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明 姜 珊 陳楠楠 聶 敏 秦文光 申玉芹
(廣州醫(yī)科大學口腔醫(yī)學院牙周病學教研室 廣東·廣州 510182)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網絡信息系統(tǒng)的建立健全和個人電腦的普及,各行各業(yè)電子化、網絡化的應用日益普遍,影響范圍也越來越廣。醫(yī)學教育也不例外,對于醫(yī)學專業(yè)而言,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滿足社會人才的需求,不斷豐富課程教育體系尤為重要??谇会t(yī)學教育是中國多層次醫(yī)學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口腔醫(yī)學教育改革也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授課形式將是未來教學的重點,線上教學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在遠程教育、開放教育、輔助線下教學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用網絡辦學,增加了學習人數和期望改善教學品質。MohamedAlly明確地指出,線上學習不僅僅使用網絡取得教材,更重要的是學生教師使用各種工具彼此互動,切磋知識技能,相互支持鼓勵,最終達成個人領悟與成長。近40年來線上教學的實施,在學習理論上也有創(chuàng)新的突破,知識不拘于人身上。線上教學怎樣才能達成有效的學習,又如何定位學習的成效?目前多數學者都同意以下的四項原則:(1)以學生的學習為主;(2)以知識的實踐為主;(3)以多反饋評估為主;(4)以學習社區(qū)為主。所謂高品質的線上課程,就是能把以上的四項原則,在課程設計和授課時充分的表達出來。除此之外,教師對線上教學課程的深刻理解,應用的獨特之處及高度的應變技能,都是線上教學品質的關鍵。
當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大中小學均在防疫期間,學生出現(xiàn)了短暫的學習空檔期,如何讓學生在停課期間依然保持學習進度,是目前教育部門、各級學校老師們思考并著手進行的重要事情。在以往的教學中,廣州醫(yī)科大學口腔醫(yī)學院開展線上教學多為輔助線下教學,起補充作用。疫情下,響應“停課不停學”號召,線上教學嫣然已成為主要的教學手段,現(xiàn)將我們牙齦病的線上教學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牙齦病屬牙周病學課程內容,理論授課為2學時,教師課前備課和錄制約2學時的視頻,可采用“超級錄屏8.0”軟件,視頻編輯裁剪。視頻處理完成后,于廣州醫(yī)科大學校園網E學中心中(圖 1)完成建課,建課內容主要包括章節(jié)介紹、框架構建、視頻上傳、章節(jié)測驗、設置討論等。建課完成后,由教學秘書向學生發(fā)布上課通知,課上學生完成簽到,結合教材自主瀏覽視頻(圖2、圖3),視頻提前設置為防拖拽,觀看進度達到95%方達標,完成章節(jié)測驗,記錄問題。視頻學習結束,采用“騰訊會議”APP進行小班制形式視頻連線,針對問題筆記進行討論,解決難題。課后發(fā)布少量作業(yè),學生課下查閱資料完成并上交,教師批改并反饋。
圖1:校園網E學中心
圖2:牙齦病授課視頻1
圖3:牙齦病授課視頻2
依據視頻內容設計章節(jié)測試,實時在線測試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方式,本課程中主要設置了若干個選擇題作為測試內容,學生瀏覽視頻時窗口自動彈出測試題目,限時答題,教師可觀看后臺數據了解學生答題情況,本次牙齦病課程總共設計了5道選擇題作為章節(jié)測試,62名學生均參加答題,答題率為100%,其中54名同學5道題均答對,占比為87%,5名同學答錯1題,占比8%,2名同學答錯2題,占比3%,1名同學答錯3道題,占比2%,列表如下。
表1:章節(jié)測試情況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在線測試已經成為教學過程中實施形成性評價的有力工具,它可以讓師生得到及時反饋,讓學生了解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讓教師看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在視頻中加載測試題,讓學生在限定時間內完成,可以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視頻觀看的積極性。
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教學評價機制更客觀合理,例如,通過統(tǒng)計學生出勤率、視頻瀏覽完成度、小班視頻討論中發(fā)言情況、課后作業(yè)完成情況等方式進行形成性評價,而終結性評價則采用課后學生的問卷調查情況與期末考試成績來反映。
采用“騰訊會議”APP在線視頻的形式進行小組討論,針對學生在視頻學習或章節(jié)測試當中遇到的問題展開自由討論,結合教材和其它學習資料解決問題。據調查,90%的學生認為小組討論既能解決之前的問題,能得到及時的評價和反饋,又可以激發(fā)學生張口的意識,比較接近線下PBL教學的效果。
本次課程結束后,向學生發(fā)放《牙齦病線上教學反饋表》,發(fā)放62份問卷,回收62份,回收率100%,其中4份問卷因填寫不全未納入統(tǒng)計,有效問卷58份,有效率:94%。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就整體教學效果而言,94%的學習者對牙齦病線上教學表示滿意,尤其是在牙齦病的直觀印象與診斷方面,并指出通過視頻討論達到了答疑解惑的目的。
表2:牙齦病線上教學問卷調查
單純就主觀題而言,采用在線作答、限時完成的形式,集中在 1-2道簡答題或思考題,95%(59/62)的同學較好的完成了課后作業(yè),完成質量較好。
基于信息技術的教學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改進的過程,在大學教育和畢業(yè)后繼續(xù)教育中作用突出。線上授課對時間、空間上的要求比較寬松,對學生人數也沒有太大限制,這是線上教學較明顯的優(yōu)點。無論線下教學還是線上教學,充分運用信息化的教學工具,如MOOC,E學中心資源等,有利于實現(xiàn)資源共享,提高教學效果。此外,周如玉等報道在口腔臨床醫(yī)學實驗課教學改革中構建線上觀看SPOC在線課程,線下仿真頭模實驗室口腔臨床技能訓練實時評估操作練習和課后學生之間互動評價、教師評價的教學模式,能夠強化教師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往,線上教學僅作為牙齦病理論學習的一個輔助手段,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儼然已經成為教師授課、學生學習的主要手段,較好的保障了特殊時期學生的學習進度。然而,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廣泛使用并不能代替教師的作用,相反,信息技術要想與教學深度融合發(fā)展,要求教師的角色更加多樣化,教師不僅是課程的設計者,需要課前對課程進行精心設計,同時也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本文通過總結本教研室“應急式”牙齦病線上教學設計的經驗與不足,積極思考線上教學的優(yōu)化方案,深化牙周病學線上教學模式改革,以期為未來線上教學的開展提供相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