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元好問:柳宗元詩歌接受史上的“第二讀者”

        2021-12-29 09:56:33孫雅潔
        樂山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1期

        孫雅潔

        (武漢大學 文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2)

        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其二十》:“謝客風容映古今,發(fā)源誰似柳州深?朱弦一拂遺音在,卻是當年寂寞心?!痹娤伦宰ⅲ骸傲雍?,宋之謝靈運?!盵1]72又《其四》注云:“柳子厚,唐之謝靈運。”這開以柳繼謝之先河,是繼蘇軾后柳宗元詩歌接受史上的又一大發(fā)明。將蘇軾作為柳詩的“第一讀者”,前輩學者多有著述,已成定論。陳文忠先生一文《中國古典詩歌接受史研究》,論及蘇軾對柳詩的評價時,首先引入了“第一讀者”的概念,此后學人如尚永亮先生、楊再喜先生等也對這個論點進行了繼承和再闡釋。而縱觀柳宗元詩歌的接受歷程,元好問在柳宗元詩歌接受史上亦是重要一環(huán),豐富了接受內(nèi)涵、改變了接受方向,足當之“第二讀者”①。

        前輩學人如葉嘉瑩先生、尚永亮先生等,對元好問《論詩絕句三十首·謝客風容映古今》一首,都從“風容”之美與“寂寞”之心兩個角度切入進行深入細致的詮釋,指出了謝靈運與柳宗元在這兩方面的共通之處。并站在傳播接受的立場上,進一步指出,元好問“以柳、謝之間深刻相似性的新發(fā)現(xiàn),突破了蘇軾之后柳詩接受中韋、柳近陶的主流思路,開啟了后世柳詩學謝還是近陶的爭議,從而使柳詩風格在接受的拓寬和深化中逐漸得以豐富。全面地展現(xiàn)”[2]592。本文試圖梳理接受史上“謝柳”同流觀點的發(fā)展細脈,單獨就這一問題作進一步探討。

        一、置“謝柳”于一脈在柳宗元詩歌接受史上的意義

        柳宗元詩歌的接受經(jīng)歷了較長歷程。唐人對其詩缺乏關注,往往就其文“韓、柳”(韓愈、柳宗元)并稱、就其政治活動“劉柳”(劉禹錫、柳宗元)并稱,至宋代蘇東坡、嚴滄浪發(fā)明其義后,逐漸有詩歌風格上的“陶柳”(陶淵明、柳宗元)、“韋柳”(韋應物、柳宗元)并論;金代元好問《論詩三十首》繼而又將“謝柳”(謝靈運、柳宗元)并舉,給柳宗元詩歌接受賦予了新的意義層。

        在元遺山此論前,宋人就有將謝靈運與柳宗元放在一起作比較的,但著眼點僅在創(chuàng)作的山水詩:

        柳子厚詩云:“鶴鳴楚山靜”,又云:“隱憂倦永夜”,東坡曰:“子厚此詩,遠在靈運上?!盵3]2704(宋·蘇軾《東坡題跋》)

        則豈先生好奇,如謝康樂伐木開徑,窮山水之趣,而亦游之不數(shù)耶?[4]218(宋·汪藻《永州柳先生祠堂記》)

        謝靈運和柳宗元的山水之作皆名于世,故將二人詩作從此切入作比較,是最易于開掘的角度。蘇軾和汪藻彼處持論,都認為柳宗元有過于謝靈運處。蘇軾舉出的兩句詩,一出于《與崔策登西山》,一出于《登蒲州石磯望橫江口潭島深迥斜對香零山》。這兩首詩都是柳宗元山水詩作的代表,筆觸細膩,描摹如畫。結合這兩首詩,再以此處拈舉的兩句綜合來看,仿佛恰好能夠突出柳山水詩不同于謝的特點:山水詩中每見其積郁不平之氣。汪藻的評說也意指柳宗元的詩歌不似謝詩僅窮山水之趣,謝詩相對來說較為浮于表層。

        承續(xù)以謝柳山水詩為批評視角的,有清人宋長白、沈德潛、吳汝綸、朱庭珍之輩。他們同時也對上述宋人的觀點進行了拓寬或修正:

        康樂、柳州搜奇抉險,盡翻山水窠臼者,不欲以淺易近人,一覽而盡耳。[5](清·宋長白《柳亭詩話》)

        余嘗觀古人詩,得江山之助者,詩之品格每肖其所處之地。永嘉山水明秀,謝康樂詩肖之;夔州山水主險絕,杜少陵詩肖之;永州山水幽峭,柳儀曹詩肖之:彼專于其地故也。[6]1526(清·沈德潛《艿莊詩序》)

        古今好山水者眾矣,而謝康樂、柳柳州名獨著,豈非以文采照爛,足與山水相發(fā)哉。[7]167(清·吳汝綸《龍泉園志跋》)

        山水詩,以大謝、老杜為宗,參以柳州,可盡其變矣?!蛭馁F有內(nèi)心,詩家亦然,而于山水詩尤要。蓋有內(nèi)心,則不惟寫山水之形勝,并傳山水之性情,兼得山水之精神?!魃剿娬撸匀怂牡?,與山水所得于天者互證,而潛會默悟,凝神于無朕之宇,研慮于非想之天,以心體天地之心,以變窮造化之變?!禈?、工部二公以后,《廣陵散》絕已久,柳州望門而未深入,不足嗣音。[8]2344(清·朱庭珍《莜園詩話》卷一)

        謝柳二人皆以山水名世,但縱觀批評史發(fā)展歷程,評論家們又自抒其妙。宋長白及吳汝綸所論,不過是在眾多山水詩人中拔高和推舉謝柳二人。而沈德潛和朱庭珍之言可相互參看,謝柳二人描山摹水,潛心悟會,各得山水精神:靈運詩明秀肖永嘉,宗元詩幽峭肖永州。繼以筱園持論,柳宗元游處山水時因不能忘“我”,有損其神。不同于宋人著重于物外之意,清人更傾向于觀物忘意。謝康樂游山歷水,窮山開徑,自得于山水妙趣;柳柳州出貶僻遠,每懷苦憂,發(fā)言為詩自有積郁。雖然持論立場不同,蘇軾與朱庭珍二人所得結論亦有所區(qū)別。但總體而言,上述無論清人或宋人,皆不脫對謝柳這兩個山水名家詩作進行優(yōu)劣比較的視角局促。

        依上所見,元好問“謝、柳”并舉之論并非平地而起,實是有宋人將二人山水詩作比的基石。其開辟性貢獻,在于并不祖述優(yōu)劣,而是創(chuàng)立起一種傳繼論。即與上述批評視角的本質分別,在非為謝、柳詩作區(qū)別,反著眼于發(fā)其同。在元好問之前,宋代也有一例以將謝靈運與柳宗元置于一處談論的:“柳子厚詩雄深簡淡,迥拔流俗,至味自高,直揖陶謝?!盵9]669蔡絳將柳子厚詩置于稍讓于陶、謝二人的位置上,“雄深”側重于文辭的雄渾深沉,“簡淡”側重于風格的簡樸淡泊。這顯然受到了“第一讀者”蘇軾的影響,蘇子評韓柳詩時說:“所貴乎枯澹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盵10]蘇軾將陶淵明與柳子厚置于同一詩歌風格體系之中,突出其淡而有味的共性特征。蔡絳顯然受此啟發(fā),但更進一步以詩風為衡量維度,將謝靈運融入進來。值得注意的是,他雖兼論陶、謝、柳三人,但往往偏重于陶、謝二人為一體,三者之間親疏關系不同。批評史中亦能發(fā)現(xiàn)其他例子來佐證:

        嘗謂古人之詩,各得其一偏,又多其性之似者。若陶淵明、謝靈運、韋蘇州、王維、柳子厚、白樂天,得其沖淡。[11](金·趙秉文《答李天英書》)

        則李、杜之古樂府,陶、謝、韓、柳之工而淡,可到也。[12](元·方回《跋周君日起詩冊》)

        子厚詩在唐與王摩詰、韋應物相上下,頗有陶、謝風氣。[13]1916(元·馬端臨《文獻通考·經(jīng)籍考》)

        柳子厚,斟酌陶謝之中,用意極工,造語極深。[14]1322(元·陳繹曾《文筌》)

        康樂詩,記室贊許尤矣。至其制題,正復妙絕今古……柳州五言刻意陶、謝,兼學康樂制題,如湘口館,瀟湘二水所會,登蒲州石磯望江口潭島深回斜對香零山等題,皆極用意。[15]71②(清·陳衍《石遺室詩話》卷六)

        上所列舉,都同涉陶淵明、謝靈運、柳宗元三人??擅恳粍t里,陶、謝二人都是連帶出現(xiàn)的。柳宗元則與他們在論述中距離較遠,都間隔有他人或他語。梳理一下接受史發(fā)展的細脈,這里其實存在著兩條接受線索的交融:一是上文提及的蘇軾論及的“陶柳”關系,二是唐代就有的“陶謝”并稱③[16]320的傳統(tǒng)。雖然在一則評說中同時出現(xiàn)了陶、謝、柳三人,但若單獨拈舉出謝與柳兩人,并沒有直接的深層關聯(lián)。

        同涉陶、謝、柳,或更與其他詩人放在一處談論,僅限于一種詩歌風格上的歸類。以陶淵明為中介,既開掘了柳、陶、謝詩風的相似處,但同時也對相異處進行了遮蔽。元好問本人在《<東坡詩雅>引》的一段中,也同時提到了陶謝柳,“五言以來,六朝之唐,謝、陶之陳子昂、韋應物、柳子厚,最為近風雅,自余多以雜體為之”,更進而點出了他對“第一讀者”蘇軾觀點的直接接受:“近世蘇子瞻絕愛陶、柳二家,極其詩之所至,誠亦陶、柳之亞。”[17]但他并沒有將三人混同一談,而是極力將陶淵明剝離開,單獨提舉出謝柳二人深層源流上的承繼關系?!墩撛娙住て渌摹吩唬骸耙徽Z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淵明是晉人?!边@一首乃是評說靖節(jié)詩,詩下小注“柳子厚,唐之謝靈運;陶淵明,晉之白樂天”[1]60。按說這首詩評說靖節(jié),單言后一句陶、白關系即可,前句又突然提及謝靈運與柳宗元,正是要努力破除在“陶謝”“陶柳”關系線影響下將“陶、謝、柳”混談一處的現(xiàn)象。

        元好問另一首“謝客風容映古今,發(fā)源誰似柳州深”,將柳宗元置于謝靈運一脈,認為二人有直接的源流承繼關系。此首小注“柳子厚,宋之謝靈運”與其四小注“柳子厚,唐之謝靈運”是同一個意思。結合起來看意指,唐朝的柳子厚就是南朝宋的謝靈運,進一步明確和重申自己的論斷。而他立論的關鍵,在于《其二十》后兩句“朱弦一拂遺音在,卻是當年寂寞心”中的“寂寞”二字。遺山此論見地特出,后世評論者如翁方綱“柳詩繼謝之注,至此發(fā)之”[18]1499、查慎行“以柳州接康樂,千古特識”[19]72,都予以了認可和推重。

        二、謝、柳二人詩歌“寂寞”之意旨

        謝、柳二人都因政治上受挫敗,在山水間寄寓此身,這也是他們創(chuàng)作的高峰時期。謝靈運的山水詩幾乎都作于永嘉、會稽,寂寞之情又自廬陵王義真死后尤甚;柳宗元的詩文在被貶后愈加淘礪精思,“子厚之貶,其憂悲憔悴之嘆,發(fā)于詩者,特為酸楚”[20]252,又“子厚遭貶謫后,文格較前進數(shù)倍”[21]8。

        但二人被貶后的心態(tài)是不同的:謝靈運出身高門士族,承蒙族蔭,被貶后仍可以山水適志;柳宗元雖也出身累世官宦的河東著姓,但至他一代已經(jīng)漸趨衰敗,退保無力。又加以主流思想引導,南朝推崇玄學自然無為,唐朝盛行儒學經(jīng)世致用。二人同樣創(chuàng)作于貶后的山水詩,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游山詩,永嘉山水主靈秀,謝康樂稱之;……永州山水主幽峭,柳儀曹稱之?!盵22]352(清·沈德潛《說詩晬語》)造語靈秀與幽峭,不應局限于客觀自然環(huán)境特點的影響,更應是主體心理態(tài)勢發(fā)諸文辭的外在呈現(xiàn)。謝靈運筆下的“林壑斂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23]165(《石壁精舍還湖中作》)、“鳥鳴識夜棲,木落知風發(fā)。異音同致聽,殊響俱清越”[23]269(《石門巖上宿》),是含有鄉(xiāng)懷溫情的。與柳宗元“桂嶺瘴來云似墨”[24]336(《別舍弟宗一》)、“海畔尖山似劍铓,秋來處處割愁腸”[24]357(《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這樣峭硬幽拔的筆觸,截然不類。風格之別固與江浙、荊湘山不同的山水顏色有關,但更有主觀心理的投射。這也就解釋了為何在元好問前,評論者會認為謝靈運山水詩作缺少柳詩那種深刻感痛的情緒。

        在元好問前論及謝詩,“清”是對其詩風的主流看法:“謝詩如芙蓉出水”[25]160(鐘嶸《詩品》);“中間數(shù)鮑謝,比近最清奧”[26]44(韓愈《薦士》);“公獨思康樂,臨流誦句清”[27]182(梅堯臣《許昌晚晴陪從過西湖因詠謝希深蘋風詩愴然有懷》)……謝靈運談玄論道,在族蔭之下縱情山水,后人對其詩內(nèi)在情緒的認知有一個歷程。元好問沒有因襲前人成見,而是透過表層話語的遮蔽,點出他詩中潛藏的“寂寞”之味。這也是他將柳歸于謝之一脈,而非陶淵明一路的重要原因。可以說只他一人切入了謝柳二人山水歷游表層動作之下,遙相契合的寂寞心境。

        寂寞的情緒從二人詩歌文辭本身著眼,隨處可見:

        謝靈運:

        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登池上樓》)

        萱蘇始無慰,寂寞終可求。(《東山望?!?

        孤游非情嘆,賞廢理誰通?(《于南山往北山經(jīng)湖中瞻眺》)

        結念屬霄漢,孤景莫與諼。(《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迴溪石瀨,修竹茂林》)

        惜無同懷客,共登青云梯。(《登石門最高頂》)

        美人竟不來,陽阿徒晞發(fā)。(《石門巖上宿》)[23]

        柳宗元:

        賞心難久留,離念來相關。北望間親愛,南瞻雜夷蠻。(《構法華寺西亭》)

        孤賞誠所悼,暫欣良足褒。(《尤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

        竟夕誰與言?但與竹素俱。(《《讀書》》)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處鳴?孤臣淚已盡,虛作斷腸聲。(《入黃溪聞猿》)

        倚楹遂至旦,寂寞將何言。(《中夜起望西園值月上》)

        況我萬里為孤囚。(《放鷓鴣詞》)

        屏居負山郭,歲暮驚離索。(《郊居歲暮》)[24]

        “寂寞”“孤”這樣的字眼反復出現(xiàn),透露出他們身處山水地之時,內(nèi)心孤獨感亦最為濃烈。創(chuàng)作于被貶之時,是上文所舉詩作的一個共性特征。統(tǒng)計謝、柳二人詩作,“寂寞”及“孤”字眼在謝詩中共出現(xiàn)8次,柳詩中共出現(xiàn)17次,創(chuàng)作于被貶時期的分別占100%及94%。用詞頻率實際反映的是一種心理態(tài)勢,是主觀潛意識的客觀投映。因此可以說“寂寞”之情直接導源于貶官經(jīng)歷,無論是謝靈運還是柳宗元,由京都至地方,都非自己主動選擇。地理上由朝廷至山水,心理上由進取趨于寂寞。據(jù)史料對二者貶謫經(jīng)歷略加梳理,以觀察這種打擊對他們寂寞心境的直接作用:

        謝靈運,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劉裕即皇帝位,因換代依例由康樂公降為縣侯,太子左衛(wèi)率;永初三年,少帝即位,為司徒徐羨之等患,由太子左衛(wèi)率出為永嘉太守,在永嘉前后一年辭官歸始寧;宋文帝元嘉五年(428),帝唯以文義見接,意不平,由秘書監(jiān)之職賜假東歸;同年,復因游娛宴集為御史中丞傅隆奏免,歸始寧南山;元嘉八年,任臨川內(nèi)史,在郡游放為有司所糾,又興兵抗收,徙付廣州,元嘉十年受棄市刑。

        柳宗元,唐順宗永貞元年(805),永貞革新失敗,貶為邵州刺史;在道,再貶為永州司馬,廢錮十年;唐憲宗元和十年(815),因武元衡等排擠,復出為柳州刺史,元和十四年卒于貶所。

        謝、柳二人山水詩呈現(xiàn)出的整體風格雖有差異,但屢遭貶棄后投寄山水的內(nèi)心寂寞之情則一,發(fā)言于詩,俱為可哀。何三本《元好問論詩絕句三十首箋證》言:“比較靈運與宗元生平,論家世門第,宗元自遠遜靈運;然夙負才名,好功嗜進,而卒不得志,放情山水,則與靈運類。二人同寫山水詩,詩中俱呈現(xiàn)寂寞不遇之心情,正由于此種類似之遭遇使然也”[28],雖門第有異,但精神相類、際遇相仿,情志為一。寂寞,從詞源上講是無人聲的意思,未必無人相伴,但是無人相惜。謝、柳都在遇與不遇間掙扎,但他們的政治悲劇是注定的。謝靈運表面是富貴士族,但有著皇權與士權斗爭漩渦下的士族之悲。他一面帶著家族的榮光自矜門第、恃才傲物,一面又要努力爭取權位維系家族地位,這兩點都深為王權忌憚。雖有廬陵王相知,但劉義真實則也站在皇族的利益立場,僅將謝靈運視作一般文人之流游處。柳宗元的悲劇命運亦是自身性格和政治環(huán)境決定的。他自幼目睹社會黑暗,與一批同志之人得到順宗賞識,急切地欲有所作為。但剛激的舉措觸動了既得利益者,他們對革新黨人多加曲解誣蔑之辭,使柳宗元等陷入了“名益惡,勢益險”[29]490的境地。謝靈運和柳宗元都是懷有才情和政治理想抱負的,但個性與大環(huán)境的沖突使他們受到排擠,從政治中心被迫退身山水。無論家世背景與時代背景如何,謝、柳落寞的心境無異。

        他們二人亦文才甚高,《毛詩序》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盵30]15將悲懣發(fā)諸筆端在柳詩中顯然能見,但就謝詩而言,則難從山水描繪與哲理敘說中得到直接觀感。元好問敏銳地覺察到了旁人未及之處,葉嘉瑩先生在《從元遺山論詩絕句談謝靈運與柳宗元的詩與人》一文中給予了更為具象的闡發(fā):

        反而正是這種缺少直接的體驗與感動的敘寫,才正是謝氏真實的心境的表現(xiàn)。因為謝氏的遨游山水與述說哲理,原來都只是他自己在寂寞煩亂的心情中,想要從外在獲得慰解的一種追求而已。而事實上謝氏對于山水之追求,既未能使精神與大自然泯合為一,達到忘我的境界;對于哲理的追求,也未能使之與生活相結合,做到修養(yǎng)的實踐。因此他的詩乃極力刻劃山水的形貌,又重復申述哲理的空言,便正因為這一切都只不過是他在煩亂寂寞之心情中,想要自求慰解的一種徒然的努力而已。[31]40-41

        謝靈運在山水之間看似平靜樂處,但在表層略顯枯燥的文辭之下,翻涌著對苦痛的努力壓抑和對自求慰解的希冀。謝靈運自矜自傲的性格注定,他不會把情緒泣血而出。而克制隱忍之下被掩蓋和遮蔽的心境,至元好問被一語點破。

        “第二讀者”元好問在接受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可從后人以柳州宗靈運的論調(diào)中予以印證。他立論的核心“寂寞”二字,也因后人的進一步申發(fā)而更為明晰:

        “一語天然萬古新,……未害淵明是晉人?!贝苏抡撎赵娨?。而注先以柳繼謝者,后章“謝客風容”一詩具其義矣。蓋陶、謝體格,并高出六朝。而以天然閑適者歸之陶,以蘊釀神秀者歸之謝,此所以為“初日芙蓉”,他家莫及也。

        其不以柳與陶并言,而言其繼謝,不以陶與韋并言,而言其似白者,蓋陶與白皆蕭散閑適之品,謝與柳皆蘊釀神秀之品也。[32]1504(清·翁方綱《石洲詩話》)

        陶、謝并稱,韋、柳并稱。蘇州出于淵明,柳州出于康樂,殆各得其性之所近。[33]2429(清·劉熙載《詩概》)

        蘇長公、嚴滄浪皆謂柳子厚五古勝韋左司。漁洋論詩云:“柳州那得并蘇州?!辈恢葑诖笾x,蘇州宗靖節(jié),門徑自殊,未易優(yōu)劣。[34]715(清·施山《望云詩話》)

        元好問穿透接受傳統(tǒng)中陶、謝、柳平淡詩風相似性的遮蔽,將陶淵明與謝、柳二人區(qū)分開。清人翁方綱闡釋得更加清晰:陶與謝、柳,一為“天然閑適”,一為“蘊釀神秀”?!疤烊婚e適”指文辭上的不加修飾和性情上的悠游自在,陶淵明和白居易可以稱之,放在謝靈運和柳宗元身上顯然不合適。他們二人的“蘊釀神秀”,乃是經(jīng)時間和生命的砥礪淘洗,方脫胎換骨、神采秀發(fā)。劉熙載點出謝、柳“性”之近,心性的相近導源于相同的“寂寞”之心。

        三、結語

        《論詩三十首》呈現(xiàn)的詩美觀念,尚建安慷慨豪強的風云之氣,亦尚陶柳的平淡自然之風,正如郭紹虞先生所言:“元好問論詩雖尚豪邁,但于陶、柳之詩亦深致推許。此與蘇軾詩風雖才氣奔放,近于一瀉無余,而其論詩則重在‘天成’‘超然’之意相近。蘇軾‘南遷二友’乃是陶、柳二集,元氏論詩推崇陶、柳,亦是此意?!盵1]72元好問繼承了蘇軾豪氣奔瀉與天成超然這兩種詩風并加推許的傳統(tǒng),而又在風格表征之下更進一步,提出潛藏之“心”,即詩人的表層文辭之下的真實話語。元好問對“心”的開掘和關注,幾乎出乎本能,也是他獨開一面之處。除了本文論及的指出謝柳“寂寞心”外,又有“老阮不狂誰會得”(其五),點出阮籍外狂非真狂,實出自內(nèi)心的悲涼郁憤之情;“高情千古閑居賦,爭信安仁拜路塵”[1]62(其六),跳脫出潘岳自我塑造的詩文形象,指出其私人話語與公共話語的表里不一……元好問的追求是真心,是“心聲傳心”。以“唐詩所以絕出于《三百篇》之后者,知本焉爾矣。何謂本?誠是也”[35]予以佐證,他認為唐詩的高絕處,正在以誠為本。遺山自身的詩歌實踐亦是立足于誠心、本心,聞名于世的喪亂詩,就是經(jīng)離亂而作的詩。

        趙翼《題遺山詩》評說元好問詩“賦到滄桑句便工”[36]772,“工”之一境的到達必經(jīng)“滄?!钡奶韵茨サZ。這組論詩詩創(chuàng)作于興定元年,此時的元好問已深有感于現(xiàn)實。雖年僅二十八,但他已歷經(jīng)三次科舉失利,且在蒙古軍進逼中多年輾轉逃避,對國家危亡坎坷和自身政治前途有深刻的體悟和憂慮。論詩詩的精到與他對人生痛感的獨到體驗密不可分,故能直擊其它詩人心靈深處,從文平淡辭中見出命運的砥礪低徊。也只有懷抱同理心的讀者,才能夠切中肯綮地理解詩歌文字下的內(nèi)蘊。所以他讀謝柳詩,除卻肯定淺層的“風容”之美、“遺音”千古,更點明內(nèi)里從未明說“寂寞”之心。并據(jù)此改變了“第一讀者”蘇軾以柳繼陶的接受方向,將柳宗元詩轉到了謝靈運一路中去?!墩撛娙住反笾率且猿樞蛟u論歷代詩人之詩,其八至其二十基本是評述唐人。《其二十(謝客風容映古今)》一詩,雖謝柳二人兼論,但按此推測當更偏重于論柳。元好問編纂的《中州集》,收錄了周昂一首《讀柳詩》:“功名翕忽負初心,行和騷人澤畔吟。開卷未終還復掩,世間無此最悲音?!盵37]184柳宗元詩歌中低徊的情感特色,乃出自忠而被黜的經(jīng)歷磨洗,元好問對此是認可的。又在自己的詩論評價體系中將柳詩上溯起源至謝靈運,推動柳詩與謝詩形成跨越時代的交鳴。至清代文人翁方綱,直接承繼遺山此論并進一步闡發(fā),對元遺山在柳宗元詩歌接受史上的地位加以確認。

        通過以上論述,觀照元好問在柳宗元詩歌接受史上的地位。首先他繼承了“第一讀者”蘇軾“陶柳”并舉的論述,也受到了蘇軾之后“陶、謝、柳”以詩風并論觀點的影響。但他敏銳地體察到謝、柳二人與陶淵明內(nèi)在情性的相異,將謝靈運與柳宗元建立起直接聯(lián)系。通過發(fā)掘謝、柳不平的人生際遇和凋敝的內(nèi)心世界,將柳宗元以“寂寞”之心為共通點轉換入謝靈運一源中,改變了蘇軾“陶柳”同流的接受方向。概而論之,作為“第二讀者”的元好問進行了三步努力,即承繼、融合和開立。在“第一讀者”蘇軾給予的期待視野基礎上重新挑戰(zhàn),建立起自己的詩學批評體系,并影響了許多清代學人。

        注 釋:

        ①德國文藝理論家姚斯提出:“第一位讀者的理解,將在代代相傳的接受鏈上保存、豐富,一部作品的歷史意義就這樣得以確定,其審美價值也得以證明。”“第一讀者”的理解及闡釋,給予后世讀者一種先驗性的審美期待,同時對接受活動也形成制約。尚永亮先生在《中唐元和詩歌傳播接受史的文化學考察》一書導論中,開創(chuàng)性地從“第一讀者”的概念中引申出“第二讀者”,指“那些能突破‘第一讀者’詮釋之約束、轉換接受角度,并同樣可以引導接收方向的讀者”。本文中認為的“第二讀者”,首先繼承了“第一讀者”造就的期待視野,其次又進行修正或拓寬,以此創(chuàng)造了新的接受方向,形成了新的接受期待。

        ②這則材料提供了柳宗元學謝靈運的另一接受視角,即從制題出發(fā)。因與文旨關聯(lián)不大,此處僅略表一二。對歷朝詩題的關注,清代喬億《劍溪說詩》卷下就有云:“論詩當論題。魏晉以前,先有詩,后有題,為情造文也。宋齊以后,先有題,后有詩,為文造情也。詩之真?zhèn)?,并見于此。謝康樂制題輒多佳境。唐人制題簡凈。”喬億認為魏晉詩題為情造文,宋齊以后為文造情,而又特拈舉出謝靈運制題,可見其制題當是情文并茂。不同于唐人詩題的簡凈,謝靈運的詩題呈現(xiàn)的突出特點是凝練地寫入人物、地點、行為這些要素中的幾個,其中又尤以交代地點要素為主要特色。陳衍此處所舉柳宗元詩題,不同于《江雪》《讀書》這類簡潔的詩題,著重點明寫作地點,此類與謝靈運相類。

        ③如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焉得思如陶謝手。”見文獻[16]。

        99re这里只有热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看精品乱码 | 亚洲综合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无人区|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 亚洲天堂色婷婷一区二区| 丰满人妻猛进入中文字幕|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亚洲熟妇色自偷自拍另类| 狼色精品人妻在线视频| 日韩免费高清视频网站| 亚洲精品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无码一区| 精品人妻伦九区久久aaa片|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云霸高清| 国产亚洲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不卡 | 午夜天堂精品久久久久| 色一情一区二|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偷| 久久蜜臀av一区三区|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少妇高潮惨叫正在播放对白| 国产A√无码专区| 正在播放淫亚洲| 91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 熟女无套高潮内谢吼叫免费| 4399理论片午午伦夜理片| 亚洲av无码片在线播放| 日韩一区中文字幕在线| 吃奶摸下高潮60分钟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久久国产高清情趣图文| 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四虎| 亚洲一区亚洲二区视频在线| 风韵丰满熟妇啪啪区老熟熟女| 久久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国产视频嗯啊啊啊| 美女扒开腿露内裤免费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