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瑛《江皋飛雪圖》賞析"/>
□白 羽
藍瑛(1585-1664),一說(1585-1666),明末清初畫家,字田叔,號蝶叟,晚號石頭陀、山公、萬篆阿主者、西湖研民,又號東郭老農(nóng),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工書善畫,長于山水、花鳥、梅竹,尤以山水著名。其山水宗法宋元,又能自成一家,主要得益于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zhèn)。晚年筆力蓊郁蒼勁,氣象峻拔,與文征明、沈周并重。傳世作品有《秋山紅葉圖》《江皋飛雪圖》《白云紅樹圖》《松岳高秋圖》《蒼巖嘉樹圖》等。
藍瑛繪畫較明顯的特點是用筆多頓挫,以疏秀蒼勁取勝。在作品題款中,常署仿某家之作,如“仿張僧繇”“法荊浩”“仿李成”“用云法”等,實則所畫皆是自我面目。他的畫法有兩種,一種作勾勒淺絳法;另一種作沒骨法,設(shè)色鮮艷突目,所畫紅樹、青山、白云,運用石青、石綠、朱砂、赭石、鉛粉諸色,點染別致,富有變化。藍瑛一生以繪畫為職業(yè),曾漫游南北,飽覽名勝,眼界開闊,因而不斷豐富創(chuàng)作內(nèi)容。清代沈宗騫在《芥舟學(xué)畫編》中提出“藍瑛倡為武林派”,畫史上稱之為“后浙派”。他在明末清初追隨者眾多,直接承其衣缽的有藍氏一家子孫,如藍孟、藍深、藍濤等,弟子劉度、王奐等皆有成就。明末同時及稍后的如陳洪綬、金陵八家等著名畫家,也都受其影響。
《江皋飛雪圖》局部
大自然四季更替,景色各不相同。冬季,因為白雪皚皚的獨特之美,尤其被歷代詩人和畫家喜愛。吸引他們的,或許不只是雪花的潔白、晶瑩和空靈,而是借雪景山水可以表現(xiàn)自己心中的宇宙自然。
《江皋飛雪圖》為藍瑛泛舟西湖時所作,繪江邊飛雪之景。畫面右上角題跋曰:“江皋飛雪。東郭老農(nóng)藍瑛畫于西湖舟中?!苯?,即江岸。構(gòu)圖取自元代倪瓚的“一河兩岸”式:彼岸山色空蒙、雪峰連亙;中景平湖闊朗;此岸樹木蔥郁,是畫家要著力表現(xiàn)的對象。一棵古松、三棵雜樹,兩兩成組,勁挺而生,枝葉或火紅如丹,或碧綠如翠。透過樹干之間的縫隙,可以看到臨湖的巖石上建有一座敞軒,軒內(nèi)文房陳設(shè)一應(yīng)俱全,一位高士頭戴風(fēng)帽、身著長袍,神態(tài)安詳,正在窗前靜坐觀雪。室外天地一片澄澈、湖面如鏡,呈現(xiàn)出天人合一的大美境界。
圖中,作者用清墨渲染冰封雪凍的湖面和遠處晦暗的天空,營造出一片清寒之氣。天水之間,用墨線勾勒出山峰的輪廓,用大面積的留白來表現(xiàn)積雪覆蓋的蒼茫群山,只在近水處畫出樹木,稍加點苔作為點綴。全圖狀寫西湖雪色山光,筆墨蒼渾,意韻蕭散,觀之依稀可見藍瑛孤舟淺泛、湖上揮毫的高士情態(tài),可謂“無端棹入冰壺去,一片清寒萬里天”。
學(xué)術(shù)界以“秀古”一詞來總結(jié)藍瑛的畫風(fēng),不僅概括了其師法古人、融合南北的筆法,也體現(xiàn)了作品中濃郁的文秀之氣。他運用染地留白的方法描繪雪景山水,使用荷葉皴、亂柴皴表現(xiàn)山石,用筆流暢。樹木細密,畫面構(gòu)圖空寂,空間感很強。其畫風(fēng)是從多方面變化而來的多種面貌,有些作品筆墨含蓄雋雅,有些作品畫法工細、色調(diào)濃麗,愈老而愈工。
《江皋飛雪圖》明·藍瑛 148cm×46.7cm 天津博物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