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鴻雁
(石屏縣寶秀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 云南 紅河 662203)
火龍果是一種原產于熱帶雨林等熱帶地區(qū)的水果品種,其營養(yǎng)價值高且美味可口,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市場需求量巨大,目前火龍果的種植已經實現了大面積的人工種植,不僅可以在熱帶地區(qū)全年種植,而且在我國也逐漸推廣種植。但是在火龍果的種植管理過程中,也需要關注其中的幾個重要栽培技術問題和關鍵點,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擴大其種植范圍并提高產量,進而增加種植戶的收入以及火龍果的種植經濟效益,推動火龍果種植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火龍果屬于熱帶水果類型,目前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廣泛種植,表現出極強的適應性,可以在砂石地、山坡、平地等地區(qū)廣泛種植,但是在有機質豐富且良好排水性能的土壤中更能提升火龍果的種植產量和品質。此外,火龍果的種植管理技術較為簡單,掌握簡單的栽培技術則可以實現每667m2產量在2500kg左右。火龍果的產果期比較長,可以達到6個月左右而且可以分批成熟,可以采收8~10批左右。如果在此過程中采取人工補光的方式,還可以延長產果期,采收批次可以達到12批以上,因此可以提升種植經濟效益?;瘕埞麑嵕哂休^厚的果皮,便于長距離運輸和長時間貯藏,在冷藏環(huán)境中保存期可以長達數月之久,即便是在高溫常溫環(huán)境中也可以保存半個月左右,即便是存放時間較長,其果皮顏色仍然比較鮮艷。
目前市場上深受消費者喜愛的火龍果品種主要有紅肉和白肉火龍果兩種,此外還有黃肉火龍果品種,目前隨著育種栽培技術的改進,還逐漸出現了紅皮粉紅肉、紅皮紫紅肉等火龍果品種?;瘕埞纳L適應性較強和耐熱性較強,可以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生長,比較適宜在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中生長。但是由于火龍果的授粉能力較差,在種植管理時多采取人工授粉的方式,加強不同品種火龍果之間的作用,實現花粉傳播率的提升。在我國,火龍果通常在海南、廣東、廣西、福建和云南等地區(qū)廣泛種植,但是目前的火龍果種植地區(qū)比較零星分散,沒有發(fā)現連片種植面積超過33hm2的種植區(qū)域。
根據火龍果耐熱性強且喜愛溫暖濕潤環(huán)境的特點,選地時應盡量選擇我國南方具有良好排水性、還有豐富有機質的微酸性土壤。
火龍果品種的選擇比較簡單,就是選擇具有優(yōu)良品質、良好適應性和具有較高抗病蟲害性能的品種,比如目前在市場上比較受歡迎的金都一號、紅寶龍等品種。
火龍果的育苗方式主要有嫁接和扦插兩種,通常在夏季之后開展育苗工作。對于其中的嫁接法來說,在選擇具有良好病蟲害抗性的砧木之后,需要將火龍果的莖切成傾斜的平面并與砧木固定,之后4~5d則可以與砧木完全結合。對于其中的扦插法來說,所選擇插條為具有良好生長狀態(tài)和長勢健壯的莖葉所培育而來,將上述插條分為長度為15cm左右的小段,在插條的切口恢復正常之后則可以在土壤中開展培育工作,正常情況下,15d~30d左右就會生根,在根長達到3cm左右時則可以開展移植工作。
火龍果種植密度直接決定其產量和經濟效益,目前比較常見的種植密度有以下幾種:一是每667m2種植850~950株,株行距為(0.30 ~0.34)m×2.3 m,種植方式為單行單株,搭架方式為單柱單線。此種種植密度通常第一年的產量為500kg左右,第二年則可以達到2000kg以上。在第三年則要開展整形修剪工作,將其中300~500根有效枝條作為種苗出售,增加經濟收入。
二是每667m2種植2400株,柱距為0.25m,行距有2.2m和0.45m,種植方式為雙行單柱品字形,搭架方式為單柱雙線方式。應用此種種植密度,在第一年可以達到產量1000kg左右,第二年可以超過3000kg,第三年經過整形修剪之后可以出手1000~1500根種苗。但是在第四年之后,由于枝條過密,不僅修剪量大幅度增加而增加人工成本,而且管理難度也隨之增加。
三是每667m2種植1600株,柱距為0.36m,行距有2.3m和0.45m兩種,種植方式為雙行單株品字形,搭架方式為單柱雙線方式。應用此種種植密度,第一年可以達到800kg產量,第二年可以超過3000kg,第三年可以出售1000根左右的種苗枝條。通過此種密植方式,不僅前兩年的產量較高,而且可以提前進入豐產期并搶占市場,回籠資金的速度比較快,經濟效益良好。尤其是針對種苗需求量比較大的火龍果新品種,更是可以通過高密種植的方式來提高產量并滿足種苗需求,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
正常情況下火龍果可以利用風和昆蟲完成自然授粉,但是容易受到天氣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傍晚花開或者清晨花尚未閉合之前開展人工授粉,也就是將毛筆消毒之后蘸取花粉并涂在雌蕊上,實現火龍果著果率的提升。
合理施肥保證火龍果生長的養(yǎng)分供給,通常每每667 m2施用雞、牛糞等腐熟有機肥3 t 左右。新種植火龍果之前在溝內將上述有機肥與泥土拌勻,且在每年的年頭或年尾開淺溝施加一次復合肥,平時則主要施水肥,比如在開花盛果期每7~10d施加一次水溶性有機質肥料。
針對三年及以上的植株需要將老化的枝條或者感染病蟲害的枝條剪除,且在長度達到1.3m時開展摘心工作,促進其開花。此外,還要做好排水管理工作,提前搭建排洪道和排水溝等,防止土壤含水量過高而導致植株根部死亡以及減產。
據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我國南方地區(qū)種植火龍果的地區(qū)比較零星分散,沒有形成大規(guī)模的種植區(qū)域,尤其是在南方的山區(qū)地區(qū),多數是以農戶單個種植的方式,沒有形成系統(tǒng)化的管理和規(guī)?;N植。因此首先在品種選擇上,多數農戶由于自身專業(yè)知識水平較低、對市場了解不夠充分,通常會憑借自身經驗和喜好來選擇品種,所采用的種植管理手段也缺乏科學性,使得后期種植管理過程中容易出現果實發(fā)育不良以及坐果率比較低的問題。此外,由于我國針對火龍果種植管理技術的研究不夠深入和重視,沒有投入足夠的技術力量,地方政府也沒有針對當地情況制定適宜的火龍果種植管理方案,技術和資金投入也有所欠缺,這就容易導致在火龍果栽培和采摘等環(huán)節(jié)中的漏洞問題,也會由于管理方式過于粗放,沒有形成統(tǒng)一、規(guī)范的操作流程,種植戶沒有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等,影響了火龍果的栽培管理效果。
針對上述問題,在火龍果種植準備之前的選種階段,應選擇市場上銷量大且比較緊缺、市場競爭力比較大的品種,比如可以選擇黃金火龍果來擴大市場份額和提升市場競爭力,同時保證所選擇品種具有較高的產量和良好的口感。此外,國家和地方政府應提高種植并加大技術、資金、政策支持力度,構建完整的經營管理機制和建設相應的配套設施,形成完整的操作技術規(guī)范,努力打造擁有我國自主優(yōu)勢的品牌,逐漸開拓國際市場,促進我國火龍果種植行業(yè)的良性和快速發(fā)展。
火龍果生長階段比較少出現病蟲害問題,常見的病蟲害主要有枯萎病、炭疽病等病害類型,以及根線蟲、蝸牛、紅蜘蛛等蟲害類型。通常采取物理結合化學方法開展預防工作,比如通過燈光或機械方式來誘殺和捕捉害蟲,或者通過將黑地膜鋪設在畦間的方式對雜草起到一定的抑制以及減少病蟲害防治等作用。針對蟲害防治,則應盡量選擇低毒且無殘留的農藥類型。比如針對枯萎病或者炭疽病應采用70%甲基托布津800 倍液或50% 退菌特1 000 倍液開展噴霧防治工作。針對根線蟲,應采取1.8% 阿維菌素乳油1 000~ 1 500 倍液開展灌根防治工作。針對蝸牛、蛞蝓等軟體害蟲則應采用30% 聚醛·甲萘威制成毒餌進行誘殺,所用毒餌通常由聚醛·甲萘威、豆餅、玉米餅或糠制成,并在田間均勻撒施,或者是將其炒香之后提升效果。
面對火龍果良好的市場前景,在種植管理火龍果時,應從選地、選種、育苗、合理密植、人工授粉、施肥管理等方面做好種植管理工作,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還要積極構建成熟的種植管理和技術體系,加快火龍果種植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