林電站水庫、沙坨電站水庫蓄水后,有大量的植物種植資源被淹沒,其中包括國家級的瀕危珍稀物種,有很多優(yōu)良種質資源消失。
由于思想認識,科技支撐和資金投入等原因,尤其是受經(jīng)濟利益的驅動,使得植物種質資源保護有法難究或執(zhí)法不嚴。植物種質資源分布廣,增加了保護和管理的難度。
貴州思南縣植物種質保護建議采用就地保護和異地保護相結合的方式。就地保護措施主要包括加快升格四野屯為省級自然保護區(qū)、加大對白鷺湖國家濕地公園保護與修復、加大對萬圣山省級森林公園保護性建設、建立黃心夜合+篦子三尖杉縣級自然保護區(qū)、建立香爐山中華獼猴桃縣級自然保護區(qū)、新建龍底江省級濕地公園和磨溪省級森林公園等。此外,該地區(qū)珍稀林分和樹種也需要進行就地保護,采取建立珍稀林分和珍稀植物保護點的方式,主要包括珍稀植物南方紅豆杉、櫸木、穗花杉等甕溪鎮(zhèn)茅草坪常綠闊葉林保護點,文家店沿沙村青岡櫟、櫸木林保護點,邵家橋龔家村珊瑚冬青林保護點;三道水雙河村毛豹皮樟林保護點,許家壩鎮(zhèn)蒲家寨等楠木林保護點,大壩場鎮(zhèn)高峰村和寬坪鄉(xiāng)南方紅豆杉保護點。第三建立風水林保護點和建立古樹群保護點,包括涼水井鎮(zhèn)水晶村光皮梾木、麻櫟、黑殼楠、柏木保護點、大壩場鎮(zhèn)洞龍村柏木、銀杏、楠木、青岡櫟、華桑保護點、大壩場鎮(zhèn)高峰村青岡櫟保護點、飛蛾槭、刺楸、黃連木風水林、天橋鄉(xiāng)黎明村滇楸,杉木保護點,林興隆鄉(xiāng)陳家坪村櫸木和黃連木保護點;涼水井鎮(zhèn)水晶村 柏木、云南樟、香果樹、絲栗栲、青岡櫟、金彈子、飛蛾槭、櫸木古樹群保護點。大壩場鎮(zhèn)官堂壩村古樹種類為楓香、云南樟古樹群、寬坪鄉(xiāng)江山村村寨周圍紅豆杉、鉤栲、楓香、黃連木、矩圓葉衛(wèi)矛、青岡櫟、楠木、重陽木、欏木石楠古樹群。大壩場鎮(zhèn)高峰村,紅豆杉群落、香果樹古樹群,甕溪鎮(zhèn)甕溪村楠木群落,大河壩鄉(xiāng)馬尖山村青岡櫟、樸樹古樹群落、南方紅豆杉,以青岡櫟為優(yōu)勢種的古樹群落,思林鄉(xiāng)大格坨村黃連木、欏木石楠、楓香、柏木古樹群落,該群落多樹種古樹群落。異地保護主要通過建立植物園、珍稀瀕危植物保護基地、種質資源異地保存及擴繁基地建設等來實現(xiàn)。目前開展的相關工作主要有楠木、紅豆杉、棕櫚、欒樹等特色種質資源保存庫及擴繁基地建設規(guī)劃,在青杠坡鎮(zhèn)、雙塘辦事處雙龍、大壩場鎮(zhèn)、甕溪鎮(zhèn)、縣苗圃場等地,進行適度規(guī)模的楠木、紅豆杉種質資源擴基地建設,初見成效。建立了思南萬圣山省級楠木種質資源庫,思南縣是中國楠林木鄉(xiāng),縣內存有全國最大的楠木王,2019年獲得省林木種苗補貼資金建設思南縣林業(yè)局楠木省級林木種質資源庫,目前思南縣萬圣山省級森林公園建立楠木種質資源畝120畝,收集了貴州、云南、四川三地部分種源優(yōu)良單株,共種植65個品系。其他樹種較少進行異地保護,需加強對珍稀或具有重要經(jīng)濟價值的林木種質資源保存的保護規(guī)劃,擴大異地保護基地面積和保護物種范圍。
3.2.1 及時對植物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研究及開發(fā)利用進行科學規(guī)劃
摸清全縣植物種質資源現(xiàn)狀,加大對鄉(xiāng)土種質資源的收集及保護力度,組織力量積極進行開發(fā)利用研究。制定全縣植物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名錄。建立健全各種檔案,確定各類植物資源名錄,掌握資源消長動態(tài)。對分布在自然保護區(qū)和森林公園內的大量種質資源加強保護,對分布在自然保護區(qū)和森林公園外的種質資源,必要時可以劃出植物種質資源保護區(qū)或保護地,實行原地保存。對于現(xiàn)存生態(tài)環(huán)境十分脆弱,極易遭到破壞、丟失的、難于實施保護管理地區(qū)內的植物種質資源,要有計劃地組織植物種質資源異地保護,收集種子、條根等繁殖材料,最大限度地保存物種的遺傳多樣性。
3.2.2 建立植物種質資源平臺
把在復雜的自然條件下,生長周期長,高度分散的植物種質資源進行資源集成和整理整合,實現(xiàn)對資源的有效管理和信息共享,為利用服務。開展植物種質資源平臺技術標準和共享試點建設,積極與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有關部門聯(lián)系。
3.2.3 建立健全植物種質資源保護機制
建立思南縣植物種質資源信息管理系統(tǒng)和安全預警機制,監(jiān)測植物種質資源的動態(tài)消長狀況。落實各級政府森林資源管理目標責任制,組建植物種質資源保護網(wǎng)絡,完善植物種質資源保護相關基地設施建設。對古大珍稀樹木、群落進行建檔掛牌保護。
3.2.4 加強植物種質資源保護科教宣傳
增強社會對植物種質資源保護與管理的意識,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大力宣傳植物種質資源的作用和加強保護的意義。同時,還要充分認識到植物種質資源保護與管理是一項涵蓋科學研究,行政管理和知識產(chǎn)權保護的系統(tǒng)工程,促使科教、管理、生產(chǎn)各方共同努力、密切配合,才能真正做好植物種質資源的保護。
3.2.5 加強植物種質資源保存庫(區(qū))建設
有計劃地組織建立植物種質資源異地保存庫(區(qū)),優(yōu)化配套保存技術體系。植物木種質資源庫重點對區(qū)域特有、重要樹種、常用營林綠化樹種、庭院經(jīng)濟樹種、藥用植物資源等種質資源實施保護。
林木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利用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開發(fā)利用應在確保生物安全和多樣性的前提下進行,保護是手段,合理利用是目的,通過利用擴大繁殖使物種得到更好的保護,要以利用促保護。根據(jù)林木種質資源分布的規(guī)律,提出保存植物種類和相應的保護對策,確保被保護植物群體和個體得以繁衍生息。通過清查,已基本摸清全縣植物種質資源現(xiàn)狀,需加大對鄉(xiāng)土種質資源的收集及保護力度,組織力量積極進行開發(fā)利用研究,使其盡快在林業(yè)生產(chǎn)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同時,要根據(jù)清查的結果,制定全縣林木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名錄。建立健全各種檔案,確定各類林木資源名錄,掌握資源消長動態(tài),為思南縣有計劃地開展林木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和開發(fā)利用提供依據(jù)。對分布在自然保護區(qū)和森林公園內的大量種質資源加強保護,尤其對有重要價值而且在保護區(qū)生境下,有利于保存和發(fā)展的林木種質資源,實行以原地保存為主。對分布在自然保護區(qū)和森林公園外的種質資源,必要時可以劃出林木種質資源保護區(qū)或保護地,實行原地保存。對現(xiàn)存于生態(tài)環(huán)境十分脆弱,極易遭到破壞,丟失的,難于實施保護管理地區(qū)內的林木種質資源,要有計劃地組織林木種質資源異地保護,收集種子,條根等繁殖材料,最大限度地保存物種的遺傳多樣性。
有計劃地組織建立植物種質資源異地保存庫(區(qū)),優(yōu)化配套保存技術體系。植物木種質資源庫重點對區(qū)域特有、重要樹種、常用營林綠化樹種、庭院經(jīng)濟樹種、藥用植物資源等種質資源實施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