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杰
王昱沆
近年來,隨著溫室氣體在全球受到重視,二氧化碳利用技術的相關研究逐漸成為世界科技前沿熱點之一。
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青年特聘教授王昱沆是該領域的杰出青年學者之一,主要從事面向可再生燃料電催化生產的催化劑與器件設計工作,致力于二氧化碳電催化轉化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fā)。如今正忙著為自己的課題組招聘有電催化材料研究基礎且品學兼優(yōu)的人才的王昱沆,準備以綠色未來為導向,開辟研究新篇章。
王昱沆與科研結緣于本科時的鋰離子電池實驗。小小的電池為他打開了興趣的大門,使他刻苦學習,不舍晝夜,令他成功贏得了復旦大學鄭耿鋒教授的青睞,成為其課題組研究生。
鄭耿鋒教授主要從事納米功能材料的設計合成及在碳基能源化學催化方面的研究,曾獲得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教育部拔尖計劃優(yōu)秀導師獎及上海市東方學者特聘教授等榮譽。在導師的悉心指導和高要求下,王昱沆設計與制備了不同金屬基的納米電催化劑,成功將其應用于電催化分解水制氫和CO2還原;同時,他還著眼于通過電催化器件與系統(tǒng)的設計與優(yōu)化,成功實現(xiàn)電催化性能的進一步提升。
畢業(yè)后,為了開闊視野,王昱沆遠渡重洋,只身前往加拿大多倫多,踏上了科研新征程。面對困難,他不后悔不退縮,咬緊牙關直面挑戰(zhàn),不驕不躁地適應新環(huán)境,擁抱新概念。
得益于不斷打破吸收,王昱沆發(fā)現(xiàn)CO2還原中間體與Cu催化劑之間的相互作用可以大幅提升高催化活性位點的表面密度,并基于此開發(fā)了新的催化劑制備策略,將CO2還原制備多碳產物的活性提升至520mA cm-2,其產率有望滿足工業(yè)化需求。從電催化劑的基礎科學研究到電催化劑制備策略的開發(fā)再到電催化器件設計和規(guī)?;?,他不斷在博士研究基礎上破浪前行,加深自己對領域的了解,踏下自己在領域的足跡。
成果迭出的同時,王昱沆逐漸為企業(yè)公司所熟知。在Edward H. Sargent教授課題組與世界石油巨頭道達爾的合作項目中,王昱沆主要負責兩個課題:二氧化碳轉化制備乙烯項目中的催化劑材料制備和器件設計。圍繞“如何提升產率、降低能耗、提高產物轉化率”,他和團隊成員開始迎接新一輪的挑戰(zhàn)。無論是盡己所能尋找對策,還是飛往異地尋求合作,都是為了他們心中唯一的目標:完美完成課題任務。終于,在夜以繼日的忘我工作中,所有的困難都被他們一一克服。
“目前,我們正和公司一起申請WIPO/PCT專利?!蓖蹶陪煊忠淮握鞣丝蒲蓄I域中新的高峰。
專注國外工作同時,王昱沆也不忘關注國內動態(tài)。近年來國內能源材料領域發(fā)展勢頭正猛,尤其在第七十五屆聯(lián)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我國明確承諾力爭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xiàn)碳中和。如此一來,王昱沆的研究領域將大有用武之地。
在能源轉型的時代召喚下,王昱沆返回祖國并以蘇州大學為起點,對個人及學科發(fā)展做了詳細的未來規(guī)劃:短期內,盡快建成實驗室,開始研究工作;中長期內,以二氧化碳轉換工作為出發(fā)點,面向基礎研究應用發(fā)力;長期來看,挑戰(zhàn)可再生燃料及碳中和相關工作,為人類社會綠色健康發(fā)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做科研,就是在不斷失敗中去尋找那么一次成功,所以對于學生,我看重的一是獲取知識的意識和能力,二是不怕困難、敢于嘗試的毅力?!蔽磥?,王昱沆要打造一支精明能干、有勇有謀、敢為人先的團隊,他將帶領這支隊伍,不斷向未知發(fā)起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