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玉
周三的英語課后,老師陪同哭哭啼啼的男生小亦來到我面前,說他在課堂上因為沒背出英語單詞,突然大哭起來,以至于課也沒法好好上。老師感到很無奈,因為她并沒有批評他,不清楚為什么小亦會如此崩潰。
隨著英語老師的講述,小亦更加焦躁,還拍打自己的頭。我適時制止了英語老師的“訴苦”,并將小亦帶到我的心理輔導(dǎo)室。等到小亦情緒基本穩(wěn)定,我引導(dǎo)他自己訴說事情的經(jīng)過和感受。
小亦認(rèn)為,他沒背出來英語單詞,讓全班同學(xué)看了笑話,自己感覺很丟人。我安慰了小亦,并表示理解他的感受。但我知道問題遠(yuǎn)沒有解決,小亦的情緒根源還在,離下一次的爆發(fā)并不遙遠(yuǎn)。
通過調(diào)查,我了解到小亦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了外省工作,小亦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出于補償心理對小亦有求必應(yīng),爺爺奶奶更是萬事包辦。這使小亦逐漸養(yǎng)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處事態(tài)度,性格敏感、暴躁,遇到一點小的挫折就大哭不止,有時甚至?xí)妙^撞墻。小亦的身體就像一個被瓶蓋塞得牢牢的瓶子,情緒在“瓶子”中橫沖直撞,不斷醞釀著風(fēng)暴。
思考后,我給小亦布置了一個任務(wù):看《頭腦特工隊》的動畫片,想象自己在情緒崩潰時,頭腦中的“情緒小人”是如何工作的?小亦對此很感興趣,欣然答應(yīng)。
第二次心理輔導(dǎo)時,小亦向我訴說了剛剛經(jīng)歷的一件事。那天中午由于他們組打掃不積極,值日老師批評了全組人員。其他人受到批評,立刻加快速度干了起來,可是他卻將拖把重重扔在地上。這換來了老師嚴(yán)厲的批評,他一下子又崩潰了。
我適時打斷他的回憶,問:“你已經(jīng)看過《頭腦特工隊》了吧?電影里說每個人的腦海中都住著5個‘情緒小人,怒怒、厭厭、怕怕、憂憂和樂樂。你能想象一下那個時候,你頭腦中的‘情緒小人是怎樣工作的嗎?”
小亦:“當(dāng)我聽到老師批評我時,腦子里的怒怒搶過了‘控制鍵盤,所以我很生氣地扔了拖把,后來憂憂也來了,她在我的‘鍵盤上一陣亂按,所以我更難受了……”
我:“怒怒和憂憂太急躁了,他們讓你感到痛苦,說明這種處理并不好。如果事情交給樂樂處理會變成什么樣?”
小亦:“可能怒怒生氣想扔拖把的時候,樂樂就去勸阻他了,那就沒有后來的事了?!?/p>
我:“是啊,你看‘情緒小人就住在我們的腦海里,如果沒有好的管理者,他們就會亂來,最后很可能造成糟糕的局面。其實你是可以管理他們的,比如你可以指揮樂樂及時阻止怒怒發(fā)脾氣……”
小亦:“對!”
后來,小亦幾次想發(fā)脾氣,自己都念念有詞——“樂樂出來”,以緩和情緒,控制自己的行為。我還畫了“情緒小人”的簡筆畫,貼在心理輔導(dǎo)室的墻上,引導(dǎo)來訪的學(xué)生意識到掌控情緒并不難。其實,“情緒小人”的存在,給了學(xué)生自我緩沖的機會,學(xué)生可以從自責(zé)和挫敗情緒中解脫出來,重新振作起來,盡可能去面對問題本身,而不是被情緒引入誤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