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開明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第五十四研究所,河北 石家莊 050081)
在無線通信領域,電子設備正朝著小型化、模塊化以及輕量化方向發(fā)展。在設備體積變小、熱流密度變大的情況下,如何對設備進行合理的熱設計尤為重要。某電子設備整機熱耗54 W、環(huán)境溫度為55 ℃的條件下,通過自然散熱不能滿足散熱要求。設備需選擇安裝風扇或合理的風道設計,通過強迫風冷將熱量散到環(huán)境中。通過熱仿真,對結構散熱方案和風道結構進行優(yōu)化[1]。
某項目電子設備的應用環(huán)境為機載,要求設備輕型化和小型化。在此前提下,合理的熱設計和結構設計尤為重要。此電子設備的設計原則是合理布局模塊分層,在滿足熱設計指標的前提下優(yōu)化風道與散熱器尺寸,并對設備進行減重處理[2]。
設備主要由電源模塊、終端模塊以及接口模塊等組成??紤]設備內各模塊的互聯(lián)關系,設備總體布局采用分層式結構,如圖1所示。設備分為3層,上層為接口模塊,中間為終端模塊,下層為電源模塊,風機安裝在設備后端。
圖1 設備結構布局
設備內主要熱源為電源模塊的兩個熱敏器件(環(huán)境溫度55 ℃,要求殼溫小于85 ℃),熱耗分別為12 W、8 W。終端模塊的6個熱敏器件熱耗分別為3 W、4 W、3 W、5 W、2 W以及5 W,接口模塊的3個熱敏器件熱耗分別為5 W、5 W以及2 W,整個設備的熱耗為54 W。針對此設備的使用環(huán)境,散熱方式一般為自然散熱或強迫風冷。由于設備熱耗大,自然散熱無法滿足散熱需求,因此選用強迫風冷,其具有設備簡單、工作可靠、維護簡便以及費用低等優(yōu)點[3]。
繼承以往的安裝形式,電源模塊的熱敏器件貼殼底散熱。其余模塊的熱敏器件通過導熱塊將熱量傳導至散熱器,通過風道內的風將熱量帶入大氣環(huán)境。根據(jù)熱平衡方程,初步確定風機風量。散熱器選擇合適的尺寸參數(shù),在實現(xiàn)散熱的同時兼顧輕量化設計。通過仿真,檢驗熱設計的結果,并根據(jù)仿真結果調整設計參數(shù),降低風道的風阻,使所有元器件均在低于額定溫度的情況下工作。
1.2.1 風機選型
設備散熱所需的風量應等于各發(fā)熱器件散熱所需風量之和,根據(jù)熱平衡方程得出整機的通風量為:
式中,Φ為系統(tǒng)總熱耗功率,本例中為54 W;Cp為空氣的比熱容,常壓下為1 005 J/(kg·℃);ρ為空氣密度,常壓下為1.06 kg/m3;Δt為系統(tǒng)出風口和進風口的溫度差,通常取10 ℃[4]。計算得出通風量為18 m3/h,由于系統(tǒng)中存在風阻,風機不可能工作在最大風量處,因此參考選型手冊中風機工作曲線中的最佳工作風量選擇1個ebm PAPST 3414NHH風機[5]。
1.2.2 散熱器設計
根據(jù)設備結構形式,選擇簡單實用的片式散熱器,基板尺寸為187.5 mm×142 mm×2 mm,散熱肋片厚度2 mm、高度6 mm、長度162 mm。查詢相關文獻可知,采用強迫風冷時,滿足系統(tǒng)溫升在30 ℃以下,熱流密度應小于0.08 W/cm2。設備總熱耗54 W,設計散熱器散熱面積應大于675 cm2。設肋片數(shù)量為n,則散熱表面積為187.5×142+2×6×162×n>67 500,得出n大于21.02??紤]加工的工藝性,選取肋間距為6 mm,此時散熱器效率最高[6,7]。
利用電子設備熱仿真軟件6sigma簡化不必要的非熱敏器件,只建立熱敏器件、散熱器以及風機等模型,簡化仿真模型,節(jié)省計算資源。對各熱敏器件附加熱耗、材料等信息,設置大氣環(huán)境參數(shù),合理的細化計算網(wǎng)格[8]。通過熱仿真,得到圖2和圖3所示的溫度場和流場分布圖。
圖2 Y向截面溫度分布云圖
圖3 X向空氣流速云圖
從圖2可知,電源模塊熱敏器件最高殼溫88.4 ℃,有停機風險;其余熱敏器件殼溫不超過80 ℃,滿足正常使用要求;電源模塊熱敏器件貼殼底散熱效果不理想,需優(yōu)化散熱路徑。
從圖3散熱器X向空氣流速云圖可以看出,各層間的空氣流速不均勻,會使通風散熱的效率降低。究其原因,風扇安裝后距設備后端空間太小,風道進氣口和出氣口間壓強太大,空氣流通阻力大。因此,風扇不能距設備后端太近,需調整安裝尺寸,增加風道空間[9]。
針對以上結論提出優(yōu)化思路,將電源模塊的熱敏器件通過蓋板散熱,蓋板設計散熱齒,通過風道內的流動空氣將電源模塊的熱量散出去[10]。風扇安裝后距設備后端尺寸分別改為35 mm、40 mm、45 mm以及50 mm,對上述4種工況進行熱仿真,對比仿真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各種工況下的仿真結果對比
對比流場結果如圖4所示。
圖4 流場云圖對比
對上述電源模塊優(yōu)化后的散熱方案進行仿真,仿真結果如圖5所示。
圖5 優(yōu)化后的Y向截面溫度分布云圖
當電源模塊內熱敏器件改為貼蓋板散熱后,熱敏器件殼溫為80.7 ℃,符合使用要求。將風扇安裝位置遠離設備本體后,風量增加、風阻減小,風道內流量更加均勻。仿真結果表明,風扇距設備本體40 mm為最優(yōu)尺寸。
本文通過理論計算選取散熱器參數(shù)與風扇參數(shù),然后進行熱仿真,根據(jù)仿真結果優(yōu)化散熱方案。通過對優(yōu)化前后仿真結果的對比可知,針對此電子設備所選的風扇安裝在設備后端40 mm處風阻最小,風道內流量更加均勻。電源模塊在滿足結構強度要求的前提下,改變傳統(tǒng)的安裝形式,改為貼散熱器散熱,熱敏器件殼溫降低了7.7 ℃,符合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