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保險消費者保護的相對獨立性
        ——兼論《消費者保護法》介入保險領域的程度*

        2022-02-05 04:10:20范慶榮何兆軍
        時代法學 2022年4期
        關鍵詞:消費者

        范慶榮,何兆軍

        (湖南師范大學法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2013年10月25日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消費者保護法》)將保險等金融行業(yè)納入其調整范疇(1)范慶榮.新《消保法》對保險領域的影響[J].保險研究,2015,(3):71-79.。這一舉措不僅明確將保險相對人(2)指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等在保險活動中與保險人產生保險民商事權利義務關系的權益共同體。參見任以順.保險近因原則之“近因”概念內涵探析[J]及注釋②.保險研究,2008,(5):81-84.認定為“消費者”,而且為司法實踐運用《消費者保護法》處理保險糾紛提供了法律依據。然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將原本異形的事物歸入本體時,更應當小心謹慎。大張旗鼓地在保險領域適用《消費者保護法》之前,尚有以下問題需要厘清:行業(yè)特性鮮明的保險消費者保護是否有別于一般消費者?保險消費者在性質上是否與以證券投資者為代表的其他金融消費者有著本質差異?在證成保險消費者保護的相對獨立性后,《消費者保護法》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介入保險領域,也成為亟待解決的難題。這是保險消費者保護的理論研究和法律適用過程中都無法回避的基礎性前提,同時也是保險消費者保護獨立性另一層面的題中之義。本文擬對上述問題作一分析,以期為保險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提供清晰的思路,并對保險消費者保護法律體系的構建有所助益。

        一、 保險消費者保護相對獨立于普通消費者保護

        盡管《消費者保護法》向保險領域敞開了大門,但基于保險行業(yè)的專業(yè)性、嚴重的信息不對稱以及金融服務的無形性等特征,保險消費者的保護與一般消費者保護仍然應當作一定程度的區(qū)分。

        (一)專業(yè)性的影響程度不同

        保險行業(yè)的專業(yè)性是保險消費者保護的首要考量因素。較之普通消費領域,保險服務業(yè)的專業(yè)性更強。這就決定了涉及特定問題時,保險領域必須適用符合行業(yè)習慣的保護方式。保險的專業(yè)性集中體現為保險人對于保險消費者一方的風險控制。具體來說,它表現在對保險消費者主體的選擇、保險費率的厘定、如實告知義務的履行等方面。

        保險的核心在于分散風險,這首先表現為保險人對于交易主體的篩選。一方面,法律從保險利益的角度嚴格限定了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吨腥A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以下簡稱《保險法》)第12條規(guī)定了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中保險利益的存在主體及時間節(jié)點。特定主體不具備保險利益將直接影響保險合同的效力。另一方面,保險公司可以通過核保把控保險消費者的資格。在人身保險中,出于風險控制的需要,保險人可以限定特定年齡段、患有特定疾病者的投保資格。而在普通消費中,一般不會對消費者的身份進行限制,否則即違背了《消費者保護法》第4條規(guī)定的平等原則。

        保險的專業(yè)性影響著保險費率規(guī)則。保險費率的厘定受到大數法則的控制,它與風險成正相關(3)See Michael L. Smith, Stephen A. Kane,The Law of Large Numbers and the Strength of Insurance,Springer Netherlands,1994,p.5-6.。以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簡稱“交強險”)為例,它采用的是浮動費率。如果前一保險年度內被保險人發(fā)生了保險事故,在后一年度再投保交強險時,他很可能被要求繳納更高的保費。這就意味著法律允許與風險大小掛鉤的保費“因人而異”,并且這種調控正是保險人控制風險的手段之一。這亦與《消費者保護法》第4條規(guī)定的平等原則存在出入。

        保險的專業(yè)性還體現為對個人信息的需求。根據《保險法》第16條的規(guī)定,投保人故意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而導致保險合同解除的,保險人并不需要退還保費。而在普通消費領域,消費者一般無須告知個人信息,這也不會左右消費合同的效力,更不存在影響合同解除時的費用退還問題。

        (二)信息不對稱的狀況不同

        消費者受到傾斜保護的重要原因在于市場失靈。其中,信息不對稱是市場失靈最為集中的體現(4)See Gabriela Gheorghiu,Consumer Protection-Worthlessness or Necessity,LAP 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2012,pp.57-59.。相較于普通消費領域,保險行業(yè)的信息不對稱狀況更為明顯。這導致保險消費者比普通消費者需要更為細致的保護。

        價格上的信息不對稱給保險消費者帶來談判上的劣勢。消費者購買保險的頻率遠小于日常消費的次數,從經驗中得來的對保險價格信息的掌握也受到了極大的限制。而保險人通過大數法則計算純保費,依照保險服務的成本估算附加保費,對保險價格的來龍去脈掌控得一清二楚。為了控制這種信息不對稱,防止保險人隨意定價而侵害消費者的權益,對于強制保險、新型壽險等涉及社會公共利益的險種,其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都要經過保監(jiān)會(現銀保監(jiān)會)審批或備案。一般的消費合同并不需要審批備案,除去食鹽等極少數關系國計民生的領域外,商品和服務的價格都由成本與市場的供求關系調控。

        專業(yè)知識掌握程度的不同也帶來了對保險產品認知的差異。保險合同往往晦澀難懂,專業(yè)性極強,而合同直接決定了雙方的權利義務。所以對于格式條款,《保險法》第17條規(guī)定了比一般消費合同更為嚴格的提示說明義務,要求保險人主動而全面地闡釋保險格式條款的含義,有別于《消費者保護法》規(guī)定的經營者的被動說明義務。

        (三)保險服務的無形性對具體規(guī)則適用的影響

        保險服務的無形性也是保險消費者區(qū)別于普通消費者的原因之一,主要影響了《消費者保護法》具體條文的適用。

        《消費者保護法》立法之初是以商品和普通服務為對象,在規(guī)則設定時不可能考慮到保險等金融服務的特殊性。保險這個“外來漢”必然面臨著水土不服的困境。這就要求我們在適用《消費者保護法》具體規(guī)則時重視其細微差異。保險服務的無形性就是這一問題的突出表現。舉凡《消費者保護法》第7條規(guī)定:消費者在使用商品或服務的過程中,其人身和財產安全不受侵害。但無形的保險服務并不直接作用于人身。相反,保險的功能正是分散人身財產的風險。如此一來,在保險領域中這項最為重要的消費者的權利豈不是無用武之地了?但事實并非如此。保險人一方面要保障保險消費者在經營場所中的人身安全,防止保險費失竊、挪用,特別是對帶有儲蓄性的保險,保險人更應當維護賬戶安全,合理代管投資使用;另一方面,一些保險合同自帶救援服務。如中國平安保險公司的車險,包含非事故道路救援服務。如果保險人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因過錯造成保險消費者的人身財產損失,當然可以適用《消費者保護法》第7條的規(guī)定。

        保險的無形性還造成了適用《消費者保護法》第25條無理由退貨制度的困擾。一般消費中商品有形,所以退回商品的費用就是指郵費、快遞費等。而保險是無形的,無法以有體的形式退貨。另外,考慮到道德風險,無理由退貨制度本身并不適用于服務領域。普通服務多是一次用盡,不可回復。允許對服務適用無理由退貨規(guī)則等于鼓動消費者濫用權利,在享受服務后不支付對價。但是,上述鴻溝并非無法逾越。有體無形造成的退貨方式上的差異并不能成為拒絕適用無理由退貨制度的理由。保險中的退貨費用,指保險消費者通知保險人撤銷保險合同的傳達費用,包括必要時將保險人提供的書面材料寄回所產生的費用。保險也不同于普通服務。它并不像音樂下載、信息咨詢等,通過一次性消費即能達到消費目的。保險屬于持續(xù)性服務,對于這類服務賦予保險消費者在冷靜期內的反悔權未嘗不可(5)我國人身保險領域通常設有十到十五日的冷靜期。2000 年,保監(jiān)會發(fā)布的《關于規(guī)范人身保險經營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中,首次規(guī)定針對人身保險適用“猶豫期”條款。2006 年的《健康保險管理辦法》對長期健康保險設置了不少于 10 日的冷靜期。。

        保險的專業(yè)性使得保險消費者保護具有行業(yè)特殊性,信息不對稱的嚴重程度決定了保險消費者保護更具傾斜性,保險服務的無形性則是在適用《消費者保護法》具體規(guī)則時應當逐條考量的因素。保險消費者保護與一般消費者保護存在細節(jié)上的差異。但這種差異并沒有引起質變。從本質上來說,保險消費者屬于消費者,這是由《消費者保護法》的立法目的決定的(6)溫世揚,范慶榮.“保險消費者”概念辨析[J].現代法學,2017,(2):79-93.。

        二、保險消費者保護相對獨立于金融消費者的保護

        “金融消費者保護”是近年來的熱門話題之一,該主題下的研究成果遠多于“保險消費者”這一主題。究其原因,或許是絕大多數學者都認為,保險消費者屬于金融消費者(7)何穎.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制度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15.,并不需要單獨加以研究和探討。誠然,金融消費者至少包括了接受保險、銀行、證券、期貨這四類金融服務的個人,保險消費者的確名列其中(8)林繼恒.金融消費者保護法之理論與實務[M].臺北:臺灣法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101-102.。但是,在《消費者保護法》向金融服務領域初開大門之際,不加區(qū)別地全面引入“金融消費者”,并非明智之舉。其主要理由如下:

        (一)投資與消費有別

        銀行、保險、證券、期貨雖然都屬于金融業(yè)務,但是,它們在投資與消費屬性上存在比較明顯的差別。證券和期貨的購買者具有強烈的投資目的。其購入證券或期貨之初,就是為了轉手獲利。而保險、儲蓄服務的接受者,多是為了現有資本基礎性的保值增值(甚至由于通貨膨脹,獲利趕不上貨幣貶值速度),一般只是持有,很少轉讓。尤其是保險,投保人選擇保險產品,就是為了分散被保險人在生活中的風險,保障其生活,為“生活需要消費”的目的非常突出。如果說保單也有出質轉讓的情況,這就好比買了輛家用車,在急需資金時可以抵押貸款甚至出售一樣,并不改變最初為生活需要消費的目的。這與證券、期貨一開始就是為了轉手獲利的投資屬性,存在明顯差別。所以,有學者指出,“將把錢存入銀行以及為自己的房屋投保的人描述為消費者,或許不存在困難;但將證券領域的投資者也視為消費者,則會遇到很多障礙”(9)Peter Cartwright,Consumer Protection in Financial Services,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Ltd,1999,p.5.。對于這種投資屬性明顯的個體,與其將他視為消費者,不如作為生產者(producers)對待(10)See B. W. Harvey and D. L. Parry,The Law of Consumer Protection and Fair Trading ,5th edn, Butterworths, 1996,p.57.。

        金融業(yè)內的這種差別,在美國的立法中也有體現。美國參議院于2010年7月15日,通過了《2010年華爾街改革和消費者保護法》(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of 2010),簡稱《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該法案標志著美國全新的金融消費者保護和監(jiān)管體系的建立(11)See U.S.Rep.Edolphus Towns,On the Dodd-Frank Act, Harvard Business Law Review,Vol.1,1(2011),pp.Vii-X.。國內幾乎所有研究金融消費者保護的專著,都會花不小的篇幅提到這一法案,將其作為建立金融消費者保護體系的范例。然而,這其中有兩個問題或許需要得到重視。第一,《多德-弗蘭克法案》中,并沒有出現過“金融消費者”(financial consumer)的表述,原文中使用的是消費者(consumer)和投資者(investor)——消費者的概念多用于保險、儲蓄等領域(12)E.g., 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 Sec.313.,而投資者則使用于證券、期貨市場(13)E.g., 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 Sec.402 and Title IX.Subtitle A.。第二,依照《多德-弗蘭克法案》建立的消費者金融保護局,并沒有將典型投資者所在的證券、期貨市場納入其管轄范圍——證券市場依然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SEC)負責監(jiān)管,而期貨領域則屬于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CFTC)的管理范圍(14)See 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Sec.1027. (i)(j).。這種區(qū)分實際上也反映出消費型的保險與投資型的證券之間存在差異。

        金融服務領域的投資者是否需要保護?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筆者并不主張透過《消費者保護法》來保護?!断M者保護法》設立的基礎就是區(qū)分消費者與經營者、投資者。如果向投資者全面開放,則必然破壞《消費者保護法》原有的格局。這在《消費者保護法》向金融服務領域敞開大門之初,并非適宜時機和明智之舉。所以,本文僅探討保險領域的消費者保護問題,并不贊同將以證券、期貨等具有典型投資屬性的金融服務一并納入《消費者保護法》的范疇。至于銀行、第三方支付等領域,非本文主題與本人能力所及,留待有志者加以論證。

        (二)事前的保護與事后的糾紛解決有別

        從各種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的內容來看,其側重點在于建立統(tǒng)一的金融監(jiān)管體系和非訴的金融糾紛處理機制。以我國臺灣地區(qū)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為例,該法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公平有效的金融消費爭議處理機制。而從條文設計來看,在全部的33個條文中,有18個條文具體規(guī)定了金融消費爭議處理的機構設置、評議程序等問題(15)另外還有6個條文規(guī)定定義,6個條文規(guī)定了金融消費者保護的原則、措施,3個條文是附則。參見陳國華等著.金融消費者保護法解析[M].中國臺北:臺灣新學林,2012.135-143.。這和著眼于消費者權利保護、經營者義務課以的《消費者保護法》,存在明顯的不同。由此看來,即使我國日后制定了金融消費者保護法,那也只是解決了金融業(yè)統(tǒng)一監(jiān)管、事后的非訴糾紛處理問題。它無法替代《消費者保護法》于事前和事中對保險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所起的預防作用。事實上,《消費者保護法》側重于實體權利義務的規(guī)定,金融消費者保護法更偏向程序的構建。越過《消費者保護法》直接談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的建立,并不妥當。即使不將前者列于首位,至少也應該雙管齊下。所以,在“金融消費者”滿天飛的背景下,“保險消費者”的保護問題仍有其獨立存在的價值。

        (三)監(jiān)管的統(tǒng)一與保護的獨立有別

        我國金融領域目前采取的是分業(yè)經營、分業(yè)監(jiān)管。強調消費者保護統(tǒng)合,建立統(tǒng)一的金融消費者糾紛處理機構,是為了避免糾紛處理過程中出現顧此失彼的狀況。但事實上,分與合都有一定的相對性。糾紛的處理,應該是越精細越能體現專業(yè)性。典型的例子就是,作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最后一道防線的法院,在基本的庭系設置上做了民事、刑事、行政等區(qū)分。而在經濟發(fā)達、案件繁雜的地區(qū),庭系劃分得更細。以最高人民法院為例,在民事審判方面就設有民事審判一、二、三、四庭,還有單獨的環(huán)境資源審判庭。刑事審判方面更是設置了五個審判庭。就目前司法系統(tǒng)的運作來看,這樣的細分使得效率和效果都得到了保障。金融混業(yè)經營、統(tǒng)一監(jiān)管有利于從全局上把握問題,但絕不意味著“一鍋燉”。在統(tǒng)一的大背景下,保留一定程度的分業(yè)是必然選擇。并且,所有的糾紛都會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像民刑事交叉案件的存在,并不影響庭系的劃分,采用刑事附帶民事即可。金融消費者監(jiān)管的統(tǒng)一,并不影響保險消費者保護的獨立性。

        由此可知,保險消費者與金融消費者存在較大的差異。保險消費者有其獨立存在的價值。對于直接套用金融消費者概念為保險消費者下定義的做法,筆者不敢茍同(16)白彥,張怡超.保險消費者權利保護研究[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6.30.。出于立法目的的考量,《消費者保護法》不宜將全部的金融消費者都納入保護對象。

        三、保險消費者保護相對獨立性的實現:《消費者保護法》介入保險領域的程度

        在保險相對人屬于消費者和保險消費者保護與一般消費者保護存在一定量的差異這兩個大前提下,隨之產生的疑惑是:《消費者保護法》究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介入保險領域?《消費者保護法》與《保險法》的規(guī)定出現沖突時,應當如何適用?這是司法實踐中運用《消費者保護法》解決保險糾紛時必然面對的問題,同時也是保險消費者保護獨立性另一層面的反映??紤]到保險行業(yè)的特殊性,有必要先從總體上把握《消費者保護法》介入保險領域的深度和廣度。下面就從實然和應然兩個層面,厘清《消費者保護法》與《保險法》的關系,在此基礎上提煉出適用的一般性規(guī)則,以期達到綱舉目張、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實然分析:現行《消費者保護法》與《保險法》的關系

        研究《消費者保護法》如何在保險領域中適用,首先必須厘清《消費者保護法》與《保險法》的關系。因為,法律之間的位階直接決定了法條出現沖突、競合、空白時的適用規(guī)則。探討兩者關系的難點在于,就消費者保護這一問題而言,《消費者保護法》是就消費者權益保護專門進行的立法,相較于《保險法》這種旨在平等規(guī)范保險交易行為,并非重點關注消費者保護的法律,《消費者保護法》應該算特別法;但是,換個角度來看,保險消費者屬于消費者中的特殊類型,《保險法》對于保險消費者權利義務的規(guī)定,似乎更應該優(yōu)先于《消費者保護法》的適用。那么,現行的《消費者保護法》與《保險法》之間究竟是什么關系呢?

        法律沖突的解決規(guī)則有三:從效力等級來看,上位法優(yōu)于下位法;從制訂的先后順序來看,新法優(yōu)于舊法;從具體內容來看,特別法優(yōu)于一般法。下面從這三個方面來分析《消費者保護法》與《保險法》的關系。

        就效力等級觀之,《消費者保護法》與《保險法》不成立上位法與下位法的關系。因為兩者的立法機關都是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屬于同一位階的法律。上位法優(yōu)于下位法的規(guī)則在此處無法適用。

        從立法的先后順序來說,《消費者保護法》與《保險法》也不構成嚴格意義上的新法與舊法的關系。雖然從施行時間來看,《保險法》較《消費者保護法》而言是“新法”(17)《保險法》最近的一次修改是在2015年4月24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断M者保護法》的修正草案于2013年10月25日獲得通過,次年3月15日起施行。。但是,新法優(yōu)于舊法規(guī)則適用的前提是,兩者同屬于特別法或者一般法(18)史尚寬.民法總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16;韓忠謨.法學緒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57.。該條規(guī)則背后深層次的含義在于,新法使舊法喪失了效力。理由如下:從立法目的來看,之所以要采用新法優(yōu)于舊法,是因為在同一問題上,立法者用新的意志替代了原有的規(guī)定。而根據邏輯學中的不矛盾原理,兩個互相矛盾的陳述中必有一假(19)[美]歐文.M.柯匹等.邏輯學導論[M].張建軍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389.。所以,既然新舊法是在同一問題上出現了不一致的規(guī)定(矛盾),選擇適用新法優(yōu)先(真),就必然導致舊的規(guī)則失效(假)。這里的同一問題,是指法條的構成要件完全一致。以此觀之,新法優(yōu)于舊法,稱為“后法廢止前法”更為妥適?!断M者保護法》和《保險法》之間并不存在法條構成要件完全一致的情形,也無相互廢止的可能性。因此,新法優(yōu)于舊法不能作為判斷《消費者保護法》和《保險法》關系的依據。

        在特別法與一般法這一問題上,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消費者權益保護這一主題之外,《消費者保護法》與《保險法》是平行并列關系,不存在特別法與一般法的問題。若僅立足于消費者保護這一點,現行法律規(guī)定《消費者保護法》是特別法(20)我國臺灣地區(qū)“消費者保護法”第1條第2項作了類似規(guī)定,其立法意旨可供參考。參見洪志宏.消費者保護法(第二版)[M].中國臺灣:臺灣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7-8.。其主要依據來源于對《消費者保護法》第2條所作的文義解釋:有關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問題,應優(yōu)先適用《消費者保護法》,其他法律、法規(guī)居于補充適用的地位(21)《消費者保護法》第2條:“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權益受本法保護;本法未作規(guī)定的,受其他有關法律、法規(guī)保護?!薄_M一步來說,當《消費者保護法》和《保險法》對某一問題都有規(guī)定時,《消費者保護法》是特別法,優(yōu)先于《保險法》適用;只有當《消費者保護法》沒有涉及時,才由《保險法》等其他法律法規(guī)補充適用(22)李適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釋義[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18.。

        綜上,從我國現行法中推導出,在消費者權益保護這一問題上,《消費者保護法》是《保險法》的特別法。

        (二)應然分析:《消費者保護法》適用于保險領域的規(guī)則探討

        規(guī)則的合理性絕非一句“法條如是說”就足以服眾。任何真理都必須通過檢驗,法律條文也是如此。它從來不是毋庸置疑的,也沒有免于論證的特權。實然并不能等同于不假思索且無須思索的應然。盡管以上從實然層面分析了《消費者保護法》與《保險法》的關系,但是,正如先前文中提到的疑惑,兩者在應然層面上究竟要如何適用,還值得探討。本文認為,在消費者保護這一主題下,《消費者保護法》是特別法還是一般法,應該依照比較對象而定(23)類似觀點參見洪志宏.消費者保護法[M].中國臺灣:臺灣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5.7-8;馮震宇等.消費者保護法解讀[M].中國臺灣:臺灣元照出版公司,2005.273-277、289-291;不同意見參見葉啟洲.論保險契約之批單、任意終止與內容控制之法源依據[M].保險法專題研究(一).中國臺灣:臺灣元照出版公司,2007.144-151.。當比較對象是傳統(tǒng)民法時,《消費者保護法》是特別法;而當其與包括《保險法》在內的專業(yè)性法律發(fā)生競合時,《消費者保護法》是一般法。其主要理由如下:

        推導出“《消費者保護法》為特別法”的理由過于單薄,很容易被推翻。從立法初衷來看,消費者保護法是為了對消費者提供傾斜性保護而制定的(24)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立法背景與觀點全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3.10.。這在《消費者保護法》立法之初確實能夠實現。因為,在1993年《消費者保護法》制定時,其比較的對象主要是《合同法》《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等。相較于傳統(tǒng)民法及民事訴訟法,《消費者保護法》對于格式合同、損害賠償、團體訴訟等方面的規(guī)定,都體現了對消費者的傾向性保護,是特別法。但是,隨著消費者權利意識的增強,涉及到消費者保護的立法愈加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wèi)生法》(后來在此基礎上制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下簡稱《食品安全法》)《保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等等法律,相繼得以通過實施。這些法律所規(guī)定的有關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內容,或與《消費者保護法》相呼應,起到細化或轉介的作用(25)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8條就是對《消費者保護法》第23條第2款中廣告規(guī)則的細化。;或填補了《消費者保護法》規(guī)定的空白(26)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第64條規(guī)定,旅游者有權在行程開始前,將包價旅游合同轉讓給第三人。;或因行業(yè)特征的需要,采取了與《消費者保護法》不同的保護措施(27)例如《食品安全法》第96條的規(guī)則較《消費者保護法》第55條更為嚴格。。從保護消費者的立場出發(fā),這些規(guī)定甚至比《消費者保護法》的規(guī)則更進了一步。例如,考慮到食品安全問題的深遠影響,《食品安全法》第96條中規(guī)定,對于生產、故意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的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可以請求價款的十倍賠償,遠高于《消費者保護法》第55條的三倍懲罰性賠償。如果此時以《消費者保護法》作為特別法,排斥《食品安全法》的適用,將與《消費者保護法》的立法初衷背道而馳,實質意義的特別法也將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應當允許包括《保險法》在內的專業(yè)性法律,結合本行業(yè)的特征,對該行業(yè)的消費者權益保護作出特別規(guī)定。這些規(guī)定與《消費者保護法》一道,構成了完整的消費者權益保護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消費者保護法》被置于消費者權益保護一般性法律的地位,而這些專業(yè)性法律則為特別法?!侗kU法》即是專業(yè)性法律中的一員,其對于保險消費者的特殊規(guī)定,應該優(yōu)先于《消費者保護法》。

        就我國現實的立法狀況而言,也不宜直接以《消費者保護法》的規(guī)定排斥《保險法》的適用。由于金融服務業(yè)較為特殊,2013年《消費者保護法》修訂以前,司法實踐中并不支持其直接適用于保險領域(28)如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09)二中民終字第07254號民事判決書、江蘇省鎮(zhèn)江市中級人民法院(2008)鎮(zhèn)民二終字第31號民事判決書。另參見中國保險行業(yè)協(xié)會.保險訴訟典型案例年度報告(第一輯)[R].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188-191.。修訂后的《消費者保護法》將保險消費者納入調整范圍后,對于懲罰性賠償、消費者協(xié)會等特色制度如何在保險領域中展開運用,尚處于探索階段。而在保險領域全面適用《消費者保護法》將帶來的種種“水土不服”現象,也應該納入考量的因素。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刀切地規(guī)定《消費者保護法》優(yōu)先適用,確實過于極端。在我國立法現狀下,《消費者保護法》所起的是一般法的囊括、補充作用,哪怕在保險消費者保護這一問題上,也絕不能替代《保險法》。

        從域外的實踐來看,消費者保護法也被認為是保險合同法的補充(supplement),不存在替代或優(yōu)先之說。2010年,第十八屆比較法國際會議在美國華盛頓舉行。在“介于商法與消費者保護之間的保險合同法”(insurance contract law between commercial law and consumer protection)這一議題中(29)See Karen B. Brown , David V. Snyder, Editors, General Reports of the XVIIIth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Comparative Law,Springer,2012,pp.335-336.,美、英、德、法、澳、奧、日、挪威、我國臺灣地區(qū)等十八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學者,展示了其收集的所在地區(qū)關于商法、“消費者保護法”(30)因部分國家沒有專門的消費者保護法,準確地說,這里是指與消費者保護有關的法律,所以加了雙引號。與保險法關系的報告。從這些代表性報告來看,消費者保護法作為保險合同法補充的這一功能定位,與其本身的存在形態(tài)無關(31)See Helmut Heiss,Insurance Contract Law Between Business Law and Consumer Protection,Dike Verlag,2012,pp.V-VII.。無論是設立消費者保護單行法的國家,如奧地利(32)See Martin Schauer,(report about)Austria,Helmut Heiss(ed.),Insurance Contract Law Between Business Law and Consumer Protection,Dike Verlag,2012,pp.70-72.、法國(33)See Sophie Gaudemet,(report about)France,Helmut Heiss(ed.),Insurance Contract Law Between Business Law and Consumer Protection,Dike Verlag,2012,pp.185,190-199.、日本(34)See Yoshiro Yamano,(report about)Japan,Helmut Heiss(ed.),Insurance Contract Law Between Business Law and Consumer Protection,Dike Verlag,2012,pp.291-299.、我國臺灣地區(qū)(35)See Yu-Ting Lin,( report about)Taiwan,Helmut Heiss(ed.),Insurance Contract Law Between Business Law and Consumer Protection,Dike Verlag,2012,pp.351-354.,還是由許多涵蓋消費者保護一般性問題的法律,組成“消費者保護法體系”的國家(36)See Kaja De Vibe Malling,(report about)Norway,Helmut Heiss(ed.),Insurance Contract Law Between Business Law and Consumer Protection,Dike Verlag,2012,pp.310-311.,甚至對于像德國這種在傳統(tǒng)民法典中規(guī)定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國家(37)See Christian Armbrüster,(report about)Germany,Helmut Heiss(ed.),Insurance Contract Law Between Business Law and Consumer Protection,Dike Verlag,2012,pp.208-210.,所謂的“消費者保護法”都是保險合同法的補充(38)See Helmut Heiss,Insurance Contract Law Between Business Law and Consumer Protection,Karen B. Brown ,David V. Snyder(ed.),General Reports of the XVIIIth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Comparative Law,Springer,2012,p.346.。“消費者保護法”能夠直接應用于保險合同中。例如,在格式合同這一問題上,各國都認為“消費者保護法”對于格式合同中法律控制條款的規(guī)制,是規(guī)范保險合同標準的重要補充(39)See Helmut Heiss,Insurance Contract Law Between Business Law and Consumer Protection,Karen B. Brown ,David V. Snyder(ed.),General Reports of the XVIIIth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Comparative Law,Springer,2012,p.346.。

        厘清了兩者的應然關系,再來看適用規(guī)則就比較明朗了?!断M者保護法》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介入保險領域呢?《消費者保護法》可以對《保險法》的規(guī)定進行查漏補缺,同時為已有的規(guī)則提供參考與比較的對象。具體來說,《消費者保護法》對于消費者權益保護所作的一般性規(guī)定,《保險法》可以設置轉介條款,引導投保人、被保險人等保險消費者直接運用《消費者保護法》維護自身權益。對于《消費者保護法》的部分特色制度——如冷靜期制度,《保險法》可以結合行業(yè)本身的特征和商業(yè)習慣,在法條中進一步細化,明確其適用的具體條件;或作出調整,調整后的規(guī)則優(yōu)先于《消費者保護法》適用。而對于《保險法》已有的特別規(guī)定,《消費者保護法》的一般性規(guī)定還能起到參考、提示作用,啟示我們反思保險法的相關規(guī)定是否合理,促進保險法律自身的完善。一言以蔽之,作為消費者權益保護基礎性法律的《消費者保護法》,對于《保險法》所起的是補充、啟示作用,絕不是替代作用。如此良性互動,才符合保護保險消費者的主旨。

        四、結語

        保險消費者的保護具有相對獨立性。與普通消費者相比,保險消費者的保護需要考慮到保險行業(yè)的專業(yè)性、信息不對稱的嚴重程度以及保險服務的無形性等特征。但上述差別并沒有改變保險相對人的消費者屬性。與以證券投資者為代表的金融消費者相比,保險消費者的消費屬性更為明顯。這種質的差異使得保險消費者應當獨立于金融消費者,接受《消費者保護法》的調整。就法律適用的層面而言,《消費者保護法》是《保險法》的補充?!断M者保護法》是處理消費者保護問題一般性的法律,《保險法》對保險消費者保護有特別規(guī)定的,適用《保險法》。只有當《保險法》及其相關司法解釋沒有規(guī)定時,才適用《消費者保護法》。

        猜你喜歡
        消費者
        消費者網上購物六注意
        新車售前維修未告知消費者是否構成欺詐
        系無理取鬧?NO! 請為消費者擦干眼淚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52
        論“知假買假”者的消費者身份認定
        日化品牌怎樣才能吸引年輕消費者?
        消費導刊(2018年22期)2018-12-13 09:19:00
        只用一招 讓喊產品貴的消費者閉嘴
        知識付費消費者
        重新定義消費者
        生活用紙(2016年5期)2017-01-19 07:36:14
        悄悄偷走消費者的創(chuàng)意
        消費者權益保護:讓人歡喜讓人憂
        公民與法治(2016年5期)2016-05-17 04:09:48
        特级a欧美做爰片第一次| 国产精品又爽又粗又猛又黄 |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 国产卡一卡二卡三| 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软件| 一本久久伊人热热精品中文| 亚洲最大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吃药|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 欧美一级鲁丝片免费一区| 日本a爱视频二区三区|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y|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 草草地址线路①屁屁影院成人| 又黄又爽又色又刺激的视频|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精品不卡| 99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av综合av国产av| 人成午夜免费大片| 26uuu欧美日本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久久久国产打桩机| 波多野结衣有码| 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中出后入 | 无码专区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精品| 一本色道久久亚洲av红楼| 成人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色婷婷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涩涩涩| 欧美又大粗又爽又黄大片视频| 中国凸偷窥xxxx自由视频|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好吊妞无缓冲视频观看| 欧美三级不卡视频| 一本色道亚州综合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片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