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貴 王 瑋 李 彪 裴德健 華紹廣3
(1.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總院股份有限公司;2.國家環(huán)境保護礦山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工程技術中心)
鋼渣是鋼鐵冶煉過程中轉爐、電爐產生的固體廢棄物,排放量與粗鋼產量之比達15%~20%。國家統(tǒng)計局2021年1月18日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20年中國粗鋼產量達10.53億t,可推算出鋼渣產量在1.5~2億t。由此可見,鋼渣的量非常大。
鋼渣的主要成分為鈣、鎂、硅、鐵、鋁、錳等的氧化物[1-2],主要礦相為硅酸二鈣、硅酸三鈣、鈣鎂橄欖石以及RO(金屬氧化物)相,還有少量游離的金屬鐵、氧化鈣等[1]。目前,鋼渣除了作為二次資源回收鐵,大宗應用主要是作為路基工程的充填材料等,這些利用方式附加值低,利用率也低。鋼渣的大量堆存不僅占用土地資源,還會污染水土[3-4]。因此,合理、經(jīng)濟、環(huán)保、高效地利用鋼渣成為了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傳統(tǒng)陶瓷屬于K2O(Na2O)-Al2O3-SiO2三元體系。從成分上來看,鋼渣能夠成為制備陶瓷的原料。郭偉等[5]以鋼渣和滑石為主要原料,硼酸為助熔劑,在1 050~1 150℃下進行焙燒,得到以輝石為主晶相的發(fā)泡陶瓷,抗折強度和抗壓強度分別為9.46 MPa和13.86 MPa,閉氣孔率16.84%~53.13%;王維等[6]以鋼渣為主原料,添加滑石和高嶺土,經(jīng)過焙燒成功制備了抗彎強度103.05 MPa的高性能建筑陶瓷地磚;趙立華等[7]發(fā)現(xiàn),CaO-MgO-SiO2體系鋼渣陶瓷的鋼渣摻量可達40%,且制備出的鋼渣陶瓷樣品性能良好,抗折強度最大可達99.84 MPa。這些都為鋼渣制備陶瓷提供了試驗依據(jù),但以鋼渣為主的全固廢制備陶瓷則鮮見研究?;诖耍菊n題組以鋼渣為主要原料開展了全固廢陶瓷的制備研究。
試驗用鋼渣來自河北某鋼廠。由于鋼渣塑性較差,所以燒制陶瓷時添加了一些輔料——渣土和煤矸石,渣土來自鋼廠周邊的磚廠,煤矸石來自某煤礦。鋼渣、渣土、煤矸石主要化學成分分析結果見表1。
?
配料方案見表2。
?
將配好的原料進行球磨,漿料過200目篩,過篩的漿料烘干后加水造粒,然后用壓樣機在20 MPa壓力下壓制成50 mm×10 mm×5 mm的陶瓷生坯,110℃下干燥2 h,不同溫度下焙燒產品的性能指標見表3,配料方案F1不同焙燒溫度下陶瓷樣品的XRD圖譜見圖1。
由圖1可知,隨著焙燒溫度升高至1 200℃,鋼渣陶瓷的抗折強度升高,吸水率下降,這表明陶瓷隨著焙燒溫度的升高而致密,從而使吸水率降低;隨著鋼渣摻量的增大,陶瓷的抗折強度整體下降,燒結區(qū)間變窄,這可能與鋼渣中存在CaO有關,CaO可能導致陶瓷燒結溫度降低,抗折強度下降。在試驗鋼渣摻量情況下,1 200℃燒制的陶瓷抗折強度≥35 MPa,吸水率≤1%,滿足《陶瓷磚》(GB/T 4100—2015)標準要求。
為探究鋼渣陶瓷在焙燒過程中的機理,以配料方案F1為例(圖2),可以看出陶瓷燒制過程經(jīng)歷3個階段:第一階段(1 120~1 160℃)的陶瓷樣品吸水率較高、抗折強度較低;第二階段(1 180~1 200℃)的陶瓷樣品急劇收縮,抗折強度和吸水率均達到《陶瓷磚》(GB/T 4100—2015)標準(抗折強度≥35 MPa,吸水率≤1%);第三階段(>1 200℃)的陶瓷樣品表現(xiàn)為吸水率上升、抗折強度下降,表明陶瓷樣品已經(jīng)過燒變形,液相量產生過多。
由圖2可知,不同焙燒溫度下陶瓷樣品的主要物相為Si O2(石英)、CaMgSi O6(輝石)和Fe2O3(赤鐵礦)。有文獻[8]報道,添加一定量的鐵有利于提高樣品的致密化程度和強度,鐵含量不超過20%的情況下具有較明顯的助熔作用,而當鐵含量超過20%情況下又會起相反的作用。本研究的Fe2O3含量在20%左右,所以能夠利用鋼渣制備出滿足國家標準的陶瓷。SiO2的含量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表明SiO2生成了透輝石,起到了陶瓷骨架的作用,因而添加SiO2有利于陶瓷的生成。
(1)以鋼渣為主原料(摻量為30%~60%),添加鈣質和硅質固廢,可成功制備鋼渣全固廢陶瓷,其抗折強度最高為58 MPa、吸水率為0.6%,遠優(yōu)于國家標準。
(2)該陶瓷燒結的適宜溫度區(qū)間為1 180~1 200℃,制備出的陶瓷以輝石為主晶相,次晶相為SiO2和Fe2O3。
(3)鋼渣等固廢制備陶瓷是實現(xiàn)其高摻量、高附加值綠色利用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