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曉妮,潘桂旭,褚 超,吳柏君,張 哲,王文浩
(西安工程大學 環(huán)境與化學工程學院,陜西 西安 710048)
配合物由于自身特殊的化學結(jié)構(gòu),因而在催化、磁性、發(fā)光、儲能、吸/脫附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1-5],這也促使對配合物材料的熱穩(wěn)定性要求更高。1,2,4-三氮唑是一類富電子的N雜環(huán)化合物,這種類型的有機配體不僅兼具穩(wěn)定性好、結(jié)構(gòu)緊湊、氮含量高、配位模式多樣等特性[6],而且能夠與諸多過渡金屬離子進行配位,從而使該類化合物成為構(gòu)筑配合物的優(yōu)選材料,備受科學家們青睞,并且一些結(jié)構(gòu)新穎、性能優(yōu)異的三唑類配合物已被相繼報道[7-12]。然而,配合物在構(gòu)筑過程中存在不可預測性,骨架中常伴有游離或配位的溶劑分子,易導致材料熱穩(wěn)定性降低而限制了其應用范圍[13-15]。因此,選取合適的金屬離子與穩(wěn)定性好、配位模式多樣的三唑衍生物有機配體組裝配合物是制備熱穩(wěn)定性好的三唑類衍生物配合物的有效方法。
本文在水熱條件下,選擇4,4′-二-(4氫-1,2,4-三氮唑-4)-1,1′-聯(lián)苯(dtb)為有機骨架與過渡金屬Zn2+構(gòu)筑1例鋅(Ⅱ)配合物[Zn(dtb)Cl2]·2H2O(1),對其組成、結(jié)構(gòu)和熱穩(wěn)定性進行表征,并對主框架坍塌過程中的非等溫動力學參數(shù)進行計算。
1.1.1 試劑 4,4′-二-(4氫-1,2,4-三氮唑-4)-1,1′-聯(lián)苯(吉林中科研伸科技有限公司);六水合氯化鋅(ZnCl2·6H2O,天津市大茂化學試劑廠);乙腈(天津市科密歐化學試劑有限公司);蒸餾水(自制),以上試劑和藥品均未經(jīng)純化直接使用。
1.1.2 儀器 X-射線單晶面探儀(Bruker D8 Venture型,德國布魯克公司);臺式X-射線衍射儀(MiniFlex600型,日本理學株式會社);紅外光譜儀(Nicolet 5700-*型,美國尼高力公司);紫外分光光度計(UV2450型,日本島津公司);熱重分析儀(METTLER 851e型,瑞士梅特勒托利多); X-射線單晶衍射儀(Rigaku Oxford Diffraction XtaLAB Synergy-S)。
分別稱取14.6 mg(0.05 mmol)4,4′-二-(4氫-1,2,4-三氮唑-4)-1,1′-聯(lián)苯(dtb)和7.4 mg(0.05 mmol)ZnCl2·6H2O置于聚四氟乙烯內(nèi)膽的不銹鋼反應釜中,加入10 mL乙腈與蒸餾水的混合溶劑,充分攪拌后放入烘箱,100 ℃下晶化 3 d,然后以2.5 ℃/h的控溫速率降至室溫,得到黃色塊狀晶體,回收率71.82%(基于Zn)。配合物1(ZnC16H16N6Cl2O2,Mr =460.62 g/mol)的元素分析結(jié)果(%)為理論計算值:H,3.47、C,41.68、N,18.25;實測值:H,3.42、C,41.66、N,18.27。紅外光譜測試結(jié)果(KBr壓片法,cm-1):3 537(s)、3 399(s)、3 107(s)、2 059(w)、1 919(w)、1 789(w)、1 634(m)、1 546(s)、1 342(m)、1 307(m)、1 236(s)、1 114(s)、1 074(s)、1 001(m)、911(m)、821(s)、625(m)、529(m)、439(m)。
借助顯微鏡選取合適尺寸、外形透明規(guī)則配合物1的晶體,采用X-射線單晶衍射儀,以Cu Kα射線(λ=0.154 184 nm)為光源,在293(2) K溫度下,通過ω掃描方式收集衍射點,所有數(shù)據(jù)用CrystAlisPro軟件進行處理。晶體結(jié)構(gòu)通過SHELXL[16-17]和OLEX2[18]解析得到。所有非氫原子通過差值傅里葉方法獲得并精修至各向異性。配合物1中含有無序混亂的水分子(紅外測試結(jié)果證明了水的存在),對精修結(jié)果有很大的影響,在PLATON軟件上利用SQUEEZE程序?qū)ζ溥M行處理[19]。配合物1的晶體學數(shù)據(jù)參數(shù)見表1,配合物1的部分鍵長(?)和鍵角(°)數(shù)據(jù)見表2。表2中,
表 1 配合物1的晶體學數(shù)據(jù)表
表 2 配合物1的部分鍵長(?)和鍵角(°)
R1= ∑‖F(xiàn)0|-|Fc‖/∑|F0|
wR2=[∑w(F02-Fc2)2/∑w[(F02)2]1/2。
X-射線單晶衍射結(jié)果顯示,配合物1屬于單斜晶系,I12/a1空間群。每一個不對稱單元是由1個Zn2+與1個dtb、2個Cl-和2個游離水分子構(gòu)成。
配合物1中Zn2+的配位環(huán)境如圖1所示,圖1中每個Zn2+與來自2個dtb配體中的2個N(N3A、N3B)原子和2個Cl-(Cl1A、Cl1B)形成4配位結(jié)構(gòu),Zn2+處于四面體中心,其中Zn—Cl、Zn—N鍵長分別為2.247 7 ?、2.014 5 ?,Zn—N鍵長較Zn—Cl鍵長更短,說明N原子與Zn2+的配位能力比Cl-更強。N—Zn—Cl鍵角為103.69(5)°,Cl—Zn—Cl鍵角為113.19(3)°,N—Zn—N鍵角為113.50(10)°,N—Zn—Cl鍵角為111.53(5)°,在文獻的報道范圍內(nèi)[20-21]。另外,Zn2+與周圍臨近3個Zn2+之間的距離在6.042 1~7.739 3 ?范圍內(nèi),在空間形成了六邊形結(jié)構(gòu)。同時,每一個dtb配體采用μ2-3,3配位模式(圖2)將鄰近2個Zn2+連接,在空間形成了一維鏈狀結(jié)構(gòu)(圖3)。
圖 1 配合物1中Zn2+的配位環(huán)境圖
圖 2 配合物1中dtb配體的配位模式圖
(a) 溶劑水分子
X-射線粉末衍射在室溫、臺式衍射儀上進行,測試所條件為Cu Kα射線(λ=0.154 06 nm),電壓60 kV,電流300 mA,掃描范圍5°~50°,掃描速度5(°)/min,掃描步長0.02°。配合物1的PXRD如圖4所示,圖4中配合物1的粉末衍射峰的峰型和單晶樣品理論模擬的PXRD圖峰型十分吻合,表明合成的樣品純度較高。
圖 4 配合物1的PXRD曲線
配合物1紅外光譜如圖5所示。從圖5可以看出,3 399 cm-1處強而尖的峰為O—H的伸縮振動峰,表明有游離的水分子存在。3 537 cm-1處N—H強而尖的吸收峰向低波數(shù)發(fā)生了移動,表明五元環(huán)上N原子參與了配位,進一步說明了配合物1的生成。
圖 5 配合物1的紅外光譜
在室溫條件下,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計進行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實驗,配合物1和dtb配體的紫外吸收光譜如圖6所示。
圖 6 配合物1和dtb配體的紫外吸收光譜
圖6中,dtb配體與配合物1均在紫外區(qū)有明顯吸收,dtb配體最強吸收出現(xiàn)在332 nm處,配合物1有1個寬吸收帶,最強吸收出現(xiàn)在382 nm處,但吸收強度較dtb配體明顯變?nèi)?,是電子從配體向金屬發(fā)生了轉(zhuǎn)移的結(jié)果。
為綜合評價配合物1的熱穩(wěn)定性和熱分解行為,在氮氣氣氛,升溫速率為10 ℃/min,溫度范圍為室溫~800 ℃實驗條件下,對配合物1進行TG實驗。
由于dtb配體未經(jīng)任何純化,dtb配體中難免會有游離溶劑和空氣中的水分子,配合物1和dtb配體的TG如圖7所示。
圖 7 配合物1和dtb配體的TG
從圖7可以看出,dtb配體經(jīng)歷了三步質(zhì)量損失過程,第一步(87.14 ~98.57 ℃)和第二步(217.29 ~236.01 ℃)主要歸結(jié)于dtb配體中游離溶劑的離去;第三步質(zhì)量損失從366.20 ℃開始,至375.32 ℃結(jié)束,該過程發(fā)生了dtb配體整體結(jié)構(gòu)的坍塌,即配體的熱分解反應,對應DTG曲線上的峰溫為370.90 ℃。相比文獻[6-8]的三唑類配體(Tp(atrz)=313 ℃,Tp(DNBT)=251 ℃),具有較高的熱穩(wěn)定性。
相比于dtb配體,配合物1進行了兩步質(zhì)量損失過程,第一步質(zhì)量損失發(fā)生在86.75~105.96 ℃溫度范圍內(nèi),對應于DTG曲線上的峰溫為97.38 ℃,歸結(jié)于配合物1中游離水的離去,第二步是由于配合物1中配位鍵斷裂,主框架坍塌,即在該溫度下配合物1發(fā)生了熱分解反應,Zn2+掉落,溫度區(qū)間為379~401.48 ℃,對應于DTG曲線上的峰溫為392.35 ℃。因此,通過TG分析可以得到,配合物1呈現(xiàn)出較dtb配體和其他報道的三唑類配合物[6,11,13,22]更高的熱分解峰溫,應歸因于配合物1中由配位鍵所產(chǎn)生的1D鏈狀結(jié)構(gòu),配合物1、dtb配體及部分三唑類配合物的物理化學性質(zhì)參數(shù)見表3。
表 3 配合物1、dtb配體及部分三唑類配合物的物理化學性質(zhì)參數(shù)
為了進一步探究配合物1主框架分解過程中的熱動力學穩(wěn)定性,分別進行了升溫速率為5、10、15、20 ℃/min下的TG實驗,分別利用Kissinger[23]和Flynn-Wall-Ozawa[24-25]法估算表觀活化能E(kJ/mol)和指前因子A(s-1),Kissinger和Ozawa-Doyle方程為
(1)
(2)
式中:Tp為DTG曲線中的峰溫,℃;A為指前因子,s-1;E為表觀活化能,kJ/mol;R為摩爾氣體常數(shù),R=8.314 J/(mol·K);β為線性升溫速率,℃/min;C為常數(shù)。
配合物1在4種升溫速率下的TG圖如圖8所示。從圖8可以看出,當升溫速率為5、10、15、20 ℃/min時主框架坍塌過程的峰溫依次為383.79、392.35、401.36、405.34 ℃。因此,隨著線性升溫速率的升高,主框架坍塌過程的峰溫也隨著向高溫方向移動。同時,由Kissinger方法計算的表觀活化能Ek為218.67 kJ/mol,指前因子lgA為15.115 s-1,線性相關系數(shù)Rk為0.992 3;Ozawa-Doyle方法計算的表觀活化能E0為218.50 kJ/mol,線性相關系數(shù)R0為0.993 0。2種方法計算的表觀活化能較接近,線性相關系數(shù)(Rk、R0)接近1,表明數(shù)據(jù)可靠。由以上數(shù)據(jù)計算的配合物1主框架熱分解過程中的活化能為218.59 kJ/mol(Ek和E0的平均值),所以Arrhenius方程為lgk=15.115-218.59×103/(2.303RT),由此估算主框架熱分解過程中不同溫度下的反應速率。
圖 8 配合物1在不同升溫速率下的TG圖
1) 以4,4′-二-(4氫-1,2,4-三氮唑-4)-1,1′-聯(lián)苯(dtb)為配體制備了熱穩(wěn)定性較高的鋅(Ⅱ)配合物[Zn(dtb)Cl2]·2H2O(1)。
2) X-射線單晶衍射結(jié)果表明,配合物1中每個Zn2+處于四面體中心,每個dtb配體采用μ2-3,3配位模式與鄰近的Zn2+連接,整個結(jié)構(gòu)在空間呈一維鏈。
3)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顯示,電子從配體向金屬的轉(zhuǎn)移導致配合物1(382 nm)的紫外可見吸收位置相比于dtb配體(332 nm)發(fā)生明顯紅移,但吸收強度明顯變?nèi)酢?/p>
4)熱重實驗分析表明,配合物1主框架發(fā)生熱分解反應的溫度區(qū)間為379 ~401.48 ℃,主框架熱穩(wěn)定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