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菲
鳥無處不在。只要可以看見天空的地方,就可以看見鳥。
鳥的頭頂上,只有天空。鳥的翅膀上,只有氣流。鳥的鳴叫聲如春雨灑向大野。蒼茫大野,芳草萋萋,樹木擎天,白雪皚皚,飛沙走石,湖海渺渺。我們生活的地方,鳥在生活;我們無法抵達之處,或許正是鳥的天堂;我們無法仰望的高處,鳥會抵達。
鳥是離我們最近的生靈之一。在窗外,在格子般的屋頂,在下午久坐的公園,在晨光灑落的林蔭道,在通往遠方的公路,在鐘塔般的山巔……鳥以自然公民的身份,與我們一起呼吸著一樣的空氣。
在我的生活中,鳥以陌生知音的方式,問候我,給我無以言說的欣悅。我把大部分的閑余時間,留給了曠野。我徒步去,去草木茂盛的河邊,去空空的山塢,去狹長的峽谷,去深處的田野。鳥是我行蹤的唯一知情者。只要我可以走向曠野,聽鳥叫,看鳥飛,我的生命就不枯寂。坐在板栗樹下打盹的時候,兩只綠翅短腳鵯歡叫不休,我會像突然愛上一個人一樣愛上它們。站在山腰歇氣的時候,佛法僧鳥從一個山梁飛向另一個山梁,我的視線追尋著它,像追尋海浪遠去。
近乎天使的鳥,一生充滿了苦難、不幸和悲壯。
母鳥自產(chǎn)卵下來,鳥驚心動魄的一生便已開始。許多動物喜歡吃鳥蛋,如蛇、黃鼬、蜥蜴、山鼠、野山貓等。蛋躺在巢里,三五個七八個,像做夢一樣恬美。山鼠窺視著鳥巢,待親鳥離巢,它溜了進去,尾巴把鳥蛋卷起來,拖走,躲在陰暗的角落,享受美味。黃鼬是個暴虐的殺手,即使母鳥在窩,它也齜牙,撕咬母鳥。母鳥棄巢而逃,一窩鳥蛋,被黃鼬吃得一個不剩。獵人因此以鳥蛋為誘餌,設(shè)置踏腳陷阱,捕獲黃鼬。
所以,鳥秘密營巢于高枝,或灌木叢,或茅草叢,或高處巖石縫,以防被獵食者發(fā)現(xiàn)??渗B的叫聲和鳥蛋的腥味,會出賣自己。再高的枝,蛇可以爬上去;再深的洞,它可以鉆進去。它探測器一樣的信子,會忽閃忽閃,它幽靈一樣在草叢、樹木、洞穴之間尋找美食。我多次親見蛇捕鳥,偷吃鳥蛋。它纏繞著樹而上,滑向枝頭,撲向鳥巢,冷冷的氣息讓鳥驚懼。
同類相殘,更隱蔽。鳥有一種繁衍習(xí)性,叫巢寄生,指某些鳥類將卵產(chǎn)在其他鳥的巢中,由其他鳥(義親)代為孵化和育雛的一種特殊的繁殖行為。大部分巢寄生鳥,生性兇殘。惡名昭著的是大杜鵑。大杜鵑不營巢也不孵卵,無固定配偶,將卵產(chǎn)于大葦鶯、麻雀、灰喜鵲、伯勞、棕頭鴉雀等各類雀形目鳥類巢中,由義親代孵代養(yǎng)。大杜鵑幼鳥出殼,肉像熟透的柿子,還沒長毛,眼睛還沒有睜開,它便用屁股或脊背,把同窩的鳥蛋,一個個推出窩,讓義親遭受“滅門”。
即使沒有鳥寄生,也并不意味著不會“手足相殘”。加拉帕戈斯群島有一種鳥,叫納斯卡鰹鳥,以烏賊、飛魚等為食,它一窩產(chǎn)卵兩枚,產(chǎn)卵相隔6 天。第一只雛鳥會把第二只雛鳥驅(qū)趕到陽光暴烈之處,母鳥也不再給它喂食,任它活活脫水而死或餓死。鯨頭鸛和金雕,也是如此,產(chǎn)蛋兩枚,弱小的一只被活活啄死,成為食物。
這就是鳥世界著名的“殺嬰現(xiàn)象”。這是鳥世界最殘忍的繁衍方式,也是最殘酷的選擇。如哈姆雷特所言:活著,還是死去。自然的法則讓每一個物種,經(jīng)受生命垂死的考驗。為了保留自己的基因,為了讓自己的物種延續(xù),讓強者活下來,它們選擇了“殺嬰”。自然的道德高于倫理,它們選擇了自戕。
生命誕生,并不意味著擁有生命。擁有生命,也不意味著延續(xù)生命,這就是鳥。鳥,從破殼開始,它們的每一天,都活得驚心動魄。除了捕食者,雛鳥還要面臨無法抗衡的自然災(zāi)害,如洪水、暴風(fēng)雪、臺風(fēng)。東方白鸛是中國特有的鳥類,屬大型涉禽。己亥年九月,我在進賢的三江口(撫河、贛江匯入鄱陽湖處),近距離觀察到了東方白鸛。一對東方白鸛在沼澤(水淹沒了的稻田)覓食。不遠處的草洲,聳立著高壓電線鐵塔。它們把巢營在高塔上。東方白鸛一般營巢在高大的樟樹、苦橘樹等闊葉喬木上,但在河岸或湖岸邊,這樣的地方樹木稀少,它們便在鐵塔營巢,巢呈盤狀,比大腳盆還大。繁殖期正是南方雨季,也是暴風(fēng)雨最猛烈的季節(jié)。暴風(fēng)會把鳥巢掀翻下來,或者把雛鳥吹落下來。落下鐵塔的雛鳥,很難逃脫被摔死的命運,所謂傾巢之下豈有完卵。
關(guān)山路遠,始于翅膀。一次試飛是路途對飛翔者的第一次生命檢閱。
飛10米。飛100米。飛1000米。
飛3000 米。
低空飛。中空飛。高空飛。
山越來越小,河越來越長。
關(guān)山飛渡。
但很多鳥,生命的長度不足千米。試飛時,摔下來,翅膀折斷,被掠食者分食,或活活餓死。鷺科大部分鳥,有傾巢現(xiàn)象,即鳥開始試飛,親鳥把巢掀翻,不再回巢,逼迫雛鳥練飛。在7 月南方的田野、河邊和湖泊附近的草地,常見斷翅的試飛鷺鳥。沒有人的救助,它們將成為黃鼬的美食。
鳥漫長或短暫的一生,試飛是最難的一關(guān)。我撿到過試飛時折翅的雕鸮。小雕鸮從樟樹高枝上掉下來,落入泱泱水田。我養(yǎng)在籠子里,買小魚給它吃,它不吃,切肉碎給它吃,它也不吃。它的眼神顯得兇惡,透出讓人驚懼的陰綠之光。它展開翅膀,像一架戰(zhàn)斗機,張開鉤喙,拒人千里。養(yǎng)了三天,它便死了。那時還沒有動物醫(yī)院,我也不知如何救治,眼睜睜看著它死。
候鳥,或旅鳥,一生都奔波在旅程中。它們的一生,都與遠方有關(guān)。它們是遠方的探尋者和征服者。它們依據(jù)星座、地球磁場、月盈月虧、風(fēng)向、氣候、草枯草榮、水漲水落,尋找遠方的終點。它們的翅膀剪開暖流冷流,剪開雨霧霜雪,剪開白天黑夜。它們將忘我,它們將忘記生命。只有強者,唯有強者,可以駕駛帆船一樣的翅膀,長途奔襲。候鳥用翅膀求證生命的長途,求證遠方到底有多遠。
候鳥的遷徙通常為春季從南向北,由越冬地飛向繁殖地,秋季從北向南,由繁殖地飛向越冬地。除非發(fā)生意外,候鳥遷徙的時間、途徑年年不變。遷徙時,候鳥必經(jīng)之路,稱為鳥道。
種群數(shù)量越大,在鳥道上越是危機四伏。像鯊魚截殺沙丁魚一樣,空中掠食者(游隼、雕、鸮等鳥)組成了陣列,肆意截殺。最殘忍的是,在候鳥途中補充食物時,少數(shù)非法之徒架網(wǎng)、投毒,大量捕殺。鳥飛越了自然的屏障,卻逃脫不了千米長的天網(wǎng)。
人,是鳥類最大的天敵。把鳥囚禁于籠子,作為豢養(yǎng)之物,悅其聲,賞其羽。把鳥(如錦雉、鷹、天鵝等)的羽毛拔下來,當作飾品。拔毛取肉,填自己的皮囊。鳥作為一種地下交易的商品,被四處販賣。
距離我家不遠處有一個葡萄園,葡萄豐富的果糖讓人迷戀,也讓鳥迷戀。葡萄園呈四方形,打樁搭架,蓋了薄塑料皮,鐵絲網(wǎng)把葡萄棚罩起來。8 月,葡萄開始糖化,很甜。每天幾千只鳥,從鐵絲網(wǎng)的破洞里飛進去,吃葡萄,吃老鼠,吃昆蟲。葡萄園是鳥類最豐盛的餐桌,各取所需。低地生活的鳴禽,在這里縱情高歌,饕餮美食。到了傍晚,鳥回巢,從網(wǎng)洞里飛出去,嘩啦啦,烏黑黑,往山邊的灌木林飛。但每天有很多鳥,粘在鐵絲網(wǎng)里出不去。葡萄園的兩個女工進棚子里,拎一個大扁籃,一壟一壟撿鳥。女工用食指和中指,夾住鳥脖子,要不了三秒鐘,鳥便沒了呼吸,扔進大扁籃。晚上拔毛,破膛,剁頭,第二天早上賣到餐館。9 月底,葡萄收完,再也無鳥投網(wǎng)。
這是我所見到的,人對鳥最驚駭?shù)臍⒙尽D陱?fù)一年。糖分的誘惑,是致命的。鳥為食亡,它聽命于食物。而人,遠遠還沒有學(xué)會,更不懂得如何尊重生命,甚至不懂得尊重死亡。鳥無辜死去的,遠遠多于活著的。死去的鳥,塑造了活下來的鳥。鳥遵循活的法則,也遵循死的法則。在公園一角,在湍急的溪流,在荒落的草洲,在頹垣廢址……鳥作為自由生命的符號,落墨于天空的宣紙之上,與天空同在。
曠野之中,一只云雀高高在上,一對對大雁南飛,一行兩行三行白鷺上青天?!鼈冊陲w翔,它們在鳴唱。它們所經(jīng)歷的九死一生,又有誰知道呢?
(摘自《青年文學(xué)》2020 年第3 期,本刊有刪節(jié),馬建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