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秋潔
(廣州圖書館,廣東 廣州 510623)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1]。旅游不僅僅是一種經(jīng)濟生活,也是一種文化生活,是一種行走的文化。文旅融合,“詩與遠方”的結合開啟了公共文化事業(yè)的新篇章,為公共圖書館發(fā)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環(huán)境[2]。
2018 年3 月9 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fā)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第二十三條提出,要樹立“處處都是旅游環(huán)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理念,面向目的地居民開展旅游知識宣傳教育,強化居民旅游參與意識、形象意識和責任意識。加強旅游惠民便民服務,推動博物館、紀念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科技館等免費開放。加強對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旅游服務[3]。這為公共圖書館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如何發(fā)展提供了行政支持和建設方向的指導。《意見》指出“發(fā)展全域旅游,將一定區(qū)域作為完整旅游目的地,有利于不斷提升旅游業(yè)現(xiàn)代化、集約化、品質化、國際化水平,更好滿足旅游消費需求。”以“全域化”思想引導公共圖書館事業(yè)建設,表明要深挖地方文化內(nèi)涵,開發(fā)文化產(chǎn)品,增加城市公共休閑空間供給,完善公共圖書館服務和活動[4]。
由于視力的缺失、出行的不便,視障人士在獲取信息方面存在極大的困難,如何保障他們的社會文化權益,是公共圖書館面臨的重要問題?!豆矆D書館宣言》《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表明,視障讀者同普通人一樣享有平等、自由參加社會文化生活的權利[5]。
公共圖書館殘疾人閱讀推廣的形式主要包括單獨推廣模式、聯(lián)合推廣模式以及數(shù)字閱讀推廣模式。單獨推廣模式主要是由公共圖書館獨立提供借閱服務、講座服務、培訓服務以及相關延伸服務。聯(lián)合推廣模式主要包括公共圖書館與其他類型圖書館的合作、與殘聯(lián)組織的合作以及與志愿者組織的合作等。數(shù)字閱讀的推廣更加有利于那些行動不便的殘疾人讀者進行閱讀學習。中國盲人數(shù)字圖書館網(wǎng)站于2008年9月9日正式開通,這一網(wǎng)站的建設填補了我國盲人數(shù)字圖書館的空白,在網(wǎng)站設計上也真正實現(xiàn)了無障礙運行目標,適用于盲用讀屏軟件。中國盲人數(shù)字圖書館的開通,使得盲人讀者足不出戶就能查找所需資源、進行閱讀。2011年4月中國殘疾人數(shù)字圖書館正式運行,能夠滿足更多殘疾人讀者的閱讀需求。近年來,各種面向殘疾人閱讀推廣的數(shù)字網(wǎng)站相繼建立[6]217。公共圖書館更新數(shù)字盲文閱讀輔助設備,開展特色閱讀推廣活動,打通視障讀者閱讀的“最后一公里”[7]。孫振強、孔瑤提出,從圖書館視障空間開展活動類型看,閱讀推廣活動以讀書會、講座、培訓和無障礙電影為主,呈現(xiàn)資源單向輸出的特點;從活動參與者看,閱讀推廣活動以視障讀者和志愿者參與為主,參與人群相對固定,缺乏普通讀者與視障讀者的融合交流[8]。疫情期間,全國各地公共圖書館積極探索殘疾人文化服務新方式,堅持做到疫情期間文化服務不打烊,為視障讀者提供貼心、便利的文化助盲服務[9]。
從學術界對公共圖書館視障人士閱讀推廣的研究看,視障人士閱讀推廣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5 個方面:一是存在面臨社會認同感不足、社會合作不足、資源整合能力不夠,圖書館殘疾人閱讀推廣未引起廣泛重視等問題[10]74;二是缺乏專門的視障服務館員[11]79、專門閱讀推廣服務人員[10]74,存在專業(yè)人員緊缺、特殊教育培訓缺乏等困難;三是存在無障礙設施不足、資金投入少、經(jīng)費短缺等問題;四是存在服務對象單一的問題,服務讀者群存在局限性。目前,公共圖書館的視障閱覽室并沒有發(fā)揮作用,使用率逐步下降。部分視障閱覽室除了助殘日、國際盲人節(jié)等特殊節(jié)日組織視障人士進行閱讀活動外,平時很少有人來主動閱讀[12];五是公共圖書館對閱讀推廣活動的宣傳不到位,面向殘疾人的服務還處于“等待式”服務。在活動組織與宣傳上缺乏主動性,顯示出圖書館服務過于被動。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視障群體的需求呈多樣化,在活動方面,希望開展講電影、旅游、徒步大會等貼近盲人生活的活動[6]225,[11]80。
通過文獻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國外視障人士文旅融合的服務早已存在。早在1988年,德國安德雷亞斯·海勒奇博士提出“黑暗中的對話”這個創(chuàng)意。在德國漢堡、法蘭克福建成的“黑暗中的對話”特殊博物館里,所有參觀者由盲人導游帶著,進入伸手不見五指的展館,經(jīng)過森林、自由市場、海港、坐船等不同情境,通過觸覺、聽覺、嗅覺來感知黑暗世界?!昂诎抵械膶υ挕弊鳛檎褂[在全球24個國家巡回展覽,在日本、韓國均有長期的展覽。展覽成為許多跨國企業(yè)培訓的一部分,為視障人士提供了很多就業(yè)機會[13]。這種融合對于視障人士來說有著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
1995 年,德國萊比錫市中心為盲人專門設計建造了一個占地6.5 公頃的盲人公園。公園設有體育活動場所、盲人棋類活動廳、大型盲童游樂場以及盲人閱覽室。在公園里,盲人可以聞到大自然的芬芳,可以“手讀”大門的盲文導游牌,觸摸樹木,觸摸公園、萊比錫市區(qū)圖,介紹公園所在地歷史的石頭浮雕,還可以觸摸欣賞許多雕塑藝術品[14]。文旅元素在盲人公園中得到很好的融合。
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專門為游客設計旅游觀光線路,施瓦茨曼大廈之旅主要帶領游客參觀借閱室、閱覽室和展覽室等與閱讀相關的場所,殘疾人的到訪還設有專門的通道[15]。大英圖書館通過設計5 條旅游線路,為各種各樣的游客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其中線路三專門為視障游客提供音頻之旅[16]。兩地圖書館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文旅融合是為了更好地給讀者提供優(yōu)質的公共文化服務,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閱讀需求,以充分保障讀者的閱讀權利[17]。網(wǎng)絡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我國公共圖書館對視障人士已逐步開展了文旅融合的閱讀推廣服務。2019 年5 月23 日、27 日,江蘇省蘇州圖書館舉辦“我是你的眼”之“聆聽古城觸摸蘇州”街巷文化微旅行活動。40多名視障讀者在工作人員和志愿者引導陪同下,“參觀”了“明軒”、吳中誼宮、“五七一工程”遺址、“蔣緯國故居”等,深刻理解蘇州的歷史文化。在蘇州昆劇傳習所,他們現(xiàn)場欣賞了昆曲《牡丹亭》中《游園》《驚夢》兩折戲的表演,感受“百戲之祖”的文化魅力[18]。
2019 年11 月26 日,蘇州圖書館再次舉辦“聆聽古城觸摸蘇州”活動。微旅行團隊從圖書館出發(fā),沿“十梓街—五卅路—蘇州公園—草橋弄”的微旅行路線前行。視障讀者通過行走、雙手觸摸和志愿者的詳細講解,感受革命者對信仰的追求以及蘇州古巷的韻味[19]?!拔沂悄愕难邸毕盗谢顒右月谜梦模w現(xiàn)出對特殊群體的平等服務。在2019年中國旅游產(chǎn)業(yè)影響力風云榜揭曉暨推介晚會上,蘇州圖書館“我是你的眼”視障讀者志愿服務榮獲2019 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務優(yōu)秀案例,也是江蘇省唯一入圍該獎項的項目[20]。
2019年11月14 日,廣東省佛山市圖書館組織近40名視障讀者參加廣佛文旅體驗活動。在工作人員和志愿者的陪同和幫助下,他們游覽了廣州越秀山、廣州雕塑公園、陳家祠越秀山,視障朋友們通過觸摸“閱讀”歷史,通過聽、摸和心目感悟的方式,了解雕像藝術,品味木雕、陶塑、彩繪等裝飾藝術?;顒迂S富了視障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實現(xiàn)并滿足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21]。
佛山市圖書館自2012 年起策劃開展“閱讀溫暖——佛山視障讀者關愛行動”項目,已逐漸在活動中建構了“圖書館+社會扶持+志愿團隊+始于閱讀而不止閱讀”的視障讀者服務模式。該館精心組織各種類型活動,如公益培訓暨定向出行、“盲人親友游園會”“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視障人士心靈影像暨非視覺攝影展”,以及南丹山、白水寨、嶺南印象園外出游覽等[22]。深圳圖書館與深圳市博物館合作,帶領視障人士走進博物館實地參觀,享受文化權利,還與深圳錦繡中華民俗村合作開展“我和盲人朋友一起看祖國”文化主題活動[23]。
根據(jù)文旅融合“全域化”的思想引導,廣州圖書館(以下簡稱廣圖)的視障人士閱讀推廣服務不斷推陳出新,不斷滿足特殊群體的文化需求。廣圖坐落于廣州市的新城市中心,有“城市客廳”美譽的花城廣場,面向廣州塔,與周邊的廣東省博物館、廣州大劇院、廣州市第二少年宮形成文化共同體,成為廣州的文化窗口。廣圖以“美麗書籍”為設計理念,依托城市新中軸線景觀,采取東西走向、南北塔樓、獨特的“之”字優(yōu)雅體造型,突出層疊的建筑肌理,寓意書籍的重疊和歷史文化的沉積,同時融入騎樓等文化元素,體現(xiàn)了嶺南建筑藝術特色,入選“新廣州好”百景[24]。這是一座紀念碑式的圖書館,是一個值得公眾參觀及利用的場館。
廣圖本著“連接世界智慧,豐富閱讀生活”的愿景,堅持落實殘疾人基本均等文化服務、滿足殘疾人精神文化需求。多元化的文化服務贏得了廣大視障人士的贊譽。
近年來,廣圖以活動為導向,積極與社會力量合作,讓公共圖書館服務和旅游公共服務有效融合。與“突破46讀書會”聯(lián)合舉辦“觸讀世界”分享會,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外賓志愿者來分享各國的故事,讓視障朋友觸摸異國的代表性建筑物,通過觸摸體驗與傾聽了解異域風情。
2018 年6 月17 日,廣圖邀請新西蘭駐廣州總領事館領事分享新西蘭的歷史、地理、建筑、文學藝術;邀請“突破46讀書會”成員分享新西蘭毛利人和毛利新年。2019 年6 月30 日,廣圖開展觸讀法國巴黎的藝術殿堂活動,邀請來自法國梅茲的黎奧分享埃菲爾鐵塔和巴黎圣母院。此外,還舉辦了觸讀楓葉之國加拿大、悉尼歌劇院、英國倫敦塔橋、尼泊爾等分享活動。有位視障讀者參加完倫敦塔橋的觸讀會后不久與老伴飛去英倫,親臨倫敦塔橋觀光。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在空間上保持距離,廣圖開設線上“聽游天下”感官主題閱讀分享會,組織視障讀者參加線上活動。線上舉辦了“聽櫻花國和霧都的文化軼事”“值得仰望的古希臘文明之古希臘文明源頭”“塞爾維亞的前世今生之塞爾維亞、馬其頓、希臘之行”“用旅行見證世界的存在,悅《帶著偏見上路》”“尋找葡萄的家之葡萄牙酒莊之旅”等主題文旅融合分享會。這些活動介紹了世界旅游、美食文化知識,豐富了殘障人士的精神生活。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傳統(tǒng)文化和生活息息相關。廣圖為視障人士提供茶道、藝術、節(jié)日、民俗等豐富多彩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旅體驗服務。
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2019年,廣圖邀請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茶學系碩士、高級茶藝師、評茶技師李老師及茶藝師春天老師開展口述非視覺茶文化體驗活動。活動主題有“敬茶與感謝”“中國六大茶類”“潮汕工夫茶”“寒露養(yǎng)生茶會”。視障讀者用手觸摸茶具,并親自品茶[25]36。
通草畫是指畫在通草紙上的水彩畫,水彩效果斑斕繽紛。2020 年6 月,廣圖線上舉辦為視障人士口述“通草畫廣州一日”的展覽;7月19日,線上舉辦“認識百年通草畫文化與通草畫賞析”口述活動,讓視障人士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廣圖還為視障人士舉辦“我們的節(jié)日——故事列車”系列活動,以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活動為主題,利用館藏資源優(yōu)勢,整合有關知識,傳播與傳承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通過講述節(jié)日故事,視障讀者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風土人情。
2019 年10 月1 日,廣圖舉辦口述直播國慶70周年閱兵式活動,讓視障人士感受祖國的榮光和傳統(tǒng)文化元素。主持人解說詞中富含融貫古今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活動吸引了100 多名視障讀者齊集廣圖,在感受祖國繁榮富強的榮光的同時,也感受廣圖的建筑設施魅力,現(xiàn)場的口述直播給視障讀者的感受如身臨其境。此次活動效果顯著,影響力較大,得到新華社等主流媒體的認可,各類媒體共刊發(fā)了26 篇原創(chuàng)報道,被其他網(wǎng)絡媒體轉載157次。新華社“新華視點”推送的《點贊!志愿者為視障人士口述直播國慶閱兵》視頻新聞,瀏覽量達到600多萬次,同時被南方網(wǎng)、金羊網(wǎng)、大洋網(wǎng)、深圳新聞網(wǎng)等廣東主流網(wǎng)站推送,《北京青年報》還做了專訪[25]36。
廣州是廣府文化的發(fā)祥地,從秦朝開始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所在地,華南地區(qū)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文化和科教中心。從公元3世紀起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東方港市,明清時是中國唯一的對外貿(mào)易大港,也是中國歷史最悠久且唯一從未關閉過的對外通商口岸;素有“千年商都”的美譽;被聯(lián)合國評為“國際花園城市”;獲聯(lián)合國改善人居環(huán)境最佳范例獎[26]。廣州地方文化獨具特色,文化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文旅融合的關鍵和重點是“融”,需要人們加深對“融”的認知[27]。廣圖利用本土文旅資源的優(yōu)勢,為視障人士提供本土文旅融合體驗服務。
一是舉辦“穿粵古今”廣州文化旅游走讀活動。2019年8月17日,廣圖舉辦“行走廣州從化區(qū)美麗鄉(xiāng)村南平靜修小鎮(zhèn)”活動,輔助視障人士進行非視覺攝影,讓視障讀者感受鄉(xiāng)村的山清水秀、古村落的民風民俗。2019 年12 月13 日,廣圖舉辦“穿粵古今—走讀廣州西關荔枝灣”活動,館員和志愿者帶著20 多位視障讀者行走,為他們講述了荔枝灣、仁威廟、西關大屋、蔣光乃故居博物館、文塔等主要景點,讓他們感受西關的人文氣息和文化魅力。2021年7月18日,廣圖舉辦“穿粵古今—走讀越秀公園觀音山戰(zhàn)斗遺址及鎮(zhèn)海樓”活動,帶領視障人士探訪廣州紅色史跡,感受廣州城市發(fā)展的變遷。
二是舉辦參觀本土文化場館體驗活動。公共圖書館作為文化場館和文化知識的保存空間,自身也是文化旅游的景點之一。廣圖不定期為視障讀者舉辦走讀廣圖的參觀活動。2018 年9 月29 日,舉辦“亮心燈看世界”參觀廣州市城市規(guī)劃展覽中心活動,視障讀者參觀了全長約40 米的“一江兩岸三帶”模型、廣州城“近代中軸線”模型、廣州全域物理沙盤等。視障讀者表示此行對廣州有了更深的了解。2021 年3 月,舉辦“牽手視障讀者,共聽一本好書”廣圖和百聽融合閱讀參觀體驗活動,視障讀者們現(xiàn)場欣賞了“牽手盲童,追尋閱讀初心”公益紀錄片以及名著作品有聲書籍[28]。
三是線上為視障讀者提供本土旅游文化分享服務。從2019年起,結合館藏本土文獻資源,廣圖開展“粵讀角”系列活動,用粵語為視障人士講述廣州故事。2020年,廣圖“粵讀角”系列線上活動,讓視障人士暢游廣州五仙觀、藥洲遺址、南海神廟、黃埔古港、陳家祠、荔枝灣、東山洋房等本土景點。2021 年線上分享沙面、鎮(zhèn)海樓、海珠琶洲塔、純陽觀等廣州本土旅游景點。
文旅融合背景下廣圖視障人士閱讀推廣服務內(nèi)容豐富多彩:一是開展世界文化體驗之旅,如舉辦“觸讀世界”分享會、“聽游天下”分享會,讓視障人士了解豐富多元的異國文化;二是開展中國傳統(tǒng)文化體驗之旅,如舉辦口述非視覺茶文化、口述影像活動,讓視障人士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三是開展本土文化體驗之旅,如舉辦“穿粵古今”廣州文化旅游走讀活動、本土文化場館參觀體驗活動,讓視障人士了解獨具特色的廣州本土文化。
文旅融合背景下廣圖視障人士閱讀推廣服務形式靈活新穎:一是開展的服務有分享會、口述影像、走讀等形式,如“悉尼歌劇院”觸讀分享會、非視覺茶文化口述活動、廣州西關荔枝灣和越秀山走讀活動;二是根據(jù)實際開展線上線下結合、館內(nèi)館外結合的活動。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之前,廣圖舉辦的是線下現(xiàn)場活動。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廣圖借助網(wǎng)絡技術,開展線上直播活動。疫情平穩(wěn)時,現(xiàn)場舉辦活動,同時線上直播,方便視障人士參加。除了館內(nèi)的陣地服務外,也舉辦館外的活動,如廣州市城市規(guī)劃展覽中心參觀活動、百聽融合閱讀參觀體驗活動;三是開創(chuàng)了非視覺多感官閱讀推廣模式,如“觸讀世界”分享會、“粵讀角”系列活動,讓視障人士觸摸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模型。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文旅融合背景下廣圖視障人士閱讀推廣服務和文化旅游資源、文獻資源緊密結合,形式靈活、內(nèi)容豐富,使視障讀者享受旅游的樂趣,開闊眼界,增長歷史文化、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識。如“粵讀角”系列活動,館員搜集了大量的本館文獻資料并對其進行了整合,主講人實地走訪廣州本土旅游景點,然后和視障人士分享,使文旅資源有效融合。
廣圖視障人士閱讀推廣服務一直得到社會力量的精誠合作和鼎力支持才得以順利開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至2020年,志愿合作團隊達42個,視障人士的每場活動都有志愿者服務的支持。為感謝志愿服務團隊、志愿者視障服務的貢獻,激勵他們繼續(xù)積極投身視障人士服務中,從2018年起,廣圖每年舉辦志愿者表彰大會,表彰表現(xiàn)突出的志愿合作團隊和志愿者。至今,受表彰的志愿者逾100人次。
廣圖真誠服務殘疾人,服務有口皆碑,服務效能得到提升?!皬V州圖書館視障人士多感官閱讀志愿服務項目”被評為2018 年度廣州市優(yōu)秀文化志愿服務、被評為2019 年度廣州市優(yōu)秀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務項目,2019年廣州圖書館榮獲“廣東省扶殘助殘先進集體”,2020 年12 月“融溢悅享”盲讀快樂營——廣州圖書館視障人士多感官閱讀志愿服務項目榮獲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2020年廣東省文化和旅游資源服務優(yōu)秀項目。文旅融合背景下廣圖視障人士閱讀推廣服務受到媒體的極大關注,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近年來,新華社、廣州日報、南方Plus、羊城派、新華網(wǎng)、南方日報、中國文化報等20 多家媒體對廣圖視障人士服務進行了報道,提高了圖書館的形象。
文旅融合背景下廣圖視障人士服務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同時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困難與不足。
文旅融合背景下廣圖視障人士服務豐富而多彩,合作伙伴非常多,累計有40余個,但合作活動缺乏系統(tǒng)性與規(guī)劃性。有些合作伙伴的合作活動并非是年內(nèi)計劃之中的活動,而是突然要求開展的活動。這就打破了原有活動計劃,造成人力顯得非常緊張;有些合作伙伴不能按照計劃完成活動的場次;有些合作伙伴只是臨時合作,活動不具備可持續(xù)性。
廣圖至今沒有設專職人員開展視障人士服務,而由提供日常流通、咨詢導讀服務的7名館員兼任。日常流通、咨詢導讀服務對外服務時間從上午9點到晚上9點,時長達12小時,分兩班次進行。7名館員負責整個樓層的所有業(yè)務,包括自助服務區(qū)的管理、通借通還業(yè)務、座位管理、文獻資源的管理、旅游主題館的建設等,業(yè)務較為繁雜,館員難以專心投入專項視障人士服務工作,并且對視障人士服務感興趣的館員寥寥無幾。服務館員個人專業(yè)水平不足,在服務過程中存在心理障礙、交流障礙,甚至害怕服務視障讀者。
廣圖視障人士服務區(qū)域閱讀環(huán)境氛圍營造、活動場地布局設計、功能設計有待完善。視障人士服務區(qū)除了有專門的視障人士設備設施外,其環(huán)境設計和其他普通讀者服務區(qū)域沒有區(qū)別,有普通讀者見到“視障人士服務區(qū)”門牌會望文生義,不會走進視障人士服務區(qū)。其實視障人士服務區(qū)里含有普通讀者使用的文獻資源和閱讀空間。區(qū)域內(nèi)的讀者活動場所沒有隔斷,和讀者閱覽自習區(qū)域毗鄰,舉辦活動發(fā)出的各種聲音容易引發(fā)讀者投訴。
文旅融合背景下廣圖視障人士閱讀推廣服務豐富多彩,但平均每次參加的人數(shù)不多,甚至出現(xiàn)只有幾個視障讀者參加活動的情況。能經(jīng)常來參加活動的視障讀者才20 多人。服務受眾面不夠廣,主要原因在于視障人士出門不便。針對視障人士出門不便的問題,廣圖每次在舉辦活動之前招募志愿者到附近的地鐵站及公交站接送讀者,這對于敢于出門的視障讀者起作用,但對于不敢獨立邁出家門的視障讀者來說卻無濟于事。廣圖館員已建立QQ群和微信交流群,把使用圖書館服務或者有服務需求的視障讀者匯聚起來,傳遞、宣傳圖書館的服務信息;相關的服務通知同時在微信公眾號、網(wǎng)站發(fā)布。廣圖偶爾也會到社區(qū)、學校將閱讀推廣服務送上門,但囿于人力、經(jīng)費,不能成為常設的服務。為促進“殘健共融”,不浪費活動資源,廣圖的很多視障人士活動也允許其他讀者參加體驗。
視障讀者服務的開展需要一定的費用支撐。從服務實踐中可發(fā)現(xiàn),視障人士比較熱衷于景點走讀活動。在館外舉辦視障人士行走類活動,發(fā)生意外情況如何處理?餐費如何支出?這是開展服務遇到的難題??梢酝ㄟ^購買旅游意外保險為視障人士保駕護航。但目前圖書館的財務制度難以支出保險費用和餐費。廣圖在舉辦活動時偶爾有合作伙伴會主動提出承擔相關費用。
建議對視障人士閱讀推廣服務進行頂層設計,內(nèi)容包括合作伙伴的管理、館員的管理、視障讀者的管理,對服務內(nèi)容、服務的方式和服務目標進行設計。建議建立與合作伙伴的洽談溝通制度,與合作伙伴商定在年底提出合作計劃,商洽次年開展的活動,并簽訂活動協(xié)議,優(yōu)化合作流程,中途不宜有大變動。建議和合作伙伴提出長期合作的需求,使服務可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以下簡稱《公共圖書館法》)提出:“政府設立的公共圖書館館長應當具備相應的文化水平、專業(yè)知識和組織管理能力……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應當具備相應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其中專業(yè)技術人員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評定專業(yè)技術職稱”[29]。公共圖書館館員的業(yè)務水平、服務態(tài)度、自身素質直接關系到為殘障人士服務的質量[30]。建議進行項目管理,設立專門項目小組,讓專職的館員從事視障人士服務。建議通過項目管理引入人才、培養(yǎng)人才,以解決人力不足問題,通過定期舉辦如盲文、視障人士服務技巧、心理課程等專項專業(yè)培訓,以提升館員服務特殊群體的服務能力。建議建立服務殘障人士館員激勵制度,讓投入殘障服務的館員隊伍更加穩(wěn)定。另外,加強殘障服務志愿者隊伍的穩(wěn)定性建設,讓其成為服務視障人士人力資源的有益補充。
建議對服務區(qū)域進行空間改造,如對墻柱進行包墻包柱或者粉刷裝飾,內(nèi)容可以包含殘障標識、溫馨的閱讀激勵名言警句、視障輔助閱讀器簡介與簡要使用說明,讓一般讀者了解該區(qū)域的功能,促進“殘健共融”。建議對家具進行配套的整改、增添、完善,如增加一批活動使用的屏風,適當減少噪音,或者增加適量展板,起到宣傳和分隔區(qū)域作用。建議可以為一般讀者增加黑暗體驗的區(qū)域,變成一個具備旅游體驗及科普的地方,讓一般讀者更加珍惜視力,更加理解視障人士的苦楚與不便,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
視障服務是一項特殊的工作,建議由政府部門統(tǒng)籌,以公共圖書館為主導,殘疾人聯(lián)合會、盲人協(xié)會及相關的機構積極參與,建立聯(lián)動的宣傳機制,吸引更多受眾享受服務。建議一般讀者也可以參加視障活動,以促進“殘健共融”、社會和諧發(fā)展。建議到社區(qū)、學校進行閱讀推廣服務,并實現(xiàn)常態(tài)化上門服務,以方便視障人士參加。另外,要加大線上活動的舉辦力度,讓更多的視障人士足不出戶參加圖書館的文旅活動。
根據(jù)《公共圖書館法》的規(guī)定,國家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向公共圖書館捐贈[31-32]。2020年8月,廣州市人民政府印發(fā)《推動慈善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行動方案》,鼓勵圖書館、商場、游客中心、社區(qū)服務中心等設置“慈善空間”,推動廣州慈善事業(yè)高質量發(fā)展。2020 年9 月,廣州圖書館成為第一批“慈善空間”?!按壬瓶臻g”成為廣大讀者和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文化志愿服務和圖書館建設的嶄新平臺。有鑒于此,在館外舉辦視障人士行走類活動,建議公共圖書館出臺有關制度,引入慈善組織、慈善基金會等社會力量作為合作伙伴,由合作伙伴支出有關活動費用,從而有效解決活動經(jīng)費問題。
公共圖書館是政府設立的傳遞文獻信息、弘揚傳統(tǒng)文化、推動全民閱讀、實行終生教育的公益性文化機構[33]。視障人士雖然有視力障礙,但是通過公共圖書館提供的文旅融合的閱讀推廣服務[34],也可以“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增強其幸福感、獲得感。公共圖書館應該規(guī)劃、配備專業(yè)的人才和穩(wěn)定的志愿者隊伍、加強宣傳方案和靈活安排活動場所、合理安排經(jīng)費,以實現(xiàn)視障人士文旅融合閱讀推廣服務的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