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樂斌,李樂樂,何 平,劉椏麗,楊學為,羅雪韻
(1.邵陽學院 食品與化學工程學院,湖南 邵陽 422000;2.豆制品加工與安全控制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湖南 邵陽 422000)
豆渣是豆制品加工中常見的副產(chǎn)物之一,富含大豆異黃酮、膳食纖維、低聚糖、有機酸等營養(yǎng)物質(zhì)[2-5],常被用作動物飼料或廢棄物丟掉[1]。據(jù)統(tǒng)計,我國每年會產(chǎn)生約200萬t濕豆渣,新鮮豆渣豆腥味重且容易腐敗變質(zhì),處理成本較高[6-7]。大豆多肽是由大豆蛋白經(jīng)過酶解或發(fā)酵形成的肽基蛋白水解物,其具有抗氧化、抗疲勞、降血壓、降膽固醇等生物活性[8-13]。
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作為一種益生菌,生長速度快,安全性較高,可分泌蛋白酶、淀粉酶等豐富的酶系[14-15],常用于食品和動物飼料工業(yè)生產(chǎn)中。枯草芽孢桿菌生長過程中會產(chǎn)生部分有顯著的抑菌活性的次級代謝產(chǎn)物(如脂肽類、抗菌蛋白等)[16-17],曾國洪等[18]研究對枯草芽孢桿菌HS-A38進行誘變篩選出高產(chǎn)抗菌脂肽菌株,并得到抗菌脂肽,其具有較好耐酸堿和熱穩(wěn)定性。
以經(jīng)纖維素酶酶解后的豆渣為原料,利用枯草芽孢桿菌液態(tài)發(fā)酵豆渣制備大豆多肽,通過單因素試驗及響應面法優(yōu)化大豆多肽制備工藝,并測定其對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和2,2-聯(lián)氮-雙-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 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與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生長的性能。以期為豆渣高值化利用和活性多肽產(chǎn)品的研究提供理論指導。
1.1.1 材料與菌株
豆渣:豆制品加工與安全控制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提供。
枯草芽孢桿菌(Bacillus subtilis):北海群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實驗室保存菌種。
1.1.2 試劑
三氯乙酸(分析純):天津市科密歐化學試劑有限公司;胰蛋白胨(生化試劑):北京陸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NaCl(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牛血清蛋白(生化試劑):北京鼎國昌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ABTS(分析純):合肥巴斯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DPPH(分析純):上海如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維生素C(vitamin C,VC)(分析純):西隴科學股份有限公司;纖維素酶(8 000 U/g):山東和眾康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SCIENTZ-10N冷凍干燥機:寧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VELOCITY 14R臺式冷凍離心機:美國Dynamica公司;IS-RDD3 恒溫搖床:蘇州捷美電子有限公司;D-7型紫外分光光度計:南京菲勒儀器有限公司。
1.3.1 菌種活化與培養(yǎng)
枯草芽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的活化培養(yǎng)參考文獻[19-20]。
1.3.2 大豆多肽的制備
收集新鮮豆渣并利用精細磨濕法粉碎,調(diào)整豆渣干基為5.8%,纖維素酶水解(8 000 U/g,50 ℃水解6 h)豆渣得到豆渣酶解液,80 ℃滅酶10 min(調(diào)整pH 7.2)。將酶解液接種枯草芽孢桿菌液態(tài)發(fā)酵(接種量3%、發(fā)酵溫度37 ℃,發(fā)酵時間60 h)。發(fā)酵液10 000 r/min冷凍離心15 min后取上清液,經(jīng)冷凍干燥即得大豆多肽粗提物。多肽得率參考文獻[21]。
1.3.3 發(fā)酵豆渣制備大豆多肽工藝優(yōu)化
單因素試驗:以50 mL豆渣酶解液為原料接種枯草芽孢桿菌進行發(fā)酵,探究接種量(1%、3%、5%、7%、9%)、發(fā)酵時間(24 h、36 h、48 h、60 h、72 h)、發(fā)酵溫度(23 ℃、30 ℃、37℃、44℃、51℃)、搖床轉速(120r/min、130r/min、140r/min、150 r/min、160 r/min)對大豆多肽得率的影響。
響應面試驗:在單因素試驗基礎上,以大豆多肽得率(Y)為響應值,選擇對多肽得率影響較大的接種量(A)、發(fā)酵溫度(B)、發(fā)酵時間(C)進行響應面優(yōu)化試驗,確定最佳的發(fā)酵豆渣制備大豆多肽工藝,因素與水平見表1。
表1 發(fā)酵豆渣制備大豆多肽工藝優(yōu)化因素與水平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for soybean polypeptide prepara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of fermented soybean dregs
1.3.4 多肽的抗氧化性
在最佳發(fā)酵工藝下條件發(fā)酵豆渣,冷凍干燥得到大豆多肽。以VC為陽性對照,通過ABTS溶液和DPPH溶液[22]測定大豆多肽粗提物的抗氧化活性。
1.3.5 多肽的抑菌活性
利用平板計數(shù)法將兩個指示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制備成107CFU/mL菌懸液,利用牛津杯法測抑菌圈直徑大小[23]。
1.3.6 數(shù)據(jù)處理
運用SPSS22.0、Design-Expert8.0.6.1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
2.1.1 接種量的確定
由圖1可知,隨著接種量在1%~3%范圍內(nèi)的增加,大豆多肽的得率呈增加趨勢。當接種量為3%,大豆多肽的得率達到最高,為84.79%,繼續(xù)增加接種量至9%,大豆多肽的得率開始下降。其原因可能是,起初接種量較低,產(chǎn)生的蛋白酶量少,不足以分解豆渣中的蛋白質(zhì),故而使得多肽得率較低。隨著接種量增加,產(chǎn)生的蛋白酶量較充足,多肽得率逐漸提高。接種量過高,而發(fā)酵體系中營養(yǎng)物質(zhì)有限,會抑制菌體生長,進而降低其產(chǎn)酶能力[24],導致多肽得率下降。因此,選擇最佳的菌種接種量為3%。
圖1 接種量對多肽得率的影響Fig.1 Effect of inoculum on polypeptide yield
2.1.2 發(fā)酵時間的確定
由圖2可知,隨著發(fā)酵時間在24~60 h范圍內(nèi)的增加,大豆多肽得率呈增加趨勢。當發(fā)酵時間為60 h時,大豆多肽得率達到85.02%。當發(fā)酵時間>60 h,大豆多肽得率下降。其原因可能是,發(fā)酵初期菌種處于適應期,菌種生長緩慢,產(chǎn)酶量不足,多肽得率處在較低水平,隨著發(fā)酵時間延長,菌種生長逐漸平穩(wěn),產(chǎn)酶量飽和,蛋白酶水解豆渣大分子蛋白形成多肽[25]。然而繼續(xù)延長發(fā)酵時間,體系中代謝廢物較多,導致溶氧量不足而影響酶的合成。同時,蛋白酶會過度水解導致多肽得率降低,這與李景等[26]的研究結果相似。因此,選擇最佳發(fā)酵時間為60 h。
圖2 發(fā)酵時間對多肽得率的影響Fig.2 Effect of fermentation time on polypeptide yield
2.1.3 發(fā)酵溫度對多肽得率的影響
由圖3可知,隨著發(fā)酵溫度在23~37 ℃范圍內(nèi)的升高,大豆多肽的得率呈增加趨勢。當發(fā)酵溫度為37 ℃時,大豆多肽的得率達到最高值,為86.22%。發(fā)酵溫度高于37 ℃時,大豆多肽的得率下降。其原因可能是,溫度較低時,枯草芽孢桿菌處于遲緩期的時間延長,菌種生長緩慢,產(chǎn)酶不足使得多肽得率較低,隨著發(fā)酵溫度升高,菌種生長加速,產(chǎn)生大量蛋白酶,多肽得率也隨之提高,而過高的溫度會抑制菌體生長,從而導致多肽得率下降,由此看出枯草芽孢桿菌生長需要適宜的溫度。因此,選擇最佳發(fā)酵溫度為37 ℃。
圖3 發(fā)酵溫度對多肽得率的影響Fig.3 Effect of fermentation temperature on polypeptide yield
2.1.4 搖床轉速對多肽得率的影響
由圖4可知,隨著搖床轉速在120~150 r/min范圍內(nèi)的增加,大豆多肽得率呈增加趨勢。當搖床轉速為150 r/min時,大豆多肽得率達到85.75%。搖床轉速>150 r/min時,大豆多肽得率下降。其原因可能是,枯草芽孢桿菌是一種好養(yǎng)型細菌,當搖床轉速過低時,發(fā)酵體系中溶氧量不足,致使菌種生長緩慢[26],產(chǎn)酶量低,不足以分解豆渣中的蛋白質(zhì),使得多肽得率較低,而搖床轉速過快時,其產(chǎn)生的高剪切力會破壞菌體細胞,抑制了菌體生長,進而導致多肽得率下降。因此,選擇最佳搖床轉速為150 r/min。
圖4 搖床轉速對多肽得率的影響Fig.4 Effect of shaking speed on polypeptide yield
2.2.1 響應面設計及結果
在單因素試驗基礎上,以多肽得率(Y)為響應值,選擇對多肽得率影響較大的菌種接種量(A)、發(fā)酵溫度(B)發(fā)酵時間(C)進行3因素3水平的響應面優(yōu)化試驗,試驗結果見表2,方差分析結果見表3。
表2 大豆多肽制備工藝優(yōu)化響應面試驗設計及結果Table 2 Design and results of response surface tests for soybean polypeptide preparation process optimization
表3 回歸模型的方差分析Table 3 Variance analysis of regression model
利用Design-Expert V 8.0.6.1軟件對大豆多肽得率進行回歸擬合后,得到大豆多肽的二次多項回歸方程為:
對模型進行顯著性分析,由表3可知,模型P=0.000 9<0.01,模型極顯著;失擬項P=0.124 7>0.05,失擬不顯著;決定系數(shù)R2=0.949 6,說明此模型擬合度較好,校正決定系數(shù)R2adj=0.884 8,可用該模型來預測發(fā)酵體系中多肽得率的實際情況。一次項C對大豆多肽得率的影響顯著(P<0.05),二次項A2、B2、C2均對大豆多肽得率的影響極顯著(P<0.01),其他項對結果影響不顯著(P>0.05)。由F值得出影響多肽得率的3個因素的主次順序為發(fā)酵時間>發(fā)酵溫度>接種量。
2.2.2 響應面結果驗證性試驗
根據(jù)響應面試驗模型結果計算可知,大豆多肽制備的最佳工藝條件為接種量3.02%,發(fā)酵溫度37.35 ℃,發(fā)酵時間59.63 h。在此優(yōu)化條件下,枯草芽孢桿菌發(fā)酵豆渣得到的多肽得率為86.70%。為實際操作考慮,3個因素修正為接種量3%,發(fā)酵溫度37 ℃,發(fā)酵時間60 h,重復3次,多肽得率的平均值為88.12%,與預測值接近。說明該回歸模型可以為實際操作提供指導。
由圖5(a)可知,VC質(zhì)量濃度在0~0.008 mg/mL范圍內(nèi)增加,VC對DPPH自由基清除率顯著上升,當VC質(zhì)量濃度≥0.008 mg/mL時,DPPH自由基清除率趨于穩(wěn)定,當VC質(zhì)量濃度為0.016 mg/mL時,DPPH自由基清除率接近100%;當多肽樣品質(zhì)量濃度在0~6.250 mg/mL之間時,樣品對DPPH自由基清除率顯著上升,多肽樣品質(zhì)量濃度>6.250 mg/mL時,DPPH自由基清除率趨于穩(wěn)定,并且在樣品質(zhì)量濃度為25mg/mL時,對DPPH自由基清除率達到91.71%。
由圖5(b)可知,隨著VC質(zhì)量濃度在0~0.008 mg/mL范圍內(nèi)增加,對ABTS自由基清除率顯著上升。當VC質(zhì)量濃度≥0.008 mg/mL時,ABTS自由基清除率趨于穩(wěn)定,對ABTS自由基清除率接近100%;當多肽樣品質(zhì)量濃度在0~6.250 mg/mL范圍內(nèi)增加時,多肽樣品對ABTS自由基清除率顯著上升,樣品質(zhì)量濃度≥6.250 mg/mL時,對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緩慢提高,在樣品質(zhì)量濃度為25 mg/mL時,對ABTS自由基清除率為89.68%。
圖5 VC及大豆多肽樣品對DPPH自由基(a)和ABTS自由基(b)的清除率Fig.5 Scavenging rates of VC and soybean polypeptides samples on DPPH radical (a) and ABTS radical (b)
VC和樣品對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半效應濃度(median effect concentration,EC50)分別為0.001 5 mg/mL,(2.36±0.05)mg/mL時,VC和大豆多肽樣品對ABTS自由基清除率EC50分別為0.001 7 mg/mL,(2.97±0.03)mg/mL,說明樣品對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具有一定清除能力,但與VC相比,其抗氧化能力較弱。
以無菌水作空白對照,發(fā)酵豆渣制備的多肽抑菌效果見圖6。由圖6可知,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沒有抑制效果,大豆多肽作用兩菌后出現(xiàn)明顯的抑菌圈,當多肽質(zhì)量濃度為25 mg/mL時,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徑分別為(27.65±0.32)mm、(23.18±0.14)mm,且大豆多肽對大腸桿菌的抑菌活性強度高于金黃色葡萄球菌。
圖6 大豆多肽樣品的抑菌效果Fig.6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soybean polypeptide samples
枯草芽孢桿菌發(fā)酵豆渣制備大豆多肽的最佳工藝條件為:接種量3%,發(fā)酵溫度37 ℃,發(fā)酵時間60 h。在此優(yōu)化條件下,枯草芽孢桿菌發(fā)酵豆渣得到的多肽得率為88.12%。抗氧化實驗結果表明,多肽樣品對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EC50分別為(2.36±0.05)mg/mL、(2.97±0.03)mg/mL,抑菌性能實驗結果表明,大豆多肽質(zhì)量濃度為25 mg/mL時,對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徑分別為(27.65±0.32)mm、(23.18±0.14)mm。本研究對減少豆渣的浪費,降低環(huán)境污染,提高豆渣高值化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