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采訪者:四川省綿陽市關(guān)工委科技團團長 張光明
采訪者:本刊記者 張鵬
前不久,本刊記者走訪兩彈城,對在青少年中傳承“兩彈一星精神”的四川省綿陽市關(guān)工委科技團團長張光明進行了訪談。
記者:
“兩彈一星精神”的孕育,您有沒有深切的體會?張光明:
我參加過兩次核試驗,最深的體會就是:沒有“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創(chuàng)新”的精神指引,我們就沒法成就“兩彈一星”的偉業(yè),也就沒有我們?nèi)缃駨娛⒌膰液同F(xiàn)在的美好生活……作為孕育了“兩彈一星精神”的兩彈城,是青少年尋求科技報國不懈追求的圣地。所以,我有使命要讓“兩彈一星精神”在青少年心中永遠傳承下去。記者感受:
兩次核試驗!這位老科技工作者的第一句話就讓記者肅然起敬。從他那飽經(jīng)風霜的臉上和鏗鏘有力的話語中,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當年老科技工作者的那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的堅強毅志,而且還能體會到他要傳承“兩彈一星精神”的決心。
記者:
娃們最喜歡聽什么?張光明:
我在馬蘭和鄧稼先、程開甲、王淦昌等老一代科技工作者一起工作過、戰(zhàn)斗過。因此娃們最喜歡聽我和他們一起工作的故事。當我講到鄧稼先在一次試驗失敗后,毅然決然進入極度危險的試驗區(qū)中心尋找失敗原因,并最終發(fā)現(xiàn)原來是空投氫彈的降落傘沒有打開,娃們表現(xiàn)出非常悲痛的神情時,我就感到無比的寬慰。因為我知道,我的宣講抓住了孩子,觸動了娃們的心,是有效果的。記者感受:
張光明與鄧稼先、程開甲、王淦昌等老科技工作者一起工作過,這就讓記者對他更增加了一分崇敬。記者在兩彈城碰到了兩名小學生
,他們是兩彈城的小小講解員。孩子們告訴記者,做小小講解員很有成就感,不僅可以把家鄉(xiāng)的故事告訴更多的人,還為自己是梓潼人而感到驕傲。是的
,張光明的宣講在孩子們心中起到了作用,孩子們不僅喜歡聽,而且還講給了更多的人。
記者:
如何讓娃們認識科技報國的重要性。張光明:
我在成字126 部隊參與過“東五”、“巨浪”、331“遙感”配套課題的相關(guān)研究。我心里很清楚中國人民要在世界上挺直腰桿,沒有科技,沒有讓別人看得起的東西是不行的。從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到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這些都是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一大批科研工作者揮灑汗水、傾注熱血創(chuàng)造的偉大功勛,我們要讓娃們明白,“卡脖子別想,中國人民是不好惹的”。記者感受:
“卡脖子別想,中國人民是不好惹的”這句話不僅道出了兩彈一星人的志氣,也道出了中國人的志向。黨的十九大明確了2035年和2050年建成創(chuàng)新型國家和科技強國的目標。今天,中國的科學技術(shù)雖然有許多卓越成就,但離“科技強國”的目標還有差距。張光明這樣的老科技工作者就是要讓青少年明白,只有傳承和發(fā)揚“兩彈一星精神”,我們的國家才能實現(xiàn)科技強國的歷史性目標,才能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