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延壽
德深初為隋文帝挽郎,后歷馮翊郡書佐、武陽郡司戶、書佐,以能遷貴鄉(xiāng)長。為政清凈,不嚴而肅。會興遼東之役,征稅百端,使人往來,責成郡縣。于時王綱弛紊,吏多贓賄,所在征斂,人不堪命。唯德深一縣,有無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給,而百姓不擾。于時盜賊群起,武陽諸城,多被淪陷,唯貴鄉(xiāng)獨全。郡丞元寶藏受詔逐捕盜賊,每戰(zhàn)不利,則器械必盡,輒征發(fā)于人,動以軍法從事,如此者數(shù)矣。其鄰城營造,皆聚于聽事,吏人遞相督責,晝夜喧囂,猶不能濟。德深各問其所欲,任隨便修營,官府寂然,恒若無事。唯約束長吏,所修不須過勝余縣,使百姓勞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為諸縣之最。尋轉(zhuǎn)館陶長,貴鄉(xiāng)吏人聞之,相與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語不成聲。及將赴任,傾城送之,號泣之聲,道路不絕。
既至館陶,闔境老幼,皆如見其父母。有猾人員外郎趙君實,與郡丞元寶藏深相交結(jié),前后令長,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縣,君實屏處于室,未嘗輒敢出門。逃竄之徒,歸來如市。貴鄉(xiāng)父老,冒涉艱險,詣闕①請留德深,有詔許之。館陶父老,復詣郡相訟,以貴鄉(xiāng)文書為詐??げ荒軟Q。會持節(jié)使者韋霽、杜整等至,兩縣詣使訟之,乃斷從貴鄉(xiāng)。貴鄉(xiāng)吏人,歌呼滿道,互相稱慶;館陶眾庶,合境悲泣,因從而居住者數(shù)百家。
(原本據(jù)中華書局2013年版《北史》)
【注釋】
①詣闕:詣,到;闕(què),古代皇宮大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泛指帝王的住所或朝廷。
【譯文】
魏德深開始時擔任隋文帝的挽郎,后來歷任馮翊書佐,武陽司戶、書佐等職,因為有才能,調(diào)任貴鄉(xiāng)縣縣長。他處理政務清廉干練,措施并不嚴厲,但能使社會安定。適逢遼東戰(zhàn)役,官軍征稅名目繁多,征稅的使者來來往往,指令各郡縣長官負責征稅。當時朝廷法度松弛混亂,官吏多半貪贓受賄,他們橫征暴斂,所到之處,百姓都承受不了他們的命令。只有魏德深所在的這個縣,百姓能互通有無,沒有耗盡財力,所需求的東西都能供給,百姓的生產(chǎn)生活沒有受到干擾,非常安定。當時盜賊群起,武陽等城多半淪陷,只有貴鄉(xiāng)獨自保全??へ┰獙毑厥盏匠⒃t令抓捕盜賊,但他與盜賊作戰(zhàn),每當失利,連器械也全部丟失,于是就從百姓那里征討,動不動就以軍法論處,這樣的情形屢見不鮮。鄰近的縣城打造這些器械時,都是聚集在辦公廳里,官吏們交替監(jiān)督責令,無論白天黑夜都喧鬧不堪,但還是做不成。而魏德深只是分別詢問大家各自想承擔哪方面的任務,讓大家看怎么方便就怎么打造,官府里很安靜,就像沒事發(fā)生一樣。魏德深只管著負責營造的官吏,讓他們所打造的器械不得超過其他縣,不讓百姓過于辛勞受苦。然而因為他的部下各自盡心盡力,所打造的器械又常常是各縣中最多的。不久魏德深調(diào)任館陶縣縣長,貴鄉(xiāng)縣的官吏和百姓聽說之后,大家在一起談及此事,都嘆息流淚,泣不成聲。等到他將要赴任時,全城的人都來送他,人們號泣的聲音將整條街連成一片。
他到了館陶,館陶全境的百姓,不論老幼,都像是見了父母一樣。有個奸猾的家伙,即員外郎趙君實,他跟郡丞元寶藏互相勾結(jié),前前后后的多任縣令,沒有哪個不受他指揮。但自從德深來到館陶縣,君實只能躲在家里,從未敢隨便出門。那些逃亡他鄉(xiāng)的人們都回來了,人多得像在集市里一樣。貴鄉(xiāng)縣的父老鄉(xiāng)親不畏路途艱險,到朝廷去請求讓德深留任本縣,朝廷下詔書答應了他們的請求。而館陶縣的父老又來到郡里提出訴訟,認為貴鄉(xiāng)縣的文書是假的??だ餆o法做出裁決。適逢持節(jié)使者韋霽、杜整等到來,兩縣的人們都來到使者這里提出訴訟,于是使者就做出判決,順從了貴鄉(xiāng)縣的民意。貴鄉(xiāng)縣的官吏百姓滿路歌唱歡呼,互相慶祝;館陶全縣的人們則全都悲傷痛哭,趁此搬到貴鄉(xiāng)居住的百姓就有數(shù)百家。
【簡析】
《北史·循吏列傳》一共紀傳了19個好官,魏德深載于最后。從本傳來看,文字、事跡都非常平實易懂,而又深得司馬遷始作《循吏列傳》“奉職循理”這一理念的精髓。魏徵主編的《隋書》中的《循吏傳》記載趙軌調(diào)離齊州時,父老鄉(xiāng)親因為“公清若水”而“不敢以壺酒相送”“請酌一杯水”一事令讀者非常感動。而本傳中的魏德深則是從貴鄉(xiāng)縣調(diào)任到臨近平級的館陶縣作縣令,貴鄉(xiāng)縣的父老鄉(xiāng)親不畏路途艱險竟然上訴至朝廷,雖然朝廷下詔書答應了貴鄉(xiāng)縣的請求,但館陶縣的父老鄉(xiāng)親又來到郡里提出訴訟,竟然認為貴鄉(xiāng)縣的文書是假的。使者最終判決順從貴鄉(xiāng)縣民意,貴鄉(xiāng)縣的官吏百姓滿路歌唱歡呼,互相慶祝,館陶全縣的人則全都悲傷痛哭,因此搬到貴鄉(xiāng)居住的有數(shù)百家,將魏德深深受兩縣百姓愛戴以至于被大家勠力爭奪的事跡描述得淋漓盡致,令人感動,讓讀者過目難忘。那么,魏德深為官為何能讓百姓如此感懷呢?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第一,為人為政清廉干練,可以震懾地方黑惡勢力;第二,管治措施并不嚴厲,給百姓提供靈活便利,務在減少干擾喧囂,能使社會清靜安定;第三,讓百姓互通有無,即便在戰(zhàn)亂時期也能確保日常供給;第四,避免百姓被地方官吏橫征暴斂與土匪盜賊的雙重迫害,人、財都能得以保全;第五,明確要求轄區(qū)政績不得超過其他縣,不讓百姓辛勞吃苦。作者“以敘作論”“寓褒貶于行事”對魏德深的政績進行高度歌頌,說明魏德深深得民心令人折服。魏德深的事跡雖然距今已經(jīng)1400多年了,時移世易,但他作為市縣級長官的五條主要工作方法仍然值得當代公務員深思共鑒,而他作為一個被兩地百姓爭奪的好官更可以成為當代地方干部善政化民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