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JournalofViralHepatitis2021年5月報道】題:恩替卡韋誘導的干擾素λ1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Ⅱ型固有淋巴細胞的抑制作用(作者Wang SQ等)
已有研究證實,恩替卡韋在抗HBV過程中發(fā)揮著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本研究旨在確定在HBV相關肝病進程中,恩替卡韋對非自然殺傷固有淋巴細胞(non-NK ILCs)的影響。
募集了未經(jīng)抗病毒治療的CHB和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予以口服恩替卡韋治療24個月。分析比較治療前后Ⅱ型固有淋巴細胞(ILC2s)比例及細胞因子表達、non-NK ILCs亞群穩(wěn)態(tài)及其臨床意義,以及治療過程中血漿IFNλ水平變化。體外實驗中,應用IFNλ1體外刺激未治療的LC患者的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s);此外,利用LC患者血漿(恩替卡韋治療24個月或未治療)培養(yǎng)未治療LC患者的PBMCs,部分組中加入IFNλ1中和性抗體,分別檢測non-NK ILCs亞群穩(wěn)態(tài)、ILC2s比例及其細胞因子表達。此外,還檢測了IFNλ受體在免疫細胞上的表達水平。
結果顯示,恩替卡韋治療24個月后,LC患者外周血non-NK ILCs及其亞群中,只有ILC2s比例及其細胞因子(IL-4、IL-13、IFNγ、TNFα)表達較治療前明顯減少,同時伴有ILC1s/ILC2s比值升高,ILC2s/ILC3s比值降低,提示其與LC患者疾病狀態(tài)密切相關,而CHB患者未發(fā)生上述改變。隨訪分析發(fā)現(xiàn),長期口服恩替卡韋治療誘導LC患者血漿IFNλ1水平明顯升高,并且與ILC2s比例呈負相關。體外實驗證實,未治療LC患者的PBMCs在IFNλ1直接刺激或在恩替卡韋治療(24個月)后的LC患者血漿培養(yǎng)作用下,ILC2s比例及其細胞因子表達均減少,而IFNλ1中和性抗體的應用可部分抑制上述作用。流式細胞術檢測結果提示non-NK ILCs幾乎不表達IFNλ受體,但樹突狀細胞表面IFNλ受體高表達,并且其在LC患者中的表達水平高于CHB患者。
綜上所述,在LC患者中,恩替卡韋誘導IFNλ1增加(可能通過作用于樹突狀細胞)進而抑制ILC2s的比例和細胞因子表達。
摘譯自WANG SQ,SHEN Y,LI J,et al.Entecavir-induced interferon-λ1 suppresses type 2 innate lymphoid cells in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liver cirrhosis[J].J Viral Hepat,2021,28(5):795-808.DOI:10.1111/jvh.13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