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廣明
智慧是思維的能力和成果,有智慧,人類才成為“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人雖然都有智慧,可有多少智慧,有怎樣的智慧,可就不好一概而論了。評論某人有智慧,可不是隨便說說,一般指其聰明睿智,有所高見,豈可浪得虛名。有智慧還不算高超,天外有天,“大智慧”或“大智”,是高一級的智慧,更令人向往和追求。
智慧是為個人為社會服務(wù)的,主觀和客觀相符合,想法和目標相一致就是有用的智慧。智慧常用,平常的智慧當然不能稱作大智慧。當情況比較復雜,前景模糊,令人感到“山重水復疑無路”,在這種情況下有真知灼見,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棋高一著,才稱得上大智慧。某攤位業(yè)主接待顧客,肯定得動動腦筋,怎可輕言有大智慧。領(lǐng)導干部呢,運用智慧的機會比較多,同時要求也高,豈可拿個主意就說是大智慧。領(lǐng)導干部發(fā)表見解,當面容易得到贊賞,不乏溢美之詞,對一些捧場話何必太當真!
從社會人生大視野觀察,大智慧首先表現(xiàn)在世界觀、人生觀上。古人論述大智慧,多從宇宙人生著眼。“心事浩茫連廣宇。”認識的格局大,思路深邃廣遠,更能產(chǎn)生大智慧。國家、人類社會和個人命運相連,道理相通,掌握更有普遍性的道理,大智慧才有根基。有理論、思想修養(yǎng)的根脈,在實際工作中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隨時都能生成經(jīng)世致用的智慧,有的也稱得上大智慧。
大智慧多在大事上體現(xiàn)出來,但尋常事情也可能蘊含著大智慧。比如領(lǐng)導干部處理下屬的糾紛,談吐之間,其看問題的眼界、深度,處理矛盾的藝術(shù)都會體現(xiàn)出來。一件平常之事,也煥發(fā)出大智慧的光彩。有大智慧的人平時也好學多思,經(jīng)歷較長時間的修煉。古人將智慧分為大智、中智、小智,小智、中智是大智的基礎(chǔ),平時懶得動腦筋,小智都很欠缺,怎會忽然生出大智慧。
大智慧在于開辟新思路,解決大問題,不在于調(diào)門有多高、口氣有多大,好學深思、求真務(wù)實才是最重要的。老子說:“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贝蟛灰欢@著,大智慧也不一定燦爛奪目,盡在認識解決問題的才智之中。自我感覺具備大智慧,絕非等閑之輩,急于示人以高明,很可能淪為“小聰明”?!度龂萘x》里楊修喜歡在曹操跟前耍弄小聰明,閑談時曹操可以容忍,但蠱惑軍心還是使得曹操大怒。曹操正要喝雞湯,將領(lǐng)來問夜間口號,曹操對著湯里的雞骨頭隨口說一句“雞肋,雞肋”。身為幕僚的楊修聽傳口令為“雞肋”,便叫身邊的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歸程。還對將領(lǐng)解釋: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來日魏王必退兵歸也。引得大家都收拾行裝,等著撤退。曹操知道情況后,以造謠擾亂軍心的罪名殺了楊修。夜間口號是軍中聯(lián)絡(luò)暗語,不在于字面意思是什么,猜測口令的微言大義有什么必要呢?楊修作為軍中幕僚,散布流言擾亂軍心,這算得上有智慧嗎?
發(fā)現(xiàn)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總是從點到面,從一個方面到更多方面,一時一處看來是正確的認識,到更廣闊的領(lǐng)域,更長一點時間,很可能證明是錯誤的。小智也是智慧,自有用武之地,但畢竟有所局限。有局限而不自知,輕易自詡有大智慧,反倒成了“小聰明”?!靶÷斆鳌笔谴笾腔鄣姆戳x詞,避免小聰明,超越小聰明,更全面、深入地認識事物,研究問題,有所創(chuàng)見,距大智慧才會更近一些。
大智慧并不排斥常見常用的智慧,大智往往滲透在小智之中,離開針對具體問題的思考,不能形成付諸實行的決策,空洞的大智慧又有多大用處呢?大智、小智相輔相成,融會貫通,人們的精神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