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品質的學術期刊就是要堅守初心、引領創(chuàng)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優(yōu)秀學術人才成長,促進中外學術交流?!睂W術研究與學術媒體一道構成了知識生產(chǎn)的全過程,協(xié)力承載著“思想傳播”與“智力供給”的雙重責任。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創(chuàng)造了我們民族歷史上最恢弘的史詩,抓好學術期刊建設,不僅對于推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yè)大發(fā)展大繁榮至關重要,而且對于建構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
《江漢論壇》是湖北省社會科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刊物,創(chuàng)刊于1958 年,是新中國成立后創(chuàng)刊最早的綜合性哲學社會科學理論期刊之一。創(chuàng)刊60 余年來,幾代編輯人篳路藍縷艱苦奮斗,該刊逐步成長為我國著名學術期刊,在全國學術界、期刊界具有較大影響力。歷史河流奔騰不息,時代車輪滾動向前,一切成就俱往矣!辦刊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學術期刊必須不斷尋找新的學術增長點,方能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為了爭取和發(fā)表最優(yōu)質的學術成果,各學術期刊之間的競爭也異常激烈,如何保持和擴大各自期刊在學術界、期刊界的影響力,每位辦刊人都必須深入思考、認真答卷。
《江漢論壇》編輯部有一支能打硬仗、敢打硬仗和善打硬仗的編輯隊伍。針對上述問題,編輯部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學術訪談”是學術期刊保持和提高自身學術競爭力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鑒于此,從2012 年起, 《江漢論壇》隆重開辟了“名家訪談”這個新欄目,經(jīng)過十多年的不懈努力與堅持,陸續(xù)刊發(fā)了一批對我國當代著名學者的學術訪談,在學術界、期刊界產(chǎn)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所刊發(fā)的學術訪談文章被廣泛下載、引用,部分學術訪談被有關二次文獻和書籍轉載,使其影響力愈加擴大,進而也擴大了《江漢論壇》在學術界和期刊界的影響力,這讓我們喜出望外。之所以產(chǎn)生這樣的效果,其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名家訪談”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當今學術期刊的發(fā)展方向;二是編輯部從上到下對這個欄目高度重視、認真策劃、精心實施。
綜合來看,《江漢論壇》“名家訪談”欄目具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
其一,“名家訪談”聚焦各自研究領域的頂尖學者。比如,李學勤先生是我國學界公認的學術泰斗,而且是國際著名的歷史學家;再如,葛劍雄先生是我國著名歷史地理學家,同時也是國際知名的歷史地理學家;又如,許蘇民先生是從我們湖北省社會科學院走出的當代著名哲學家和哲學史家,等等。這些著名學者的學術貢獻已為學界所公認,其談話所釋放出的真知灼見,必然會再次引起學界高度關注。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名家訪談”的成功絕非偶然。葛劍雄教授也曾對采訪編輯說:“你們對我的這次學術采訪是所有對我的采訪中我最滿意的一次?!鄙疃炔稍L頂尖學者,這為“名家訪談”欄目的成功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
其二,“名家訪談”立足學術最前沿、集思廣益進行問題設計?!懊以L談”不僅考驗被采訪者的思想和學術水平,也是對采訪者學術鑒別能力的深度考驗。對于期刊編輯而言,要做好一篇學術訪談,采訪者必須提前做好相應的知識儲備,既要深入研讀受訪者的重要著述、準確把握其學術思想、觀點和貢獻,還要了解相關學科的總體狀況與研究前沿。同時,學術訪談固然是對學人的專門研究,但又不同于平面化的、靜態(tài)的學者評論與成就綜述,它是根據(jù)采訪者的問題預設,通過對話互動,以“在場”的方式,深度發(fā)掘學者的學術經(jīng)歷、學術思想、學術理念以及方法等內容,較具個性化色彩。因此,在問題的設計上,編輯部注意根據(jù)不同學者的研究特點,分別設計了各具特色的問題,請他們暢談其學術歷程、學術感悟、學術精髓以及其研究領域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和未來的努力方向,使讀者對這些著名學者的學術觀點有了初步把握,而且是把握了其學術中最深邃的部分,這也是讀者所希望看到的。同時,著名學者的成長經(jīng)歷、心路歷程、治學理念等人們平素不易觀察到的內容,對于青年學者能夠起到一定的引導和鼓舞作用。此外,在標題形式上,部分訪談稿的題目,博采中國傳統(tǒng)成語,把學者的名字巧妙嵌入其中,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引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無窮魅力。
其三,“名家訪談”具有濃厚強烈的現(xiàn)實和人文關懷。眾所周知,當代中國正在經(jīng)歷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正在進行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chuàng)新,這必將為理論創(chuàng)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國際學術話語權,是一個國家學術力量最直觀的展示??v向來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取得了十分巨大的成就,這值得大書特書。但橫向來看,客觀而言,當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在基礎理論、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等方面在世界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聲量相對還比較弱小。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最初在策劃“名家訪談”這個欄目時,就特別請教了被采訪的部分學術名家,他們結合自身的研究分別給出了不同的回應和解答,這些解答對于建構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具有極其重要的借鑒作用。例如,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葛劍雄教授的回答是:“中國歷史地理學研究必須致力于為世界歷史地理學的發(fā)展提供具有普遍意義的學科理論和研究方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說我們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什么是世界水平?不是說我們對具體對象的研究到達了世界水平,而是我們的研究在方法論上和理論上具有普遍指導意義,這樣才算是具有世界水平?!敝T如此類,其啟發(fā)意義不容忽視。此外,針對一些學科共性問題,我們也向每位學者虛心請教,他們的回答雖然各不相同,但都體現(xiàn)了這些共性問題的某些側面,綜合起來之后,就是一種比較全面的認識,對于學科發(fā)展,無疑具有一定指引和推動作用。
其四,“名家訪談”具有促進學術和期刊發(fā)展的雙重作用。就學術研究而言,“名家訪談”作為學者之間的對話,本身就是一種口述史,它與一般的學術史比較起來,具有更加突出的史料價值和意義;另一方面,將訪談按照不同的專業(yè)方向、研究領域匯集成冊,其實就是一部專門的研究史。因此,在我們看來,“名家訪談”本身便是當代學術史的另一種寫法?!懊以L談”不同于普通的人物專訪,它是通過采訪者問題情境的預設,以訪談的形式將沉潛在受訪者學術成果背后的學術經(jīng)歷、學術理念、學術追求、治學方法等深層次的、個性化的內涵深刻揭示出來,從而使讀者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受訪者的學術貢獻,從中受到超越其學術成果之外的教益??傊懊以L談”融學人研究、專題研究、前沿研究、熱點研究于一體,呈現(xiàn)出學術研究綜合化、深度化、個性化的特點,因而在當代學術史的建設中有著重要意義。
就學術期刊而言,學術訪談已經(jīng)成為當下學術期刊欄目設置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學術成果的一種重要體現(xiàn)形式,“名家訪談”是對學術名家的研究與推介,同時通過對名家的訪談,刊物擴大了自己的學術影響力,提升了知名度與競爭力。一篇高質量、高水準的訪談,其貢獻不僅體現(xiàn)在文章的原發(fā)意義,也體現(xiàn)在轉載、摘編、引用等二次刊發(fā)方面。本次收錄的對葛劍雄、李學勤、劉君德、朱英、周洪宇、許蘇民等著名學者的訪談分別被《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人大報刊資料中心等二次文獻全文轉載,很好地提升了《江漢論壇》在期刊界的影響力。
經(jīng)過多年探索與實踐,“名家訪談”已經(jīng)成長為《江漢論壇》 一張靚麗的學術名片。在此過程中,我們也積累了一批優(yōu)秀的訪談稿,這次我們結集出版,希望在與更多學界同仁分享交流和批評指正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名家訪談”的學術水平!同時,我們也熱忱歡迎學界同仁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們辦好“名家訪談”這個優(yōu)質欄目,在不斷發(fā)展中推動《江漢論壇》辦成百年名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