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鈺培 羅二倉 王曉濤 董學強 朱順敏 陳燕燕 公茂瓊
(1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北京 100190;2 中國科學院大學 北京 100049)
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們在創(chuàng)造巨大財富,提高生活舒適性的同時,也耗費大量自然資源,各種制冷劑泄漏引起的環(huán)境問題越來越嚴重,如臭氧層空洞、溫室效應等,推廣應用環(huán)境友好的制冷劑,對于節(jié)能減排和推動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制冷劑的發(fā)展歷史主要分為4個階段:第一代制冷劑以自然工質如CO2、醚類[1]等為代表;隨著人工合成的第二代制冷劑氯氟烴(CFCs)和氫氯氟烴(HCFCs)的發(fā)展[2],自然工質因系統(tǒng)效率無法與人工合成工質相比而逐漸被淘汰,但第二代制冷劑具有較高的臭氧消耗潛能值(ODP)同樣逐步退出歷史舞臺[3];出于對臭氧層的保護,制冷劑轉變?yōu)椴缓群弯宓臍浞鸁N(HFCs),其中以R134a為主要代表的第三代制冷劑開始被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和使用,但全球變暖潛能值(GWP)較高,帶來溫室效應問題;考慮臭氧層破壞和溫室效應,自然工質作為第四代制冷劑再次被提出,主要包括CO2、NH3、H2O、碳氫化合物、N2和He等,前國際制冷學會主席G.Lorentzen等[4-6]稱自然工質為解決環(huán)境問題的終極方案。
超音速旋流分離器是以Laval噴管為核心部件、基于空氣動力學研究而開發(fā)的一項天然氣加工處理創(chuàng)新技術,在天然氣脫水、脫重烴等領域應用廣泛,目前在天然氣液化和脫酸氣方面也有相關研究[12-13]。鑒于超音速旋流分離器優(yōu)良的膨脹制冷表現(xiàn),下文將其命名為超音速兩相膨脹機(supersonic two-phase expander,STPE)。
本文基于環(huán)境友好且安全的CO2工質,采用效率較高的STPE作為膨脹降溫元件代替損失較大的節(jié)流元件,構建超音速兩相膨脹制冷循環(huán)(supersonic two-phase expansion refrigeration cycle,STPERC),并進行熱力學分析和循環(huán)性能模擬計算研究。
文獻[13]表明,與膨脹機、渦流管和J-T閥等傳統(tǒng)降溫裝置相比,Laval噴管在相同壓降下可獲得更大溫降,膨脹制冷效率更高,對比情況如圖1所示。圖2所示為STPE結構,STPE由旋流裝置、Laval噴管、旋流分離段、排液結構和擴壓器等組成。氣體通過旋流裝置產(chǎn)生巨大離心力,在Laval噴管中絕熱膨脹降溫降壓產(chǎn)生低溫效應,冷凝氣體發(fā)生凝結成核、生成液滴并進一步生長,液相由于離心作用在旋流分離段經(jīng)排液結構排出,實現(xiàn)氣液分離,氣相經(jīng)擴壓器壓縮升溫升壓后排出,壓力能大部分得以恢復,大幅減小了進出口壓力損失。
圖1 不同膨脹降溫裝置制冷性能對比[13]Fig.1 Comparison of refrigeration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expansion and cooling devices[13]
圖2 STPE結構Fig.2 Structure of STPE
STPE將膨脹降溫、凝結相變、旋流氣液分離和再壓縮過程集中在緊湊的空間內(nèi)完成[14],與傳統(tǒng)節(jié)流閥和膨脹機相比,STPE主要有以下技術特點:1)膨脹制冷效率較高、溫降較大、壓損較小、能耗較低;2)功能集成、結構簡單緊湊;3)無運動部件、運行安全可靠,較高速透平膨脹機可靠性和安全性更高;4)可實現(xiàn)在兩相區(qū)膨脹,而現(xiàn)有單相膨脹機不能帶液工作。
本文構建了如圖3所示的新型CO2-STPERC模型,圖4所示為理想CO2-STPERC模型的T-s圖,其中實線代表理想過程,虛線代表實際過程,數(shù)字代表狀態(tài)點。為簡化模型,對理想CO2-STPERC做如下假設:1)在Laval噴管中發(fā)生等熵膨脹,在擴壓器、壓縮機1和壓縮機2中發(fā)生絕熱壓縮;2)不考慮換熱損失;3)由于摩擦帶來的管道和換熱器壓力損失可忽略不計。
圖3 新型CO2-STPERC模型Fig.3 Model of novel CO2-STPERC
圖4 理想CO2-STPERC的T-s圖Fig.4 T-s diagram of an ideal CO2-STPERC
初步研究中,基于對模型簡化考慮進行了上述假設,現(xiàn)對假設合理性及影響做如下說明:Laval噴管中流體速度可達超音速,流體停留時間極短,與外界換熱極小可忽略,Laval噴管內(nèi)可視為絕熱等熵流動[15],實際過程中并不能完全等熵膨脹,會使制冷量比理想值更小;擴壓器將流體動能轉變?yōu)槌隹趬毫δ埽渥饔孟喈斢谝粋€壓縮機,實際過程中無法做到絕熱壓縮,會使出口壓力較理想值更??;由于實際過程中的換熱損失和壓力損失并不易進行定量描述,因此在理想模型中忽略。通過在理想循環(huán)中進行假設,為系統(tǒng)性能提升指明了方向,對實際過程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在實際過程中可考慮壓縮機效率、采用修正系數(shù)等方法進行完善。
首先在STPERC中,1-2過程發(fā)生等熵膨脹,2處在兩相區(qū),其中2l狀態(tài)為飽和液相,2g狀態(tài)為飽和氣相,液相通過排液結構與氣相分離;然后氣相繼續(xù)通過擴壓器絕熱壓縮至5,經(jīng)冷卻器1冷卻至和1溫度相同的9。液相經(jīng)蒸發(fā)器等溫蒸發(fā)至飽和氣相3,再經(jīng)過壓縮機1絕熱壓縮至和5壓力相同的4,隨后通過冷卻器2冷卻至和9溫度相同的8;最后兩股氣相混合,經(jīng)過壓縮機2絕熱壓縮至7,通過氣體冷卻器冷卻后重新回到1,完成一個封閉的制冷循環(huán)。
STPE能量守恒計算模型如圖2所示,為了簡化計算,進行如下假設:1)進氣口速度為0;2)液相出口速度為0,即不考慮氣液分離時液相的速度損失;3)出氣口速度為0,即氣相速度最大程度轉化為擴壓器出口壓力。
實際過程中,液相分離時必然存在速度,將損失一部分動能,會使出口壓力較理想值更??;同樣,也會具有一定的出口速度,氣體動能沒有完全轉化為出口壓力能,會使出口壓力較理想值更小。按照理想情況進行計算,雖然和實際過程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STPE由穩(wěn)定流動能量方程得:
(1)
式中不考慮位能變化且不對外做功,即全過程只有焓與動能之間的轉化。
能量方程可化簡為:
(2)
1-2過程由能量守恒得:
(3)
2g-5過程由能量守恒得:
(4)
由等熵方程得:
s2g=s5
(5)
式中:q為能量,J/kg;h為比焓,J/kg;u為速度,m/s;z為高度,m;wi為技術功,J/kg;m為質量流量,kg/s;s為比熵,J/(kg·K);g為重力加速度,m/s2;各下標代表具體的狀態(tài)點。
根據(jù)功能,STPE中的旋流裝置、旋流分離段和排液結構可等效為氣液分離器;Laval噴管可等效為膨脹機;擴壓器可等效為壓縮機。在Aspen HYSYS V10軟件中建立STPE等效計算模型,如圖5所示,對CO2-STPERC進行模擬計算研究。COP和相對卡諾效率由式(6)和式(7)求得,COPc為逆卡諾循環(huán)的COP。
圖5 CO2-STPERC模擬計算模型Fig.5 Simulation calculation model of CO2-STPERC
(6)
(7)
圖6所示為系統(tǒng)制冷性能隨STPE入口壓力的變化。設置STPE入口溫度為30 ℃,旋流分離段出口壓力為2.5 MPa,STPE氣相出口溫度根據(jù)能量守恒和REFPROP10.0計算得出,通過設置STPE入口壓力為4.5、5.0、5.5、6.0、6.5 MPa,研究對系統(tǒng)制冷性能的影響。由圖6可知,制冷溫度保持不變,COP和相對卡諾效率均隨STPE入口壓力的增加而增加;COP由2.44增至4.79,相對卡諾效率由0.39增至0.76;當STPE入口壓力由4.5 MPa增至5.0 MPa時,COP和相對卡諾效率均有較大提升,大于5.0 MPa后COP和相對卡諾效率緩慢增加。
圖6 系統(tǒng)制冷性能隨STPE入口壓力的變化Fig.6 Variation of system refrigeration performance with inlet pressure of STPE
圖7所示為系統(tǒng)制冷性能隨STPE入口溫度的變化。設置STPE入口壓力為6.0 MPa,旋流分離段出口壓力為2.5 MPa,STPE氣相出口溫度根據(jù)能量守恒和REFPROP10.0計算得出,通過設置STPE入口溫度為22、25、27、30、32、35 ℃,研究對系統(tǒng)制冷性能的影響。由圖7可知,制冷溫度保持不變,COP隨STPE入口溫度的升高而逐漸減小,由5.83降至4.21;相對卡諾效率隨STPE入口溫度的升高基本保持不變,均在0.75附近。
圖7 系統(tǒng)制冷性能隨STPE入口溫度的變化Fig.7 Variation of system refrigeration performance with inlet temperature of STPE
圖8所示為系統(tǒng)制冷性能隨旋流分離段出口壓力的變化。設置STPE入口溫度為30 ℃,STPE入口壓力為6.0 MPa,STPE氣相出口溫度根據(jù)能量守恒和REFPROP10.0計算得出,通過設置旋流分離段出口壓力為1.0、1.5、1.7、1.9、2.1、2.2、2.3、2.4、2.5、2.6、2.7、2.8、2.9、3.1、3.3、3.5 MPa,研究對系統(tǒng)制冷性能的影響。由圖8可知,制冷溫度隨旋流分離段出口壓力的增加而增加,由-39.25 ℃增至0.56 ℃;COP隨旋流分離段出口壓力的增加而增加,由2.52增至6.92;相對卡諾效率隨旋流分離段出口壓力的增加基本保持不變,均在0.75附近。
圖8 系統(tǒng)制冷性能隨旋流分離段出口壓力的變化Fig.8 Variation of system refrigeration performance with outlet pressure of the cyclone separation section
圖9所示為空調(diào)溫區(qū)工況CO2-STPERC制冷性能隨STPE入口壓力的變化。采用CO2作為制冷工質,在空調(diào)溫區(qū)工況下,即環(huán)境溫度為35 ℃(STPE入口溫度)、制冷溫度為7.2 ℃(旋流分離段出口溫度)時,旋流分離段出口壓力根據(jù)REFPROP10.0計算得出為4.17 MPa,STPE氣相出口溫度根據(jù)能量守恒和REFPROP10.0計算得出,通過設置STPE入口壓力為6.2、6.5、6.8、7.0、7.2、7.5、7.8、8.0 MPa,研究在空調(diào)溫區(qū)工況下,CO2-STPERC制冷性能。由圖9可知,制冷溫度保持不變,COP和相對卡諾效率均隨STPE入口壓力的增大而減?。籆OP由9.56降至7.85,相對卡諾效率由0.95降至0.78。
圖9 空調(diào)溫區(qū)工況CO2-STPERC制冷性能隨STPE入口壓力的變化Fig.9 Variation of CO2-STPERC refrigeration performance with inlet pressure of the STPE in the temperature zone of air conditioning
表1所示為空調(diào)溫區(qū)工況下,CO2跨臨界制冷常用循環(huán)的性能[16]。由表1可知,CO2跨臨界雙級雙氣體冷卻器帶回熱器膨脹機循環(huán)的制冷性能相對最優(yōu),COP可達4.10。由3.4節(jié)可知,當高壓壓力為6.2 MPa時,理想的CO2-STPERC的COP可達9.56。
表1 空調(diào)溫區(qū)工況CO2跨臨界制冷常用循環(huán)性能[16]Tab.1 The refriger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CO2 transcritical refrigeration cycle in the temperature zone of air conditioning[16]
當考慮壓縮機等實際效率時,對CO2-STPERC進行分析:由于氣體經(jīng)過Laval噴管的速度可達超音速,停留時間極短,可忽略換熱損失,按等熵膨脹計算[15],當取高壓壓力為6.2 MPa、蒸發(fā)溫度為7.2 ℃、氣體冷卻器出口溫度為35 ℃、壓縮機效率為0.7時,CO2-STPERC的COP為6.69,是現(xiàn)有制冷性能相對最優(yōu)的CO2跨臨界制冷循環(huán)COP的1.63倍,且大幅降低了系統(tǒng)運行壓力。因此,本文提出的CO2-STPERC從原理上具有較好的可行性和發(fā)展前景。
對STPE進行能量守恒計算時,前文均未考慮氣液分離時液相的速度損失,但在實際過程中,液相出口速度不為0,因此設置液相速度與氣相速度的比值為0、0.25、0.5、0.75和1,研究液相速度損失對CO2-STPERC性能的影響。
結合前文分析,根據(jù)式(2),1-2過程由能量守恒得:
(8)
2g-5為等熵過程,同樣由式(4)和式(5)計算。
圖10所示為空調(diào)溫區(qū)工況系統(tǒng)制冷性能隨液相速度/氣相速度的變化。采用CO2作為制冷工質,設置STPE入口壓力為6.2 MPa,STPE入口溫度為35 ℃,旋流分離段出口溫度為7.2 ℃,旋流分離段出口壓力根據(jù)REFPROP10.0計算得出為4.17 MPa,STPE氣相出口溫度根據(jù)能量守恒和REFPROP10.0計算得出。由圖10可知,COP和相對卡諾效率均隨液相速度/氣相速度的增大而減?。籆OP由9.56降至6.01,相對卡諾效率由0.95降至0.60,但仍保持在較高水平。
圖10 空調(diào)溫區(qū)工況系統(tǒng)制冷性能隨液相速度/氣相速度的變化Fig.10 Variation of system refrigeration performance with liquid phase velocity/gas phase velocity in the temperature zone of air conditioning
本文提出了以Laval噴管為核心部件的STPE概念,構建了以單一CO2為工質的CO2-STPERC模型并對其進行理想熱力學分析和模擬計算,研究了STPE入口壓力、入口溫度、旋流分離段出口壓力和液相速度損失對系統(tǒng)制冷性能的影響,對比了在空調(diào)溫區(qū)工況CO2-STPERC與現(xiàn)有CO2跨臨界制冷循環(huán)的性能。結果表明,新型CO2-STPERC具有較好的可行性和發(fā)展前景。根據(jù)模擬計算結果,得到結論如下:
1)STPE入口壓力、入口溫度和旋流分離段出口壓力均對系統(tǒng)制冷性能有影響,可通過調(diào)節(jié)以上參數(shù)提高系統(tǒng)制冷性能。
2)在空調(diào)溫區(qū)工況,CO2-STPERC的COP為6.69,是現(xiàn)有制冷性能相對最優(yōu)的CO2跨臨界制冷循環(huán)COP的1.63倍,且大幅降低了系統(tǒng)壓力。
3)液相速度損失對系統(tǒng)制冷性能有影響。當不考慮液相速度損失時,系統(tǒng)COP為9.56,相對卡諾效率為0.95;當液相速度/氣相速度為1時,系統(tǒng)COP為6.01,相對卡諾效率為0.60,但仍然保持在較高水平。
從理論可行到工程應用還需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主要建議如下:
1)以CO2為工質主體,研究不同自然工質組合及配比對系統(tǒng)制冷性能的影響;基于STPERC,研究其他自然工質及人工合成工質在不同溫區(qū)的高效制冷。
2)對STPE進行結構設計與優(yōu)化,并對其開展流動與傳熱的CFD數(shù)值模擬研究。
3)對核心部件STPE進行部件實驗研究,對STPERC進行系統(tǒng)實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