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益春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宜興紫砂文化概括來說,就是將中國悠久的陶瓷文化、日益興盛的茶文化以及各種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相互結合、融匯、交織、統(tǒng)一的茶具藝術。作為有史以來功能最齊全的茶具,紫砂壺就像《陽羨茗壺錄》記載的那樣:“既不奪香,又不失茶味”,它將茶的色香味毫無保留地釋放出來,讓人在茶煙中享受到感官和精神所帶來的雙重愉悅。而作為高雅的藝術品,紫砂壺在造型、泥色、裝飾、內(nèi)涵體現(xiàn)等方面表現(xiàn)出了無與倫比的美學價值和文化價值??傮w而言,紫砂壺樸實、古拙、以古色古香的原始韻味釋放著紫砂的天然魅力,在紫砂和傳統(tǒng)文化的碰撞中散發(fā)出古意盎然的光芒。古往今來,不少文人雅士都鐘情于紫砂壺,就是因為紫砂這種不會隨著時光凋零的素面素心的品質(zhì)。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紫砂壺的造型以及裝飾也在做著相應的變化,以便可以隨時迎接時代的挑戰(zhàn)。目前紫砂壺大致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具有傳統(tǒng)韻味的文人壺,這種壺并不追求富麗的造型,反而注重內(nèi)在的氣韻,因此作品大多樸實內(nèi)斂,只是進行簡單的陶刻或者繪畫裝飾,以一種文藝的形式來追求境界上的提升;第二類是為了迎合民間百姓喜好和趣味的茶壺,這些作品往往采用大膽的造型,豐富的泥色、夸張的裝飾以及具有美好寓意的紋飾圖案來達到吸引人的目的;第三類紫砂壺是作為外銷品存在的,造型上往往會偏向西方陶藝風格,以迎合歐美人士的審美口味;第四類是清朝時最受朝廷喜愛的御用品,它們往往精雕細琢,華麗而富貴,有著和傳統(tǒng)茶壺完全不一樣的華麗、夸張的風格?,F(xiàn)在第三、第四類茶壺已經(jīng)并不多見了,反而是第一類和第二類茶壺更加受歡迎,它們身上具備了宜興紫砂文化特有的文化性和趣味性,是不可多得、賞玩俱佳的民間藝術品。
另外,宜興紫砂還有一個獨特的現(xiàn)象,就是紫砂藝人在制作茶壺時喜歡將個人的風格和情感都融入到壺藝中,以壺寄情,以壺達意。譬如一代宗師陳曼生制作的“葫蘆壺”,這把壺是陳曼生從外甥送自己的葫蘆中尋找到的創(chuàng)作靈感,從而設計制作出來的,“葫蘆”諧音“福祿”,帶著濃濃的祝福之意。清貧的外甥想要恭祝舅舅的壽辰,但是囊中羞澀,只能以葫蘆表達心意。幸運的是,這份情意被陳曼生完整地接受了,并且將其進行創(chuàng)作,使之得以流傳下來。時光荏苒,歲月變遷,陳曼生和他的外甥早已不在,但是這份舅甥情意卻隨著紫砂壺永遠地被人們記在了心上。
歷史上像“葫蘆壺”這樣有故事的紫砂作品很多,《獅球壺》就是其中之一。“獅球壺”誕生于上世紀三十年代,是當時社會比較流行的一種器型,但是真正的大放異彩卻是在1915年的“太平洋萬國巴拿馬博覽會”上,當時的紫砂大師江案卿制作的“獅球壺”在博覽會上一鳴驚人,使得這一款集聚了東方美學的茶具聲名大噪。從此以后,“獅球壺”就開始名聲大噪,成為藝人爭相模仿的熱門壺型。以前的“獅球壺”最大的特征就是蓋上的獅子,本文介紹的《獅球》保留了這一特征,但是在傳統(tǒng)的壺型上做了改動,使得這一款紫砂壺散發(fā)出古韻盎然的氣質(zhì),又添加了幾分靈動,讓人感受到親切與舒適。壺鈕上的獅子被雕琢得圓潤可愛,不失俏皮,少了獅子原本的霸氣,更多了一份有趣和玩味。獅子象征著勇猛、力量,同時也寓意著高官厚祿,于是這把紫砂壺就多了幾分吉祥的寓意,不僅使用方便,擺放賞玩中也是充滿了趣味性。
作品《獅球壺》以泥中精品底槽清制作,泥料堅致,呈暗紅色。紅色一直是中國人比較偏愛的色系之一,因此也賦予了它很多寓意:喜慶、吉祥、美滿等,因此作品的紅潤色澤和獅子的象征意義結合在一起,更是加深了作品的美好寓意。壺鈕的獅子造型一改伏趴的姿勢,藝人將其設計為蹲獅造型,少了些威猛,多了份圓潤可愛。壺身造型十分獨特,似鐘又似鼎,以優(yōu)美婉柔的線條塑造,形成了蜿蜒的曲線、優(yōu)美的塊面。這樣形狀的壺身與俏皮的壺鈕結合在一起,淡化了獅子的威猛形象,反而更是增添了其蘊含的吉祥祝福之意。壺口是圓形,蓋沿更是寬大,好讓茶葉有更大的舒展空間,蓋口之間更是銜接緊密,合上蓋后無一絲縫隙。壺把由于器形的關系,因此采用正耳把式。壺流蜿蜒,壺嘴挺立,出水方便利落。整體造型信手拈來,氣暢神怡又憨態(tài)可掬。
這一款“獅球壺”是在圓器的基礎上進行塑器創(chuàng)作,所以造型上既有圓器特有的圓潤流暢,也有塑器的形神兼?zhèn)?。獅球壺誕生于清末民國時期,因為江案卿而受到熱烈的關注,現(xiàn)如今更是有著遠大的創(chuàng)作前景。這也說明,好的作品要得到大家的認可不僅需要有形神兼?zhèn)涞脑煨停€需要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只有經(jīng)得起歲月的檢驗,才能在時光流淌中開出耀眼的花朵,獲得新的生機與活力。
從紫砂壺的誕生,到如今的興盛發(fā)展,紫砂壺用了六百年的時間來充實壯大自己,這其中經(jīng)過了殘酷的歷史變遷,也依靠著無數(shù)紫砂藝人的辛勤努力。紫砂壺從最初的粗糙,到后來的富麗華貴,再到現(xiàn)在的返璞歸真,紫砂壺一直在努力改變自己以適應時代的發(fā)展,也正是因為這份質(zhì)樸和務實,所以紫砂壺才能在歲月的洗禮中保持前進的方向。勤勞的中國人永遠不滿于現(xiàn)狀,他們勤奮又努力;悠久的紫砂文化也是如此,永遠不滿足現(xiàn)在取得的成績,因為明白,只有保持前進,保持發(fā)展,才能走得更穩(wěn)、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