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舸揚
萬古江河,浩渺繁星下的河西走廊安靜神秘,千佛洞里亦是安然祥和。月牙泉映著九層樓上的燈塔,鳴沙山傍著無邊大漠的駝鈴……
莫高人,在守望一份份深情,他們是我心中的偶像、夢里的英雄。
幾回夢里到敦煌,看鹿王本生、藥師經(jīng)變,抑或是逢上常書鴻先生。常先生在巴黎留學,看到了一本關于敦煌藝術的圖冊,由此,對敦煌藝術產(chǎn)生濃厚興趣,遂回國參與敦煌研究,成為首任敦煌藝術研究所所長。他經(jīng)歷過妻離子散、艱苦環(huán)境,但都始終如一,為保護敦煌盡心竭力。
與他仿佛摯友般促膝長談,我問:“信佛?”他言:“不,但我心中有佛,敦煌便是我心中的佛?!币粏栆淮穑悄菢拥膱詻Q,雖是夢境,但我堅信常老定這般所想。不然,不會“一生苦斗業(yè)”,更不會“苦衛(wèi)數(shù)十載”!
莫高人的縮影,一個文博人的縮影,我像走進他的心里,感動至深,又像在他身邊徘徊,未曾懂得那份偉大。這便是我心中的英雄偶像!
同為敦煌守護者,樊錦詩曾著書《我心歸處是敦煌》,讀罷令我血脈僨張,對敦煌莫高窟更添一絲熱衷與向往。
樊老師是江南人,分配到西北后,自然環(huán)境的惡劣帶來身體的不適,也很難和家人團圓。她不止一次想要離開戈壁,但同常先生一樣,她割舍不下敦煌,于是她也做出了抉擇——留下來。
在洛陽龍門石窟,我看到工作人員各司其職,檢查文物的師傅不管流下多少汗水,都在一絲不茍地護保每一窟、每一畫。除了莫高人,還有龍門人、云岡人、大足人,文博工作者繼中華之文明,開時代之勝景,永遠是我心中的英雄偶像。
從三星堆手持金杖的祭司到塑秦兵馬俑的工匠,從敦煌莫高窟的畫師到昭告紫禁城建成的永樂匠師,如今每一位文博人,都在接過歷史的接力棒,讓華夏文明生生不息!
‖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qū)第三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