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 鑫,王 歡
(1.內蒙古工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2.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新聞與出版學院,吉林 長春 130052)
黨性、人民性的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的一個重要觀點。中國共產黨的黨報黨刊在長期的新聞實踐中,始終把踐行黨性與人民性放在新聞宣傳工作的首位。使得中國共產黨在任何一個時期都能夠保持思想戰(zhàn)線的高水平線、輿論引導的強影響力、人民群眾的高滿意度。文章總結了黨性、人民性理論的發(fā)展歷程,探討黨性、人民性相統(tǒng)一的基本原則在符合中國國情背景下如何完善,回顧少數(shù)民族斗爭史上第一份黨刊的辦刊成果,對今后新聞工作者開展宣傳工作多有幫助,同時也促進了黨報黨刊的發(fā)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與俄國十月革命以后,中國共產黨早期創(chuàng)始人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意識到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與適合中國革命的現(xiàn)實價值,最終把馬克思主義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建黨初期的一些報刊活動家,在宣傳工作過程中始終踐行馬克思主義,并逐漸意識到黨的出版物應該由黨領導。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黨員大會通過的出版物決議規(guī)定中提到:任何出版物,無論是中央出版物還是本地出版物,都不得發(fā)表違反黨的政策、指南和決定的文章[1]。這些規(guī)定使得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工作在當時復雜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話語體系,將共產主義的思想凝聚在一起,提高了建黨初期宣傳工作者的黨性意識。1992年,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報《向導》公開發(fā)行,當時的文風以宣傳黨的路線、方針,評論國內外時事為主。受到民眾強烈反響,讀者將其譽為“黑暗的中國社會的一盞明燈”。
早期的報刊活動家在開展宣傳工作過程中,也十分注重人民群眾的訴求,不過大多使用“群眾性”這一概念。1925年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份日報《熱血日報》創(chuàng)刊,該報十分注重文章的通俗性與形式多樣性,力圖讓一般的工人與市民群眾都能看得懂。1945年《新華日報》發(fā)表社論,文章開篇就指出:“本刊創(chuàng)刊八年來,一貫的就是以人民的報紙為方針、為努力目標。”可見《新華日報》作為共產黨的機關報,明確表示其是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的報紙,人民性的特點在共產黨的辦報過程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1978年我國做出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后,經濟快速發(fā)展的同時,西方思潮的涌入也給我國的意識形態(tài)領域帶來壓力。1985年,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發(fā)表講話,他提出黨的報紙是人民的,報紙需要黨的支持,但也要依靠人民,這個基本的方針不能改變[2]。因此可以看出,改革開放初期更加注重黨報黨刊的黨性與人民性的統(tǒng)一。
改革開放時期,黨報很好的發(fā)揮了其黨性的特點,在傳達改革開放時期黨的總任務、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等方面起到了強大的宣傳作用。比如《光明日報》的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被譽為是“揭開思想解放運動的序幕之作”[3]。許多黨報黨刊都表示全新時期在媒體宣傳方面一定會堅持黨的正確理論,擁護改革開放。這一時期的黨報,不斷深化黨性與人民性相統(tǒng)一的新聞實踐,一方面積極宣傳改革開放政策,深化改革主旋律。另一方面,堅持黨報的人民性,讓群眾在閱讀報紙過程中,體會改革開放帶來的變革,激發(fā)群眾投入改革浪潮中的動力。
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中指出:“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tǒng)一的”。此次明確了黨性和人民主義的一致性,突破了三十余年以來人為制造的思想禁區(qū),還原了大革命戰(zhàn)爭時期黨報的黨性與人民主義相一致的光榮傳統(tǒng)[4]。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中強調:“要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tǒng)一,把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變成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及時把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的經驗和面臨的實際情況反映出來”。增強新聞輿論工作的活力,最重要的就是融匯黨心民意,明確黨與人民始終是血肉相連的共同體,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步入新時代以來,關于黨性、人民性相互統(tǒng)一的論述已經到達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新聞輿論工作的一系列講話,極大地促進了新聞報道工作的蓬勃發(fā)展,新時期的黨報工作者要繼續(xù)充分發(fā)揮“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功能,牢記為黨和人民服務的宗旨,努力開創(chuàng)新聞宣傳工作新局面。
該刊物于1925年4月28日創(chuàng)刊,是在中共北方區(qū)委李大釗、鄧中夏等同志的領導下,由多松年、烏蘭夫、奎壁三人創(chuàng)辦,多松年負責編輯,烏蘭夫、奎壁負責印刷與分發(fā),三人共同撰稿的一份馬克思主義周刊。《蒙古農民》為64 開鉛印本,封面名稱用漢文、蒙文書寫,并注明售價為兩枚銅元,農民半價??镉猛ㄋ滓锥姆椒ㄏ騼让晒呸r牧民宣傳革命真理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傳達黨對于內蒙古地區(qū)人民革命的指示精神,是蒙古族早期共產黨員心血的結晶[5],后被中共北方區(qū)委定為北京蒙藏學校黨支部刊物。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共產黨創(chuàng)辦的唯一面向內蒙古地區(qū)發(fā)行的第一份馬克思主義刊物,《蒙古農民》成為我國少數(shù)民族斗爭史上重要的宣傳周刊。從歷史經驗來看,黨性與人民性的統(tǒng)一都是從利用新聞宣傳“喚醒國民”開始的[6]?!睹晒呸r民》的出版發(fā)行使得在內蒙古的蒙、漢各族勞苦大眾覺醒,對內蒙古的革命實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示作用,也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內蒙古地區(qū)最早的展示。
多松年在辦刊之前,深入內蒙古西部地區(qū),進行20 多天的社會調查。他來到察哈爾牧區(qū),了解到當?shù)啬撩裆钍苘婇y壓迫,生活極度困難。他向牧民宣傳,只有蒙漢勞苦大眾聯(lián)合起來,推翻蒙古王公軍閥地主的統(tǒng)治,才能改變當前的貧苦現(xiàn)狀。
為喚醒內蒙古農牧民反對封建王公與軍閥統(tǒng)治,《蒙古農民》問世,這一刊名清晰地體現(xiàn)了辦刊的目標受眾,就是廣大內蒙古農牧民,同時也是我黨辦刊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相統(tǒng)一的重要體現(xiàn)。開篇文章為“蒙古農民的仇人是——軍閥帝國主義王公”,僅十個字,就點明其辦刊宗旨。當時的內蒙古農牧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直系奉系兩派軍閥在內蒙古展開混戰(zhàn),搜刮老百姓的糧食、馬匹、強迫征兵造成農民生活困難。蒙古王公對老百姓實行專制壓迫,蒙古王公實際上就是頭號大地主,他們常常勾結漢族地主與地商出賣土地。除了經濟上的殘酷剝削,蒙古王公還控制大量的勞苦大眾作為他們的奴隸,不但沒收其土地房產還對他們進行非人的壓迫。外國資本家同樣對蒙古農民殘酷剝削,大量侵占土地,使得蒙古農民喪失許多權利。因此,亟需為內蒙古農牧民尋求一條解放道路。
斯大林曾指出:“民族問題實質上就是農民問題”?!睹晒呸r民》作為旗幟鮮明的革命刊物,選擇揭露帝國主義、軍閥、地主的反動政策,推動蒙古農民覺醒的文章作為選題基礎。在話題上也大多體現(xiàn)人民性,通過刊物宣傳,發(fā)動廣大蒙古族農民聯(lián)合起來開展斗爭。至少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欄目設置上全面反映蒙古族農牧民的聲音,貼近人民生活。例如:“醒人錄”、“蒙古曲”、“好主意”“訴苦”、“政論”、“外蒙古人民的生活”等。各欄目之間題材豐富多樣,語言自然流暢。詩歌、漫畫、故事看起來通俗易懂。第二,在選題上高度呼應蒙古族農牧民的需求,例如:“蒙古曲”欄目中寫道,“天光光,地光光,軍閥不倒民遭殃。天光光,地光光,王公不倒民悲傷。天光光,地光光,列強欺壓苦斷腸?!痹娭忻鞔_指出,阻礙蒙古族農牧民前進,壓迫奴役蒙古族農牧民的是軍閥、封建王公與帝國主義列強,促使人民覺醒與其斗爭。又如“好主意”欄目中,《吳佩孚并不是好人》一文中寫到“嗐!錯了,吳佩孚并不是好人,也是壞東西,上次打仗糟蹋熱河,吳佩孚就是一個大罪人,不僅是奉天一方面干的……老百姓自己結合起來干吧”。鮮明的揭示出軍閥并不是真的對蒙古族農牧民好,是壓迫農牧民的壞人,蒙古族農牧民必須清醒意識到軍閥的本質,不能心存幻想,一定要聯(lián)合起來與軍閥斗爭。
從出版周期來看,由于歷史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刊物僅發(fā)行幾期便被迫??ìF(xiàn)存世2 期),但激發(fā)了蒙古族農牧民參與革命的斗志。《蒙古農民》在克服重重困難的情況下,不斷揭露帝國主義分子、蒙古封建王公、放高利貸者、地主、軍閥等對蒙古族人民所犯下的種種罪行,對王公、軍閥散布的許多無恥言論加以駁斥?!爱敋v史處于和平演進狀態(tài)時,報刊的社會影響力是難以明顯察覺的,但是一旦變量的積累引發(fā)歷史的質變時,報刊將成為政治變革功能的倍增器?!盵7]“內蒙古人民革命黨”、“內蒙古農工兵大聯(lián)盟”建立后,內蒙古地區(qū)大革命也逐漸高漲,這一切都與《蒙古農民》的宣傳教育分不開[8]。《蒙古農民》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少數(shù)民族斗爭史上第一部馬克思主義刊物,吹響了時代最強音,為廣大蒙古族農牧民指明了道路,在內蒙古地區(qū)人民斗爭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在中國革命史上做出不可磨滅的輝煌貢獻。
黨報黨刊區(qū)別于其他媒體的最大特點就是黨性立場,堅守黨性原則是進行宣傳工作的重要基石,能夠確保黨的新聞媒體事業(yè)永不變質。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性原則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原則?!秉h報黨刊在實際宣傳工作中,要落實好黨性原則,從實踐中突出黨的引領作用。由于網(wǎng)絡新媒體等新媒介的沖擊,黨報黨刊在引導社會主流輿情方面具有一定的壓力。黨報黨刊為應對新媒介的沖擊,要作好一切準備,以重構輿情引領力。推動黨報黨刊與新媒體融合,在保持黨報黨刊內容優(yōu)勢的同時,借助新媒體傳播速度快、傳播效率高的特點,持續(xù)輸出優(yōu)質內容,占領輿論高地。面對輿論市場要想做到絕對的傳播優(yōu)勢,在內容創(chuàng)作上一定要接地氣,將老百姓高度關心的事情講清楚,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引發(fā)輿論反響。
黨報黨刊不僅是黨的刊物,更是人民群眾的刊物,長期以來,黨報黨刊的受眾群體分為兩類,一類是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的工作人員,知識分子等精英人士,另一類是廣大人民群眾。新時期黨報黨刊要牢固堅持人民性原則,留住精英人士對黨報黨刊的閱讀習慣,同時要加大力度吸納更多的人民群眾,成為黨報黨刊的穩(wěn)定受眾群體。廣大黨報黨刊編輯記者要對網(wǎng)絡新媒體的內容沖擊有清醒認知,思考如何在內容創(chuàng)作過程中融入群眾話語,在黨報黨刊話語風格上夯實群眾性基礎,吸引年輕受眾。除此之外,在做好國際傳播的要求下,可以嘗試推動黨報黨刊的外文出版,吸納國外受眾,通過該方式讓國外受眾了解真實的中國。
建黨100年來,中國共產黨的黨報黨刊記錄與見證了黨的百年偉大成就,也伴著黨的發(fā)展不斷壯大。隨著媒體形態(tài)的不斷涌現(xiàn),黨報黨刊迎來了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新時代仍然要牢牢守住黨的思想陣地與輿論陣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展現(xiàn)新時代黨報黨刊的媒體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