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韜,王兆犢
(1.南京市路燈管理處,江蘇 南京 210013;2.江蘇未來城市公共空間開發(fā)運營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10013)
南京長江大橋位于南京城市北部,橫跨長江,連接鼓樓下關和浦口橋北,是中國人自主設計、自行建造的第一座特大雙層式鐵路、公路兩用橋梁。大橋上層是4 589 m公路橋,下層為6 772 m雙軌復線鐵路橋[1](圖1)。南京長江大橋在中國橋梁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經(jīng)濟建設的偉大成就,也是中國橋梁建設的重要里程碑。它在地質(zhì)、結構、建筑、材料、藝術等領域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2-5]。2014年7月,南京長江大橋入選南京市登記不可移動文物;2018年1月,南京長江大橋入選中國工業(yè)遺產(chǎn)保護名錄[2]。
圖1 南京長江大橋鳥瞰Fig.1 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
南京長江大橋于1960年正式開始建設。1968年9月,下層鐵路橋通車運營,同年12月,上層公路橋正式投入使用,同期建設的玉蘭燈也正式開始服役。2015年有關部門組織對大橋進行了全面的現(xiàn)狀監(jiān)測和狀態(tài)評估,結果顯示,公路橋的整體保護狀態(tài)和結構性能較差,迫切需要整體維修,以確保其使用安全和文物本體安全[2]。2016年10月28日,建成通車近半個世紀之久的南京長江大橋進入27個月的封閉維修期,維修對象包含公路橋所有組成部分,玉蘭燈的維修保護是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nèi)容。
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橋面總寬20 m,雙向四車道,機動車道寬2×7.5 m,人行道寬度2.5 m,道路采用雙側對稱布置玉蘭燈進行照明。大橋公路橋面共設299根玉蘭燈。其中南引橋上游側55根,下游側54根;北引橋上游側和下游側各39根;正橋上游側和下游側各49根;回龍橋14根。玉蘭燈燈高8.24 m,整體分為三段,上段為5頭玉蘭花造型裝飾性燈具(燈頭),采用青灰色鋼質(zhì)框架結構內(nèi)嵌乳白色玉蘭花形塑料外殼,中段燈柱為本色鋼筋砂石混凝土空腹薄壁結構,下段基座為青灰色鋼制整體基座(圖2)。玉蘭燈造型典雅古樸,尺度比例和諧,形式莊重大方,是北京民用燈具廠的定制產(chǎn)品[2],樣式仿人民大會堂門前的玉蘭花燈,形式由周總理親自確定[1]。
圖2 玉蘭燈Fig.2 Yulan lamps
據(jù)現(xiàn)場檢測勘察,共有50根燈柱局部有混凝土剝落現(xiàn)象,61根燈柱存在長度不大于40 cm的間隔性裂縫,11根燈柱多處混凝土剝落露筋或裂縫長度超過1/2柱高,其余燈柱保存較好?,F(xiàn)狀路燈鋼結構基座和上部鋼結構燈架的銹蝕現(xiàn)象明顯,部分燈頭損毀嚴重(圖3、圖4)。玉蘭燈燈具發(fā)光效率過低,加之材料老化,燈殼發(fā)黃變脆,燈具效率大大降低,根據(jù)現(xiàn)場測量,道路照度水平已不足3 lx。出于文物保護和交通安全考慮,玉蘭燈的修復和照明的提升迫在眉睫。
圖3 玉蘭燈基座銹蝕情況Fig.3 Corrosion condition of foundation
圖4 玉蘭燈燈頭損毀情況Fig.4 Damage situation of lamp cap
由于長江大橋?qū)儆谖奈?,玉蘭燈作為其重要組成部分同樣屬于文物。因此,照明改造無法改變原燈具的外形及部分裝飾性照明功能,對大橋燈具進行徹底的改造以滿足現(xiàn)代道路的功能性照明需求變得十分困難。在這次修繕中,整體原則就是最大限度的保留路燈文物本體,修舊如故,恢復玉蘭燈本來的模樣,延長其使用年限,并盡可能提升路面照明質(zhì)量。
功能照明的修復提升策略是通過全新的燈具設計達到路面照明質(zhì)量的提升,以及對玉蘭燈本體結構、功能性修復加固,提升其使用壽命。
路面照明質(zhì)量的提升,關鍵問題在于如何在保持玉蘭燈文物原貌和亮燈效果的前提下,有效提升路面的照明度水平。
提升路面照明質(zhì)量是功能照明改造的核心目標。在保護文物的前提下,為了達到提升路面照明質(zhì)量的目標,燈具必須進行全新的結構和光學設計,在不改變玉蘭燈本體和輪廓外形的基礎上,達到安裝牢固、檢修方便的目的。原玉蘭燈屬于非截光型燈具,光線大部分散射至空中,并未分布至最需要光線的路面,無法適應機動車道功能照明的需求。但因文物保護要求,原有的玉蘭燈自發(fā)光裝飾照明效果必須保留。因此,燈具的光學改造分為功能性照明改造和裝飾性照明改造。
3.1.1 功能性照明改造
功能性照明改造通過燈具的創(chuàng)新設計得以實現(xiàn)。燈具的創(chuàng)新設計體現(xiàn)在獨特的結構設計和精確的光學設計。
1)燈具結構設計
玉蘭燈燈頭分為燈殼、燈殼鋼支架、五爪裝飾鋼托架三個部分。出于文物保護的考慮,玉蘭燈不能在外形和結構上有大的改變和調(diào)整。要達到照明提升的目的只能進行外形的“微調(diào)整”。這就要求燈具設計必須采用“微型化”設計,與玉蘭燈頭結合為一體,以保證“修舊如故”的保護目標的最終實現(xiàn)。設計完全參照燈殼鋼支架的結構和尺寸將燈具設計成為“燈殼支架燈”。燈具設計充分利用LED光源小巧的優(yōu)勢,最大限度減小燈具尺寸,并結合燈殼鋼支架的弧形結構,將燈具設計成一體化環(huán)形結構,基本保持原燈殼鋼支架的整體造型和尺寸,使其可以與燈殼完美的融為一體。在保證光學性能、散熱需求的基礎上,將8顆3W-LED光源嵌入至環(huán)形結構內(nèi),形成完整“燈殼支架燈”(圖5)。這樣,將玉蘭燈4個輔燈頭進行“微調(diào)整”,以實現(xiàn)整體的照明要求。
圖5 全新設計后的“燈殼支架燈”Fig.5 The new Steel support luminaire
2)燈具光學設計
每個燈頭上新設計的環(huán)形燈具是提升路面照明質(zhì)量的關鍵所在。根據(jù)道路寬度,通過嚴格的計算選擇兩種不同配光角度的透鏡適配給不同燈頭(圖6)(靠近非機動車道側兩燈頭為近距離投射,另外兩個燈頭為遠距離投射),將光線合理分布至機動車道,大幅提升道路照明水平。透鏡配光設計上采用C0°~C180°半截光型配光,拉大燈桿間距;C90°~C270°非對稱配光設計,滿足周圍環(huán)境比基礎上增加照射車道范圍,確保照度水平和照度均勻度。通過改造,將路面不足3 lx的照明水平大幅提升至30 lx,路面照度均勻度達到0.41~0.45,極大程度改善了道路照明質(zhì)量(圖7,表1)。
圖6 定制燈具透鏡Fig.6 Luminaire optical lens
圖7 橋面照明效果Fig.7 Lighting effects on the bridge
表1 改造前后路面照明質(zhì)量
3.1.2 裝飾性照明改造
原玉蘭燈5個燈頭均采用150 W高壓鈉燈光源,改造采用一體化設計的色溫3 000 K/12 W-LED光源進行替換,既保持了玉蘭燈原有的暖白光的整體效果,又提升了光源壽命和防水性能,使整燈的穩(wěn)定性大幅改善。
通過改造,玉蘭燈由原來5×150 W高壓鈉燈光源(5燈頭)優(yōu)化為4×24 W高光效LED功能燈具光源(3×8 W-LED,4輔燈頭改造)+5×12 W裝飾燈具光源(5燈頭)。在大幅提高路面照明水平的前提下,單桿玉蘭燈功率由750 W降低至156 W(功率密度由嚴重超標的3.125 W/m2降低至0.65 W/m2),功耗降低至原燈的1/5,并極大提升燈具的壽命。光源的色溫由原來的2 700 K調(diào)整至3 000 K,在保留古樸意蘊的前提下,提升現(xiàn)代感。通過光源的優(yōu)化,顯色指數(shù)由高壓鈉燈的Ra25提升至LED高顯色光源的Ra85,極大地改善了路面的照明質(zhì)量。
3.2.1 燈頭
玉蘭燈燈頭為整體更換修復。除了燈殼鋼支架全部更換為“燈殼支架燈”和裝飾燈光源的更換,燈殼也進行了整體更換。在保持外形尺寸完全一致的前提下,將原來老化發(fā)黃變脆的PC燈殼更換為新型改良耐候PC材料燈殼。通過多次試驗,在材料中添加抗紫外線添加劑,減緩材料的老化,增強材質(zhì)的牢固度和穩(wěn)定性;燈殼材料中添加勻光劑,使光線均勻擴散,在提升透射率的基礎上讓燈體出光更加均勻柔和,避免LED燈珠過亮出現(xiàn)光斑。
五爪裝飾鋼托架為原構件在整體打磨除銹,整形處理后,噴涂附著力更強,防腐效果更好的氟碳漆,顏色保持與原燈相同的鐵青色(圖8)。既提升了構件的耐久性,又保持了構件的原貌。
圖8 鋼制燈架修復Fig.8 Repair for steel support
3.2.2 燈桿
燈桿采用鋼筋砂石混凝土空腹薄壁結構,其材質(zhì)、肌理是玉蘭燈的重要特征。燈桿采用原樣結構性修復,以保持其特征。對299根白玉蘭路燈編號后拆解,運到倉庫進行加固修繕,然后再按照編號將其運至現(xiàn)場一一對應原位安裝。對混凝土剝落露筋、裂縫長度超過1/2柱高的燈柱,按原結構、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藝進行更換;對長度在40 cm內(nèi)的間隔性裂痕,采用裂縫灌注結構膠的方式加固;對于小孔洞以高強聚合物砂漿修復。所有路燈修復完成后,采用無色透明的納米級硅酸鹽混凝土養(yǎng)護修復增強一體劑噴涂三遍,最后再對所有路燈桿表面做一遍無色透明的無機硅憎水處理,這樣既保持了混凝土燈桿的原有風貌,也提高了其表面結構強度和結構耐久性(圖9)。
對燈桿和燈頭、基座的鋼制連接套件還進行了除銹、加固、噴漆防腐處理,提升了結構強度和耐久性。
圖9 燈桿修復效果Fig.9 Repair effects of lamppost
3.2.3 基座
通車最初,玉蘭燈的基座是混凝土薄壁結構,但這種結構碰撞后容易破碎,隨后被集中更換成了直徑約52 cm的鋼結構。此次維修除了除銹、噴涂氟碳漆,更重要的是將六邊形的鋼結構基座直徑略微縮小,把基座縮到了47 cm左右,讓人行道略微寬敞一點(圖10)。給行人、非機動車通行擴大了空間,使得人行道通行更加方便、安全。另外,基座的調(diào)整也綜合考慮城市交通智慧化發(fā)展的需求,在人行道位置預留了部分管道,方便今后智慧交通的管線需求。
圖10 基座修復效果Fig.10 Repair effects of foundation
通過玉蘭燈的修復改造,燈具外觀煥然一新,燈桿強度得到很大提升,燈桿玉蘭燈恢復了以往的神采,白天景觀效果整潔干凈。夜間道路照明水平大幅提高,路面照度均勻度得到改善,照明質(zhì)量大幅提升(圖11)。
圖11 亮燈效果Fig.11 Lighting effects
南京長江大橋功能照明改造提升,對燈具結構設計、配光設計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玉蘭燈保護性修復工作,將“修舊如故”文保理念貫穿在整個項目的推進過程中。通過玉蘭燈的改造和修復,既滿足了道路照明質(zhì)量的整體提升,又最大限度地保證了玉蘭燈文物的真實性和完整性,恢復了大橋功能照明應有的風貌,實現(xiàn)了功能照明提升與文物保護的有機融合。
如何處理好“改造燈具提升路面照明質(zhì)量”和“文物保護要求下的玉蘭燈修繕”之間的關系,如何選擇合適的照明改造方法,真正做到合適的修復方法,都是本項目的重點和難點所在。項目的順利完成、取得較好的效果離不開設計、施工、材料、文物修復、業(yè)主等各單位的齊心協(xié)力,以及項目推進中的實驗和探索。其中對燈具的設計、改造的創(chuàng)新,對燈桿的修復技術的傳承。希望通過項目的研究和總結,為同類型的工作提供借鑒和參考。