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 "幻
一
人越來越多起來,早上來時尚且沒有日光,以為會有雨降臨,還帶了傘。
人們可能也是這樣想的,看到云變得越來越薄越來越清亮,就開始出行了。
今天是農歷正月十五,中國傳統(tǒng)的元宵節(jié),就近有哪些好玩的地方?于是想到大宋時代的一幅圖景還是可以看看,當然不是到圖中去看,而是有個現實的去處——清明上河園將《清明上河圖》里的畫面在這里真實再現。
多少年前的人和多少年后的人都是一樣的,只是服裝不同。其實園子里還是有好些宋代服飾的,賣東西的,收門票的,趕馬車的,劃船的,做小吃的,甚至清潔工都是宋人服飾,這使得初進園子的人,猛然間會有一種錯覺,以為是一種成功的穿越,回到了大宋時期。
有些人干脆也換上宋人服裝,跟著鑼聲鼓聲起哄,跟著劫法場的呼叫,到王員外招婿的樓下碰一下運氣。
于是整個園子里就充滿節(jié)日氣氛。誰不是沖著這個節(jié)日氣氛來的呢?來了就要與在單位在家里有所不同,同了還有什么意義?于是就盡情,就敞開,就奔放一下,甚至西門慶潘金蓮樣地放縱一下。說是這樣說,也只是賊心而已,沒有那種賊膽。那么,人堆里瞅瞅,擠擠,沒什么吧?對著哪個美男美女偷拍一張照沒什么吧?小情侶林子里大著膽子親熱一下沒什么吧?鉆到船里邊浪漫一下可以吧?
清明上河園,就是一個充滿大宋色彩的現代游樂園。往回說了,《清明上河圖》中難道不是一個當時的游樂場嗎?
二
有人到東京碼頭上遛著,看能不能找一條船坐坐。要坐船的還真不少,你擠我擁的,都搶著上船。他們要去哪里呢?是順著汴河看看水流向哪里,還是在水上看看兩岸的風光?反正就是想坐船,船在中原還是少見的。船是一個道具,上了這個道具,說不定就有了生活在宋代的感覺。
一群人圍著一壇子一壇子的老酒在看,不知道是看那些個好玩的壇子,還是聞壇子里的味道。還真是的,只要你看著不動,看著看著就看出里面的味道了。你就會抿一抿嘴,嗓子里咕嚕一聲。而后就趕忙離去,省得動了心思。老酒擺在那里,不知道鍋里燒的什么。灶膛里一直燒著旺旺的火,蒸鍋上冒著熱氣,難道老酒還要蒸一蒸?弄不明白,也不見主人在哪里忙著。
虹橋上已經上滿了人,那些人走得很慢。擠上去才知道,在橋上能看到下面的情景,下面正在演一場梁山好漢劫法場。刀槍棍棒,正打斗得緊。一聲吆喝,圍觀的水一般朝兩邊退去,急慌慌就來了一干廝殺的人馬。誰叫出好來,鬧不清是觀眾還是當時的情景了。
這邊剛廝殺完,那邊來了一隊抬轎的,像是誰家娶親。轎簾微掀,一張嬌媚從轎子里露出來,小孩們就喊:“新媳婦,新媳婦!”于是人們又湊著去看新人,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新媳婦聽到喊聲,臉兒一紅,緊忙落下簾子,躲在轎子里再不露面。就聽那個鑼鼓點子密起來,兩只喇叭狠勁地吹,要把人耳朵震聾。放鞭的將長長的桿子一忽悠到這邊,一忽悠到那邊。小孩們就捂著耳朵,鉆到轎子下面去撿鞭炮,鞭炮還在噼噼啪啪地響。
這個時候過來一個小乞丐??赡茉谌魏文甏⑷魏螄榷济獠涣似蜇?,這映照了《清明上河圖》中的景象。小乞丐長得細皮嫩肉,簡直就是個小白臉,怎么要起飯來了?小乞丐并不答話,只一個勁地做著各種鬼臉,丑得讓人笑起來。白臉上抹著一道子一道子的黑。小孩們就跟著跑。小乞丐并不急,一會兒站在門洞里,一會兒站在橋頭,你給不給東西都無所謂,似乎那皮囊里總是飽飽的。聽說這小乞丐被人們傳到網上去,變得十分紅火,人們進到園子里,就要找一找這小白臉,看看他的一臉丑態(tài)。小白臉是個能人,很會動用臉上的頑皮,就是在當年,想著也不會太挨餓。
踩高蹺的一隊人馬過來了,都穿著宋人服裝,有人踩著高蹺鳴鑼開道,大家得讓一讓。這群人是在出行巡訪嗎?舉著避讓的牌子,拿著紅頭的棍棒家伙,挎著腰刀,好不威武呢。一個官人模樣的坐在壓壓板上,就像是坐在大堂上,幾個人在另一端將他高高翹起來,他拿一把大扇子,對著眾人不知道在講些什么,引得人們大聲哄笑。
遠遠地看見冰糖葫蘆掛在樹上,似乎可以伸手摘取,近前才看清是一串串的紅燈籠,像是一樹的果實。一樹樹的紅燈籠搖搖晃晃,招引得風來回地繞著跑。
還真有人扛著冰糖葫蘆招搖過市,有人就搶著去買。大人小孩擠作一團,一人一串笑著出來,高高舉在手上,像舉著一串小燈籠,臉上那個甜蜜。更有小年輕,自己舉著不吃,一會兒伸到女友嘴邊讓咬一口,女孩一咬,他就咽一口甜蜜,而后跟著笑。身上挎著的女友的包包也叮叮哐哐地笑。
現在又得讓道,一匹高大的駱駝過來了,上面坐著兩個小孩,小孩摸著駝峰,大聲地叫著笑著,讓下面的大人照相?!肚迕魃虾訄D》中,駱駝馱著沉重的物品,經過大漠的長途跋涉,終于進入東京開封,一下子看到繁鬧的場景,顯得有些不適應,需要人牽扯著前行。東京人也發(fā)現了稀奇,在它們身邊跟著看著。眼前的這匹駱駝好像上了點年紀,見得世面也多,目光里對什么都顯出無所謂的神情。
今天是元宵節(jié),進入上善門可費了點勁,那么大個門突然就變小了。人們擠著推著往前,你貼著我,我貼著你,暖暖和和的,很是親熱。
到了門口,就見一張布告,上面是對于犯人張三的緝捕通告。這個人也不知道犯了什么法,還是又一條梁山好漢呢?于是有人自愿裝一裝那個張三,將大木架子戴在頭上,手伸進枷鎖中去,像一個無辜者,讓女友看著發(fā)笑。這個人剛放下,那邊又有一個鉆進去,似乎犯人的滋味很好。竟然還有一個女孩子讓人將那大枷戴在頭上,表情嚴肅地裝一回宋朝的囚徒,一下子讓人想起潘金蓮,潘金蓮實際上沒有等到這一步。她會不會發(fā)到網上?現今的年輕人,什么都無顧忌。只是那些貪官污吏,還真的不敢,心虛。不信?你看吧,真正鉆到枷鎖中去的,沒一個官樣人物。
他們寧可上到黑老包的秤上讓稱一下,也要趕緊離開這是非之地。黑老包的大秤對著城門樓,老包長得是儀表堂堂,誰上去都會有一番說詞,女的說你瘦得漂亮,男的說你胖得健康,反正不給你賴話,讓你聽了覺得這一秤稱得值,錢沒有白花。聽說這黑老包原是個唱戲的,有說唱的功夫,在這里耍一桿大秤,耍了十來年了,從清明上河園開園就在這里耍,越耍越有名氣,連戰(zhàn)來了都要上去稱一稱。錢當然是不收的,還送了一堆好話語,引得臺灣友人大笑而去。
進來多少次了,怎么都沒有發(fā)現這里面還有一個寺院呢?好多人不經意,也不會發(fā)現。在水的那一邊,一大片院子,白色的圍墻,圍著一個鴻福寺。北宋佛教盛行,僅東京開封就有佛寺九百一十三座。在《清明上河圖》中,只畫一間山門,一個和尚披著佛衣站在門口。當時東京香火最盛的是東京鴻福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第六卷提到,人們在元宵節(jié)后,春天來臨之時一定會到鴻福寺等地探春游玩。于是這里就仿建了鴻福寺。進寺后,右邊的東殿是武圣殿,里面供奉著武圣關公,左側的西殿是百子堂,供奉著送子觀音,正面大殿為觀音殿,供奉的佛像是特別請大相國寺的高僧開光的,以保佑天下眾生。來園子的人,會隨著個人心愿,到這里燒香拜佛。
終于見到了王員外家,在他家門邊上,有一個“久住王員外家”的牌子。是攬客的招牌嗎?為什么要“久住”呢?問陪我的清園市場部的司璐,司璐很謹慎地說,肯定是王員外很有錢,客店條件好,住在這里的人不想走啊。司璐是有心的,她說的應該沒錯。久住,或可就是一個直白的廣告,這里就是你久住的地方。王員外家據說是當時東京的首富,開的有客店。
還沒有深入地想,王員外家一下子圍上來好多人。王員外家要招親了。你看,員外的家丁在樓上先說話了,誰要是接到員外家小姐拋出的繡球,誰就成了王員外家的女婿。這可是天大的好事,真的可以久住王員外家了。那么多人擠著叫著,小姐小姐,往這兒看。此小姐不是彼小姐,彼小姐已經不敢說了,成了一個時代的專有名詞。此小姐是金枝玉葉呢,你看出來的那個人兒,水靈秀美如仙子,而且知書達理。生在家財萬貫的王員外家,那可是千人想,萬人求的。仙子高樓上這邊看,那邊瞧,哪邊都有好后生。小姐的繡球舉起來,要扔給誰呢?人群里騷動起來,有人跳著腳喊,這里這里,我我我。小姐眼花繚亂,最終那繡球像個炸彈拋出去,在人群里炸開。人群那個亂啊,你也伸手,他也彎腰,到底也不知道誰搶到了那只噴噴香的心愿。但是轉眼工夫,人家上去了,被人一番打扮,穿戴一新地跟著小姐一同出現在樓上。拜了天地拜了丈人夫妻對拜又拜了底下,一干證人入洞房去了。雖是一場熱鬧,真實的場景或許也就這樣。人們信,所以人們快活地像每個人都得到了那個意外的福利。
而后有人擠到隔壁的木版年畫店子,有人在那里親手印了一張鐘馗捉鬼,笑盈盈地要帶回家貼在門上。
有人買了刀槍棍棒。最真格的,是有那么個鐵匠鋪子,正在燒著旺旺的爐火,打明亮亮的寶刀。小錘響大錘砸,刀片越來越薄,越來越利,紅紅地伸到水里淬火," "地一聲藍煙起,而后上刀柄,入刀鞘。你要是買去,千萬當成擺設,這是大宋家伙,進入歷史的欣賞階段了,不能出手的。
亭子下面放著一架四輪車,全身都是木質的,只有輪子被箍了一層鐵圈。一般的木輪車大都是兩輪,四輪的鮮見并顯華貴。它應該與兩輪車一同走過了很長時間。它上面的草棚頂是圓形的,像一個清代官帽。用一個廳棚來儲存一架廢棄的四輪車,莊重而有些奢華。
汴河里的宋船呆呆地沒有動,可能正在準備一場水戰(zhàn),水里不止一艘這樣的船,小船在它的身旁劃過,大船是可以起帆的快船。里面是什么樣子,上不去,也看不到,但是完全仿照當時的形狀造出來的。那就等一會兒看水戰(zhàn)吧。
一對年輕人勾肩搭背地這里走那里看,元宵節(jié)完全成了年輕人的樂園。已經不是宋朝時候了。宋朝的時候,有情人拉手都是晚上偷偷的。又是一對兒,正走著,忽然站住一個熱吻,吻得后面的人一臉尷尬。
又一個場子打開,里三層外三層的人堆在那里,外邊的看不到里面在干什么,隨著喝彩,一口大缸拋上天,那缸沒有掉在地上發(fā)出脆響,卻聽到了陣陣掌聲。
接下來人們更是擁擠不堪,因為他們看到了噴火,一團火帶著呼嘯,從一個大漢口中熊熊噴出。噴火是這個汴京漢子的絕活,火焰沖天而起,似乎那人是一個裝著一肚子火舌的神話魔王。噴出的火焰有一股煤油味道,讓人有一絲憂憂的擔心,不是怕不留神燒了觀眾,而是怕此人長期表演受到感染,畢竟這是民間雜耍。那人是否將煤油吞在肚里,也成為一種秘密。
雜耍是民間藝術的主要項目,中國的雜技藝術由來已久,京師隨處可見,尤其大相國寺,是集中展演的場地。在汴河兩岸,一些規(guī)模較小的團體或者單個表演也會隨地拉場子。
對面的雜耍正在表演鞭技,甩鞭子的小伙子年紀輕輕,拿著紙張的像是一個新人,兩手拿著一張薄紙,卻有些不大信任甩鞭的小伙子,當紙被鞭子撕開的一剎那,他的一只手似乎是離開了紙的一端,紙被劈得越來越窄的時候,他的膽量也越來越窄了。這倒是削弱了甩鞭小伙的自信,以致于鞭子甩得確實有些偏差,沒有落在紙片正中。
接下來是比鞭子更可怕的技耍,甩斧頭。還是那個新人,站在五個橫凸出來的木樁子之間,五把斧頭要在他身體的四周落在木樁子上。這下子那新人心里哆嗦,觀眾心里也要哆嗦了。一把斧頭甩出去,新人的頭會低一低,斧頭落在頭頂的木樁上。還有要落在襠下的木樁上,小伙子的襠部也會提一下,引得觀眾發(fā)出尖銳的叫聲。
不大的一個女孩開始表演軟功,身體蛇樣地翻轉騰挪,縮成一團了,頭還在左右擺動。這種軟功只在電視上看到過。有人說,她的功夫不比獲什么獎的差,怎么會在這里表演呢?那口氣,似乎是虧大了。于是有人開始扔錢,不是施舍,是贊賞。贊賞想不出好的法子,除了鼓掌,只有扔錢。
最大的飯店還是孫羊正店,宋時就是名店。里面的服務員也都是宋時打扮。年輕人大多去了小店,小店在一條小吃街上,多的是小吃,開封米粉、灌湯包子、鯉魚焙面、馬豫興桶子雞、閃味胡辣湯、三鮮蓮花酥、開封套四寶、菊花火鍋、雙麻火燒、芝麻翅中翅、白記羊蹄、聚朋扣碗、延慶觀炸雞、驢肉燴面、稻香居鍋貼、兩口烙饃麻葉兒、杞縣紅薯泥、羊肉串、黃悶魚,應有盡有,不吃個滾瓜肚圓不拉倒,女孩子到這里都把減肥計劃扔到汴河去了,只管吃得也同男人一樣,摸著肚子走路。有的一邊走,一邊手里還拿著一個不知道什么,吃得滿嘴流油。
前面要穿過一條燈籠的長廊了,那是成百上千個燈籠串起來的長廊,你就在里面走吧,走得紅紅火火,喜氣洋洋。人家那叫“連年有余”,將一個個年連在一起,哪一年都讓你幸福得沒有盡頭。想起不知道在哪里看到一個大燈,是一匹馬拉著一車高高的金元寶。今年是馬年,這馬真能耐,誰看了都覺得喜慶。前面還有大的福燈在閃亮,福字那么大,里面的燈亮起來,照得眼睛都花了,一片的星星月亮,弄得你不知道往哪里挪腳。樹也亮了,亮得條分縷析,“萬條垂下綠絲絳”。
三
焰火晚會開始了,在離得最近的看臺上,能夠看到煙花是怎么發(fā)出來的。話說不及,就聽見轟響,就見到美麗的花朵開在天上。一樹樹的花朵,一枝枝的花朵,一重重的花朵,菊花、牡丹花、凌霄花、雪花、魯冰花,你想什么花就是什么花,那些花都會跟著來,紅的、粉的、藍的、紫的、白的、綠的,想有什么顏色就有什么顏色。朦朧的、迷離的、清晰的、夸張的,想它是什么就是什么。
真的是煙花,煙的花,花的煙。
據說今年的煙花帶有環(huán)保性質,這可是科技產品。
怎么中間出現了一座山?天上盛開著菊花,下面還有花的瀑布。
這是什么煙花?像水珠子搖搖擺擺地上去了。上得一股子醉態(tài),不情愿似的,被推著去表演了。那就不是什么花了,是水了,水比較重,上去就往下落,噼噼啪啪的,好新奇。
還有的斜著上,像調皮的頑童,故意不走正道,斜腰拉胯地上去了。要是從上面往下看,就看出名堂來了,那就是順著一條路歪著跑。
有些直接在地上開花,像一叢叢劍蘭,一串串串紅,一根根彩條,那個高大,那個壯碩,那個悠揚,看的人心里開一樣的花。
別以為光會開花,光開花也沒意思,那就不時換花樣吧。這會兒是帶有響炮的煙火,不是一個地方響,是多個地方同時震。你就跟著心里震吧,喜慶地震吧。即使那雷聲落在眼前,我想人們也認了,沒有一個人動撼的,只是呆了又呆,完完全全地呆。
有時你盯著頭上宋代建筑的屋檐,感覺自己就像在一個大屋子里,那些煙花像窗花一樣貼在玻璃樣的天上。貼得什么樣的都有,你已經產生幻覺,似回到了童年。
煙花又出現了怪相,扭扭捏捏的,柔柔軟軟的,拉絲一般扯拉著,扯拉得一根一根的,像經過熱處理的女孩子的頭繩。頭繩各種各樣的都有,色彩不一,你要哪一根?就像過去的貨郎擔,讓女孩子看得挑得花了眼。
四
進入高潮了,像最后的總攻。所有家伙都使用上了,你就聽吧看吧,閃成一團了,閃成一片了,閃成一個上甘嶺了。山炮、加農炮、榴彈炮、火箭炮、高射炮,萬炮齊發(fā),震耳欲聾。
該沖鋒了,就見人們開始起身了,一股腦地往外沖,爭先恐后,怕沖得慢了立不上功勞。大隊小伍潮水般地下坡,轉彎,鉆洞,過橋,喊著叫著,興奮著,幸福著。
這些彩色的人,就是清明上河園放出的煙花,一直放到大街上,同園子外面的人群匯聚在一起又四散而去,鄭州的、安陽的、許昌的、南陽的、阜陽的、徐州的、菏澤的,高速公路上發(fā)生了煙花反應,一束束地竄成一百碼,將一場開封的元宵節(jié)擴而廣之。
沉" "迷
從《清明上河圖》中幻化出的清明上河園,不僅為游賞之大觀,也是文化藝術集中展示之地,不說別的,僅各個門廊上的楹聯就成一景。那是書法與文學共同登場,人還沒有進店門,先見一副韻致優(yōu)雅的楹聯,顯現出店鋪的品位。無論熙攘的白天,還是喧囂之后的夜晚,不經意地回首中,它們都在散發(fā)著暗香與光芒。
一
因為是在宋都開封,很多店名不是與歷史沾邊,就是與傳說相近。一進入上善門就看到了這副:“味美招來天下客,酒香引出洞中仙?!币欢ㄊ羌揖剖持?,果然店名叫:“孫羊正店”。這個孫羊,在宋代京都一定是一位名人,而這個當時最為紅火的酒店,是標識在《清明上河圖》上的。
離此不遠,看到了“景陽岡”,店名很氣魄,一看就會產生聯想。再看店鋪的楹聯:“迎客樓客滿一堂,有名店名揚四海?!甭搶Φ檬止ふ?,且有氣勢。
還有“三碗不過崗”,又是一家酒店吸引人的目光,名字好記,楹聯更顯英豪:“醇釀佳曲一盞賽仙翁,透瓶香窖兩杯論英雄?!?/p>
還有“快活林”,同樣一家與水滸有關的店鋪,楹聯是:“醉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看到這副楹聯就笑了,它來自《水滸傳》第二十九回的武松醉打蔣門神:武松搶過林子背后,直奔蔣門神而去,“行不到三五十步,早見丁字路口一個大酒店,檐前立著望竿,上面掛著一個酒望子,寫著四個大字,道:‘河陽風月’。轉過來看時,門前一帶綠油欄桿,插著兩把銷金旗,每把上五個金字,寫道:‘醉里乾坤大,壺中日月長’?!边@一段描寫很細,也很傳神,看后就記住了挑著的酒望子,店家更是直接拿來用了。
園中的店鋪,有的是經營宋代就有的物品,王員外家緊鄰著一家“朱仙鎮(zhèn)年畫作坊”,專以印制木版年畫,而且來自當年十分紅火的朱仙鎮(zhèn)。人們看罷王員外招親,不少人就涌進這家店鋪,不知道有人注意到它的楹聯沒有?“妙手木板巧作畫,神仙向助生意興。”
汴河碼頭不遠有一家“汴繡苑”,是專以汴繡為業(yè)的店鋪,它的楹聯是:“云霞分五色,錦繡累千絲?!?/p>
還有“文繡院”,也是專做汴繡生意的。而且“文繡院”當時還是皇家專門設立的織繡院,表明皇家對汴繡的重視。它的楹聯也很有特點:“經綸事業(yè)從針下,錦繡文章任手中?!?/p>
前面熱鬧處是“虹橋染坊”,既然以虹橋為記,是否當年就在虹橋一帶,而且已很有名呢?楹聯簡單,但見功夫:“素以為絢,青出于藍。”
回身就看見“大宋官窯”的牌匾,一定是專門經營鈞瓷和汝瓷的。過去大宋官窯出品的東西,不能隨便買賣,只限宮中使用。原來的大宋官窯是一個生產場地,現在卻成了商業(yè)店名。這個店名起得好,楹聯也充滿意味,完全是對官窯瓷器的品說:“青瓊紫玉鱔紅奇,麗質紋衣麟釉俏?!?/p>
再看“木蘭繡坊”,楹聯是:“七尺錦弦聽秋月,一簾彩絮舞春風?!睂Φ煤茫锩媸墙洜I布衣的,而且都是粗布衣服,經手工織繡。
開封自古就有猶太人,那這個“猶太館”就是他們開的了,楹聯是:“識得天地君來師不遠道德正路,修在仁義禮智信便是圣賢源頭。”
有些楹聯不僅文化意味濃郁,而且對仗十分工整,你看“尋根堂”的對聯:“一本一脈一姓一家,同祖同宗同心同德?!边@是讓你在百家姓里去找自己的姓。尋根嘛,找到了或是刻字于物,或是直接拿了有此姓的物件,隨你意愿。
再往前走,就看出細致的來了:“味超玉液瓊漿外,巧在燃箕煮豆中?!边@是賣豆腐豆?jié){之類的,楹聯既點明了釀制的功夫,又飄揚著豆?jié){的美味,果然店名叫“永康豆坊”。
還有這家“黃記包子”,楹聯是:“雖無伊尹調鼎手,卻有孟常飽客心。”伊尹是歷史上第一個公認的烹飪大師,他創(chuàng)立的“五味調和說”與“火候論”,至今仍是中國烹飪的不變之規(guī)。孟常就是戰(zhàn)國四公子中的孟嘗君,以廣招門客聞名,號稱門下食客三千。他交游廣闊,仗義疏財,很有人緣。楹聯里那濃郁的文化味和熱心腸,怎能拉不住食客的腿腳呢?
“張手美家”,這是什么店鋪呢?看楹聯:“笙歌上榻梁園晚,華燈入望眾星高?!毕褚患腋鑿d酒榭,在宋時倒是多有一邊吃飯一邊侑酒唱曲的。店家叫張手,還是張手美?但凡以人名為店名,都有十分底氣。
二
除了經營場所,競技場所同樣有楹聯。
翻過假山,后面有一個“馬球場”,里面有人正騎馬打球,那是園子里的專人表演。宋代時候,馬球較為興盛,高俅就是因為馬球打得好,得到喜歡馬球的宋徽宗的青睞,從而步步高升。馬球場子邊木制的門框有楹聯:“馬蹄踏破青青草,龍爪挐開淡淡云?!边@個楹聯在別處也有,但不是競技之地,拿到這里另有一番意味。
沿著一條彎彎小路過去,有一座別致的建筑,其中就有“斗雞館”,開封的“斗雞”不是從雞里選拔出來參斗的,那是一種專門的“戰(zhàn)斗雞”,名字就叫斗雞。斗雞在一般地方看不到,只有來開封能讓你一飽眼福,因為許多開封市民都喜歡玩斗雞,養(yǎng)斗雞。這是有歷史淵源的,所以在清明上河園也設立了專門的斗雞館,其楹聯是:“功成昂大羽,敗北抖雄風。”
還有“競技館”。至于競的什么技,是不斷變換的,可以是打斗,也可以是相撲,還可以是魔術雜技。它的楹聯是:“煙水亭吸水煙煙從水起,風浪井博浪風風自浪興。”據說此對子是黃庭堅對以客人的,對聯緊扣亭名和物名,巧妙地運用頂真,前后承接,環(huán)環(huán)相扣,別有趣味。而用在這里又有了另一層含義。
北宋時期愛打擂,是不是好漢,擂臺上見識一下。有時武舉良將也在擂臺上選。由此清園里專門設立了一處打擂臺,擂臺上戰(zhàn)鼓雄壯,旌旗飄揚,十八般兵器威嚴。擂臺下設有長座,供人觀看,吶喊助威。擂臺兩邊也有一副楹聯:“拳打南山猛虎,腳踢北海蒼龍?!鄙跏菤馀?,直取自《水滸傳》梁山好漢燕青與任原打擂的第七十四回,那一回講的是燕青智撲擎天柱的事,有一大漢叫任原的,兩年在泰岳腳下的岱廟里擺擂無對,到第三年還在四處張貼叫囂。此事被梁山好漢燕青聽說了,便要下山與任原爭一高下。幾番堅持,又有“玉麒麟”盧俊義幫言,宋江只得應允。燕青不一日到了泰山腳下,就有一段描寫:“燕青歇下擔兒,分開人叢,也挨向前看時,只見兩條紅標柱,恰似坊巷牌額一般相似。上立一面粉牌,寫道:‘太原相撲擎天柱任原?!赃厓尚行∽值溃骸蚰仙矫突?,腳踢北海蒼龍?!嗲嗫戳?,便扯扁擔,將牌打得粉碎,也不說什么。再挑了擔兒,望廟上去了?!苯Y果自然是梁山好漢取勝。清明上河園里擺上一個擂臺,再加上這副對聯,就更有了宋時的現場感。
三
前面都是較為高雅的,讓你感覺出宋都開封豐厚的歷史文化,也有通俗一些的,百姓一看就懂,比如“清明上河園購物中心”的楹聯:“進園門過虹橋請君一覽,挑心愛選珍藏不枉此行?!贝说暌彩且惶幋筚I賣,離虹橋不遠。
“東京裁縫鋪”的店名很普通,過去就是一家百姓的小經營。但這家似乎是宣揚穿宋代服飾照相的:“著宋裝留古韻倩影,游清園品千年畫卷。”同裁縫半搭不搭。
轉過來看到“王婆酒家”,王婆賣瓜,自賣自夸。這家店名好記,再看楹聯:“香聞十里佳釀美,醉買三杯夢亦香?!彼幸稽c好,就是酒家的后面緊臨汴河。食客沖著這一點,往往進去徑直走到河邊,要了小桌子,再點幾個小菜,一壺好酒,對了水愜意。
再看“宮庭風味小吃”,楹聯是:“赤心迎來三江客,笑顏送走四海賓?!闭信破鸬煤艽?,似乎全是來自宮廷秘方,再加上“赤心”和“笑顏”,顧客也必能滿意而歸。
“祥和酒家”也在美食街上,他家的楹聯與店名相照:“祥云迎賓賓如意,和氣待客客常來?!痹倏茨堑昵靶δ樳汉日泻舻?,蠻透著一股子祥和之氣。
前面這家“四季酒家”的楹聯也不錯:“進門皆是豪爽客,入座更顯江湖人”,充滿大氣、和氣和爽氣。
再看“東京酒家”的楹聯:“釀成春夏秋冬酒,醉倒東西南北人。”從聯上看得出,這里直接就能釀酒,而且是自家招牌。使得客人放心,不僅不會喝到假酒,還能喝得順心如意。“四季酒家”也不示弱,它的另一聯是:“新增佳肴迎豪杰,久封古釀待英雄?!北砻髯约乙灿屑厌?,而且還有久封的古釀,都夠吸引人的。
開封的食文化遠近聞名,這個店鋪的招牌就很有特色,叫“全美”,又全又美,要啥有啥,買啥啥好。都有些什么呢?請看楹聯:“金柑玉版筍銀杏水晶蔥,沙地馬蹄鱉雪天牛尾猩?!北狈饺丝吹糜行┟靼?,有些不明白。這副對聯是有出處的,它來自宋人羅大經的《鶴林玉露》,說周必大和洪邁(《容齋筆記》作者)曾經侍宴,皇上問洪邁家鄉(xiāng)有什么特產?洪邁是鄱陽人,答道:沙地馬蹄鱉,雪天牛尾貍?;噬嫌謫栔鼙卮?,周必大說:金柑玉版筍,銀杏水晶蔥。他們所說的,都是南方美食。既然是這么好的東西,那么兩人的家鄉(xiāng)特產合在一起,就成了一種“全美”,而“全美”是開封人最熟悉的百年糕點老店,這對聯怕也是早就掛在那里的。
四
很多店鋪透著文化的意味,而且這類店鋪開得也多,幾乎同酒家不差上下,說明開封的底蘊豐厚。
你看,“馨墨一滴點秋水,寶池半云藏春山”,一定是經營文房四寶的,果然上面的匾額是“馨寶齋”。
經營書畫的“凌雲軒”,楹聯是:“一片書畫燦云霞,蒲架瑰寶列秦漢?!?/p>
經營工藝品的“無同軒”的楹聯是:“道心靜似山藏玉,書染清于水養(yǎng)魚?!?/p>
中原的烙畫技藝由來已久,聲名遠播,擠在一個個店鋪間的“烙印堂”,就是專門以烙畫為業(yè),一把烙鐵,一塊木板或織物,很快就能烙出一幅大美山川??茨情郝摚骸捌耗芸s天下意,一烙可畫古今情。”
這塊“四方院”的招牌,乍看不知道什么名堂,但看楹聯:“三代夏商周,四詩風雅頌”,就明白個八九不離十。對聯如此精粹,里邊還不盡是國粹?進去看看吧,果然是名瓷玉器琳瑯,珠寶字畫滿目。
“宣賜碧香”也是一處做文化品牌的:“進清園感受北宋歷史文化,選特色帶走擇端萬般豪情?!笨磥碇饕墙洜I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圖有娟秀的、刺繡的、畫印的,隨客便,稱客心。
不知怎么就轉到了一座大門前,門是緊閉著的,靜靜地像在歇息。門上方十分端莊的一副匾額:“印刷館”,終于見到了與印刷術有關的店鋪。宋代的活字印刷使得印刷技術提高了一大步,將以前的一塊塊雕版變成一個個字模,成本降低,手工簡便,時間快捷,是一次成功的文化革命。透過門縫往里瞧,似乎是一個專門印刷的工場,門兩邊有楹聯:“發(fā)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边@是蘇軾的傳說了。東坡年輕時酷愛讀書,自撰了一副春聯書于門上:“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钡白R遍”與“讀盡”,未免口氣太大,后來被一老者所笑。蘇東坡受了啟迪,就將對聯改為:“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比绱艘桓?,意思就有了大變化。
清明上河園文化,有建筑文化,舟橋文化,美食文化,服飾文化、民間文化等等,但是你注意到這楹聯文化了嗎?那些楹聯靜靜地張掛在門庭的兩旁,透顯出一個時代的精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