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萱 周玲潔 徐靈慧 陳姿璇 羊麗君 徐曉瑩
(金華職業(yè)技術學院 浙江·金華 321000)
(1)研究背景。目前,自傷已經變成全球性公共衛(wèi)生問題。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在全球范圍內,因自傷死亡人群每年可達到100萬。我國自傷率相對較高,并且自傷已經成為青少年第一死因。青少年自傷行為不僅對家庭影響嚴重,還會造成嚴重社會損失,因此,加強青少年自傷現象調查,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通過探討青少年自傷現象,分析該行為影響因素,進一步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促進青少年自傷控制,保障青少年人身安全以及心理健康。
(2)探究價值與意義。在理論層面,本文研究通過調查青少年自傷現象,以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四個方面分析青少年自傷原因。借助青少年自傷影響因素權重分析,有利于進一步深化現代自傷理論研究,并為其提供實證依據。
在現實層面,本文以青少年自傷影響因素權重分析作為基礎,在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四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可有效促進青少年自傷控制,決策具有更高的針對性,有利于改善心理咨詢工作,推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
與國內研究相比,國外對自傷問題研究時間更早。經研究發(fā)現,針對青少年自傷問題,國外研究多以防治、干預為主。相關學者分別從理論性、實際性出發(fā),完成了大量實驗研究,在這一過程中,美國具有典型性。目前,國外已經形成了心理危機干預模式,并且完善度較高。相關學者以創(chuàng)傷引起急性心理癥狀作為重點,認為通過建立指導性小組,經討論解決,可促進青少年心理癥狀緩解。還有學者認為,在了解事實證據的基礎上,應鼓勵青少年自愿分享事情經過,提升干預效果。有學者提出,應對使用支持防御系統(tǒng)行為加以鼓勵??偠灾?,國外高度重視青少年自傷行為,以大量理論分析作為基礎,形成了相應的防御機制。
國內對青少年自傷問題關注度較高,完成了大量理論研究,涉及教育學、心理學等多個學科,但是研究角度多以心理學為主。通過對青少年心理特點進行分析,結合內外因因素,實現自傷干預。我國學者重點分析了青少年自傷原因:自傷屬于極端表現,與社會環(huán)境、媒體報道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圍繞存在不同經歷青少年展開研究,與父母關系和睦青少年相比,父母關系疏遠青少年具有更高的自傷傾向;在社會發(fā)展角度、倫理學角度論證了青少年自傷影響因素。在青少年自傷干預方面,國內學者從多個層面出發(fā),系統(tǒng)提出了相應的理論方法。例如,有學者強調應健全青少年自傷危機干預體系,明確干預基本思路,有序展開干預工作。有學者提出,借助生命教育,能夠提高青少年生命意識,降低自傷傾向。相關學者以校園自傷事件展開研究,強調應重視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多方面資源整合,將青少年自傷意念銷毀在萌芽中,確保自傷行為及時終止。
青少年主要接受素質教育,受到社會發(fā)展影響,成績的重要性逐漸突出,一些家長對教育的理解逐漸極端化。由于孩子正處于叛逆期,教育難度提高,相當一部分家長選擇更加粗暴的方式進行孩子的教養(yǎng),動輒辱罵,對孩子品質、行為發(fā)展十分不利,使孩子逐漸形成通過暴力解決問題的思想。同時,相關研究表明,家庭環(huán)境同樣與青少年自傷事件關聯(lián)密切。在父母離異的情況下,將會造成雙方角色缺位,導致對青少年保護、管束缺失,并且受到社會、網絡等多方面影響,青少年不具有正確判斷能力,易發(fā)生錯誤選擇,產生嚴重后果。
青少年處于青春期,尚未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性格沖動,敏感多疑,不具有良好的辨別能力,易受到他人以及環(huán)境影響,出現跟風模仿情況。同時,青少年自我保護意識以及法律意識相對較差,對生命認知相對薄弱,在受到挫折的情況下,往往不愿意尋求幫助,導致當其心理問題逐漸嚴重而不自知,造成難以挽回的后果。
結合當前實際情況,相當一部分學校在學生自我保護方面意識較為薄弱。管理人員法律意識不足,存在安全防范意識缺失情況。其更加關注辦學規(guī)模等外在因素,對青少年心理問題重視度較差。同時,受到傳統(tǒng)觀念影響,部分學校認為配備相應心理教師即為完成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沒有設置相應的課程,導致學生心理健康相關知識較為匱乏,沒有樹立正確的生命認識。
近年來,相關青少年自傷事件報道增加明顯。受到少部分新聞媒體過度報道影響,導致青少年相關公共事件被大肆渲染,一度推上風口浪尖。由于一些報道過于細化自傷情節(jié),加之青少年不具有良好的分辨能力以及自控能力,在沒有正確思想指導的情況下,很容易出現跟風模仿情況,以極端方法進行情緒發(fā)泄。同時,青少年正處于青春期,自我保護意識相對較差,性格敏感多疑,受到社會變化影響,易形成道德觀扭曲情況,導致自傷現象出現。
家庭教育主要通過日常交流、溝通展開,包括看得見的家庭教育以及看不見的家庭教育兩種。其中,看得見的家庭教育存在目的性,主要在有意識情況下進行。即借助表揚、適當批評形式,完成子女教育,具有一定的積極影響,強調家庭教養(yǎng)引導??床灰姷募彝ソ逃龑儆谝环N潛移默化式教育,既可以存在目的性,也可以無意識完成,主要指由家長起到榜樣作用或者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實現子女教育,該教育方式更注重家庭觀念培養(yǎng)。
具體而言,作為家長,應及時轉變落后教養(yǎng)方式,加強與孩子溝通,將自己打造為聆聽者,強化引導作用,改善孩子心理壓抑情況,舒緩學習壓力。應注意以孩子性格特點出發(fā),合理選擇教育方法。當發(fā)現孩子存在問題時,要科學對待,為孩子提供支持,提高孩子信心。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對孩子思想動態(tài)的關注,保持孩子家庭依賴性,提高其對家庭的信任感。在與孩子交流過程中,應以人格平等作為前提,確保交流無障礙,信息溝通順暢?;诋斍熬W絡發(fā)展迅猛的社會背景,家長應關注孩子上網情況,減少其接觸有害信息,借助多種交流形式,了解孩子身心健康情況,在潛移默化間,培養(yǎng)孩子樹立正確價值觀,促進其身心愉悅。除此之外,家庭環(huán)境同樣與青少年身心健康密切相關,父母的作用將會對孩子產生直接影響,青少年正處于青春期,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形成,父母關系在這一階段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作為家長,應注意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建立健康的家庭構架,打造家庭民主溝通,使孩子有充足的傾訴心事的空間,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得到家庭的溫暖,使其能夠改善自身心態(tài),形成更加健康、良好的性格。
從青少年自身角度出發(fā),青少年應積極參與到社會、學校組織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正確認識自傷行為,強化自我保護意識,確保當發(fā)現自身出現自傷意向時,能夠及時頓悟,終止自傷行為,以免造成傷害。同時,要提高對心理問題的關注度,加強與家長、老師的聯(lián)系,主動分享自身困難,合理尋求家庭以及學校的幫助,解決自身心理問題。在日常過程中,當發(fā)現自身壓力較大時,可通過傾聽音樂、與朋友交談等方式,舒緩自身壓力。明確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多交往正能量的朋友,并將其視為榜樣,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
學校應設置安全教育課程,通過聘請專業(yè)教師,確保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生命的重要性,掌握基本自我防御方法??梢灾v座形式展開教師法制教育,提高教師預防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確保教師能夠及時發(fā)現青少年自傷意向,予以制止。
學校應以內部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在學校內部建立相應的心理咨詢網站,配套相應的心理教師,為學生服務。針對病情嚴重學生,應單獨予以針對性觀察,以免出現學生自傷情況。學校應進一步落實家校合作,借助家長會、家庭教育講座等形式,強化對家長的指導,使家長明確正確家庭教育方式。在互聯(lián)網時代,教師可深化與家長之間的合作,通過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及時將學生最新動向告知家長,確保家長、班主任以及校長之間形成全天候溝通。
以社會角度出發(fā),應從輿論報道、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兩方面著手。具體而言,針對當前處于增長趨勢的自傷事件,要堅定輿論方向,積極落實正面報道,以此作為基礎,使青少年正確理解自傷行為,起到警示作用。針對自傷報道,應盡可能避免頭版頭條,減少事件曝光度,降低群眾關注度。同時,自傷過程不允許詳細敘述,以免出現跟風模仿行為。在自傷報道不可避免的情況下,應邀請心理專家及時跟進自傷事件,完成心理健康知識科普,促進自傷行為預防。政府應設置心理援助熱線,提高對青少年心理咨詢的關注度,幫助青少年通過心理咨詢,解決心理問題。
目前,大部分中小學內部均配備心理咨詢室或者存在心理咨詢中心,但是仍存在一些偏遠地區(qū)、小規(guī)模學校,在心理健康設施方面建設資源不足的問題,因此,社會應全面優(yōu)化資源統(tǒng)籌,加強各大心理醫(yī)院、綜合醫(yī)院與學校的聯(lián)系,進一步完善長效溝通機制,確保學生突發(fā)情況能夠得到及時解決,并為嚴重心理問題學生提供有效心理咨詢。同時,在定期范圍內,相關心理醫(yī)院應強化教師培訓工作,提高教師心理問題處理能力。政府應積極建立相應的志愿者協(xié)會,并鼓勵具有專業(yè)資質人員參與,緩解心理方面從業(yè)人員相對有限的問題。通過組織多種形式講座,提高心理健康全民認識。
綜上所述,針對青少年自傷行為,強調在自身方面,青少年應樹立自我保護意識,正確了解自傷行為,合理尋求幫助。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應及時借助有效手段,舒緩自身壓力,保持身心愉快。在家庭層面,應明確正確教養(yǎng)方式,關注子女心理健康,營造良好家庭環(huán)境。在學校層面,應強化心理健康課程設置,優(yōu)化家校合作模式。在社會層面,應落實正確輿論導向,統(tǒng)籌現有資源,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