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明白了生命的意義,也就不愿再閑下來了。
漫畫家方成,80歲背不駝、腰不弓,健步如飛,90歲照樣能騎自行車,100歲時身體依舊硬朗,甚至仍在堅持創(chuàng)作。方成說:“我平時每天都忙,腦子從來不停,很多像我這般年紀的人都老年癡呆了,我還能用電腦寫文章?!眴柤八酿B(yǎng)生經(jīng)驗,就是簡單的一個字——忙。
“忙”是籠統(tǒng)的概念,有人忙于寫作,有人忙于養(yǎng)花、養(yǎng)鳥、釣魚,等等。只要是真忙,心里想的,手腳為此行動的,都是養(yǎng)生之道。而人一旦閑下來,安于現(xiàn)狀,慢慢地容易無中生有,把有限的時間用來胡思亂想、患得患失、糾結不清,在“剪不斷理還亂”的莫名情緒里迷失自己。
忙碌是許多百歲名人的“養(yǎng)生”訣竅。忙碌的人是幸福的,因為有事情做,生命就有價值。貝聿銘90歲高齡時仍舊不知疲倦地工作,設計了蘇州博物館。每天凌晨4點,國學大師季羨林書房的燈就會亮起來。他說:“早點起來好去干活呀?!彼闫饋?,90多歲的他,每天的工作時間都會超過10 小時。著名畫家齊白石也是信奉“忙”的名人。他要求自己每天必須畫畫,信條是:“不讓一天空閑?!?/p>
這些長壽大師讓無數(shù)人羨慕不已,而他們的長壽恰恰是“忙”出來的。
我們可以根據(jù)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讓自己“忙”起來。生活充實了,整個人就變得神采奕奕,在忙碌中學習,在忙碌中休閑,在忙碌中快樂。
(《文萃報》 國學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