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顏 段 暉
(1.云南省臨滄市林業(yè)科學院,云南 臨滄 677000;2.云南省臨滄市林業(yè)和草原局,云南 臨滄 677000)
臨寶泡核桃屬于晚實品種,整體樹勢狀況良好,樹形直立。小葉7—13枚,多11枚,長橢圓披針形。復葉數(shù)多在12片左右,葉形呈寬披針形,主副芽距為0cm。2月中旬時,開始萌動,至3月初時開始展葉,下旬抽新梢。其中,3月中下旬和4月中旬分別是雄花盛花期和雌花盛花期。進入9月中下旬后,果實開始成熟,發(fā)育周期約為160天,生長期為250天左右。堅果呈倒卵形,果基和果頂均為圓形,平均果重19.90g。果面上分布有麻密斑點,色黃,縫合線緊凸、緊密結(jié)合有致。內(nèi)褶壁革質(zhì),易取整仁。核仁欠飽滿,但味道純真。核仁平均重10.01g,出仁率約為50.0%。核仁含油率67.03%,蛋白質(zhì)15.82%。,果仁呈黃白色,食味香純。
臨寶泡核桃喜溫,耐濕熱,不耐干冷。最適宜生長氣溫為12.7~16.9℃,最冷能承受-5.8℃的低溫,否則將難以順利越冬。對光照時長要求較高,不低于4000h。據(jù)試驗,臨寶泡核桃適宜生長在海拔1800-2300m,年平均氣溫14-18℃,年降雨量800-1200mm,土壤為紅壤或黃紅壤,土層厚度30-40cm的環(huán)境中。
結(jié)合實踐可知,臨寶泡核桃比較適宜在中性或微堿性的土壤中生長,也能適應微酸性土壤。尤其是土壤含有較多腐殖質(zhì)或沖積土、排水狀況良好的地塊,難以在干燥瘠薄的土壤中生長。不管是紅壤,還是黃紅壤,土層厚度達到1m以上,肥沃疏松沙壤土或壤土,以及在溪流和水溝兩岸的沃土都比較適宜核桃生長。
臨寶核桃喜光,對光照敏感性較強,宜選在陽坡或半陽坡,地形開闊,光照充足的地塊。如果選在陰坡或狹窄山谷進行種植,光照時間短,樹體長勢不佳,結(jié)果少或不結(jié)果。
一是科學選地。宜選氣候適宜,年均溫在12~15℃,年平均降水量800~1200mm,交通便捷且成片的坡耕地;選擇海拔高度為1800~2300米,背風向陽、坡度低于25度以下的耕地、平地及排水良好的溝谷地;優(yōu)先考慮土壤保水、透氣良好的壤土和沙壤土為宜,土質(zhì)疏松肥沃,富含有機質(zhì),土層深厚,弱酸性的土壤地塊。此外,考慮排灌便利,含有豐富的灌溉水源,雨季不會出現(xiàn)積水現(xiàn)象。
二是整地挖塘。該工作應提前一個月進行,在對林地清理時,只需清除掉農(nóng)作物秸稈與雜草。整地過程中,應將表土與心土分開堆放,穴上口置放表土,穴下口堆放地心圖,整平穴底,并將其規(guī)格控制在80*80*80cm。
三是合理選苗。核桃栽植時間宜選在冬末,可于春節(jié)以前進行栽植。嫁接苗高為60cm以上,地徑范圍大于1.2cm,嫁接口愈合狀況良好,根系比較發(fā)達,含有較多根須。在對核桃苗木進行定植前,應及時剪除苗木傷根或爛根,并蘸上一定的泥漿,確保根系吸足水分,便于成活。
造林宜選在核桃進入休眠期時進行,每年12月后,一直到次年1月,都是最佳的造林時期。在對核桃幼苗進行栽植時,應當適當調(diào)整根系,剪除已損傷或過長的根段,然后蘸一下?lián)饺攵嗑`與生根粉的泥漿,這樣一來,核桃苗的成活率將會明顯上升。如果苗木的高度較大,可于苗上部1m的位置進行定干處理,定干完成后及時處理好傷口。栽植時,確保根系自然舒展,苗木端正,逐層使用細土對根系進行按緊踏實處理,然后做一個樹盤,確保其直徑超過1m,高度在5-10cm,緊接著便是澆水定根,注意澆水量的控制,保證水能滲入根部。澆水完畢,還要在根部覆蓋一層松土,但不能壓實,并覆蓋上薄膜,減少水分蒸發(fā)。
一是施足基肥。在冬末施好足量的基肥,主要是有機肥。對于中幼樹而言,應根據(jù)樹齡增長而不斷提高施肥量,以1年生的子芽砧嫁接苗起始,第1年每株施5kg畜肥或1kg核桃專用生物有機肥,之后樹齡每遞增一年,每株遞增施畜肥量5kg,或遞增核桃專用生物有機肥施量1kg,待樹齡達到20年后,各株核桃全年施入的基肥的畜肥量在100kg左右,或核桃專用生物有機肥20kg,需根據(jù)年度間長勢進行調(diào)整。
二是及時追肥。在每年5月下旬進行。結(jié)合中耕除草、壓青覆蓋等農(nóng)事活動,同樣以1年生的子芽砧嫁接苗為起始計量,每株施N:P:K=10:10:5的復合肥0.5kg+含有效氮46%的尿素0.5kg拌勻后再拌土均施或用核桃專用生物有機肥1kg均施(核桃專用生物有機肥既可作基肥又可作追肥,即基追兩用)。之后樹齡每遞增1年每株的追肥量遞增復合肥0.25kg+尿素0.25kg或遞增核桃專用生物有機肥1kg,直到核桃樹齡達20年后每株追肥量保持在:復合肥5kg+尿素5kg或核桃專用生物有機肥20kg,并視其年度間長勢情況可作適當調(diào)整。
進入秋季,核桃苗長至一定高度,即可開展修剪工作。對于一般枝條而言,只需保留2個穗條,長勢較為粗壯的枝條,至多保留2個。留穗時,應當把握去強、剔弱、留中的基本原則,使保留的枝條的生長更加均衡。同時,適時開展摘心與打頂操作,使穗條芽體的飽滿程度更高。為此,應當合理掌控修剪時間,在核桃采收工作完成,葉片尚未轉(zhuǎn)黃之時開展修剪作業(yè)。待修剪完成后,為防止修剪傷口感染,應及時涂抹防腐膜,促進傷口愈合。
2.6.1 核桃黑斑病。該病主要對核桃的葉、花及果實造成危害,病果率可以達到10%-40%,葉片及嫩葉受害率可達到20%-40%。幼果染病后,其果皮上會出現(xiàn)褐色油浸狀小斑點,逐漸擴大,四周出現(xiàn)水浸狀暈圈,病斑逐漸發(fā)生凹陷,深入到內(nèi)果皮,逐漸變黑腐爛。
黑斑病的防治方法:第一,優(yōu)先選擇抗病品種,促進抗病力提升。第二,落實好撫育管理工作,及時剪除病枝、病果,并作燒毀處理,以防二次感染。第三,加強對舉肢蛾、長足象等果實害蟲的防治,阻斷病源傳播媒介,對傷口造成感染。第四,發(fā)病地區(qū)較為的地方,應在其萌芽前,噴施2度石硫合劑,并分別于雌花開花以及幼果時期噴施800-1000倍液的甲基托布津和800倍液的退菌特,連續(xù)噴施2-3次。
2.6.2 核桃炭疽病。炭疽病對核桃嫩芽、葉片、果實均造成危害,對果實的危害最大。核桃感染炭疽病時,果皮上會出現(xiàn)褐色病斑,逐漸轉(zhuǎn)為黑色圓形病斑,擴大后深入果皮內(nèi)部,造成中央凹陷,并出現(xiàn)大量黑色小點。
具體防治時,可選擇抗病品種,并做好栽培管理工作,及時疏除過密枝,增加核桃樹的間距,改善通風透光環(huán)境,及時清理掉園內(nèi)落葉,剪除病枝后,進行統(tǒng)一燒毀。交替運用保護性殺菌劑,比例為1:2:200的波爾多液,按照黑斑病的用藥比例使用退菌特與甲基托布津,提高防治成效。
2.6.3 芳香木蠹蛾。芳香木蠹蛾幼蟲主要聚集于樹干基部和根部,以蛀食樹的皮層衛(wèi)生,并有深褐色蟲糞及木屑排出,流出褐色液體,導致樹勢減弱,產(chǎn)量逐年下滑,重則引起核桃樹枯死。其中,對于豹紋木蠹蛾來說,其幼蟲會以枝干的皮層及木質(zhì)部作為食物來源,對樹體疏導組織造成破壞,致使受害枝枯死。
防治時,第一,在成蟲盛發(fā)時期,利用芳香木蠹蛾的趨向性,使用黑光燈或者殺蟲燈進行誘殺處理;第二,人工鉤殺處理,將一鐵絲端部彎成小鉤,并自蛀道上部的排糞孔刺入蛀道以內(nèi),對幼蟲或蛹進行鉤殺處理。第三,藥劑防治措施,當幼蟲蛀入髓部,可使用棉球蘸取40%的樂果乳油2%濃度溶液,也可選用敵敵畏乳劑,塞進排糞孔內(nèi),也可以直接向蟲道內(nèi)注入藥液,并使用黃泥密封排糞孔,以達到殺滅成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