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已經(jīng)黑下來了,夕陽在海拔4290米的冬古拉瑪山口停留的時間是那么短暫,短暫到布茹瑪汗?毛勒朵還沒唱完一首歌就結(jié)束了。她騎著馬,在黑暗掩蓋的山路上緩緩而行。她在歌中唱道:“高高的雪山,無怨的腳步,冬古拉瑪山口,流淌著長長的冰河,我騎著馬兒守衛(wèi)著這塊土地……”是的,她是一名護邊員,在這個山口護衛(wèi)了近60年。
護邊員這個工作離我們?nèi)粘I钣悬c兒遠(yuǎn),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護邊員多是由當(dāng)?shù)仄胀ㄈ罕姄?dān)任,他們常年在邊境巡邏,收集越境信息、管控牲畜越界等,與邊防部隊共同守護祖國的邊境不被入侵。在海拔這樣高的邊境,護邊員的艱辛難以想象,有時會遇到突如其來的暴風(fēng)雪,路途陡峭艱險,每天一走就是幾十千米,綿延的邊境線上幾乎見不到人。巡邏一次需要一周,天氣不好時甚至要走一個多月。
布茹瑪汗從20多歲起,就和丈夫一起加入第一批護邊員的隊伍,守衛(wèi)吉根鄉(xiāng)冬古拉瑪通外山口。她發(fā)現(xiàn),這里設(shè)有邊境線,卻沒有界碑。于是,她決定為祖國的邊境線立界碑。因為不會寫漢字,她就向懂漢字的朋友討教,學(xué)會了“中國”二字的寫法。第一次將“中國”兩個字刻在石頭上時,她欣喜地將那塊石頭抱在懷中。在接下來的50多年里,她在邊境線上所有能找到的石頭上,都端端正正地刻下“中國”二字。這么多年,她已經(jīng)在10多萬塊青石上刻上“中國”二字,擺放在祖國邊境線上。
長期的護邊工作讓布茹瑪汗認(rèn)識了一批又一批的邊防官兵,官兵都親切地叫她“冬古拉瑪大媽”。她每天要走20多千米的路,邊境線上每一塊石頭的位置都印刻在她的心里。她說:“這些石頭就像我家抽屜里的勺子,哪怕有一塊挪動了,我都一清二楚?!?/p>
多年前的一天清晨,50多歲的她巡邏時發(fā)現(xiàn)界碑被人動過,她立即騎馬向派出所奔去。60多千米的山路崎嶇不平,曾有人不慎墜崖身亡,但她毫不畏懼,狠命地催馬,趕到派出所告知這一消息后,來不及休息片刻便又帶著官兵趕回山口,把界碑復(fù)原。
2004年7月31日,布茹瑪汗等待著巡邏官兵回營,結(jié)果到了傍晚還沒見人影。天下起了雪,刮起了大風(fēng),暴風(fēng)雪來了。她心想不妙,官兵可能被困住了。她在袋子里裝了幾個馕,又叫兒子帶了一壺奶茶,跟她一起上路尋找官兵。母子二人在暴風(fēng)雪中跋涉幾十千米,終于在一個廢棄的羊圈里找到被困的7名官兵,彼時已經(jīng)是凌晨3點了。官兵們看到一身霜雪的母子倆,感動得熱淚盈眶。布茹瑪汗嘴唇烏青,腳底有些虛浮,可她還是立刻從包里拿出馕,一人一個發(fā)給官兵,急切地說:“趕緊吃吧,孩子們,你們一定餓壞了。”
算下來,70多歲的布茹瑪汗已經(jīng)在邊境線上“巡邏”了近8萬千米。近幾年,家人多次想讓她搬到縣城里住,可她堅持留在邊境附近的村子里。對她而言,為祖國巡邏是她一生的使命和擔(dān)當(dāng)。為此,布茹瑪汗獲得了“人民楷?!眹覙s譽稱號。她常常對孩子們說:“我吃過的苦比這些山還多,因為祖國強大才過上安寧的生活,所以我們一定要守好邊境,讓到過邊境的人能體會到祖國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