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燕麗廣東汕尾人,漢族,1962年9月出生,1990年7月入黨,現(xiàn)為廣州市海珠區(qū)官洲街道黨工委委員、二級調研員。支持丈夫服役,鼓勵兒子從軍。全家參與公益事業(yè)30多年,為貧困村捐款40多萬元。獲海軍百名好軍嫂、廣州市新長征突擊手、廣州市三八紅旗手、羊城首屆最美軍嫂等榮譽。其家庭為2018年廣東省十大最美家庭、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
丈夫許益民,海軍某部原副政委,現(xiàn)為軍委軍事訓練監(jiān)察員,榮立三等功3次。
座右銘:做最好的自己,把最好的奉獻給群眾。
2021年8月3日舉行的“小家大愛,平凡至偉”優(yōu)秀軍嫂事跡分享會結束后,雜志社多次聯(lián)系賴燕麗進行電話采訪,但她每天起早貪黑地忙碌在街道的新冠疫苗接種現(xiàn)場。迎著晨光,披著星光,是她在防疫工作中的常態(tài)。后來,她好不容易擠出時間,回電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賴燕麗,當了30多年的軍嫂,兒子當兵后又多了“兵媽媽”的身份。今年58歲的她,依然像戰(zhàn)士一樣保持著沖鋒的姿態(tài),沒有絲毫的懈怠。
1988年2月7日,賴燕麗和海軍某部軍官許益民在廣州郊區(qū)的一個偏僻海島上舉行了簡樸的婚禮。
在婚后聚少離多的日子里,賴燕麗不僅獨自承擔起家庭責任,還努力在工作崗位上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2002年,許益民從駐香港部隊交流到廣州擔任某團主官,為了更好地支持丈夫的工作,賴燕麗放棄了自己在原單位的領導崗位,主動調到離丈夫較近的地方,成為街道辦事處的一名普通干部。
“民生無小事?!痹诨鶎庸ぷ饕詠恚囇帑惿眢w力行地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每逢急難險重任務,總是沖鋒在前。
有一年臺風襲擊廣州,由于轄區(qū)內可能出現(xiàn)山體滑坡,賴燕麗帶領同事們在狂風暴雨中奮戰(zhàn)了兩天兩夜,將幾千名群眾轉移到安全場所,無一人發(fā)生意外,被媒體贊譽為“逆風而行的鏗鏘玫瑰”。
2020年春節(jié)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賴燕麗和同事們勇敢地挑起街道疫情防控的重擔。
此前,賴燕麗牽頭在廣州市成立了首個街道“軍嫂之家”,并創(chuàng)辦了“燕麗工作室”,為社區(qū)群眾和軍嫂服務。疫情防控期間,她充分發(fā)揮“軍嫂之家”和“燕麗工作室”的作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燕姐,又有一名從疫區(qū)返回的人員到街道了?!币惶炝璩?點,賴燕麗剛回到家,便接到同事的電話。盡管已連續(xù)忙碌了17個小時,但賴燕麗還是帶著社區(qū)主任和醫(yī)生上門為回流人員測量體溫,做好登記。
有人問賴燕麗:“每天沒日沒夜地干,累不累?怕不怕?”
賴燕麗回答:“累,但咬咬牙就過去了。怕,但我不能退縮,共產黨員不沖在前,誰能上去?”
2021年3月底,疫情防控任務再次艱巨起來,賴燕麗又當起了街道新冠疫苗接種專班班長。4個多月里,她帶領同事們協(xié)助醫(yī)護人員為轄區(qū)居民及學校師生接種新冠疫苗15萬余劑。
連續(xù)的日夜奮戰(zhàn)后,賴燕麗臉頰曬黑了,腿腳浮腫了,頭發(fā)也白了許多。但她無怨無悔:“軍人家庭的責任感,不僅體現(xiàn)在為國家作奉獻,還體現(xiàn)在為社會、為群眾的服務中。”
賴燕麗的父親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參加工作,他給賴燕麗講得最多的一句話是:“做人不要怕吃虧,做事不要怕吃苦?!苯址凰泥徲腥说貌]錢治,父親就帶他們上醫(yī)院,住院買藥花多少錢都不計較。每當有人來找父親幫忙時,家里原本計劃中的肉菜就會變成青菜。在賴燕麗的記憶中,一到吃青菜的時候就是父親又幫助了別人的時候。
從小耳濡目染,賴燕麗養(yǎng)成了樂于助人、甘于奉獻的思想品質。
賴燕麗的愛人許益民出生在一個有著紅色基因的革命家庭。他祖父兄弟四人中,有三人追隨彭湃鬧革命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后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在兒子許悅童年時,賴燕麗就經(jīng)常給他講三位祖爺爺壯烈犧牲的故事,帶他到父親的家鄉(xiāng)廣東省海豐縣瞻仰紅宮紅場舊址紀念館、彭湃烈士故居等,給他講述烈士的英雄事跡。
為了培養(yǎng)兒子的精神品質,賴燕麗還“狠心”將他帶到貧困山村生活、帶到愛人所在軍營里訓練。
從談戀愛開始,賴燕麗和許益民就把大多花前月下的時光留到了敬老院里、殘疾兒童家里,他們資助了多名貧困家庭的孩子,也常給西藏、貴州、四川等地貧困山區(qū)的學生捐贈羽絨服、書包和文具等。近幾年,他們一家還給一個貧困村捐建電腦學習室、體育器材室并為全村家家戶戶購買電熱水壺和暖手枕……花費超過了40萬元。
父母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許悅的成長。2012年7月,許悅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報考了軍校。畢業(yè)時,他取得了總評第一的成績,本可以分配到大城市工作,但他最終選擇到海島守衛(wèi)海防。
到部隊工作的第一年,連隊一名戰(zhàn)士的父親出了車禍,急需用錢,許悅聽說后,捐出1萬多元。
賴燕麗還是一個孝順的兒媳。
2010年,婆婆因糖尿病并發(fā)癥中風,賴燕麗把她從老家接到廣州治病。婆婆住院期間,她每天為老人煲湯喂飯、擦身按摩,照顧得無微不至,醫(yī)生、護士都以為她是老人的女兒,而許益民是偶爾來探望的女婿。
2016年春節(jié)前夕,公公在夜里病逝,賴燕麗親手為老人擦身換衣,一夜未眠為老人守夜。
賴燕麗努力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卻因積勞成疾病倒了,幾年內動了兩次大手術——丈夫不在身邊,手術單都是自己簽字。為了不讓丈夫擔心,每次與許益民通話,她都是報平安:“家里有我,你放心。”
2020年八一建軍節(jié),兒子許悅結婚了,妻子張婉婷也是一名海軍軍官。兒媳婦對能融入這樣的家庭很自豪:“婆婆不僅持家有道、事業(yè)有成,更令我敬佩的是,她始終有顆火熱的心?!?/p>
現(xiàn)在,這個四口之家依然聚少離多,工作中,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書寫著對社會的責任與擔當;在家里,一家人其樂融融,和睦溫馨,是令街坊四鄰羨慕的幸福家庭。
軍嫂:您怎樣看待軍人家庭?
賴燕麗:軍人家庭的奉獻,在于為國舍家。歲月靜好,必須有人負重前行,軍人家庭每一個成員的無私付出,都是對家國的深情大愛。
軍嫂:軍人家庭在家風家教方面有哪些優(yōu)勢?
賴燕麗:軍人家庭的家風家教有著特殊的優(yōu)勢。一是有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傳承。無論是戰(zhàn)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我軍都作風優(yōu)良。二是有榜樣的激勵。軍人家庭的小家大愛,體現(xiàn)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父母的言傳身教,能更好地激勵孩子成長。三是有環(huán)境的熏陶。很多軍人家庭的孩子從小在軍營長大,耳濡目染軍人的優(yōu)秀品質,對他們的成長進步能產生積極作用。
編輯/牛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