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東方,1928年10月出生于浙江青田縣山口鄉(xiāng)黃坑底自然村。現(xiàn)為亞太地區(qū)手工藝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項目青田石雕代表性傳承人。有代表作《黃山松》由中南海紫光閣收藏,代表作《花好月圓》被國家郵電部選為郵票發(fā)行,并被中央電視臺“尋寶欄目”評審確定“民間國寶”。1978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北京全國工藝美術展覽會,稱贊他的作品《谷子》:“俏色用得好”。2009年8月2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同志親臨青田走訪倪東方大師藝術館“惜石齋”,稱贊他的作品為“國寶”。
我1999年開始學習青田石雕技藝,2000年有幸拜倪東方大師門下深造,從他身上不但學到“技近乎于道”的道理,更重要的從大師身上學到“擇一事,終一生”的“工匠精神”。恩師的藝術人生可以分為兩個三十年:第一個三十年(1958年至1988年)在青田石雕二廠從事石雕藝術,壯年之志,初露鋒芒;第二個三十年(1988年至今)是他藝術成就的鼎盛期,成就赫赫,蜚聲中外。
之于恩師,我一直暗自尋覓他藝術成就的道法之源,細細考究他的為人之本。他認識道法自然之哲理,與天文形象和地文風姿同在,與日月交輝山河壯麗共存。就像老子所說:“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恩師為人懂得“配義與道”做人之原則,我從恩師的成就中,看到了“道法自然”之本、配義浩氣之剛。他自幼與大山相居,與石脈相通,與石魂共存,與美石共光華,引領外在無意識之物體,轉化為人文審美之內在文采,體現(xiàn)天地之血脈心靈,使無數(shù)山石獲得新生,讓大自然與人文和諧前行。與石脈往來,他有“兩道”相隨,遵其自然之道,精美奇妙。
“遵其道法自然”,恩師經(jīng)常告訴我:“青田石是歷經(jīng)億萬年時日、聚集天地精氣而形成的,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珍貴寶石,與他們相遇是緣分……要靜聽石語,不斷與石頭對話?!币淮?,在一塊小小石料上刻唐詩抹錯字時,他發(fā)現(xiàn)了一幅巧妙生動的畫面:一位老叟,撅著胡子,與童子嬉逗,童子不高興,面上還掛著淚珠,這是一塊多么意趣盎然的奇石,成就了一件大美之作。還有一次,恩師得到一塊封門黑,上端有黃色料,卻長期得不到滿意的構思。一天晚上睡不著,他起來躺在沙發(fā)上,因夜靜沒有外來干擾,構思出兩只黃鶴,頭到身金黃,腳到爪都是黑色,黃黑兩色為一體的黃鶴屹立蒼勁的松枝上。他在這件得意之作《戀松圖》上自題兩句:“黃鶴樓中無見鶴,青松樹上樂悠悠”。作品突出俏色利用,以詩句助意境,這不但是恩師夜靜思創(chuàng)意一點體會,也是他一生藝術修為的結晶。
另外,比如恩師的代表作《祥和之光》,好料巧雕少雕,作品料為青田封門黃,此石潤黃白二色,白色料雕成和平鴿,黃色雕成勁松,從嶙峋石間長出奇松橫形,猶是蒼勁挺拔。松謂長壽吉祥,鴿子以象征和平。底座封門藍色石,天藍藍,日和煦,題上“祥和之光”,顯示作品的意境,表達太平盛世、祥和幸福。又如代表作《黃山松》,是祖國大好河山的縮影,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黃山松,經(jīng)風雨,歷霜雪,不屈不撓,蒼老堅挺。他以家鄉(xiāng)青田的封門名石,雕刻心中所熱愛的黃山松。在國慶六十周年之際,此作被敬獻紫光閣永久陳列。
在“惜石齋”,我看到了來自大山的美石轉化為絕美藝術的美妙過程中,人法地,道法自然,都體現(xiàn)其中。億萬年之山石,經(jīng)日月光華融合,走進人間,人與石脈相合,形成對石料的人文審美、創(chuàng)意思考,藝術構思、精心巧雕、俏雕,將一件又一件外在自然山石,轉化為主觀審美的再生藝術美石,這就是“人法地”、大自然人文化的過程。
恩師從藝六十余年,已與石魂同生,開創(chuàng)了中國石雕藝術新的歷史篇章。如今雖年逾九五高齡,依然站在石雕藝術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潮頭,傾聽石魂時代回聲,思考石脈的現(xiàn)代文化韻味,正引領青田乃至全國石雕界在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征程上闊步前行,必將再創(chuàng)輝煌。恩師的為人為藝的藝術精神令我欽佩、感我肺腑!
鄭福亮,1982年8月出生,浙江省青田縣山口鎮(zhèn)人,高級工藝美術師,首屆中國麗水工藝美術大師。19歲師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倪東方學藝,其間深得倪東方大師的大力栽培,尤其擅長花鳥、山水創(chuàng)作,在繼承傳統(tǒng)基礎上結合現(xiàn)代青田石雕藝術,作品追求自然含蓄,技法技藝上力求精湛完美。2013年成立鄭福亮石雕藝術館。有代表作品《蛙趣》《艷陽春》《鳴春》等獲國家省部級工藝美術大展金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