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根 陳靜
與交通相關空氣污染暴露對人體有怎樣的負面影響?
記者8日獲悉,復旦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闞海東教授、陳仁杰教授課題組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交通污染或導致外周血多條通路出現(xiàn)紊亂而致病。
據(jù)了解,中國學者率先采用隨機交叉對照設計方法,全面地揭示了交通污染所致人體外周血生物活性物質(zhì)的變化,為探索交通污染暴露所致機體健康效應的作用機制提供了豐富的支持性證據(jù),也為未來探索交通污染暴露對人體健康效應的影響及機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他們的相關研究論文已發(fā)表在最新一期國際學術期刊《有害物質(zhì)雜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據(jù)悉,與交通相關空氣污染是大氣污染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交通污染對人體健康影響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為此,闞海東、陳仁杰課題組設計了隨機交叉對照方法,志愿者以隨機順序先后暴露于交通污染較重的路口以及遠離交通污染的公園4小時。暴露結束后1小時內(nèi),采集外周血,隨機挑選35對樣本,進行相關檢測。
在暴露期間,馬路組中細顆粒物(PM2.5)、超細顆粒物(UFP)、黑炭(BC)、二氧化氮(NO2)以及一氧化碳(CO)的平均濃度分別約為公園組各污染物濃度的2-4倍。
闞海東教授強調(diào),在本研究中,交通污染暴露是一種急性暴露,通常并不會直接導致一些特異性疾病的發(fā)生。但這些結果提示,交通污染暴露可能會導致機體一系列信號通路的紊亂,從而引起健康風險的增高,比如,會影響免疫系統(tǒng)以及造血系統(tǒng)功能;使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發(fā)生風險的增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