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鑫珊
不讀書的人,天和地是狹小的,他充其量只能活一輩子;讀書的人,天和地是廣闊的,他能活上三輩子: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
深秋的一個夜里,我坐在街頭露天吃餛飩。擺攤人操安徽口音,剛二十出頭,長得眉清目秀,引起了我的關注。
“小伙子,每個月能掙多少錢?”
“二三千吧?!?/p>
“可以了。天下雨怎么辦?還出來做生意嗎?”
“不做了,躲在屋里看書。”
“哦,讀書?你高中畢業(yè)吧?愛看什么書?”
“初中畢業(yè)。愛看三毛的,還有外國人航海探險的故事?!?/p>
“為什么愛看航海書呢?”
“海開闊。讀書的時候,我就不再是在街頭賣餛飩的小商販了,我好像是雙桅船的船長,站在船頭,揚帆破浪,周游世界。”
我承認,這段樸質(zhì)的談話對我是個震動。它的深意使我琢磨,咀嚼了許久,在沒有星光又沒有月光的沉沉遙夜,在霜送曉寒侵被的時刻。
讀書有許多好處,其中一個好處便是使你擺脫看上去是渺小而卑微的境況。
或許你是一位清掃街道的工人,但是當你休息坐在地上往梧桐樹上一靠,拿出《電子計算機的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這本書來閱讀的時候,你頓時便會覺得你比部長或將軍都要高貴、偉大。因為你在分享萊布尼茨、巴斯卡、巴貝奇和諾伊曼等人的偉大思想。
或許你是剛從南通來上海賣雞蛋的女孩。當生意清淡,你拿出一本愛情小說,讀著這樣一段話,你的雙眼就會變得潮濕起來:“當我怨你,我便在心靈上結起一個疙瘩,一個只有你才能解開的疙瘩。每解開一個,我的淚和笑才會真正痛快地傾瀉。”文學藝術作品的功能之一是豐富你的感情,舉托你的境界,即便是失戀,也會使你達到一種空碧悠悠、落葉蕭蕭的深沉。
在我死后,若有可能,請將以下幾種書同我的骨灰一起埋葬:天文學和地質(zhì)學——因為它使我懂得了天高地遠,宇宙之無窮;舒伯特的《高山上的牧羊女》總譜和《唐詩三百首》——因為它們豐富了我的感情。
我確信,墓穴中的陪葬品必定是死者生前豁出命來追求的東西。
(摘自《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