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子的人在寒冷季節(jié)有什么優(yōu)勢?答案是,他們的心腦血管比急性子人的更安全。氣溫低的時候,血壓、血管的應變力都會變差,活動太“猛”容易造成血壓上升或血管破裂,帶來意想不到的危險。起床、吃飯、運動、排便……日?;顒勇稽c兒,不僅能幫助保護血管,還有利于修身養(yǎng)性,讓身體平安過冬。
剛睡醒時,人體由抑制狀態(tài)轉入興奮狀態(tài)需要一個過程。如果立即起身穿衣、洗漱,身體沒適應過來,容易出現(xiàn)頭暈、眼花,中老年人還容易發(fā)生心腦血管意外。起床前,先在床上閉目養(yǎng)神5分鐘,讓身體有個從睡眠到蘇醒的反應過程。然后伸伸懶腰,搓搓手心、腳心,做個干洗臉,給心臟一個適應過程。之后,雙腿下垂,在床沿上坐一兩分鐘,覺得自己反應活動正常了再慢慢下床。
吃飯過快會增加癌癥的發(fā)生率,其原因是:粗硬、過燙的食物會造成消化道黏膜的機械損傷。此外,吃飯過快還易導致進食過量,引起肥胖;咀嚼不充分的食物會增加腸胃負擔。唾液中含溶菌酶,可殺滅口腔病菌,預防感染。細細咀嚼能促進唾液分泌,提高免疫力。每頓飯的進食時間應在25分鐘以上,一定要放慢速度,增加咀嚼時間。老年人吃一口飯嚼20次以上為宜。
冬天在馬桶上發(fā)生的心梗、猝死等意外事件屢見不鮮,危險級別值得重視。有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的老人,排便太急、屏氣用力,易導致血壓驟然升高,誘發(fā)腦出血。排便時不要太使勁,排不出來不應勉強。平時應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多運動,以保持大便通暢。排便結束后,站起來的動作也要盡量慢一些。
語速太快,易使老人情緒激動、緊張,促使交感神經(jīng)興奮,造成血管收縮,引發(fā)或加重高血壓、心臟病等疾病。平和、緩慢地說話,會讓人的情緒不知不覺變得平和,對老人身心健康很重要。
冬季氣溫較低,人體肌肉伸展性降低,關節(jié)變得僵硬,熱身不充分容易造成肌肉拉傷和關節(jié)扭傷等情況。另外,冬天,人的血管明顯收縮,如果熱身不到位,血壓容易突然上升,易引發(fā)心腦血管疾病。一般情況下,運動前的熱身活動應在5分鐘左右,冬季則應適當延長到10~15分鐘。天氣寒冷時,騎行、走路是中老年人最基本也是較推薦的運動。此外,還可以打太極拳和練習柔力球。天氣過冷時,可以在室內快走或者慢跑。冬天,老年人最好在上午9點以后,太陽出來、溫度較高時運動。
人的正常呼吸頻率在平靜時是每分鐘16~20次,現(xiàn)代人由于經(jīng)常久坐、缺少運動,許多人的呼吸又淺又短。這種呼吸方式每次換氣量很小,在正常呼吸頻率下通氣不足,會使體內二氧化碳累積,導致腦部缺氧,出現(xiàn)頭暈、乏力的癥狀。正確的深呼吸要把握兩個原則,即勻和緩。吸氣時,用鼻子均勻緩慢地吸氣,盡量深吸,直到感覺吸不進氣體為止;呼氣時要用力往外吐,假想自己在吹一個氣球,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將廢氣排出體外。開始時要有意識地加以練習,久而久之就會變得自然。但要注意呼吸用鼻,而不是嘴。
生氣不利于身體健康,還會影響免疫系統(tǒng)正常工作。適當發(fā)泄不良情緒雖然有利健康,但“火”來得太急對心腦血管是有危險的。遇到不順心的事,要學會自我調節(jié),在發(fā)現(xiàn)自己快發(fā)脾氣時,趕緊換個環(huán)境或在話題上打個岔,心態(tài)就會慢慢變得平和。多曬太陽、增加運動有助于防止季節(jié)性情緒失調癥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