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蓓蕾
前不久,由古吳軒出版社出版的新書《宋元陶瓷筆記》舉行了首發(fā)式暨新書分享會。該書作者、作家、古陶瓷收藏鑒賞家張文獻與行業(yè)內(nèi)相關(guān)專家通過對談的方式為讀者解讀陶瓷之美。
為此,記者來到張文獻的辦公處,拜訪這位低調(diào)的古陶瓷收藏大家。一進辦公室,就見到這位樣貌和藹的先生,張文獻熱情好客,邀我們?nèi)胱?/p>
張文獻,古陶瓷收藏鑒賞家,文化遺產(chǎn)保護重點人才。曾任蘇州市吳中區(qū)作家協(xié)會主席、蘇州東吳博物館負責人。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古陶瓷學會會員、蘇州大學博物館文物鑒定顧問。主要著作有《家在吳中》《明朝中期的蘇州》《吳越齋閑話》《宋瓷收藏與鑒賞》等。
據(jù)介紹,十幾年前,張文獻就已經(jīng)把全國各地宋元瓷器的古窯現(xiàn)場考察了一遍。其優(yōu)勢在于通過實地考察,能知曉當年窯址燒制該批瓷器的原因及時代背景,并能實際上手觀察。當年去建窯時,瓷片堆積的數(shù)量極大,但現(xiàn)在各窯已管控嚴格,如龍泉窯,現(xiàn)已成立專門小組,阻止私自開挖等情況?,F(xiàn)在各窯址均已成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張文獻專注于收藏宋元瓷器差不多已有二十余年。
遍覽古籍,歸納編著成書
記者不禁會問,張文獻為什么會走向研究宋元陶瓷的方向呢?
張文獻說,在最初研究古陶瓷時,看到眾多老師及朋友研究的方向是以明清時期為主的陶瓷。明清時期的陶瓷在蘇州、南京及北京甚至全國,國家掌握的信息已非常全面,如明清官窯,相對來講,在國內(nèi)各大博物館內(nèi),庫存已非常多,研究起來非常方便,查閱資料也方便,還能經(jīng)常上手觀察,已形成十分完整的體系,且可交易或拍賣。但目前為止,宋元時期的陶瓷文物,國內(nèi)的法律仍舊不能在市場上交易拍賣。事實上,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出土的宋元陶瓷數(shù)量十分龐大,國內(nèi)研究宋元領(lǐng)域的相對較少。當年張文獻開始研究時,國內(nèi)同行業(yè)的人寥寥無幾。
于是他又花了十多年時間遍覽宋元時期各類古籍善本,摘錄筆記近百萬字,從古籍中歸納整理了宋元時期關(guān)于陶瓷的詩文、筆記等文獻資料500多條,并加以點評注釋,最終編著成《宋元陶瓷筆記》。該書匯集了有關(guān)越窯、邢窯、定窯、耀州窯、建窯、蕭窯、汝窯、官窯、貢瓷、景德鎮(zhèn)窯、吉州窯、哥窯、軍官窯等珍稀資料,還對一些古陶瓷做了解讀。
據(jù)他介紹,這本書相當于宋元瓷器的字典一樣。當初找遍書籍,目的就為更加真實地接近歷史的真相。就像紙上考古一樣,當然最后,還是要與實物考古相結(jié)合,那是最好的。
記者還了解到,若干年前,清華大學為張文獻專門出版過《宋瓷收藏與鑒賞》,填補了該行業(yè)的空白。該書2017年出版后,一搶而空,2個月不到,立馬第二次印刷。在當年印刷發(fā)行前,清華大學曾邀請國家文物局專家組專家審核通過。
“我希望我收集的東西,寫的文章,能給讀者有一些借鑒,在若干年后,仍舊有人愿意讀一讀,或者當成字典翻一番,研究一下?!边@是張文獻著書的初衷,也是動力。
藝術(shù)、宗教、文學等對人類發(fā)展是有創(chuàng)造性的意義的,閑暇時間,張文獻喜歡研究,對年輕人來說亦是希望如此。
“我出門都會隨身攜帶幾件”
當大眾都以為張文獻只是位研究古籍的老師時,實際上他的愛好更是豐富。
張文獻順手翻開了一本曾經(jīng)編著的書,自信地介紹到其版面是自己設(shè)計的,記者意外的發(fā)現(xiàn),其裝訂方式類似于古代奏折的方法,令讀者閱讀起來也是沉浸其中,饒有趣味。
早年,張文獻作為民間收藏家,被國有蘇州東吳博物館聘任常務(wù)副館長。2011年太倉博物館開館,邀請張文獻舉辦個人藏品專場,后來,太倉博物館還向他有償征集了5件個人藏品,都是唐宋時期的瓷器。這可以說在國內(nèi)幾乎是沒有先例的。
第二次拜訪張文獻,是在他的家中。
記者非常榮幸能進入他的書房內(nèi)一覽群“器”。說是書房,其實可以稱它為“展館+小型攝影棚+書房”功能相結(jié)合的房間。他自豪地向記者介紹著他的“玩具”。只見各類書籍與個人藏品擺滿了整面墻的書柜。書桌上也放著滿滿當當?shù)钠科抗薰?,各類可隨手把玩的器件。
據(jù)介紹,曾有人出高價收購他手上的瓷器,但被張文獻都一一拒絕了,只因他喜歡瓷器本身,而非想從中謀取利益。甚至有人愿意把他手上的瓷器推上拍賣會,張文獻仍舊謝絕了其好意,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喜歡瓷器本身,不舍出手。張文獻對瓷器本身的喜愛程度可見一斑,非金錢可衡量。
“收藏的這些東西,我都會隨身帶著一二件,時不時可以拿出來欣賞一番?!睆埼墨I隨手拿起書桌上的一件手掌大小的佛頭擺弄著。對于價值不菲的陶瓷,他向來不把它們束之高閣,而是置于手邊,隨時能拿起來把玩。
“別小瞧它,這可是唐朝的?!睆埼墨I介紹自己的藏品就像介紹自家成才的孩子般滿眼的自豪。
“對于真正喜歡瓷器,喜歡研究瓷器的人,我很愿意無私的傳授,我本身就是本著發(fā)展愛好的原則?!弊铋_心的時刻,其實還是學習的過程,在“玩”的過程中,享受到知識的快樂。張文獻在學術(shù)上無私奉獻的精神令人敬佩。
“世上的好東西都需要帶著眼睛去發(fā)現(xiàn)。這么多年來,我一直會隨身帶著幾件,每次我欣賞它們,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以至于身邊朋友都稱呼我為‘瓷癡’?!?/p>
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在大千世界找到自己內(nèi)心的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