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瑜,女, 1965年出生,法學學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營口市公安局警察(已退休)。遼寧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二十三期高研班(公安)學員。
花開無語
周日、午后。春光正好。
麻雀們在窗外的柳樹枝頭嘰嘰喳喳,好像在聚會。
它們熱鬧著自己的熱鬧。我寂寞著自己的寂寞。不想打開電腦,不想學習,想冒充小資的樣子喝點下午茶。下午茶應該有數(shù)樣茶點、水果,偏中午吃飯有點多,不該再大快朵頤。先生和女兒又不在家,一個人的下午茶,缺了點情趣和熱鬧。
放棄喝茶的想法,拿一本閑書,懶散地靠在電動按摩椅上——這椅子的按摩功效好像一般。我眼睛并沒有在書上,目之所及,窗外的世界春光綺麗,櫻花盛放,搖落一地風景。而家中的落地窗前,也有一盆花正開著。俗語說,花無百日紅,我覺得看見花開是一種際遇。若是曇花,夜深方開,隨即荼蘼,見花如遇仙。因為難度太大,才有了曇花一現(xiàn)的驚艷。
我家里這盆花,卻四季開花,名字大眾,稱四季春。它花型簡單,沒有芳香,卻花開喜興,一開便開得熱鬧,一窩蜂似的彼此追逐而來,夏季在路邊廣場隨處可見。萬紫千紅里,微不足道。但瑩瑩一紫,數(shù)片嬌小,點綴在繁茂綠色里,爭不得春,只自由安閑,度自己的年華。
忽然想到也正是有了這些平凡花草,世界才總是色彩艷麗。
早些年,媽媽曾說過她班里的一個學生,這女孩母親早逝,父親工作繁忙,也比較粗心,對她關(guān)愛較少。后來有了繼母,繼母又生了弟弟,她就成了被忽視的那個。但這女孩很自立,學習天賦雖然一般,初中畢業(yè)也沒有考上高中,直接就參加了一個美發(fā)學習班,開了自己的理發(fā)店。能正確認識自己,知道自己要怎樣的生活,這就是沒有白念書。
是不是姓陳?她爸是警察,那家美發(fā)店在十字街?我突然發(fā)問。
我媽媽不知我為何對此感興趣,說,對,姓陳,她爸是公安局的,她的美發(fā)店在哪里,我不知道。
哈哈,一定是你說的那個女孩!她長得不大好看,有點黑,還挺胖,自己的發(fā)型也一般。我和同事去過,她一邊理發(fā),一邊和我們閑聊,說我像她的初中老師,說話的神態(tài),笑的聲音都像。我就順口說,我媽還真是老師。她急忙問在什么學校,姓什么。我告訴她,在縣一中,姓楊。哎呀,她可激動了,說你媽是楊老師!她說,她一直記得你,心里感激你。當年你是她班主任,給她不少鼓勵,連鋼筆、本子都給她買過。還說,你要是剪發(fā),去她的店里。我們理完發(fā),還要給我們免理發(fā)錢。我可不能占她便宜,她爸我還認識,但是不大熟,黑胖子,老習慣沉著臉。
都是孩子,特別是這樣家庭的孩子,老師應該多給點關(guān)愛。像小草,像野花,長在貧瘠的地方,多澆點水,生命力依然會旺盛,世界就多一份美麗的色彩。
——我媽媽是語文老師,語言也有文學色彩,盡管她習慣做而從不多說。
其實,我不善養(yǎng)花,常常忘記給這盆四季春澆水,看到葉片枯萎,花瓣零落,就修剪一下過長不再挺實的枝條,再澆足水,它便不計前嫌,蓬蓬勃勃起來。
我思量著這花,便覺得它體現(xiàn)了一種美德:美在自知,美在旺盛的生命力。
憂郁無名
略有一點傷風,泡上一杯荒野牡丹。喝茶可以萬般講究,也可以就是解渴。
因盛夏里這淅瀝的小雨,不知名的憂郁也淅瀝著落在心里。忽然想起冬日里的雪花,帶著玉色的翅膀,旋轉(zhuǎn)著飄飛著,纖巧、嬌憨,傻傻的只會去愛,不知碎,不知痛,百折而不回。
愛而不求回報的,除了母愛,還有什么呢?
愛是永恒的話題,慢慢想。
可家里還有許多活要做。
洗衣機里放好了衣服,一扭,全自動洗衣機就嘩啦嘩啦攪動起來。洗衣機把婦女從洗衣服的無盡繁瑣勞動中解脫出來,真是太偉大了。
讀中學的時候,假期幫媽媽洗被褥床單。先是用洗衣粉浸泡,再在被頭易臟處打上肥皂,認真揉搓。終于學會借助搓衣板,一個人默默地洗,聽見搓衣板磕碰在大洗衣盆上發(fā)出聲響。看手里的肥皂漸漸變小,想到語文課上,老師讓以蠟燭為題寫作文,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是老師的美好寫照。肥皂呢?消耗了自己,潔凈了日子。是媽媽的寫照嗎?
我家里有幾本影集,以父母同窗讀書時的照片居多。媽媽很是美麗優(yōu)雅。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農(nóng)村,中專畢業(yè)算得上是知識分子,我媽媽是中學里為數(shù)不多的公辦老師。農(nóng)村孩子和他們的家長,都不認為學習文化知識是大事,自然沒有當下的家長們那樣重視老師。可老師們卻心甘情愿、苦口婆心,耳提面命學生們,給他們這些老師學一點兒。我媽媽就是其中的一分子。她性格溫和,聲音溫婉,有的學生說,楊老師上課時搗亂于心不忍。
到我上初中時,現(xiàn)實里的媽媽已年過四十,身體孱弱,穿著樸素,總是低血壓,貧血。想著她從美麗的女學生變成鄉(xiāng)村女教師,從浪漫少女變成孩子母親后所有的無奈和負累,心里酸澀極了。
我們姐弟四人是她生命里的收獲,也是她當年的重負。教書育人是她的本職工作,養(yǎng)育子女是她無法推卸的責任。
恢復高考后,函授大學開始招生。媽媽要給自己充電,開始了艱難的復習,勤奮的學習。遼大中文函授班的畢業(yè)合影上,媽媽是班里的老大姐。我依稀記得媽媽念函授的那兩年時間,她總是四點左右起床,捅著炕爐子,把飯鍋坐到爐子上,放進淘好的米,她就開始學習。飯鍋蓋子發(fā)出噗噗的響聲時,爸爸起床,會給媽媽盛一碗米湯,加上一點白糖。
小時候農(nóng)村的日子很苦,這是苦澀里的一點甜吧。
媽媽去世后,爸爸幾次和我們說,你媽媽品行最好。當年分到縣第八中學時,追求者不少,也很出色,可就是因為答應了我,一諾千金,不再改變。
是呀,我媽真是很傻,沒有彩禮,沒有像樣的婚禮,稀里糊涂就拎包來找你了。我們姊妹調(diào)侃爸爸,弟弟們就打圓場,說爸爸當年更有魅力,同窗三年,摘下了班花,還不離不棄,攜手白頭。
爸爸卻悄悄淚目了。
在我寫下這些文字時,媽媽離開我們六年四個月零四天,還是非常非常想她。可有時又覺得她還在我們身邊。
想起我奶奶說的話:有享不來的福,沒有遭不來的罪。以前總覺得這話好像不對,誰不會享福呢,遭罪的事好像沒人愿意去做。
醍醐灌頂也不過就是一瞬間,我忽然明白奶奶這話的含義。
別樣思念
酷熱過后就是秋天,學生們開學不久,就有一個重要的節(jié)日——教師節(jié),到了。
不用看報看電視,僅是微信群里,都在發(fā)著教師節(jié)的祝福。當看到大家把滿滿的祝福、感恩,送給所有的老師們,我心里會充滿懷念,懷念我的四位老師,天堂里的顧老師、何老師、孫老師,我的媽媽楊老師!他們還沒有好好享受教師節(jié)的禮遇,就匆匆離去,可他們是真正的為人師表,對學生有無限的愛心,讓學生永遠愛戴!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p>
長大后,我成了媽媽,也懂了自己的媽媽。
就在幾天前,朋友聚會的場合上,我遇見了一位老師,竟然是我初中母校的校友,也是我媽媽的學生。多年不見,她說總是記得楊老師和藹的樣子,講課的聲音。她說楊老師對學生好,學生們愛聽楊老師講課,清楚明白。
一直以來,媽媽在家庭里的角色總是處于服務地位,我們在她離開后的所有思念,都是因失去最愛你的人而產(chǎn)生的悲哀和傷痛。
2019年的教師節(jié),我在微信朋友圈里發(fā)了這樣幾句話:“當你是我的老師時,我還不大懂得尊師重教,我私下還抱怨為啥在大家都不會回答時偏偏讓我站起來;當你退休時,我忘記了你已經(jīng)開始漸漸衰老,帶著你四處游逛的時間總有理由被侵占;當你走了不再回來時,我才知道,我剩下了永遠的思念。因為教師節(jié),我親愛的媽媽,我的老師,你一定也是快樂的。”
在媽媽離去五年后,我才認識到她的社會價值。
讀初三時,媽媽是我的語文老師。那天的語文課上,我媽發(fā)問,要求學生說一段話,文中要用“看”的十個近義詞。沒限制字數(shù),但事先沒留作業(yè),課堂即時組句,還是很有難度的。
因為我也想不出我該連成怎樣的一段話,于是微低著頭,怕老師看到自己。當年我們都這樣,會的問題就積極舉手,不會的,就低著腦袋,唯恐老師注意到自己。偏偏老師點了我。我心里真是埋怨我媽,怎么就點我了呢?我無可奈何地站了起來,硬著頭皮編句子。我好像使用了望、瞧、瞅、瞥、瞄,還有什么呢,我早記不住了。那天的課堂上,我用了九個看的近義詞,最后實在不知應該是什么字了,好像用了“看”字,想蒙混過關(guān)。誰知道還是被我媽發(fā)現(xiàn)了,嚴厲地責問我,我理屈詞窮,翻了個白眼。我媽狠狠地瞪了我一眼,說,坐下。
坐下!這兩個字說得冷冰冰的,對其他同學倒是有一定的威懾力。一堂課,大家都聽得安安靜靜的,格外認真。
時至今日,我不但沒進步,反倒退步了。我已經(jīng)想不起來當時用了哪九個“看”的近義詞,更別說即時組句了。
時隔四十多年,我越來越覺得自己真是好學生,一定是大家都不會,我媽才把我給拎起來。
我多想時光倒流,我還是媽媽的學生。
那個雨后初晴的初秋,我們家房前院子里的蔬菜和花草青翠欲滴、嬌艷奪目。傍晚的夕陽正美,媽下班回家,陽光投射過來,她的影子長長的。我和妹妹正坐在西屋北墻的后窗臺上,看見媽從對面的路上向家里走來。妹妹喊:我媽!我媽回來了!驚喜萬分,好像和媽多日不見。弟弟聽見,急忙擠上窗臺,我們一起隔著紗窗喊:我媽!我媽!那童稚的聲音清亮欣喜,從窗口飄過鄉(xiāng)間村道,飛進媽的耳中、心中。
靜待曉風
月亮清冷地掛在天上,不管人間瑣事的高傲。夜色的紗是多層的,沉重地圍攏著、纏繞著,把天光捂得嚴嚴實實。
這條每天散步的小路,位于小區(qū)中軸線的位置,寬不過20米,長不過200米,卻筆直貫通南北。沒有風,路兩側(cè)的樹也靜默著。每棵樹中間,都掛著一盞紅燈籠,晚上紅彤彤地亮著,精神頭十足的樣子。此時,燈籠里的燈已經(jīng)關(guān)掉,仿佛也在沉睡。住宅樓里,有幾個窗子透出燈光,更多的窗子是暗沉的,還在睡夢中。
在這條小路上,適合腳步輕緩,不需要急急匆匆。
一個人,便可以什么都想,什么都不想。
李琦的關(guān)于時光的詩歌12首,我喜歡《大雪潔白》。
詩人大概是從一個著眼點出發(fā),以自己獨特的視覺想象,心理想象和哲理高度,完成對某一現(xiàn)象的敘述。我讀出漫天雪花無聲飄落,把世界變成一片潔白。而潔白未必就是童話里的世界,也許是一份沉重。
樓群擋著,又看不見月亮了,但還是可以感受到月光存在。金星是我唯一可以叫出名字的星,我只看見它在天空閃爍,其他的星星,遙遠得幾乎不可見。小時候總覺得星星很多,能看見星星不停眨眼。
北方的冬晨是高倉健一樣的男人。連續(xù)幾天的零上溫度,讓積雪融化,但枯草下土依然凍結(jié),偏陰的角落還有雪的殘存。晨光隱約,柳樹的枝條從休眠的灰黑色里顯現(xiàn)出黃綠色,它藏在樹枝深處,正悄然擴張。春意總是在最寒冷的時候萌動生發(fā)。
牛年春節(jié)前因受疫情影響,小區(qū)便開始半封閉狀態(tài)。人們深居簡出,都說期待春暖花開。這里的春暖花開,不僅是美好的開始,也是疫情的終結(jié)點。
這些心里的期待和盼望,豐美了歲月。
站在小路的北端,可以看到小區(qū)正門,與盼盼路相對。此時的盼盼路,路燈安靜的明亮著,沒有白日里的車流滾滾,偶爾有三兩輛車靜靜駛過,八排車道更顯寬敞。兩側(cè)的大楊樹被彩燈纏繞,樹干變成金色的燈柱,五色光環(huán)的彩燈,像藏在楊樹枝丫間的五彩寶石,璀璨奪目。北方的春節(jié)沒有花團錦簇,可這夜間的亮化,也可以完美塑造出盛世美景。
忽然想起車水馬龍這成語,再沒有馬車進入市區(qū),看來已經(jīng)成為過去時了。
在小路上循環(huán)往復,不覺間,夜的紗悄悄被掀起一層又一層。東邊天空的一抹胭脂色,暈染開來,像化妝的美女輕掃腮紅,把青春的艷麗涂抹在臉頰上。在胭脂的底色里,先是悄然透出幾絲金光,把附近的幾朵云綴上金邊,而后金光漸強,柔韌而執(zhí)著,灑向大地。
天光已白,萬物清晰。
此時,曉風輕緩。我卻想起當年在大學校園里喜歡的感覺:晚風微涼,長裙飄飄?!鞘菫橘x新詞強說愁的年紀。
而屬于童年的一個場景讓我記憶猶新:雪霽,天薄陰,有霧輕籠罩大地,使天和地有連在一起混沌不清的感覺。太陽不再是光芒四射,卻紅得鮮明,透過薄薄的霧,在空茫的雪野中唯我獨尊。遙看群山逶迤,山不高,山上有樹,高低錯落,被白雪覆蓋著。近處山半腰,有一所小小的房子,大約是秋天看山人的臨時住所,在曠野中有遺世獨立的感覺。
我記不得是去看哪位親戚長輩,倒是記得媽媽拉著我手時的溫暖。
多年后我還會想起那無邊的雪野、樹木和房子。只是媽媽手上的溫暖,我再無福感知。
“當墜落成為必然 /誰的身姿 /能如此輕盈”“自我們無法抵達的高度/ 大雪緩緩降臨”“不是清算和追究 /它以自己的方式 /請求安靜”“就像冬天張口說話了 /一句 一句 /輕到最輕 竟然是重”。
——《大雪潔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