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利
8月10日,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小米”)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雷軍豪擲3.7億元回饋當初購買小米手機的第一代用戶。如此“凡爾賽”的寵粉舉動,得益于小米所取得的成績,多家市場數據調查機構給出的數據顯示,2021年小米Q2銷量首次超過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廠商,僅次于三星。
從北京中關村銀谷大廈807室,到望京卷石天地,再到清河五彩城,最后到自建的小米科技園。從始發(fā)站到終點站,在地圖上看直線距離不過6.9公里,小米已經跑過了11年。
樸素的愿望萌芽——小米由來
如果不是《硅谷之火》的引領,或許就不會有今天的小米。
1987年,正在武漢大學計算機系讀大一的雷軍,在學校圖書館讀了《硅谷之火》這本書,一個樸素的愿望就此萌芽:像喬布斯一樣創(chuàng)辦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創(chuàng)造出偉大的產品,改變每個人的生活。
從青年時代開始,雷軍就在中國科創(chuàng)界打拼,他曾擔任過金山軟件的CEO,也是投資過包括UC、YY和迅雷等多家科技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的著名天使投資人,感受過高光時刻的閃耀,也體味過低至塵埃的煎熬。正是在這種真實而壯烈的升騰跌宕中,他學會摸索世界的規(guī)律。
11年前,移動互聯(lián)網的崛起,雷軍瞅準了未來智能手機終端市場的商機,終于在他40歲生日那天,立志終結中國山寨手機橫行的亂象,實現(xiàn)大學時的夢想。
于是他開始招兵買馬,尋找靠譜的合伙人。雷軍很清楚他需要一個懂互聯(lián)網、懂軟件、懂電商,還要懂硬件制造的團隊。他急需一批業(yè)內經驗豐富的、價值觀一致的人并肩作戰(zhàn),而且他還知道去哪里找、如何找他需要的優(yōu)秀人才。
或許是機緣巧合,也或許是惺惺相惜,林斌、黎萬強、黃江吉三位和雷軍一樣,有過拆卸當時市面上所有手機的經歷,幾位電子發(fā)燒友一拍即合,他們也成了公司的創(chuàng)始合伙人。2009年底到2010年3月,雷軍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達到十幾個人的規(guī)模。在辦公室還處于裝修布置階段,幾位創(chuàng)始人則在餐巾紙上交流想法。而年輕的工程師們每天準時約在星巴克的某個角落寫代碼,寫累了就絞盡腦汁為“新生兒”取名的事情進行民主討論。
而縈繞在雷軍腦海的是他最喜歡的一句話——“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于是,大家提議公司取名叫“大米”。作為當時最大的投資人,劉芹認為,“互聯(lián)網應該回避大而全,取小不取大,平實又簡單,干脆就叫小米吧。”這個名字贏得了所有初創(chuàng)隊員的認同。
后來,雷軍進一步闡釋了這個名字的含義:米的拼音是MI,可以理解為Mobile Internet,即移動互聯(lián)網;MI也可以理解為Mission Impossible,表示小米要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同時,雷軍也希望用“小米加步槍”的革命浪漫主義精神來征服世界制造業(yè)。
在公司名稱確定以后,雷軍向所有人宣告,小米將是他工作生涯的終點,這也可以說是他在給初創(chuàng)團隊吃“定心丸”。
至今,大家仍記得,在中關村銀谷大廈807室,包括創(chuàng)始合伙人、投資人和員工共十多人,分食一大鍋煲了將近5個小時的小米粥,當大家端起熱氣騰騰的粥合影留念時,大有結拜兄弟歃血為盟的氣魄。雷軍說:“今天,我們正式走上了創(chuàng)業(yè)的道路?!?每個人的心里,同樣熱氣騰騰。
那一天,是2010年4月6日,算是個稀松平常的日子。
那一天,大家都穿戴隨意。雷軍也穿著他常穿的深藍色牛仔褲,一件襯衫,一雙運動鞋。一如我們現(xiàn)在每次在新品發(fā)布會上看到他的衣著裝扮一樣。
“要做最好的手機,賣一半的價錢,靠性價比推動智能手機在全球的普及?!蓖顿Y界一些熟悉雷軍的朋友,聽聞他要從零開始做手機,均表示這個夢想足夠大、這個想法近乎瘋狂、這個事情相當不靠譜。但當一向對趨勢很敏感并對其分析很透徹的雷軍把新公司的運營模式、商業(yè)邏輯描述出來后,居然有那么多人愿意跟著小米一起干。
機遇和風險如同孿生兄弟。在創(chuàng)投圈,生和死每天都在繼續(xù)。就這樣,小米這支被外界形容為臥虎藏龍的豪華團隊,靠著鋼鐵般的意志力和對瀕死感的忍耐力,直面強勁的競爭對手,包括國外的蘋果、三星、摩托羅拉,還有國內的華為、中興和聯(lián)想。
讓用戶享受科技的樂趣
在功能機向智能機跨越的2010年,有人已經預見到智能手機將對人類生活做出重要改變。蘋果在2010年6月發(fā)布了iPhone 4,毫無疑問地成為當時備受全球關注的一款智能手機。
在中國市場上,智能手機的風口清晰可見。此時,小米認識到只做軟件最終肯定會受制于人,在明確了自己的優(yōu)勢和未來可能面臨的挑戰(zhàn)后,雷軍確定了軟硬件必須一起做的思路。
剛成立的小米,并沒有立即制造手機,而是開發(fā)了一款基于安卓、深度優(yōu)化和定制的第三方操作系統(tǒng)MIUI。雖然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但是小米公司內部正在進行一場熱火朝天的創(chuàng)新革命。
MIUI專門針對中國人的習慣定制,每周更新一次,在官網上可以免費下載安裝。和其他系統(tǒng)開發(fā)的模式不同,對于如何改善和優(yōu)化產品,小米的產品經理和工程師們都是與用戶直接溝通,在得到用戶反饋后,他們會有針對性地對系統(tǒng)和界面進行修改。這是一個開先河的系統(tǒng)開發(fā)模式,引起了一些手機發(fā)燒友的注意。這些發(fā)燒友都是手機專家,他們體驗MIUI并在論壇里反饋改進意見,給產品經理源源不斷地輸送創(chuàng)意和靈感。強大的用戶參與度讓MIUI在半年時間內積累了50多萬粉絲。
為了讓更多的用戶參與進來,MIUI論壇上經常舉辦各種各樣有趣的活動。小米產品經理曾策劃過一個“我是手機控”的話題活動,因其懷舊和趣味性的特點,很快就吸引了超過200萬人參與。直到今天,這個活動依然是一個經典案例。
有了MIUI的粉絲基礎,小米便開始著手研制智能手機。要做智能手機就要尋找硬件供應商,資金門檻、供應商關系成為彼時小米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
當時,由于很多供應商都飽受“山寨手機”之苦,所以對新的品牌略顯抵觸。加上不少供應商對采購方也有要求,即合作之前先拿出三年的財務報表。作為行業(yè)內新成立的公司,當時并沒有供應商看好小米的模式,小米深感力不從心。
在手機屏幕方面,小米鎖定了當時全球頂級的屏幕供應商夏普。但是雷軍團隊一次次遠赴日本跟夏普談判都沒有成功。2011年3月,日本發(fā)生地震,核輻射泄漏,雷軍團隊依然不愿放棄機會,在飛去日本的偌大航班上,只有小米的團隊成員,當他們再次出現(xiàn)在對方公司時,夏普高層被小米的誠意打動,最終答應合作。不到一年時間,小米就成為夏普在亞太地區(qū)最大的客戶。正是憑著這股執(zhí)著和魄力,以及小米操作系統(tǒng)MIUI上的幾十萬用戶,在面臨困境時,小米克服了一個個難關。
2011年8月,小米1正式對外發(fā)布,市場上第一款雙核1.5G、4英寸屏幕、800萬像素攝像頭、通話時間900分鐘、待機時間450小時的手機誕生,所有的一切都是頂級配置。小米的定價也考量著創(chuàng)業(yè)者的商業(yè)智慧和商業(yè)判斷。當時很多消費者認為國產手機等同于山寨機。為了改變這種觀念,小米向公眾拆解分析自己的手機,高通處理器、三星內存條、夏普顯示屏,小米手機擁有世界一流的硬件,同時搭配最快迭代速度的MIUI。而這樣的智能手機走互聯(lián)網渠道,只賣到三星等品牌手機1/3的價格,小米1的配置和價格帶給消費者強大的沖擊,小米品牌在社交網絡迅速擴散,當時在互聯(lián)網上賣手機,小米還是第一個。除此之外,小米還以安兔兔跑分的形式來量化手機性能的好壞,向消費者普及相應的專業(yè)知識,這在客觀上促進了整個手機行業(yè)的透明化。
事實證明,從小米手機1開始,小米所有產品都遵循著這一原則:專注打磨超過用戶預期的產品,用極致的性能和擊穿市場的價格贏得用戶的信任和口碑。
2013年,小米推出了紅米手機,主打低端手機市場,徹底剿滅了市場上的山寨機,登上了國內手機出貨量第一的寶座。小米一時風頭無兩,雷軍甚至跟董明珠打賭,要在五年內擊敗格力。
從2011年到2014年,小米陸續(xù)推出了多款機型,橫掃智能手機市場。小米把握住了移動互聯(lián)網的浪潮,它的成功也喚醒了大批企業(yè)家和創(chuàng)業(yè)者,大家紛紛學習小米模式,其影響了整個智能手機市場的發(fā)展,促進了智能手機的平民化進程,也加快了移動互聯(lián)網的普及速度。
誰說便宜肯定沒好貨?
小米作為一家年輕的企業(yè),它才剛剛走過了11年的歷史,然而在同齡企業(yè)中,它可能是擁有專利數量最多的企業(yè)之一。2016年,小米的專利授權量就高達2895件。
正是由于小米強大的技術實力,它才能在短短幾年時間布局品類繁多的產品,我們知道,除了手機,小米還建立了一個龐大的硬件生態(tài)鏈,小米以用戶群為中心,只要跟用戶相關的產品,小米都會規(guī)劃到它的生態(tài)鏈中來。
小米的產品眾多,但不意味著它品質低下,它是真正用心將性價比這件事做到極致。小米做路由器引入了智能家庭概念,刷新了國人對路由器的傳統(tǒng)認知;小米做插線板,讓插座加USB接口形式成為市場流行;小米做智能手環(huán),短短三年時間就超越了Fitbit和蘋果,成為全球最大的可穿戴設備廠商;小米做充電寶,將市場200塊錢的均價壓到了幾十元,一年時間就占據行業(yè)領頭羊位置,甚至在韓國占同類產品市場的89%。小米還有很多好用又實惠的產品,如電視機、電飯煲、智能臺燈、空氣凈化器、無人機、電動滑板車、電動牙刷等。目前,小米共投資了77家智能硬件公司,在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VR、車載硬件等眾多領域都有覆蓋,它的產品獲得了眾多國際設計大獎。單單一支小米牙刷有高達13項的專利技術,一面世就獲得了國際設計大獎德國紅點獎。
小米是家有夢想的中國企業(yè),一路走來,已經從餐巾紙上的構想,成長為一家年銷售額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在9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占有市場份額的全球化公司。有不少人曾勸說雷軍把小米產品賣得貴一些,但雷軍說,“每當聽到這些話,我便感到很孤獨,他們不了解我的夢想和追求,我們就是要做出感動人心但價格公道的產品,讓用戶可以‘閉著眼睛買?!?/p>
小米在用心呵護著自己的夢想,不僅如此,還注重維護品牌形象。9月27日下午兩點,在Civi發(fā)布會上,小米宣布邀請奪得東京奧運會首金的中國女子射擊運動員楊倩成為Civi系列品牌代言人。這是繼今年8月“亞洲飛人”蘇炳添成為小米品牌代言人之后,又一位奧運會金牌獲得者代言小米產品。也許小米永遠都沒有辦法和奢侈關聯(lián)到一起,但小米的平價卻讓更多人享受到實惠:數億創(chuàng)新技術和工業(yè)設計完美結合的產品走進了千家萬戶,給人們帶來科技的樂趣和生活的體驗。
2009年到2019年是中國移動互聯(lián)網公司脫穎而出的10年,在這個過程中,小米正是給全球經濟打上“中國烙印”的一個經典案例。11年的蛻變令人深思,循著小米成長的軌跡,我們可以描繪出中國一家新興科技公司在全球市場權重變化的路徑圖,也可以追蹤到中國力量崛起的影子。那個橙色標志“MI”成為很多人心中一盞有溫度的科技明燈。
舞臺上的雷軍所代表的小米公司,是熱烈的、燦爛的。而舞臺之下,一個日常的、公眾不易感知的小米公司,每天都充滿激情地快速奔跑著。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持續(xù)創(chuàng)新,未來可期。小米人相信,只要不斷做出“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就能和用戶成為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