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 小鹿
2020年5月的一天,C女士發(fā)現(xiàn)自己的銀行卡多支出了6萬多元,手機短信顯示在最近一個月這張卡被“額外”刷用了很多次。在確定不是家人使用了這些錢之后,C女士向公安機關報案。經(jīng)查詢,這些錢由綁定銀行卡的手機通過一款網(wǎng)絡游戲被消費劃用。公安人員再次向C女士確認這些錢是不是本人或家人消費。C女士想,自己和丈夫不玩兒網(wǎng)絡游戲,也問過女兒小A,小A說“怎么可能是我刷了6萬多”。女兒每天要上網(wǎng)課,沒有時間玩兒,而且她連訂外賣都要“貨比三家”,怎么可能會在游戲充值上花這么多錢。想到這些,C女士明確告訴公安人員,這些錢不是自家消費的。然而,就在C女士和丈夫查詢銀行刷卡記錄的時候,噩耗傳來——女兒墜樓身亡了。第二天,精神恍惚的C女士拿起手機,看到了女兒在前一天發(fā)給她的最后一條信息:“媽媽,原諒我吧,是我做的,我不想活了。”
唉……一個如此年輕的生命,就這么消逝了。
知道這個案件的時候,我也難過了很久。
網(wǎng)絡游戲對未成年人的危害這么大嗎?又有什么管控措施呢?
網(wǎng)絡游戲作為一種休閑和社交的工具,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但只適合有自制力的成年人使用。事實上,很多成年人也會沉迷其中、玩物喪志,更何況未成年人了,“殺傷力”極大。按照規(guī)定,進入網(wǎng)絡游戲要實名登記。
那小A又是怎么登記并消費的呢?
小A是偷偷地用爸爸的名字和身份證號碼登記的,消費綁定為媽媽的微信支付。
家長有責任吧?而且……這樣的網(wǎng)絡防線也很容易突破??!
是的,所以現(xiàn)在對一些網(wǎng)絡游戲要求有人臉識別,增加了未成年人進入的難度。但歸根到底,監(jiān)護人應當發(fā)揮監(jiān)護作用。小A的父母有粗心的地方,把手機交給孩子后,不清楚孩子究竟在干什么。而且,小A游戲充值的時間有一個來月,每天都會有幾筆轉賬記錄,最高的一天有7筆,而他們因為銀行卡每天進出賬很多,對此渾然未覺?!段闯赡耆吮Wo法》及相關法律規(guī)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應當通過在智能終端產(chǎn)品上安裝未成年人網(wǎng)絡保護軟件、選擇適合未成年人的服務模式和管理功能等方式,避免未成年人接觸危害或者可能影響其身心健康的網(wǎng)絡信息。
我明白了。可是,6萬塊錢和一個鮮活的生命,輕重反差是如此之大,小A怎么就作出了這樣的選擇呢?
本案中,小A意識到了花掉6萬多元錢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無法面對,從而作出了錯誤的選擇。孩子應該知道父母掙錢不容易,要珍惜;也應該知道要遠離網(wǎng)絡游戲,懂得生命的珍貴。
說得對!作為未成年人,還應該知道,每個人都會犯錯,犯了錯就要面對,不應當選擇逃避,更不能用放棄生命的方式來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