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俊梅
(石屏縣寶秀鎮(zhèn)農(nóng)業(yè)綜合服務中心,云南紅河 662203)
玉米是動物飼料配方中最常見,使用量最大的原料,其易于消化,蛋白質(zhì)和能量因品種不同而略有變化。玉米中的大部分能量來源于淀粉,但玉米淀粉的消化率變化很大,主要受非淀粉多糖的影響(吳端欽等,2015)。有研究表明,玉米和豆粕中的非淀粉多糖(NSP)對營養(yǎng)物質(zhì)消化率有負面影響,因為每千克玉米中含有27~32 g木聚糖,而果皮中含有葡聚糖,這是導致玉的營養(yǎng)價值降低的主要原因(Landis等,2001)。因此,如何提高玉米消化利用率對提高其營養(yǎng)價值具有重要意義。此外,Knudsen(1997)報道,玉米和豆粕所含的非淀粉多糖(NSP)較多,其中玉米含有0.9%的可溶性淀粉多糖和6%的不可溶性淀粉多糖,而豆粕中可溶性多糖達到6%,不可溶性多糖達到18%~21%。在玉米-豆粕型豬日糧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可線性提高表觀回腸消化率(王連生等,2010)。但在日糧中添加酶后,豬的生長性能和營養(yǎng)物質(zhì)消化率并不總能得到提高。近年來,研究的重點是在斷奶仔豬日糧中添加酶的效果,因為斷奶豬對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利用率較低,特別是對NSP水解的消化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成熟。此外,由于植物細胞壁含有難易消化的化學成分,因此,NSP酶具有消化細胞壁成分的功能,進而可以提高動物的生長性能。由于豬自身不能分泌可以消化NSP的酶,如木聚糖酶和葡聚糖酶,因此,在日糧中補充外源NSP酶不僅可以降低原料中NSP的抗營養(yǎng)特性,同時還可以釋放被動物利用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張旭等,2013)。然而,外源酶的作用是可變的,它取決于動物日齡、日糧營養(yǎng)水平和原料類型等。目前關于玉米-豆粕型日糧添加外源NSP酶對斷奶仔豬影響的報道有限,且存在不一致的結果,因此,本研究旨在評估玉米-豆粕型日糧補充NSP酶對仔豬斷奶后前4周生長性能、營養(yǎng)物質(zhì)表觀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1.1 試驗設計 試驗將640頭24 d斷奶、平均體重接近的仔豬隨機分為2組,每組8個重復,每個重復40頭,對照組飼喂玉米-豆粕型基礎日糧,NSP酶組在兩個階段的基礎日糧中添加150 mg/kg NSP酶(5000 IU/g木聚糖酶和4000 IU/g葡聚糖酶),試驗分為斷奶后1~14 d和15~28 d,共4周。
表1 斷奶后前4周基礎日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
1.2 飼養(yǎng)管理 試驗期間,斷奶后第一周室溫維持在30℃,之后每周下降1℃。每個重復仔豬共用4個料槽和6個飲水器,自由采食和飲水。每周記錄飼料用量,并對仔豬進行稱重。
1.3 樣品采集與分析 在試驗結束前3 d,每個重復選擇體重接近的6頭豬進行代謝試驗,參考于長寧等(2015)的報道結果,采用全收糞法收集3 d糞便,烘干粉碎后用于測定養(yǎng)分表觀消化率。同時在試驗結束當天,每個重復隨機選擇4頭豬頸靜脈采血,分離血清后用于測定血清參數(shù)。
1.4 數(shù)據(jù)分析 各重復數(shù)據(jù)用Excel做均值和標準誤差處理,將各指標的平均值代入SAS軟件單因素方差分析模型中,采用T檢驗法進行多重比較,P<0.05表示差異顯著。
2.1 日糧補充NSP酶對斷奶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 由表2可知,對照組與處理組仔豬斷奶后14 d體重、1~14 d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及各階段平均日采食量均無顯著差異(P>0.05)。與對照組相比,NSP酶組仔豬斷奶后28 d體重、15~28 d和1~28 d平均日增重分別顯著提高6.47%、19.05% 和 13.06%(P< 0.05),但 15~ 28 d和1~28 d料重比分別顯著降低16.27%和11.90%(P< 0.05)。
表2 玉米-豆粕型日糧補充NSP酶對斷奶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
2.2 日糧補充NSP酶對斷奶仔豬營養(yǎng)物質(zhì)消化率的影響 由表3可知,NSP酶組仔豬斷奶后28 d的干物質(zhì)、能量和粗蛋白質(zhì)表觀消化率較對照組分別顯著提高1.98%、5.82%和3.99%(P<0.05),而兩組仔豬粗脂肪和淀粉表觀消化率均無顯著差異(P>0.05)。
表3 玉米-豆粕型日糧補充NSP酶對斷奶仔豬營養(yǎng)物質(zhì)消化率的影響 %
2.3 日糧補充NSP酶對斷奶仔豬血清生化及糞指標的影響 由表4可知,對照組與NSP酶組血清大部分生化指標(葡萄糖、肌酸酐、球蛋白、總蛋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極低密度脂蛋白)無顯著差異(P>0.05)。NSP酶組斷奶仔豬血清尿素氮濃度較對照組顯著降低21.76%(P<0.05)。
表4 玉米-豆粕型日糧補充NSP酶對斷奶仔豬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本試驗結果表明,NSP酶組斷奶仔豬的生長性能優(yōu)于對照組,這與Fang等(2007)報道的結果一致,其研究發(fā)現(xiàn),添加木聚糖酶可顯著改善飼喂玉米、大豆和油菜籽基礎型日糧生長豬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同時在小麥基礎型日糧中添加NSP酶也能顯著提高平均日增重和飼料效率(Nortey等,2007)。但關于NSP酶對生長性能影響結果并不一致。如Passos等(2015)研究發(fā)現(xiàn),玉米-豆粕型日糧中補充NSP酶對生長豬平均日增重和飼料效率無顯著改善作用。作者推測,各研究中添加NSP酶的效果存在明顯的矛盾,主要是由于動物日齡和飼料原料組成差異造成的。
一般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補充NSP酶對營養(yǎng)物質(zhì)消化率的影響減弱,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消化能力增加,酶系統(tǒng)成熟,腸道微生物種群增加(王淑云等,2013)。在本試驗中,添加NSP酶后干物質(zhì)、粗蛋白質(zhì)和總能表觀消化率顯著提高,說明NSP酶對日糧各成分消化率有影響,同時粗蛋白質(zhì)消化率的提高與細胞壁纖維成分的降解有關,因為提供了更多的有效氮。Knudsen(1997)報道,玉米和豆粕所含的NSP較多,其中玉米含有0.9%的可溶性淀粉多糖和6%的不可溶性淀粉多糖,而豆粕中可溶性多糖達到6%,不可溶性多糖達到18%~21%,補充NSP酶中的木聚糖酶水解阿拉伯木聚糖,從而使內(nèi)源性消化酶能獲取捕獲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同時添加木聚糖酶可降低阿拉伯木聚糖的有害影響,提高氮和總能的消化率。
尿中排出的尿素是豬氨基酸分解代謝產(chǎn)生的主要含氮最終產(chǎn)物,尿素氮濃度與氮排泄率呈較強的線性關系(Kohn等,2005)。在本試驗中,NSP酶組斷奶仔豬血清尿素氮濃度顯著降低,說明玉米-豆粕型飼糧中添加NSP酶后氨基酸分解代謝效果更好。同時,Whang和Easter(2000)報道,豬體內(nèi)尿素氮濃度與飼料效率呈負相關。在本試驗中添加NSP酶降低了尿素氮濃度,這與飼料效率顯著改善的結果一致。
玉米-豆粕型日糧中補充150 mg/kgNSP酶可以降低血清尿素氮水平,提高干物質(zhì)、粗蛋白質(zhì)和能量的表觀消化率,進而提高仔豬斷奶后4周的平均日增重和飼料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