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灣湖畔,珠江兩岸,紅棉花開,傲立風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封控的廣州荔灣芳村片區(qū)已經(jīng)解封,西關“一灣江水綠,兩岸荔枝紅”的美麗景色依舊。
不久前,我投身廣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每天沒日沒夜地奔忙,累了乏了,眼前總是浮現(xiàn)出2020年初我家“三條大漢”上“疫”線的情形。我和雙胞胎兒子王梓傲、王梓涵——3個身高一米八五以上的男人,體型、相貌、氣質(zhì)相似,站在一起仿佛能給人3倍的安全感。
多年父子成朋友?;貞浰麄兂砷L的過程,我在繁忙工作之余,時常發(fā)自內(nèi)心與他們平等溝通、交流,沒有監(jiān)督、沒有“利誘”、沒有懲罰。在和其中一個談心時,另一個反而成了我的“好助手”。想來,這也得益于他倆自小在軍中長大,受部隊優(yōu)良作風潛移默化的影響。記得愛人在連隊任指導員時,他倆遠遠看到她如何布置工作,就模仿當“連長”“指導員”,互為“搭檔”。
2018年高考前夕的一個夜晚,我們仨促膝長談。兄弟倆更加篤定報讀軍校的想法,臨睡前還給我敬了個稚嫩的軍禮:請放心,堅決完成任務!當年9月,他倆同時步入國防科技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求學路上,兩人擔任學員隊骨干,獲評“優(yōu)秀學員”,首批入黨,在全國大學生英語辯論賽等活動中獲獎……
捷報頻傳,我為他們的成長感到高興。更令我驕傲的是,兩個兒子延續(xù)了我和愛人的軍旅情結:我曾服役于人民海軍,愛人曾服役于人民空軍,一家四口完成了“陸??铡保ňG白藍)的齊聚。
“送子參軍,我驕傲!”將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兩個、三個孩子送進部隊時,這種自豪感是加倍的。
家有雙(多)胞胎,自然更關注雙(多)胞胎。據(jù)我了解,不少雙(多)胞胎無論身在何地,是分是聚,他們之間都存在著暗暗的“較量”,這是一種正向能量。兄弟姐妹中,若有一人進入軍營,另一(幾)個也會因此家國情懷更加濃厚。
這幾天,中國航天員飛向“太空家園”的航程,彰顯著“中國速度”的自信。每一人、每一個家庭,都承載著希望。無論哪行哪業(yè)哪個崗位,只要心懷強國夢、報國情,未來就會更加美好。
(作者為廣州市荔灣區(qū)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