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浩,徐秀明,岳 暉,田 寧,齊 斌,鄒樣輝
(北京航天長征飛行器研究所,北京 100076)
氧氣作為氧化劑、助燃劑被廣泛應用于鋼鐵、冶金、化工、電子、航空航天等領域,大部分金屬、非金屬材質(zhì)在高壓氧氣環(huán)境下較易燃燒,設計、建設、使用氧氣系統(tǒng)時需考慮氧氣的危害性,以減少事故的發(fā)生。馬大方[1]詳細闡述為保證氧氣管道安全運行,在氧氣管道流速控制、材質(zhì)選擇、管件和閥門選用以及管道施工等方面應遵循的標準要求和措施;唐麒[2]總結歐洲/亞洲工業(yè)氣體協(xié)會(EIGA/AIGA)、美國機械工程師協(xié)會(ASTM)頒布的標準及指南[3-4],以及國家標準[5-6]在氧氣管道材料選取方面的建議;文獻[7]編寫了氧氣相關標準;宋燕[8]通過對氧氣介質(zhì)流速進行分析,給出氧氣用控制閥閥體和閥芯材質(zhì)選用的安全措施,在源頭上解決流速過快可能引發(fā)的爆炸問題;馬大方[9]對煤化工高壓氧氣管道安全和安全高壓設備研制進行深入研究;郭燕等[10]分析煤化工空分裝置中氧氣管道典型“撞擊場合”的材料選取、材質(zhì)應用范圍、管道布置等設計要點;延宗昳等[11]分析某核電站核島氧氣需求供應特點,并從操作性和經(jīng)濟性對2種氧氣供應方案進行對比。
文獻[12-13]分析油脂導致的氣瓶爆炸事故;封文春等[14]針對飛機充氧過程中的燃爆事故,從絕熱壓縮、激波等方面分析高壓氧氣系統(tǒng)燃爆機理。爆炸事故一般由燃燒引起,物質(zhì)燃燒需要同時具備可燃物、助燃物和初始能量3個要素,要想預防事故發(fā)生,需把3者相對分開或絕對分開。對于高壓氧氣系統(tǒng),事故一般發(fā)生在閥門開啟或關閉過程中,本文基于200 MW燃氣流風洞冷態(tài)調(diào)試過程中的參數(shù),在正式供氧前,對高壓氧氣系統(tǒng)閥門操作過程中管道中的流動進行分析,給出具體安全操作措施,并采用沖擊波超壓計算高壓氧氣罐物理爆炸的影響范圍,明確安全距離、安全區(qū)域,為氧氣管道遠程安全操作提供參考。
200 MW燃氣流風洞主要包括能源供應系統(tǒng)、加熱器、試驗艙、擴壓器、排氣系統(tǒng)等。高壓氧氣系統(tǒng)作為能源供應系統(tǒng)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由液氧罐、低溫泵、汽化器、氧氣罐等組成,該系統(tǒng)采用液氧汽化的方式制備高壓氧氣,并貯存在氧氣罐中。氧氣系統(tǒng)部分管道及儀表流程示意如圖1所示,主要由充氣管道、氧氣罐、供氣管道及放空管等組成。氧氣系統(tǒng)建設完成后,首先采用氮氣對系統(tǒng)進行調(diào)試、吹掃,確保管道清潔度,目前已開展多次熱試車,其中氧氣最高使用壓力為21 MPa,最大流量27.5 kg/s,最長供應時間為1 000 s。
圖1 管道及儀表流程示意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pipeline and instrument procedures
200 MW燃氣流風洞高壓氧氣系統(tǒng)操作主要包括充氣操作、供氣操作、排氣操作。試驗前,將液氧罐中的液氧汽化充灌至氧氣罐中;試驗時,將氧氣罐內(nèi)的氧氣輸送至加熱器;試驗后,長期不使用氧氣或氧氣罐維修時,需將氧氣罐內(nèi)的氧氣放空。液氧汽化及充氣時,液氧、氧氣流經(jīng)管路如圖2虛線所示,該操作涉及閥門均為小口徑閥門;氧氣供氣時,高壓氧氣流經(jīng)管路如圖3虛線所示,該操作涉及的閥門為大口徑遠程操控閥門,先通過旁通閥平衡上下游壓力,然后再將高壓氧氣主閥緩慢打開;放空管路位于罐區(qū)西側(cè)沿立柱鋪設至房頂,如圖4所示,該操作涉及的閥門均為小口徑遠程操控閥門。上述操作中,汽化器后氧氣管路閥門的閥體和閥瓣均采用蒙乃爾合金。
圖2 高壓氧氣充氣管路示意Fig.2 Schematic diagram of high-pressure oxygen charging pipeline
圖3 高壓氧氣供氣管路示意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high-pressure oxygen supply pipeline
圖4 高壓氧氣排氣管路Fig.4 High-pressure oxygen exhaust pipeline
氧氣供應系統(tǒng)壓力使用范圍13~21 MPa,氧氣罐一般保持在較高壓力范圍,充氣時,充氣閥下游連接氧氣罐,上游為0.101 MPa,閥門打開時罐內(nèi)高壓氣體對上游管道進行絕熱壓縮,若閥門開啟速度過快,管道內(nèi)流動類似激波管流動如圖5所示[15-16],閥門相當于膜片,左側(cè)為高壓氣體,即驅(qū)動氣體,右側(cè)為低壓氣體,壓力為0.101 MPa,即被驅(qū)動氣體。若閥門打開速度快(理想情況類似膜片完全消失),有1個左行的膨脹波進入高壓氣體,1個右行的激波進入低壓氣體,2部分氣體接觸面隨之右移,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膨脹波和激波分別在左、右封閉端固壁上被反射。
圖5 激波管示意Fig.5 Schematic diagram of shock tube
當驅(qū)動氣體壓力為20 MPa、被驅(qū)動氣體為0.1 MPa時,膜片“消失”后激波管內(nèi)的流動情況如圖6~8所示。激波管長1 m,膜片位于中間位置,t1為膜片消失瞬時時刻,t2、t3為激波反射后時刻。由圖8可知,閥門打開瞬間,管道內(nèi)存在瞬時高速流動,若存在雜質(zhì)則極易產(chǎn)生摩擦、碰撞,形成點火能量;激波反射后末端氣體溫度遠遠高于200 ℃,為非金屬易燃物燃燒創(chuàng)造條件。為避免上述情況的發(fā)生,采取以下2點安全措施:
圖6 激波管流動參數(shù)(壓力)Fig.6 Flow parameter (pressure) of shock tube
圖7 激波管流動參數(shù)(溫度)Fig.7 Flow parameter (temperature) of shock tube
圖8 激波管流動參數(shù)(速度)Fig.8 Flow parameter (velocity) of shock tube
1)措施1:對閥門開啟關閉速度進行調(diào)節(jié),使其緩開緩閉。
2)措施2:充氣時,將低溫泵調(diào)節(jié)至低工況,首先對充氣管道進行充氣,待壓力與罐體壓力一致時,遠程打開充氣閥門,然后將低溫泵調(diào)節(jié)至額定工況,對氧氣罐進行充氣。
為了對措施2的必要性進行說明,給出調(diào)試階段第1組充氣閥門直接打開后,閥后管道壓力變化曲線,如圖9所示。由圖9可知,充氣管路平衡時間約為2 s,管路平衡過程驅(qū)動段最低壓力為平衡前的98.4%,對應Ma數(shù)約為0.15,流速約為51 m/s。因此,當上下游壓差較大時,即使閥門開啟速度慢,管道內(nèi)的流速依舊較快。采取措施2可有效避免絕熱壓縮或激波產(chǎn)生的高溫,同時解決流速過快的問題。
圖9 第1組充氣閥打開時閥后壓力變化曲線Fig.9 Curve of pressure change behind valve when opening first group of charging valve
氧氣供氣時,首先開啟旁通閥,待上下游壓差小于0.3 MPa時,再開啟主閥。調(diào)試階段旁通閥開啟后供氣管道的壓力、溫度變化曲線如圖10~11所示。
圖10 旁通閥開啟后供氣管道壓力變化Fig.10 Pressure change of gas supply pipeline after opening bypass valve
圖11 旁通閥開啟后氧氣主管道溫度變化Fig.11 Temperature change of oxygen main pipeline after opening bypass valve
由圖10可知,初始罐壓相同,同時開啟4組旁通閥與開啟2組相比,溫升較快,溫度最大值較高;初始罐壓為21 MPa時,開啟4組旁通閥,氧氣主管道溫度由10 ℃上升至73 ℃左右,夏季試驗時,溫度將會更高。實際供氧過程中,采取以下2點安全措施:
1)措施1:僅開啟第1組旁通閥進行供氣管道平衡,待上下游壓力基本平衡時,再開啟其余3組旁通閥,當4組氧氣罐與主管道壓差小于0.3 MPa時,依次開啟4組高壓氧氣主閥,并依次關閉旁通閥。
2)措施2:為降低操作風險,對閥門遠程控制系統(tǒng)進行設置,當氧氣罐與主管道壓差大于0.3 MPa時,禁止開啟主閥,防止誤操作。
當打開第1組氧氣罐旁通閥時,氧氣罐壓力P1、主管道壓力P5變化曲線如圖12所示。另外,圖12中給出超聲速充填過程的計算曲線Cal。旁通閥門開啟后,由于上下游壓差較大,前80 s充填過程,旁通管道內(nèi)為超聲速流動,流動速度極高,根據(jù)國標要求須采用免除材料。
200 MW燃氣流風洞高壓氧氣系統(tǒng)排氣操作主要包括氧氣罐氧氣置換及維修時罐體排空、試驗后主管道氣體排空。其中,氧氣罐氧氣置換時采用低壓排氣,罐體排空以及主管道排空采用高壓排氣。
1)低壓排氣
以20,1 MPa壓力進行氧氣置換時,所需能源、時間見表1。由表1可知,采用低壓置換能夠節(jié)約能源及時間;采用1 MPa壓力進行置換相對高壓更安全。
表1 高壓、低壓置換方案Table 1 High-pressure and low-pressure replacement schemes
氧氣罐排氣過程壓力變化曲線如圖13所示。以理想氣體的等熵流計算,推導排氣時間如式(1)所示:
(1)
圖13 罐體置換排氣計算試驗對比Fig.13 Comparison on calculation and test of tank replacement gas exhaust
式中:A*為管路最小截面積,m2;P0為氧氣罐內(nèi)初始壓力,Pa;P0′為t時刻氧氣罐內(nèi)壓力,Pa;V為對應氧氣罐體積,m3;R為氣體常數(shù),J/(kg·K);C為常數(shù),取0.039 74。
由圖13可知,對于通徑為Ф19的排氣管路,采用Ф19計算管路最小截面積,由式(1)計算的排氣時間與實際情況相差較大,主要原因為排氣管道較長,計算過程未考慮摩擦,若以通徑Ф10代入計算公式,與試驗吻合較好。因此,可以采用等效喉道直徑Ф10進行相關計算,1組氧氣罐,共計80 m3,初始壓力為1 MPa時,排空所需時間為2 h。此外,當氧氣罐壓力大于1.9倍大氣壓時,排氣管道出口氣流為超聲速氣流,流速極快,容易產(chǎn)生靜電,應確保接地良好。
對于流速的定義參考歐洲工業(yè)氣體協(xié)會(EIGA)Oxygen Pipeline System規(guī)范。2002年IGC Doc 13/12/E Oxygen Pipeline and Piping System[4]中,對不同材質(zhì)的金屬豁免壓力和最小厚度給出規(guī)定,見表2。排氣管道材質(zhì)為304 L,壁厚3.5 mm,1.4 MPa以下排氣時,滿足免除壓力要求,可不對流速進行限制。
表2 免除壓力和最小厚度Table 2 Exemption pressure and minimum thickness
2)高壓排氣
主管道排氣時,初始壓力一般均高于15 MPa,若直接采用DN20管道進行排氣,很難滿足國標中4.5 m/s的流速要求,為此,在供氣管道排氣閥后增加節(jié)流孔板,小口徑高壓管路連接通常采用球頭螺母,采用的孔板結構形式如圖14所示,材質(zhì)為紫銅,加工后退火處理。
圖14 節(jié)流孔板及安裝示意Fig.14 Throttle orifice and installation schematic diagram
增加孔板后,通過節(jié)流孔的尺寸設計保證閥前管路流速小于4.5 m/s,閥后管道因孔板節(jié)流,氣流膨脹、壓力小、溫度低,較為安全。通過喉道流量計算公式推導孔板設計公式,如式(2)所示:
(2)
式中:A為管道截面,m2;A*為喉道截面積,m2;R為氣體常數(shù),J/(kg·K);C為常數(shù)取0.039 74;T0為容器內(nèi)氣體溫度,K;u為氣體流速,m/s。對于高壓氧氣管道,流速限值為4.5 m/s,由此可得管道通徑與孔板喉道面積比為42.5,直徑比為6.5。
壓力容器爆炸時,爆破能量向外釋放時主要表現(xiàn)為沖擊波能量、碎片能量和容器殘余變形能量。后兩者消耗的能量占總爆破能量的3%~15%,大部分能量以空氣沖擊波為主。
沖擊波由壓縮波疊加形成。容器破裂時,高壓氣體大量沖出,周圍空氣受沖擊波影響發(fā)生擾動,其狀態(tài)(壓力、密度、溫度等)發(fā)生突躍變化,傳播速度大于擾動介質(zhì)聲速,這種擾動在空氣中的傳播即沖擊波。在離爆破中心一定距離,空氣壓力隨時間發(fā)生迅速而懸殊的變化。開始壓力突然升高,產(chǎn)生1個很大的正壓力,接著迅速衰減,在較短時間內(nèi)由正壓降至負壓,如此反復循環(huán)數(shù)次,壓力漸次衰減。開始時產(chǎn)生的最大正壓力即為沖擊波波陣面上的超壓ΔP,多數(shù)情況下,沖擊波的傷害、破壞作用是由超壓引起的,超壓ΔP可達數(shù)個甚至數(shù)十個大氣壓。
通過計算分析[17-18],1組氧氣罐發(fā)生爆炸時能量相當于TNT當量為696.3 kg,其影響范圍見表3。以1組氧氣罐發(fā)生物理爆炸人員不受傷為依據(jù),則廠區(qū)內(nèi)正式試驗時安全距離為50 m。
表3 氧氣罐爆炸影響范圍Table 3 Influence ranges of oxygen tank explosion
綜合考慮安全距離及氧氣遠程操作,明確安全區(qū)域及相應警戒區(qū),如圖15所示。圖15中實線加粗區(qū)域為日常警戒區(qū),除氧氣罐區(qū)專業(yè)操作人員外未經(jīng)許可禁止入內(nèi);圖中虛線區(qū)域為試驗時警戒區(qū),試驗時,廠區(qū)內(nèi)嚴格控制人員出入,實行點名簽到制度,所有人員均撤離至測控樓。測控樓距離氧氣罐最小距離為68 m,該區(qū)域為安全區(qū)域。
圖15 安全區(qū)劃分Fig.15 Division of safety areas
1)充氣操作時,對于充氣管道內(nèi)的激波管流動,當驅(qū)動氣體壓力為20 MPa、被驅(qū)動氣體壓力為0.1 MPa時,激波反射后末端氣體溫度遠遠高于200 ℃,通過減小閥門開啟速度,并對閥前管道進行充氣減小上下游壓差,可避免激波管流動以及絕熱壓縮產(chǎn)生的高溫。
2)供氣管道充填時,管道內(nèi)最大溫度為73 ℃,通過控制充填速度,可進一步減小管道內(nèi)氧氣溫度。
3)排氣時,通過高壓排氣、低壓排氣2種模式進行,可滿足國標中氧氣流速要求。
4)1組氧氣罐發(fā)生爆炸時TNT當量為696.3 kg,依據(jù)影響范圍確定安全距離為5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