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

        2021-12-23 07:50:40呂曉玲江金瑤
        關鍵詞:華人社區(qū)海外華人閩南

        ○呂曉玲 江金瑤

        海外華人社區(qū)漢語方言是方言的重要組成部分。海外華人社區(qū)漢語方言調查研究,是語言研究、漢語方言研究不能忽略的領域,因與不同國家主流、非主流語言的碰撞與接觸,讓海外華人社區(qū)漢語方言發(fā)生了與本土母體方言的不同變化。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更是海外漢語方言的核心組成部分。在此,我們有必要先對“閩南方言”做個界定。袁家驊等指出“閩南話分布在福建省南部廈門、漳州、泉州三市和龍溪、晉江、龍巖(一部分)等地區(qū)……此外,臺灣、廣東東部潮汕地區(qū)、雷州半島部分地區(qū),海南島,浙江南部的溫州、平陽、玉環(huán)和舟山群島,以及江西的鉛山、上饒、玉山,廣西東南部和四川境內的個別地點,也都屬于閩南話的活動范圍。再加上東南亞如菲律賓、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地的華僑中以及閩南人及廣東潮汕、海南島等地的人為多,因而,閩南話在華裔和華僑聚居的地區(qū),自然也成為當?shù)氐慕浑H工具之一了。據(jù)一般的估計,廣義的閩南話擁有人口至少在三千萬人左右?!?1)袁家驊等:《漢語方言概要》,北京:語文出版社,2001年,第237頁。我們采用袁家驊等對廣義的閩南方言分布范圍的界定。閩南方言地區(qū)有眾多旅外華僑,閩南方言在海外華人社區(qū)中是重要的通行語。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閩南方言作為閩南文化的載體,是聯(lián)結海內外同胞的重要紐帶。二十多年來,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研究方興未艾,其研究隊伍不斷壯大、研究力量不斷增強;研究范圍和研究內容不斷擴大;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不斷多樣化。本文試圖通過對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的相關研究(2)本文的研究對象是國內外學者研究海外華人社區(qū)的閩南方言情況,文獻檢索范圍為CNKI、讀秀、全國圖書館參考咨詢聯(lián)盟、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數(shù)據(jù)庫等網(wǎng)絡數(shù)據(jù)庫。進行梳理,對當前的研究動態(tài)進行述評,以此來明確未來的研究方向。

        一 研究隊伍壯大,研究力量增強

        20世紀90年代至今,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研究得到逐步發(fā)展并保持蓬勃向上的趨勢,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越來越得到學界的關注與重視。下圖是我們對可搜索到的相關研究成果(共58(3)部分研究成果只是零星提及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而且在各自的論著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我們暫時不統(tǒng)計在內。項研究成果,包括著作、期刊論文、學位論文和研討會論文等)所進行的統(tǒng)計(見圖1)。

        圖1 20世紀90年代以來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研究發(fā)文量

        從總體上看,20世紀90年代以來,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研究發(fā)文量呈波動遞增趨勢。1996—2000年的發(fā)文量是第一個小波峰,2001—2005年發(fā)文量又回跌至個位數(shù),2006年開始,發(fā)文量相較于之前有較大幅度的增加,2006—2021年發(fā)文量可達40篇,且2016—2021年是發(fā)文量最多的階段。

        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研究之所以得以蓬勃發(fā)展,主要有以下幾個影響因素:(1)隨著閩南方言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閩南方言研究涵蓋面不斷擴大,方言學家們逐漸把眼光投向此前較少為人關注的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2)在海外,受當?shù)卣Z言政策等因素的影響,華語逐漸替代閩南方言,成為華人社區(qū)的通行語,閩南方言日漸萎縮,因此,記錄、研究海外華人社區(qū)的閩南方言成為當下的重要任務;(3)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對海外漢語方言研究的支持,目前已立項的項目至少有暨南大學陳曉錦教授主持的“東南亞華人社區(qū)漢語方言比較研究”(4)海外華人社區(qū)的漢語方言研究涵蓋了海外華人社區(qū)的閩南方言研究,因此項目名稱雖為“東南亞華人社區(qū)漢語方言比較研究”,但已包含東南亞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研究。下文其他項目課題和相關學術研討會,如“東南亞華人語言學術研討會”及“海外漢語方言國際研討會”同理。(一般項目,項目批準號為07BYY017)、“海外華人社區(qū)漢語方言與文化研究”(重大項目,項目批準號為14ZDB107)和“美國華人社區(qū)漢語方言與文化研究”(重點項目,項目批準號為14AYY005),課題組赴北美、南美、東南亞、非洲等國家和地區(qū)華人社區(qū)開展調查,此外還有深圳大學丘學強教授主持的“圖片上的境外漢語方言研究暨配套圖庫平臺建設”(一般項目,項目批準號為17BYY070)等(5)參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數(shù)據(jù)庫。;(4)相關研討會的召開,例如20世紀90年代由廈門大學李如龍教授召集召開的“東南亞華人語言學術研討會”以及21世紀以來多屆“海外漢語方言國際研討會”的舉辦。(5)“海外漢語方言研究”專欄的設立。暨南大學《南方語言學》雜志創(chuàng)刊后有專欄討論海外漢語方言,其中不乏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的研究?!赌戏秸Z言學》是廣東省普通高校人文重點研究基地——暨南大學漢語方言研究中心主辦的以方言及語言學相關問題為主要內容的專業(yè)性學術雜志,經(jīng)多年發(fā)展,已出版17輯,并從2014年開始定為半年出一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對海外漢語方言研究的支持及多個相關專題學術研討會的召開鼓舞了許多閩南方言研究者,他們也開始將更多關注的目光投向海外的閩南方言研究領域。

        在前述種種因素的影響下,國內外學界涌現(xiàn)出一批致力于研究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的專家學者,他們投身于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研究的領域并取得一批顯著的成果。這些專家學者有陳曉錦、李如龍、楊啟光、周長輯、周清海、董忠司、吳芳、楊迎楹、林倫倫、張嘉星、陳李茂、甘于恩、游汝杰等。其中,尤以陳曉錦教授牽頭的海外華人社區(qū)漢語方言研究工作取得較為突出的一系列成果,著有專著如《馬來西亞的三個漢語方言》(6)陳曉錦:《馬來西亞的三個漢語方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3年。、《泰國的三個漢語方言》(7)陳曉錦:《泰國的三個漢語方言》,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2010年。和《東南亞華人社區(qū)漢語方言概要(上中下)》(8)陳曉錦:《東南亞華人社區(qū)漢語方言概要(上中下)》,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14年。等,論文如《中南半島五國華人社區(qū)及華人語言現(xiàn)狀》(9)陳曉錦:《中南半島五國華人社區(qū)及華人語言現(xiàn)狀》,載陳曉錦、張雙慶主編:《首屆海外漢語方言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35—47頁。和《越南、柬埔寨、老撾三國潮州話訓讀現(xiàn)象比較》(10)陳曉錦:《越南、柬埔寨、老撾三國潮州話訓讀現(xiàn)象比較》,《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第79—84+139頁。等,這些研究成果對東南亞國家華人社區(qū)的閩南方言進行了考察,詳細記錄了當代華人閩南方言的語音、詞匯和語法等,清晰地呈現(xiàn)出東南亞華人社區(qū)的閩南方言面貌,為后續(xù)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中,陳曉錦編著的《東南亞華人社區(qū)漢語方言概要(上中下)》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東南亞華人社區(qū)漢語方言比較研究”的最終成果,成果2012年以“優(yōu)秀”等級獲得鑒定通過,并于2020年獲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茖W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這是一本論述整個東南亞華人社區(qū)漢語方言的著作,是一次大面積調查研究海外華人社區(qū)漢語方言的一部力作。全書150萬字,涵蓋了東南亞10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文萊、菲律賓、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華人社區(qū)的29個方言點,其中關于閩方言的有6個福建閩南話,7個潮州閩南話。

        二 調查地區(qū)擴大,調查內容逐漸全面

        (一)調查地區(qū)擴大

        我們對前述58項研究成果的調查地區(qū)進行統(tǒng)計,見圖2:

        圖2 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不同調查或研究地區(qū)2006年前、后的發(fā)文量

        從總體上看,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研究多關注于東南亞地區(qū)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的使用情況。在2006年以后(11)以2006年作為劃分的時間點主要基于以下兩點考慮:一是根據(jù)圖1的發(fā)文量,1991年至2005年間相關研究的發(fā)文量較少,自2006年開始,相關研究發(fā)文量增幅較為顯著;二是調查或研究東南亞以外其他地區(qū)的相關文章的發(fā)表時間都在2006年以后。(在我們可檢索到的文獻中,應該是2018年以后),有學者開始關注其他地區(qū)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的使用情況。

        東南亞是中國海外移民最多的地區(qū)之一,東南亞華人大部分祖籍地是福建和廣東,福建籍華人大多使用福建閩南話,廣東籍華人則大多使用潮汕閩南話。也因此,東南亞是海外閩南籍、潮汕籍華人最活躍的地區(qū),該地區(qū)的閩南方言在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中最有活力,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研究絕大多數(shù)以東南亞地區(qū)的華人閩南方言作為研究對象。如王建設《泰國曼谷華人潮汕話記略》(12)王建設:《泰國曼谷華人潮汕話記略》,載陳曉錦、張雙慶主編:《首屆海外漢語方言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97—99頁。對泰國曼谷兩位第三代華人的潮汕話進行調查,記錄并描寫了曼谷潮州話的語音、詞匯情況;林碧玉《探討檳榔嶼福建話特色的形成》(13)林碧玉:《探討檳榔嶼福建話特色的形成》,馬來西亞拉曼大學學士學位論文,2013年。對馬來西亞檳榔嶼福建話的語音、詞匯進行描寫分析,并簡單地探討了檳榔嶼福建話形成的歷史及社會原因;高然《印尼蘇門答臘北部的閩南方言》(14)高然:《印尼蘇門答臘北部的閩南方言》,載李如龍主編:《東南亞華人語言研究》,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165—194頁。對蘇門答臘島北部的亞奇省華人社區(qū)進行研究,就該地閩南方言的語音特點、詞匯特點、語法例句進行描寫;陳曉錦《老撾萬象市的潮州話》(15)陳曉錦:《老撾萬象市的潮州話》,《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第62—65頁。對老撾萬象市潮州話的語音、詞匯、語法以及訓讀現(xiàn)象進行分析,指出老撾的潮州話一方面保留了潮州話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也產(chǎn)生了一些變異。

        除了東南亞的華人社區(qū),歐美地區(qū)也有閩南方言社區(qū)。由于閩南籍、潮汕籍、臺灣籍華人在這些地區(qū)的遷移人口數(shù)量較少,閩南方言的活力度遠不如在東南亞地區(qū)。不過這不應該成為我們忽略這些地區(qū)的理由。有少數(shù)研究對歐美地區(qū)的華人閩南方言進行研究。目前,我們可搜集到的研究有:吳芳《巴黎潮州華人與潮州話概說》(16)吳芳:《巴黎潮州華人與潮州話概說》,《賀州學院學報》2018年第4期,第38—43頁。對巴黎13區(qū)的二代潮州人進行調查,主要調查潮州話在語音、詞匯使用和詞法方面的特點,以及當代巴黎潮州籍華人的語言使用態(tài)度;陳淑娟、史皓元《美國新澤西州的臺灣移民閩南語語音的調查研究——一個臺中移民家庭的調查分析》(17)陳淑娟、史皓元:《美國新澤西州的臺灣移民閩南語語音的調查研究——一個臺中移民家庭的調查分析》,載陳曉錦主編:《漂洋萬里覓鄉(xiāng)音——第五屆海外漢語方言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8年,第104—117頁。對移民至美國的臺中漳腔家庭的三代人進行語音調查,分析該家庭不同世代的人在語音上的變異情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討論臺灣閩南方言的漳、泉競爭以及新興的音變。

        (二)調查內容逐漸全面

        就調查內容來看,有部分研究以總體觀之:從語言的三要素——語音、詞匯、語法著手,對某國家、某地區(qū)的閩南方言進行研究,如前述陳曉錦的三部專著,再如李如龍主編的論文集《東南亞華人語言研究》(18)李如龍:《東南亞華人語言研究》,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年。收錄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研究的相關成果數(shù)篇,又如周長楫和周清?!缎录悠麻}南話概說》(19)周長楫、周清海:《新加坡閩南話概說》,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2000年。對新加坡的閩南方言進行記錄、描寫,并討論了新加坡閩南方言的發(fā)展及變化;潘家懿《柬埔寨潮汕話記略》(20)潘家懿:《柬埔寨潮汕話記略》,《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997年第4期,第80—84頁。及《柬埔寨第三代華人潮汕話記略》(21)潘家懿:《柬埔寨第三代華人潮汕話記略》,載李如龍主編:《東南亞華人語言研究》,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206—213頁。調查、記錄、描寫了柬埔寨潮汕籍華僑華人的潮汕話。有的則就以往的考察進一步總結、論述,其中較為出彩的有李如龍《東南亞閩南方言的分布和變異》(22)李如龍:《東南亞閩南方言的分布和變異》,載陳曉錦主編:《漂洋萬里覓鄉(xiāng)音——第五屆海外漢語方言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8年,第7—17頁。,該文就以往的考察對東南亞閩南方言的變異進行論述,準確到位地概括了東南亞閩南方言變異的特點。

        大部分研究則還是采取微觀角度,走傳統(tǒng)方言研究的路子,就語音、詞匯、語法中一或兩個要素進行分析。詞匯研究是這三要素中研究數(shù)量較多的,大多涉及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中的詞匯借用現(xiàn)象,如李永明《新加坡潮州話的外語借詞和特殊詞語》(23)李永明:《新加坡潮州話的外語借詞和特殊詞語》,《方言》1991年第1期,第56—63頁。、李如龍《閩南方言和印尼語的相互借詞》(24)李如龍:《閩南方言和印尼語的相互借詞》,《中國語文研究》1992年第10期,第129—151頁。、林倫倫《潮汕方言和泰語的雙向借詞及其演變發(fā)展》(25)林倫倫:《潮汕方言和泰語的雙向借詞及其演變發(fā)展》,《民族語文》2006年第2期,第24—30頁。、張嘉星《論馬來語閩南方言借詞的地方性特征》(26)張嘉星:《論馬來語閩南方言借詞的地方性特征》,載王建設、孫汝建主編:《第二屆海外漢語方言研討會論文集》,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187—200頁。、楊啟光《印尼語閩南話借詞及其研究的文化語言學思考》(27)楊啟光:《印尼語閩南話借詞及其研究的文化語言學思考》,載陳曉錦、張雙慶主編:《首屆海外漢語方言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48—56頁。、張雙慶和潘家懿《泰語中的潮汕方言借詞試析》(28)張雙慶、潘家懿:《泰語中的潮汕方言借詞試析》,載王建設、孫汝建主編:《第二屆海外漢語方言研討會論文集》,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208—219頁。、李泰盛《泰語中潮州話借詞及其詞義嬗變說略》(29)李泰盛:《泰語中潮州話借詞及其詞義嬗變說略》,《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第72—76+92頁。、洪麗芬和羅榮強《閩南語與馬來語的詞匯互借現(xiàn)象》(30)洪麗芬、羅榮強:《閩南語與馬來語的詞匯互借現(xiàn)象》,《閩商文化研究》2012年第2期,第19—29頁。等,其他相關詞匯研究還有吳文芯《馬來西亞“檳城福建話”特征詞研究》(31)吳文芯:《馬來西亞“檳城福建話”特征詞研究》,《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第1期,第66—70+115頁。、陳佩英《印尼坤甸潮州方言詞匯研究——兼談印尼華裔學生的漢語教學》(32)陳佩英:《印尼坤甸潮州方言詞匯研究——兼談印尼華裔學生的漢語教學》,北京語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及《印尼坤甸潮州華人的詞匯變遷》(33)陳佩英:《印尼坤甸潮州華人的詞匯變遷》,《潮學研究》2020年第1輯,第168—180頁。、王碧華和陳李茂《泰國曼谷潮汕話與國內閩南話詞匯比較研究》(34)王碧華、陳李茂:《泰國曼谷潮汕話與國內閩南話詞匯比較研究》,《嘉應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8年第1期,第75—78頁。等。

        語音方面的研究也不少,有的從整體出發(fā),記錄、描寫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的聲韻調系統(tǒng),如楊迎楹《檳城閩南語語音研究》(35)楊迎楹:《檳城閩南語語音研究》,北京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邱克威《馬來西亞晉江話音系的構建——兼論馬來西亞漢語方言研究中的音系性質及其層級性問題》(36)邱克威:《馬來西亞晉江話音系的構建——兼論馬來西亞漢語方言研究中的音系性質及其層級性問題》,《南方語言學》第十三輯,2018年3月,第145—164頁。和王建設《傳承與變異——印度尼西亞第二代晉江人的語音特點》(37)王建設:《傳承與變異——印度尼西亞第二代晉江人的語音特點》,載王建設、孫汝建主編:《第二屆海外漢語方言研討會論文集》,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168—171頁。等。有的則具體關注語音系統(tǒng)的某一方面,或研究聲母,如陳曉錦《東南亞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的唇齒清擦音f聲母》(38)陳曉錦:《東南亞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的唇齒清擦音f聲母》,《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年第5期,第104—108頁。;或研究韻母,如吳芳《本土及海外粵東閩語-n韻尾的演變》(39)吳芳:《本土及海外粵東閩語-n韻尾的演變》,載王建設、孫汝建主編:《第二屆海外漢語方言研討會論文集》,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86—94頁。;或研究聲調的變異,如楊秀明《中國本土與海外閩南方言聲調差異及其成因》(40)楊秀明:《中國本土與海外閩南方言聲調差異及其成因》,《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2期,第109—117頁。、邱克威《馬來西亞漢語方言聲調變異及其社會因素的調查研究——以霹靂州北部三個相鄰漁村的普寧話為個案分析》(41)邱克威:《馬來西亞漢語方言聲調變異及其社會因素的調查研究——以霹靂州北部三個相鄰漁村的普寧話為個案分析》,《海外華文教育》2017年第2期,第258—267頁。和董忠司《馬來西亞檳榔嶼閩南語上聲變異初探——兼論檳榔嶼閩南語聲調格局的存古和創(chuàng)新》(42)董忠司:《馬來西亞檳榔嶼閩南語上聲變異初探——兼論檳榔嶼閩南語聲調格局的存古和創(chuàng)新》,載陳曉錦主編:《漢語方言在海外的播遷與變異——第四屆海外漢語方言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6年,第47—61頁。等。

        詞匯和語音研究是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的研究重點,至于語法方面專門的研究成果則較少。語法方面的分析多附在詞匯、語音研究之后,作為次要部分。不過盡管語法方面的專門研究較少,我們也發(fā)現(xiàn)有極少數(shù)研究成果,如林碧玉《馬來西亞檳城福建話句末助詞研究》(43)林碧玉:《馬來西亞檳城福建話句末助詞研究》,臺灣新竹:清華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年。從詞法的角度對檳榔嶼福建話的句末助詞進行研究。

        也有部分研究成果從方法論進行研究,如陳曉錦《論海外漢語方言的調查研究》(44)陳曉錦:《論海外漢語方言的調查研究》,《語文研究》2006年第3期,第55—59頁。及《海洋方言:漢語方言研究新視角》(45)陳曉錦:《海洋方言:漢語方言研究新視角》,《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4月14日第A07版。;從文獻整理或綜述角度進行研究的,如張嘉星《印尼、新、馬閩南方言文獻述要》(46)張嘉星:《印尼、新、馬閩南方言文獻述要》,《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3期,第73—76+81頁。、張永欽和吳潔《改革開放以來馬來西亞閩南方言研究文獻分析》(47)張永欽、吳潔:《改革開放以來馬來西亞閩南方言研究文獻分析》,《閩臺文化研究》2018年第2期,第77—81頁。;從傳播學角度進行研究的,如陳李茂和甘于恩《雷州話在東南亞的傳播》(48)陳李茂、甘于恩:《雷州話在東南亞的傳播》,《南方語言學》第十五輯,2019年12月,第119—121頁。。此外,百科性質的大型方言辭書——詹伯慧和張振興主編的《漢語方言學大詞典》(49)詹伯慧、張振興主編:《漢語方言學大詞典》,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7年。內容也涵蓋海外華人社區(qū)的漢語方言,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是涵蓋的這部分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體而言,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研究多著墨于語音和詞匯。這與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的特點相關,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在語音和詞匯方面與本土閩南方言差異最大,因此是眾多研究關注的重點。

        三 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多樣化

        從研究角度看,絕大多數(shù)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研究都是走傳統(tǒng)方言研究的路子,從語音、詞匯、語法角度對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進行記錄、描寫、分析。但在眾多研究中,也不乏有專家學者另辟蹊徑,運用社會語言學、文化語言學等交叉語言學學科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對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進行調查研究。如從文化語言學角度:楊啟光《印度尼西亞華人的日常用語及其文化認同探析——印尼華人文化建構中的語言文化機制研究》(50)楊啟光:《印度尼西亞華人的日常用語及其文化認同探析——印尼華人文化建構中的語言文化機制研究》,載李如龍主編:《東南亞華人語言研究》,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125—153頁。從歷史文化角度,關注印尼華人的文化認同傾向,探討印尼華人日常用語的演變;楊啟光《印尼語閩南話借詞及其研究的文化語言學思考》(51)楊啟光:《印尼語閩南話借詞及其研究的文化語言學思考》,載陳曉錦、張雙慶主編:《首屆海外漢語方言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48—56頁。從社會文化角度剖析印尼閩南方言借詞系統(tǒng)的層次性。從社會語言學角度:楊迎楹《北馬福建話言語社區(qū)》(52)楊迎楹:《北馬福建話言語社區(qū)》,《中國語言戰(zhàn)略》2019年第1期,第41—48頁。采用言語社區(qū)理論,探討北馬福建話言語社區(qū)的形成;游汝杰《泰國潮州籍華裔語言使用情況調查報告》(53)游汝杰:《泰國潮州籍華裔語言使用情況調查報告》,《海外華文教育》2015年第1期,第52-63頁。運用社會語言學的方法,調查泰國潮州籍華人的語言使用情況,包括語言的使用頻率、語言能力以及語言態(tài)度和期望;此外,還有陳李茂《近年馬來西亞、新加坡漢語方言使用狀況》(54)陳李茂:《近年馬來西亞、新加坡漢語方言使用狀況》,《方言》2019年第3期,第380—384頁。;洪麗芬《試析馬來西亞華人母語的轉移現(xiàn)象》(55)洪麗芬:《試析馬來西亞華人母語的轉移現(xiàn)象》,《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8年第1期,第32—41頁。。

        從研究方法看,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研究離不開實地調查,因此田野調查法是大多數(shù)研究最重要也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前述絕大多數(shù)研究都采用了這種調查方法。同時,為了更清楚地掌握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在離開本土之后發(fā)生的變異情況,這些研究常常還要用到比較法。比較法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共時比較法,主要是將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與本土閩南方言比較、與當代的其他漢語方言如粵語、客家話比較或與當?shù)氐钠渌Z言比較,前述研究中的《巴黎潮州華人與潮州話概說》《泰國曼谷華人潮汕話記略》和《馬來西亞“檳城福建話”特征詞研究》等就運用了共時比較法;另一種則是歷時比較法,通過對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與方言歷史文獻的比較,考察方言的動態(tài)演變情況,馬重奇《海上絲綢之路與漢語閩南方言在東南亞一帶的傳播——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閩南方言音系個案研究》(56)馬重奇:《海上絲綢之路與漢語閩南方言在東南亞一帶的傳播——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閩南方言音系個案研究》,《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1期,第177—188頁。是該類研究中較為出彩的一篇論文;也可通過考察多代華人的語言使用情況,推斷方言的演變動態(tài),如前述研究中的《美國新澤西州的臺灣移民閩南語語音的調查研究——一個臺中移民家庭的調查分析》。除了前述研究方法,另有部分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如前述的《泰國潮州籍華裔語言使用情況調查報告》。

        四 結語及展望

        總體而言,20世紀90年代以來,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的研究隊伍不斷壯大,研究力量不斷增強;調查地區(qū)不斷擴大,調查的內容也日趨全面;其研究過程中也運用了新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研究已取得一批數(shù)量可觀的研究成果。

        雖然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但我們尚不能松懈。隨著漢語國際化的歷史進程大大加快,海外的漢語方言與國內的漢語方言一樣,呈萎縮的趨勢,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快調查和研究的進程。未來,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研究仍大有可為,具體來說還有可繼續(xù)推進的路徑:

        (1)擴大調查地區(qū),深入挖掘此前尚未被關注的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一方面,在陳曉錦教授及其他相關學者的帶領下,東南亞地區(qū)的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一些東南亞國家、地區(qū)的閩南方言面貌基本清晰,但不排除存在一些特殊地區(qū)的閩南方言仍未被學界關注到。另一方面,東南亞地區(qū)以外的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或許不如在東南亞地區(qū)富有活力,但仍是我們不可忽略的存在。海外華人社區(qū)的閩南方言研究范圍有新的拓展,例如,暨南大學陳曉錦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海外華人社區(qū)漢語方言與文化研究”,五個子項目之一的“海外華人社區(qū)閩方言與文化研究”,其研究視角不再局限于東南亞地區(qū),而是拓展到加拿大溫哥華和法國巴黎華人社區(qū)的閩南方言研究。

        (2)將共時比較與歷時比較相結合。在了解掌握當代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的基本面貌的基礎上,關注其歷時的演變動態(tài)。而歷時的比較則可以通過研究當?shù)氐拈}南方言歷史文獻、調查幾代華人的語言使用情況等途徑實現(xiàn),如在方言歷史文獻方面,東南亞地區(qū)存在一批數(shù)量可觀,用閩南方言書寫的珍貴方言歷史文獻,如《華夷通語》《通語津梁》《通夷新語》(《華夷通語》的校訂版)、《滿刺加國譯語》等,這些文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一歷史時期東南亞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的面貌,對這些文獻進行研究或許可以讓我們更了解東南亞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歷史演變的動態(tài)。當前,已有少數(shù)研究采用這一研究方法,但相關的研究還不夠,今后的路還很長。

        (3)多角度對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進行研究,尤其是從社會學、文化學角度來研究。海外漢語方言正處于急劇變化過程中,“研究急劇變化中的語言,除了可以使用傳統(tǒng)的方法之外,更需要采用社會語言學的多人次采樣調查方法、定量分析方法,來研究語言變異和語言使用情況,研究海內外漢語都應該如此”(57)游汝杰:《漢語研究的當代觀和全球觀》,《語言戰(zhàn)略研究》2021年第3期,第86—96頁。。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研究,離不開對華人社會、華人文化的關注和探討。雖然當前已有學者、課題項目涉及相關的研究,但這些遠遠不夠。

        (4)開展海外華人社區(qū)漢閩南方言的多模態(tài)的記錄和研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途徑:錄制第一手的音頻、視頻并轉寫標注海量音視頻語料,鼓勵方言學者和計算機處理、語音識別技術專家開展合作研究;分地點對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做相關文字材料的記錄,同時搜集和整理當?shù)亻}南方言歷史文獻及研究文獻;拍攝和整理當?shù)亻}南方言文化典藏圖片,收錄方言文化圖片及其方言名稱(漢字)、讀音(音標)、解說,以圖帶文,一圖一文,圖文并茂;建設網(wǎng)絡版海外華人社區(qū)閩南方言文化博物館,方言網(wǎng)絡博物館是保存、展示、共享海外漢語方言的良好載體。這種綜合記錄和研究將使研究成果更為豐滿。

        猜你喜歡
        華人社區(qū)海外華人閩南
        海外華人如何歡度“中國年”?
        華人時刊(2023年1期)2023-03-14 06:42:56
        閩南文化傳承
        快樂語文(2021年11期)2021-07-20 07:41:48
        吳松柏的閩南威士忌小鎮(zhèn)
        海峽姐妹(2020年10期)2020-10-28 08:08:20
        當前廣府籍海外華人統(tǒng)戰(zhàn)工作研究
        CHINATOWN EXPRESS TEXT AND PHOTOGRAPHY
        閩南,閩南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24
        THE LEFT—BEHIND VILLAGE
        閩南拍胸舞迎來臺灣小弟子
        海峽姐妹(2017年8期)2017-09-08 12:16:45
        THE LEFT-BEHIND VILLAGE
        漢語世界(2017年1期)2017-03-07 18:01:05
        海外華人尋偶眾生相
        華人時刊(2016年17期)2016-04-05 05:50:39
        99热这里只有精品69| 国精产品一区一区二区三区mba|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精品美女主播一区二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爆乳| 国产av精国产传媒|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果冻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亚洲二区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蜜夜内射| 中文字幕 人妻熟女|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av|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 国产丶欧美丶日本不卡视频| 亚洲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人妻诱惑| 九一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偷拍视频| 欧美最大胆的西西人体44| 亚洲熟妇色xxxxx欧美老妇| 视频在线播放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婷婷久久爽一下| 8ⅹ8x擦拨擦拨成人免费视频 | 伊人狼人大香线蕉手机视频| 国产乡下妇女做爰| 国产欧美日韩a片免费软件| 午夜无码国产18禁| 色婷婷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无码| 国产情侣自拍偷拍精品| 性欧美长视频免费观看不卡|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 亚洲va中文字幕欧美不卡| 亚洲高清国产一区二区| 天天影视性色香欲综合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中文色婷婷久久久精品|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在线国产| 日本特殊按摩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