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琴
看到“黑眼圈”“近視眼”,你是不是馬上想到人們經常熬夜,眼睛像大熊貓一樣變成了“黑眼圈”,又患上了“近視眼”?告訴你吧,今天話題的主角就是大熊貓。
大熊貓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動物之一,數(shù)量十分稀少,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動物協(xié)會選為會標,而且還常常擔負“和平大使”的任務。
大熊貓體色為黑白兩色,它有著圓圓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體,標志性的“內八字”般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鋒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
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它是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jù)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顯示,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只,屬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大熊貓為什么會長有“大大的黑眼圈”呢?這里面可大有原因呢!在演化的過程中,為了適應寒冷的生存環(huán)境,保護它的視覺器官,它的毛色由淺變深,吸收陽光,起到減少熱量散失的作用。另外一個原因是為了保護自己,起到防衛(wèi)作用。大熊貓的眼珠很小,但黑眼圈使得它的眼睛看起來放大了無數(shù)倍,顯得更大,更恐怖。如果與別的動物對視,對方看不清它真正的眼珠,會心生恐懼,起到威嚇的作用。
標志性的黑眼圈讓大熊貓顯得憨態(tài)可掬,人見人愛。其實它們天生近視,而且高度近視——只能看清楚幾米以內的東西,稍遠一點就很模糊。人近視了可以佩戴眼鏡進行視力矯正,但是目前還沒有適合大熊貓的眼鏡。所以這個世界在它們的眼中,永遠是朦朧而神秘的。
不過大家不用擔心大熊貓會因視力問題影響生活。在野外,它們主要生活在茂盛的森林或是茂密的竹林里,障礙物多且光線昏暗,就算有一雙視力極佳的眼睛,也無用武之地。
大熊貓雖然視力不佳,但它們有更適合自己的第二雙“眼睛”——相當靈敏的嗅覺。大熊貓的視覺可以發(fā)現(xiàn)比較顯眼的食物,比如面前的一片竹林。而大熊貓的嗅覺,則可以讓它們在昏暗的環(huán)境中發(fā)現(xiàn)更多體積小但美味的食物,比如枝葉覆蓋下的竹筍和野果等。并且,不管是通過視覺還是嗅覺發(fā)現(xiàn)的食物,它們都需要通過嗅覺來再次分析是否可食、新鮮。拿到竹子,它要先聞聞味道如何,再判斷其新鮮程度。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它們會根據(jù)新鮮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大熊貓最初是吃肉的,經過進化,現(xiàn)在它們99%的食物都是竹子了,可以說是素食者,但它們的牙齒和消化道還保持原樣,所以仍然劃分為食肉目。特有的腸道菌群,讓大熊貓能夠從竹子中的淀粉、半纖維素、果膠等獲取能量。大熊貓可食用的竹類多達60多種,其中,它們最愛的是冷箭竹、缺苞箭竹。春夏吃竹筍、秋季吃竹葉、冬季吃竹竿。為了“吃得容易”,大熊貓的前掌,也就是我們說的“手”,進化出了第六指——偽拇指,方便它們更好地抓取竹子、竹筍。看,圖中的“吃貨”大熊貓馬上就要開吃啦!我們把大熊貓的最愛——竹子堆成下圖的形狀:請問一共有多少根?
是不是太簡單了?直接數(shù)就知道有10根。可是,如果最底層增加到10根、100根,數(shù)起來可就太麻煩啦!
我們改變觀察角度,每相鄰的兩層都相差1根,就可以利用等差數(shù)列求和的方法:(首項+末項)×項數(shù)的一半,即(1+4)×4÷2算出答案。如果對等差數(shù)列公式理解起來困難,還可以設想另外增加一堆完全相同的四層的竹子,用有陰影的圓形來表示(如下圖)。
和原來的圓形合起來,我們就得到一個平行四邊形,總共有4行,每行有(4+1)個圓形,所以全部有(4+1)×4個圓形,再÷2就算出結果啦!
竹子的數(shù)量問題解決了,還要注意的是,我們可不要熬夜,成為“黑眼圈”與“近視眼”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